2008年11月30日星期日

30-11-2008 先改变自己

一个客人在机场坐上一辆出租车,这辆车地板上铺上了羊毛地毯,地毯边上缀着鲜艳的花边,玻璃隔板上镶着名画的复制品,车窗一尘不染。客人惊讶地对司机说:“没搭过这样漂亮的出租车。”

“谢谢你的夸奖。”司机笑着回答。

“你是怎样想到装饰你的出租车的?”客人问到。

“车不是我的,”他说,“是公司的。多年前我本来在公司做清洁工,每辆出租车晚上回来时都象垃圾堆。地板上净是烟蒂和垃圾,座位和车门把手上甚至有花生酱、口香糖之类的东西,如果有一辆保持清洁的车给乘客坐,乘客也许会为别人着想一点。

领到出租车牌照后,我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车收拾成了这样每位乘客下车后,我都要查看一下,一定替下一位乘客把车收拾 的十分整洁。我的出租车回到公司时仍然是一尘不染。

从开车到现在,客人从来没让我失望过。没有有一个烟蒂要我拾捡,也没有花生酱或冰淇淋蛋筒,更没有一点垃圾。先生,我觉得,人人都欣赏美的东西。

如果我们的城市多种些花草树木,把建筑物弄的漂亮点,我敢打赌,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把垃圾送进垃圾箱。”改变别人是事倍功半,改变自己是事半功倍,一味地要求别人倒不如反躬自问。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尊重自己必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当我们不再将眼睛盯着别人,回到自己的心灵世界,将尘埃打扫干净,你会发现自己愉快了,别人也会跟着愉快。

2008年11月29日星期六

29-11-2008 划掉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人!

请你划掉一个这里面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人!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所大学。

在快下课时教授对同学们说?"我和大家做个游戏,谁愿意配合我一下。"

一女生走上台来。 教授说?"请在黑板上写下你难以割舍的二十个人的名字。" 女生照做了。有她的邻居、朋友以、亲人等等。 教授说?"请你划掉一个这里面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人。" 女生划掉了一个她邻居的名字。 教授又说?"请你再划掉一个。" 女生又划掉了一个她的同事。 教授再说?"请你再划掉一个。" 女生又划掉了一个。

最后,黑板上只剩下了三个人,她的父母、丈夫和孩子。

教室非常安静,同学们静静的看着教授,感觉这似乎已不再是一个游戏了。

教授平静的说?"请再划掉一个。" 女生迟疑着,艰难的做着选择...... 她举起粉笔,划掉了父母的名字。 "请再划掉一个。"身边又传来了教授的声音。她惊呆了,颤巍巍地举起粉笔缓慢而坚决的又划掉了儿子的名字。 紧接着,她哇的一声哭了,样子非常痛苦。

教授等她平静了一下,问道?"和你最亲的人应该是你的父母和你的孩子,因为父母是养育你的人,孩子是你亲生的,而丈夫是可以重新再寻找的,为什么丈夫反倒是你最难割舍的人呢?"

同学们静静地看着她,等待着她的回答。女生平静而又缓慢地道?"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会先我而去,孩子长大成人后肯定也会离我而去,真正陪伴我度过一生的只有我的丈夫。

2008年11月28日星期五

28-11-2008 学会感恩

懂得的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

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弯腰,便是属于前者;感受上苍懂得要抬头仰视,便属于后者。

因此,哪怕是比自己再弱小的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帮助,这样的人也是不敢轻视、不能忘记的。

跪拜在教堂里的那些人,仰望着从教堂色彩的玻璃窗中洒进的阳光,是怀着感恩之情的,纵使我们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我总是被那种神情所感动。恨多于爱的人,容易缺乏感恩之情。心里被怨愁怨恨涨满的人,便容易像是被雨水淹没的田园,很难再吸收新的水分,便很难再长出感恩的花朵或禾苗。

不懂得忏悔的人,一般也容易缺乏感恩之情。

道理很简单,这样的人,往往惟我独尊,一切都是他的对,他从来都没有错,对于别人给予他的帮助,他怎么会在意呢?不仅不会在意,而且还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帮助是多余是当面让他下不来台呢。

这样的人,心如冰硬板结的水泥地板,水是打不湿的,便也就难以再松软得能够钻出惊蛰的小虫,鸣叫出哪怕微弱的感恩之声来。

财富过大并钻进钱眼里出不来,和权力过重并沉溺权力出不来的人,一般更容易缺乏感恩之情。因为这样的人会觉得他们是施恩于别人的主儿,别人怎么会对他们有恩且需要回报呢?这样的人大腹便便,习惯于昂着头走路,已经很难再弯下腰、蹲下来,更难于鞠躬或磕头感恩于人了。

虽说大恩不言谢,但是,对世界上不管什么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帮助和关怀,也不要忘记感恩。感恩一定不要仅发于心止于口,对你需要感谢的人,一定要把感恩之意说出来,把感恩之情表达出来。

2008年11月27日星期四

27-11-2008 一碗馄饨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 “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 “她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掉在碗里。“你怎么啦?”老婆婆关切的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女孩愣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走到她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2008年11月26日星期三

26-11-2008 一笑而过

面对挫折和失败,一笑而过是一种乐观自信,然后重整旗鼓,这是一种勇气。
面对误解和仇恨,一笑而过是一种坦然宽容,然后保持本色,这是一种达观。
面对赞扬和鼓励,一笑而过是一种谦虚清醒,然后不断进取,这是一种力量。
面对烦恼和忧愁,一笑而过是一种平和释然,然后努力化解,这是一种境界。

失败和挫折是暂时的,只要你勇于微笑;误解和仇恨是暂时的,只要你达观待之;赞扬和鼓励是暂时的,只要你不耽于梦想;烦恼和忧愁只是暂时的,只要你不被它左右。大海茫茫,白舸争流,不拒众

流方为沧海。纭纭众生,人生无常,不被艰难困苦吓倒,方显英雄本色。风雨欲来,春花凋落,凭栏眺望,阳光总在风雨后。潮涨潮落,云卷云舒,闲庭信步,高挂前进的风帆,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前方就是成功的彼岸。

别再留恋破碎的旧梦,别再沉迷于往日的幸福光环,别再计较人生的得失,别再担忧明天的天气。既然选择了前方就只管风雨兼程,微笑着送走不愉快的阴云,不要让它们遮住你的眼睛。不要因为今天的痛苦就否定明天的幸福,不要因为微小的成功就迷失了方向,不要因为今天的风雨就否定了明天的阳光,因为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也不要因为错过了星星而哭泣,否则我们会错过月光。

既然这一切都是暂时的,我们为什么不一笑而过,从头再来呢?

生活中罩在我们头上的光环和不如意的事情就象颜色不一的气泡,不论多么好看或难看,总有一天它会破灭。与其盯着不开心的东西,不如活动自己的手脚,舒展自己的笑脸,实实在在的为理想而追求。这时候,光环会变虚,我们的心灵却会因为不懈的追求和微笑慢慢地充实起来。人生就会像一条缓缓流动的河流,充实而自信;微笑就会像一朵朵翻腾的浪花,带给我们进取的快乐。

我们不能否认鲜花和荆棘相伴,也不能否认阳光和风雨同在,更不能否认成功和失败并存!人生不如意之时常一二,明媚之日常八九。那就一笑而过轻松上路吧,能够使自己忧伤也能够使自己快乐,这就是一笑而过的力量。

2008年11月25日星期二

25-11-2008 做一个懂得珍惜的树枝

一个年轻人受了极大的挫折想自杀。入夜后,他极度悲伤地带上根绳子,独自一人来到树林里爬上树想上吊。当他把绳子绑在树枝上后,树枝说话了:“亲爱的年轻人,别在我身上吊死吧!有一对小鸟正在我的枝头筑巢呢!我有责任保护他们。如果你在我身上上吊,我就会折断,鸟巢也保不住了,请你原谅我,并且可怜那对小鸟吧!”

年轻人听了,体谅了他的爱心,就放弃了这根树枝,爬上了更高的另一根树枝。可当他把绳子绑上去时,这根树枝也说话了:“年轻人,请你体谅我吧!春天就要到了,不久以后我就要开花,成群的蜜蜂会飞来嬉戏、采蜜,这会给我带来极大的快乐,如果你在我身上上吊,我就会被压断到地上,花蕾也会被摧残而死 ,那样蜜蜂们会非常失望!”

年轻人听了,只好默默地攀上了第三根树枝。 “原谅我吧!”他还没有绑绳子呢,树枝就开口了,“年轻的朋友啊!我自己正远远地伸到路上,目的就是想让疲惫的旅行者在我的底下得到一些阴凉,这给我带来很大的快乐,如果你吊死在我的身上,会使我折断。以后,我再也不可能享有这种喜悦了!”

这时,年轻的上吊者沉思了一会 ,他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自杀,只因为我承受痛苦吗?难道我就不能学学这些树枝,用我的生命去帮助别人,为别人服务吗?”一念之间,他把焦点由自己身上转向了无数他认识的需要帮助的人身上......他从三根对他说话的树枝上各折断了一小段细枝,爬下树,快快乐乐地离开了。

他一直保存着那三根树枝,终身学习那三根树枝的精神,再也没有被挫折压垮过。

这则寓言的含义很清楚:人不能只在意自己。只在意自己受了什么伤害、委屈,承受了多少重担、压力,结果只能越来越缺乏活力,愈来愈萎靡不振。将目光从自己身上移开,就像那三根树枝一样,多注意别人的需求,以帮助别人、使别人得到益处为志向,摆脱绝望的纠缠——如此,眼界将会逐渐开阔,生活自然日益丰富,生命也将日益蓬勃。记住,只有珍惜身边的一切,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2008年11月24日星期一

24-11-2008 自己给自己时间

怎么也难以相信,我跟前这个大男孩,竟然是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的总会计师。

每日清晨,他总是手握BUICK的方向盘,神清气爽地行进在拥挤的车流中,淡然去迎接新一天紧张而烦琐的工作。

大男孩能够打拼出今天的这番天地,自然有他的“秘诀”。

“在每一天紧张的挑战来临之前,我都为自己保留一两个小时的心灵空间。”

他的具体做法是,通常在清晨6点起床,喝一杯牛奶后,花一点时间打太极拳,再吃两片面包和一只鸡蛋,然后,回到书房读自己喜欢的书。有时候,干脆什么也不干,只是静静地坐着,在脑海里与自己的昨天和明天对话。一个人独处的清晨,还有机会欣赏到红日跃上山顶的美景。无论多么忙,这时电话总不会响起,没有任何人要求自己做任何事,也没有任何事情非在这时做不可。这是一天之中,唯

一可以独自品尝的、最无纷扰的时刻。

他总是带着怡然的心情和满足的享受,奔向那烦琐的“数据堆”。他告诉我:“不论一天有多忙,要做多少事情,我知道,我已经享受过‘自己的时间’了。我不会觉得受了谁的剥削,更不会生出‘好象生命都不是自己的了’的怨艾。”

大男孩的“秘诀”在朋友圈子里传播开后,有人告诉我,突然间,有时间读书了,有时间打拳了,有时间静坐了,还可欣赏到日出的美丽了。

其实,快乐真的不需要什么道理,心灵的平和只需要损失一点睡眠,舍弃一点应酬,控制一点放纵而已。

2008年11月23日星期日

22-11-2008 狐狸建鸡舍

一头狮子特别喜欢养鸡,但鸡舍不好,总是丢鸡。狮子决定请最好的建筑师狐狸来建一个坚固的鸡舍。鸡舍建的极为精美,看起来固若金汤,围墙又高又严密,但鸡仍然在一天天减少。原来狐狸就是偷鸡贼,它把鸡舍盖得非常严密,谁也进不去,却把一个秘密通道留给自己。

狮子的鸡舍不起作用,是因为错误地选择了偷鸡贼狐狸为设计和建筑师。狐狸建鸡舍的目的是要剥夺其他动物偷鸡的可能,而让自己有排他性偷鸡。现实中的一些规则不起作用,也就是规则的制定者是利益相关者,他们目的是不让别人染指自己的利益,维持自己的垄断地位。

那么,如果狐狸没有偷鸡动机,鸡舍一定能盖好吗?那也不一定。比如,偷鸡的黄鼠狼可能给狐狸点贿赂(如狐狸一直想吃葡萄),让狐狸留下通道。因次,要让狐狸建好鸡舍,还需要有监督。

民主制度的核心是权利的制衡和监督。如果没有监督,一只不偷鸡的狐狸也会盖出不能保护鸡的鸡舍。

不能让偷鸡的狐狸盖鸡舍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23-11-2008 权力

黑熊、灰狼、狐狸组成一个强盗团伙,常常肆无忌惮地袭击羊群,使羊群不得安宁。

羊群中的头羊决定采用分化的办法对付这伙强盗。于是采取进谗言、挑拨离间等办法,但是没有成功,因为黑熊、灰狼、狐狸团结得很紧密,它们并不相信谣言。

后来头羊死了。死前,它把位置交给一位年轻的羊。这位年轻的羊并没有直接上任,而是提出了一个令大家十分吃惊的计划。它说,要请黑熊、灰狼、狐狸中的一个来担任羊群的头领。

对此,大家坚决反对。但是被委以重任的年轻山羊却坚持自己的主张。它把这一决定传递给黑熊、灰狼、狐狸。她们十分兴奋,谁要是当上羊群的头领,就意味着拥有整个羊群的指挥权,这里的好处太多了。

可是,由谁当这个羊群的头领呢?

黑熊想:我在团伙中力气最大,做的贡献也不小,这羊群的头领应由我来当。

灰狼想:我在团伙中最为凶猛,咬死的山羊最多,论贡献我最大,这羊群的头领理应由来当。

狐狸想:我在团伙中是智多星,很多点子都是我想出来的,我起的作用最大,这羊群的头领应由我来当。为此她们争执起来,谁也不服谁。大家就这样僵持起来,火气越来越大。黑熊首先起了杀机,它

决定用武力除掉灰狼和狐狸。

黑熊趁灰狼不备时忽然向它发起了攻击,一下子就咬断了狼的脖子。

黑熊还准备向狐狸下手。

狐狸看出黑熊的心思。它处处防备着黑熊,同时,准备除掉黑熊。

它找了一个经过猎人伪装的陷阱,陷阱上面只有一层树枝。于是,它便躺在上面假装睡觉。因为狐狸身体轻,并没有陷下去的危险。

黑熊发现有了动手的机会,于是它猛扑向狐狸,可狐狸却迅速地躲来了。黑熊却一头栽进里陷阱里。

剩下的只有狐狸了,它已对羊群构不成威胁。

这时,众羊才知道,权力原来只是一个陷阱。

2008年11月21日星期五

21-11-2008 人性的善良

一个旅游团坐竹排游览,突然一个浪头打来,竹排翻了,上面的十几个游客全落入了水中,其中有一对新婚的夫妻,也有抱着孩子的女人,还有银婚的老夫妇......竹排上的人 ,会游泳的只有一个人,他就是那个新郎。几乎出于本能,他抓住了离自己最近的女人,女人的手里,还有始终没有放手的孩子,再下水时,还是救了能抓到的人,等到他救到第五个人时已经精疲力尽。

自己新婚的不会游泳的妻子已经漂走了,再被打捞上来时,已是人世两隔,蜜月竟成了绝境之旅。很多报纸采访他,问他当时怎么想的?为什么先救的是老人、孩子和离自己最近的女人?为什么没有去救自己的新婚妻子?记者们要的答案是别人的生命重于自己妻子的生命,他的行为多么崇高伟大,但是他说,没想什么,大脑一片空白,只知道救一个是一个,她就在我手边,难道我要抛弃这一个求救的人去游到远处找自己的妻子?一切不过出于我的本能。

眼泪,差点为这句话掉下来。

只是出于本能,人生的善良的本能,没有想多崇高,在人命关天的那一刹那,他能抓住一个就是一个生命,那一刻,人性闪出动人的光辉,并不是书本上那些人生理想可以教我们如何的。

2008年11月20日星期四

19-11-2008 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二)

富人总是在研究穷人,经济越是不景气,人们想一朝致富的欲望也就越强烈。

但是,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盲目地不切实际地赚钱,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境况会越来越糟糕。

这时候就应该学习犹太人,变换一下考虑问题的角度。这世界上有钱的毕竟只占少数,穷人才是绝大多数。

有钱人是依靠从绝大多数穷人(而不是富人)那里获得利益而积敛财富的。要想致富,首先要搞清楚一点:穷人才是财富的源泉。这里所说的穷人,一种指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穷人,另一种是指有钱人在内的顾客。

为什么把有钱人也包含在穷人之列呢?买主之所以付钱购买,是因为他手头没有这种东西,没有想要的东西便是穷人。但是,如果一次就使穷人不得不支付巨额的费用,那他们手上的钱很快就会用光。

因此,要尽量使穷人手头维持有钱,总能购物,既让他们手中的小额钱财周转起来,并只赚取占这些钱的百分之几的微薄利润。这便是迈向商业的第一步。由于顾客只需要支付很的钱,资本的周转因而得以顺畅,而庞大的顾客数量则使获得的利润呈几何级数增长。

如果不知道这种道理,就根本不可能期待经营上有什么真正的发展,有钱人也是来采购他们手头上没有的东西,所以可是其为穷人。富人顾客和穷人顾客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追求的是高级物品、高质量的享受,而后者只要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即可,由此产生了购买价格上的差异。但是无论是有钱的顾客还是贫穷的顾客,有一点需求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想轻松的付款。

欧洲著名的银行家罗斯柴尔德由开旧工具店起步;英国最大的百货公司是马克斯•斯宾塞最早只是一家寒碜的西装店;美国石油大亨哈默靠在酒精中添加药用生姜液制造姜汁啤酒发家,此后啤酒步入国际市场;日本浅野建筑的创始人浅野总一郎靠在神田卖水起家,他现在就任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董事长。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熟悉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并由此发展起来自己的事业。他们掌握了那种出售好象没什么大利的物品却能从中获取利润的智慧。他们十分明白这个道理;只要能马上回收资本,则即使看似垃圾的废品都有可能成为巨大财富的源泉。

比起只是寻找看似精美的成品,还不如重新审视、发掘旧物的潜力。基于这样的观点去重新审视商业活动,就有机会改变思维方式,创造出新的观念。

20-11-2008 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一)

承认贫富之间存在差异,钱当然越多越好。但是,要是大家都有钱了,那钱也就不值钱了。正是有了贫富不均,钱才发挥着作用。想成为富人,就是这个世界上有着太多无可奈何的穷人。要想成为富人,我们应该牢记这样一个事实,即“富人永远不会变穷”。所以富人是在贫富不均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富人永远属于富人的群体,穷人则永远脱离不了穷人的圈子。

某些人有时却能够越过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巨大障碍。他们或许从外表上看去更象穷人,但却一副富人做派,即使排在富人之尾也在所不辞。有时候,位列富人之尾比起作穷人之首可能更不象富人。但他们仍宁愿进富人之列,因为这样他们就能够以富人的方式思考问题,而排在穷人之首则永远无法摆脱穷人的思维方式。

犹太人中富人众多,实际上就是由于他们就有富人的思维方式。这不是什么实用技术,而是一种处世哲学。要想成为富人,首先要布施要乐于帮助比自己更困难的人。帮助他人,自己的胸怀也会极大的丰富、开阔。只有心胸开阔的人,大家才会喜欢他,愿意接近他,他也就有了好的人缘。有了人缘,自己就会赢得许多商机。要想成为别人的“富神”,自己的心胸一定要开阔。只有贪欲的人,是不可能做成大事的。

施惠与他人,并一定都要给钱。即使粗茶淡饭,只要能给他人带来帮助也是可行的。犹太人有这样一句格言:“向陌生人施惠即是向天使施惠。”因此犹太人只要看到比自己困难的人,就会把他们请到家里让他饱饱地吃上一顿。因为他们熟知这有可能成为照亮未来的希望之光。

2008年11月18日星期二

18-11-2008 教育制度的牺牲者


2008年UPSR成绩终于揭晓,全国华校皆大欢喜。

各校7A优秀生和全科及格率保持不变或有进步。

只有少数学校成绩略逊往年。雪州力行华小更以142名7A优秀生,排名全国华小之冠。

成绩有进步的学校,全体老师和董家教都雀跃万分。他们要开始筹备UPSR奖励金。他们关心的是要如何慰劳功臣们,要如何奖励劳苦功高的六年级老师;有些学校比较开明,他们认为UPSR成绩特出,全校老师都应该记上一大功。

歌功颂德优秀生 在UPSR揭晓的第二天,各报章都图文并茂地报道各校成绩。

学校老师与校长免不了要和7A优秀生照张相留作纪念。

总而言之,学校的欢乐焦点全集中在7A优秀生,6A1B的学生可能也能够分到一点喜悦。

校方也免不了特别招呼为今年优秀生作出贡献的六年级级任和科任老师。

在毕业典礼及颁奖仪式时,校长和董家教成员上台致词总会提起下列几句:“同学们毕业了,你们千万要饮水思源,将来要回馈母校。”“希望同学们升上中学后常常回来探望小学的老师,不要忘记培育你们的老师”等等。

成绩优秀的同学在家长陪同下,感到无上光荣的上台领奖。

当天的高潮自然是颁发本年度男女模范生奖。当然那项荣誉奖肯定是落在成绩优良、品学兼优的男女学生。

我已完成歌功颂德的任务,现在想提一提被校长和董家教冷落的一群,被老师责怪是“拖累”及格率的一群。

他们是我所谓普通班学生及问题学生。他们是教育制度的牺牲者。 冷落普通班学生 这批学生的家庭背景肯定比所谓的优秀生来得差。他们一般上缺乏父母的管教,或者父母没经济能力供他们上“补习”班。在学校里,没能力去“私人补习班”的学生会比较自卑,总觉得自己比不上其他同学。

有些是学习能力比较缓慢,没办法“跟”得上老师的填鸭式的、机械似的训练。

这些UPSR落第的学生是“头低低”地向老师领取成绩。

老师通常会向他们说:“哎,真可惜。如果你能够在某某科拿到C,你就可以全科及格,我们学校的成绩可以提高多少%!”“你如果多两科及格,……!”学生的成绩考得不理想,情绪已经低落,现在听了老师的一番像鼓励又像奚落的话,他们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以往学校庆祝儿童节,庆祝教师节或举办恳亲晚会时都发通告,邀请家长出席。老师看到优秀生连同家长出席,他们满脸笑容上前迎接。要是看到被列为“问题学生”的中学生来到现场,校长马上通知全体老师戒备,怕这些学生会“捣蛋”,会“闹事”,会“破坏”。 “庸才”有谁关心 有些老师为了讨好校长,特地向该批学生下逐客令。

他们听从学校的“大人物”在致词时说欢迎全体同学们毕业离校后常常和学校保持联络,常常回学校探望老师,但是却受到如此这般的对待。

错不在他们,也错不在老师,错只错在他们是教育制度的牺牲品。

这批成绩不好的学生只能进入中学预备班。在中学,他们也同样受到校方打入冷宫。他们大多数在中学“混”了一段日子就到“社会大学”生活,到社会大染缸里拼斗。

也许他们之间有人会成龙成凤,但一个不小心,他们就会成为社会寄生虫。

大家只知道学校有70%,80%或更多的优秀生。剩下那些“庸才”学生有谁关心,有谁向他们伸出援手?

资料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老杨

2008年11月17日星期一

17-11-2008 老师,您为甚么不快乐?


11月4日星洲日报《大都会》版针对“教师与压力”问题作了专题访问。

受访者从教专到校长教师,对当前教师工作印象普遍相当一致,即“压力、繁重、辛苦”。

对于这种众口一词的调查口吻,实际上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根据上海劳动报两年前的一份调查,在中国1200多万各类各级教师人群中,其中有超过高达八成感觉压力太大,而女教师又比男教师压力大,因为常常在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和职业责任之间,面对更多更大的心理矛盾。

调查也发现,很多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而身为有文化有知识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心理敏感度大于其它行业,自然也就面对更大压力。

可惜的是,调查也发现,虽然大多数教师感觉压力较大,然而却不晓得如何面对,反而选择“逃避”、“消极对待”等策略。

阁下或许以为,只有东方国家如此而已,奉行自由民主的西方国家就另当别论。

错也,西方国家的教师同样面对工作压力。根据今年4月美国一份健康杂志报导,美国的十大压力最大工作中,名列榜首的,竟然是市中心中学教师,每天与罪犯周旋的警察,反而名列其后。

对于这些对教师工作的负面评价,我倒是有点纳闷。

我总以为,教师工作“多但不难,杂而琐碎”。

而在小学中学到大学的这三大教育学府中,又应以小学教师最为快乐,因为小学教师每天所面对的,不是历尽沧桑饱经风霜的老人,而是天真活泼,在整个人生阶段最无忧无虑的一群。就压力层面上来说,小学教师应该最为快乐才是,可惜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好像小学教师快乐的不多,压力重重、愁眉不展的倒是为数不少也。

今天教师的工作,有一种发展趋势,就是属非教育性质的工作似乎越来越多,属教育层面的工作却越来越少。

我常怀疑,小学教师有时候或许更像一名廉价的体力劳工,而不是一名“教育”工作者。

从一方面看,做个尽责的教师并不难,多些体力劳动就行,可是身为“教育”工作者,其实更多的要求应该是我们的脑力劳动,这包括如何科学地处理学生问题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从这一方面看,要做个好老师真的很难。

当然,如果我们的教育体制对教师的要求,只是做个简单的体力劳力者,那么增加更多的评价和书面作业,就一点也不意外。体力劳动者很难从琐碎繁杂的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和满足感,若再要求教师在这样低层次的作业中找到快乐,就未免有点强人所难!

甚么时候,我们的教师才会笑脸盈盈,面向社会普罗大众说“我教得很快乐,很有成就感”?

这个决定权,似乎不在我们教师的掌握中,而更多的是掌握在教育部和教育管理当局的手中。

在此,还请各位教育当官管理者,除了减少考试减轻学生的负担外,也行行好事,高抬贵手,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资料来源:星洲日报 作者:罗盛威 2008.11.11

2008年11月16日星期日

16-11-2008 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四星上将邓伍迪

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四星上将邓伍迪 Dunwoody

U.S. First Female Four-Star General Ann E. Dunwoody

美国陆军部队女军官邓伍迪11月14日被授予四星上将军衔,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四星上将。

在五角大楼举行的授衔仪式上,陆军参谋长凯西和邓伍迪的丈夫、退休空军军官布罗奇为邓伍迪带上肩章。在观众席中,很多女军人发出喝彩声。

邓伍迪在仪式上说,自从33年前开始参军,她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四星上将。她还说,自己在男性统治的军队中创造了历史,而这也是美国陆军的荣誉。

凯西发表讲话说,邓伍迪成为第一个女性四星上将是整个陆军值得庆祝和引以为荣的事情。

据国防部统计,美国武装部队现役军人54.3万人,其中约14%为女性。

邓伍迪现年55岁,出身军人世家。国防部长罗伯德·盖茨当天在授衔仪式上致辞,称赞邓伍迪一家延续5代的军人血脉,“邓伍迪的血管流淌着橄榄的绿褐色”。

邓伍迪的曾祖父亨利·哈里森·邓伍迪准将是家族第一代军人,1866年毕业于西点军校。她的父亲和祖父也都毕业于西点军校。

邓伍迪1975年从纽约州立大学毕业后参军。1976年,邓伍迪被派往俄克拉何马州锡尔堡,后在德国和沙特阿拉伯服役。

她1987年从陆军指挥和参谋学院毕业后被派往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在那里成为第82空降师首名女性营级指挥官。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今年6月提名她晋升四星上将。

11月14日晚些时候,邓伍迪在出生地弗吉尼亚州比弗堡宣誓就任陆军装备司令部指挥官,这一职位负责管辖分布于150个地点的共计13万名人员。

女性占美国陆军现役士兵14%,美军现有21名女将军,其中仅4人为一星准将以上军衔。

美国陆军1970年提拔了第一名女性准将,即时任陆军护士队队长的安娜·海斯。

2008年11月15日星期六

15-11-2008 坤成创校100周年文娱汇演照片


原来两位小朋友芷莹及佳盈在坤成幼稚园已经是“老友鬼鬼”。

坤成稚龄童军李芷莹

坤成稚龄童军林佳盈

看看坤成稚龄童军的小可爱林佳盈的“另一面”。

奇怪,为什么右边那位学生佩戴的是德威申路小学(州立小学)的校徽,别校的转校生?

坤成校歌,歌词内容相当深奥,很多人不易理解。学生们穿着怀旧校服登场,难得、难得。

坤成一校的表演队伍。

早期的坤成女子小学校服,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了。

坤成女校早期的校服,但很肯定以前的女生们是不准许留长发。今晚的舞台表演造型例外。

以“百年校史大汇演”为题材并以坤成女子小学校为背景的一段舞蹈。

坤成幼稚园小小舞蹈员带来的精彩舞蹈,后排左一是位女稚龄童军。

坤成幼稚园 No 1

坤成创校100周年文娱汇演背景布幕及坤成一校武术队表演。

2008年11月14日星期五

14-11-2008 年循人中学杰出学生(2008)

坤成童军团助教、循人中学总学长刘梓贤荣获2008年循人中学杰出学生奖。

以下是他参加学校及童军活动的简介

1996年六岁加入坤成稚龄童军团

1997年入学坤成小学一校
1997-98 年为稚龄童军小队长

1999年进入幼童军组

2000年为幼童军小队长

2001年为幼童军联队长

2002年荣获模范幼童军奖
2002年被选为坤成一校巡查团团长
2002年加入坤成航空童军团
2002年毕业于坤成小学一校

2003年进入循人中学就读初中一班
2003年为童军小队副队长

2004年为童军小队长
2004年加入循人中学学长团

2005年为深资童军副队长
2005年初中统考获8A成绩

2006年深资童军队长
2006年循人中学学长团执委
2006年获选坤成童军团模范童军奖
2006年8月获选为循人中学学长团副总团长

2007年8月获选为循人中学学长团总学长
http://kcscoutsboss.blogspot.com/2007/08/11-08-07.html

2008年7月被委任为坤成童军团助教
2008年11月14日荣获循人中学杰出学生奖

他也是第三位荣获循人中学杰出学生的本团成员,其它两位是刘翠婷教练(1998年)、刘翠盈教练(2002年),她们都是梓贤的姐姐。
2005年台湾国立阳明大学牙医学系毕业
2006年澳洲达斯马尼亚大学法律系毕业
郑教练、刘教练与梓贤摄于毕业典礼现场。

2008年11月13日星期四

13-11-2008 压垮骆驼背的最后一根稻草


英语中有一句谚语 ,大约起源于阿拉伯世界 ,叫做“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back.” 意思是压垮骆驼背的最后一根稻草 。

一根稻草,没有什么分量。

谁也不会把一根稻草放在眼里。

可是如果你把稻草一根一根地往骆驼的背上码放起来,最终总有一根稻草会把骆驼背压垮的。

再小的分量,积累起来,也可以沉重如山。

这与滴水穿石 ,蚁穴溃堤 ,都有相似的意思。

这句谚语所不同的是,它强调:切勿做添放最后那根稻草的事情。

2008年11月12日星期三

12-11-2008 孙中山与蒋介石


孙中山用人,强调的是人尽其才,而且也绝对不循私情。

孙中山的哥哥为了协助他搞革命,几乎是倾家荡产。民国成立后,广东各界曾推荐孙中山的哥哥出任粤省都督,但是,孙中山认为兄长不熟悉政治,不必当此大任,即代为辞谢了。

他说:“服务之官,必望其称职,是故官惟其才,赏惟其功,截然为两事,断未有以官为赏,论功授职者也。”

孙中山也不记个人恩怨,能团结不同意见的人,不问党派只论是不是能办实事。

蒋介石是孙中山的学生,但他用人与决策却跟老师完全不一样。

蒋介石性格坚毅强韧,不服输硬争到底,而且识人处事判断明快,行事决策果断。

用人原则是,保持距离,亲而防近;用人必疑,疏而不远;用自己人,提防尾大。

而且,蒋介石不让自己的心思被部属料中,自己决策过程,永远都是个谜,塑造出天威难测。

孙中山推翻满清成功,但却是失败的共和国大总统;蒋介石统一全国成功,最终却丢了大陆政权;两人功过自有盖棺论定,其用人与决策都是成败关键。

马华总会长翁诗杰的偶像正是孙中山,而他的用人与决策究竟是学了孙中山多一些?还是像蒋介石多一点?

历史日后将有公论。

资料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许国伟 12.11.2008

2008年11月11日星期二

11-11-2008 瑜伽只是运动吧了

她叫德薇,是名马来妇女。

她于两年前,在关丹一个巫裔同胞集中区,开设一间中心。她有四百余名学生,其中,只有数名是非回教徒。

她是瑜伽老师,学了瑜伽9年。至今,她仍是虔诚的回教徒,只是自从练了瑜伽后,她的身材明显变了,达到瘦身效果。

她的说法就与马来西亚瑜伽学会的声明一般,瑜伽不含任何宗教和神秘色彩,更未涉及宗教诵经、祈祷崇拜活动。因此,她不明白为何会出现禁止回教徒学习瑜伽的想法。

瑜伽在现代只是再普遍不过的健康运动,硬要把它与宗教扯上关系,真有点离谱。

可是就是有些人放着很多正经事不做(譬如处理回教徒青少年的社会问题等),偏挑起没有问题的事项,搞到大家心慌慌。

瑜伽对健康带来效应无需质疑。就算没学习瑜伽者,对它都有一定认识,因为它实在太普遍,在国内也落地生根好多年。谈起瑜伽,人们的最直接印象就是运动,根本没有人会把它与宗教联想在一起。

当局硬是要在鸡蛋里挑骨头,把一项普通运动渲染成传教工具,这对一个打着开明社会旗帜的国家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在这个社会上,像德薇一样,学习甚至教导瑜伽的回教徒相信多得是,当局在为瑜伽妄下定论前,是不是应该先问问她们的意见呢?须知道,她们的口供才是最可信赖的,因为她们才是亲身接触瑜伽的回教徒。

资料来源:中国报 作者:何月云 11.11.08

2008年11月10日星期一

10-11-2008 绩效制用甚么“标准”?


马来西亚在国际上虽然不算是个实力很强大的国家,但却有着极为响亮的名声,国外上下都管我们叫做“Bolehland”,因为我们举凡甚么事都“Malaysia Boleh”。

最高的大楼、最大的月饼、最长的薄饼、最……都是我们的世界纪录。然而,扪心自问,擦亮我们的眼睛看看四周,有甚么在大马是真正值得我们感到骄傲的,笔者敢说,大马的阿Q精神确实是世界第一。

绩效制是马哈迪的告别作之一,主旨是要以成绩、效率来决定一个人的机会,可以涉及多种方面,尤其是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领域。对于饱受种族政策之苦的国民来说,如此绩效制也许说得上是一道希望的曙光,从此不分种族,可以单凭实力来决定自己的成败。

然而,绩效制也必须在一个共同的标准之下才得以落实,而这个标准也就为日后的行政偏差埋下了伏笔。

就论大马的教育制度,前不久几年,政府浩浩荡荡宣布废除大学录取的固打制,改由绩效制取而代之。刚开始实行的时候,一小部份马来社会对此感到不安,也提出抗议,可是过了没多久,再也没有人对绩效制有所怨言了,因为他们发现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

大学目前奉行着双轨入学制,即大学预科班和大学先修班,也就是林吉祥常在国会里面比喻的苹果与橙。前者以马来学生占90%,最近刚开放10%给非土著,为期一年;后者以华人学生占绝大多数,为期两年。两者之间的课程纲要和考试难度全然不同,大学先修班是世界上数一数二难度最高的考试,而大学预科班却不为国外所承认。

然而,让人咋舌的是,在大马大学录取的“标准”下,又在绩效制的大前提之下,与大学先修班相比,大学预科班竟然处于绝对的优势,优先获取重点科系。虽然没有官方的数据可以支持这个论点,可是纵观近几年的录取新生趋向,尤其是比较大学预科班和大学先修班的华裔生,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大学预科班的确是比较优先获取科系,尤其是热门科系如医科、牙科和药剂等学系,均以大学预科班生为绝大多数,仅存少数为大学先修班生。

马大最近刚换了新校长,拉菲雅的下台恐怕是与马大的国际排名节节败退有关。

每当马大的排名退步了,官方给于的解释尽是自己本身并没有退步,而是别人进步得太快,这种安慰自己的“标准”又再一次为我们披上了国王的新衣。

资料来源:星洲日报 作者:吴启聪 2008.11.11

2008年11月9日星期日

09-11-2008 验证母语

华族为争取母语教育一席位的奋斗史,赤裸裸地告诉我们华语是华族的母语,同时也给这一代人启示,所谓母语的定义不是孤立而单独存在的,它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意义,也展现出民族的智慧与情结。

这也是为何说“语文是民族的灵魂”,其实不单是因为语文具有表情达意书写和对话的功能,乃因其中蕴含着民族的自尊自爱、自在自重的精神,因此,多元文化习俗的华族更加需要一个共同认可的母语(不是方言),得以自强不息、传承薪火,以免变成没有灵魂、形同行尸走肉的民族。

坚持母语教数理,除了符合教育原理,也是基于上述思想内涵的激发,而不仅仅是技术上“以最熟悉的语言教学最有效”而已。

笔者前一篇《母语不容曲解》曾提及几位历史人物如陈祯禄、林苍佑及朱运兴等,并非因为他们是甚么“社会名流”而尽信其言论。五十多年来为维护华语母语教育而奉献的人何止千万,举例陈、林、朱先辈只为见证一个史实:当年纯受英文教育(足以影响华族命运)的政治领袖尚且认同母语教育的权利以致黯然下台、开除党籍及自舍官位。反观今天某些受华文教育的一代却还置疑华语是华族的母语,令人遗憾与费解。

当然,华教史上不屑华语为母语的华裔政治领袖也不乏其人如梁宇皋、陈修信及翁毓麟等,对斯辈的评价如何自有史家盖棺定论。然而身为炎黄子孙,不论你是讲甚么方言,也不会改变华族的母语是华语(汉语)。

说到华语如今是强势语文,其实与母语并无等号,而是全球趋势造成,华语应当成为全球华人的母语是顺其自然罢了。在香港,粤语是最强势语言,但它依然只是(香港)广东人的母语,不会成为华族的母语。

验证理论(自然也包括“定义”)最正确的方法就是实践。“50年来,董总在捍卫与发展民族母语教育运动的道路上,屡遭各种无情的打压,但是,在这场曲折多舛的争取民族基本权益的艰苦运动中,董总始终如一,从不缺席。”(《董总50年》“出版说明”)。

何为母语,50年的实践足以验证矣。

资料来源:星洲日报 作者:许运发 2008.11.10

2008年11月8日星期六

08-11-2008 我们的高等教育怎么了?


大马近期的高等教育界确实非常热闹,撇除闹得沸沸扬扬并且已获政府严密关注的新纪元风波不说,不久前炒热新闻版位的槟州中文路牌风波,以及瑜伽违反回教教义风波,也恰恰和高等教育有关,一些政府大学的教职人员也都是此事的恭身入局之人。

新纪元学院风波怎么说都是华社窝子里的事,无论事情闹得多大都有个底线,而且华社以外的社群对此事所知甚少,因此影响力自然有限,然而,中文路牌和瑜伽风波所制造的政治余波颇有杀伤力,因为风波的过程均涉及高教教员的“学术意见”,涉及的也是无法忽视的种族和回教大事。

先是马大文学及社会科学系主任再纳教授针对槟州反对党所挑起的中文路牌风波表示,槟州政府竖立中文路牌的举动是挑战马来文在《联邦宪法》第152条款的国语地位,并建议中央政府援引《煽动法令》起诉州政府。

虽然中央政府至今对此建议没做出正式响应,但在《马来前锋报》的推波助澜下倒也闹得全民关注,而马来青年大学毕业生联盟则在11月4日入禀法庭起诉槟政府,将槟岛市政局列为第一答辩人,槟政府则为第二答辩人,司法系统该如何处理这起诉状,已成为焦点。

在再纳教授发表相关的学术意见一天后,即10月28日,国大回教教学中心讲师查卡利亚则表明瑜伽含有兴都教义,学习瑜伽将导致回教徒乖离信仰,因此劝告回教徒停止学习瑜伽,让外界惊叹大马的学术人员果然“才识过人”,瑜伽在大马流传数十年之久,现在才有这种言论。

无独有偶,此事同样闹得沸沸扬扬,而且这该名讲师的学术意见既然也惊动大马回教发展局,并投入研究是否禁止回教徒学习瑜伽的工作,虽然根据该局总监旺莫哈末昔在11月1日表示回教裁决理事会已考察此事长达6个月,但在这方面有人仍认为是学术意见在发挥影响力。

其实这类“学术意见”在过去并非罕见,而且较具争议性质的也不少,远的不说,早前就有北大敦马哈迪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阿都拉曼,针对马大中文系讲师祝家丰《马来人政治主权:华族的观点》一书做出评论时再谈及华裔是“外来者”,这类主从关系的调调看似已成国内华裔摆脱不了的言论。

综合这些事情后,我们不难发觉当中不少发表这类学术意见的政府大学教职人员,都在学术界中负有盛名,而且学术界重研究及威望,这点又和需要通过打种族牌出位的政客不同,因此觉得这批学术人员在对外发表意见时应该都没政治倾向,都是学术中立的。

现在姑且不谈他们的言论是否符合学术中立的意义,但无可否认的,这些学术意见在某些程度上确实有所偏差,特别是在谈论某些课题时也显得主观,而且在报章刊登这类新闻时通常相关的学术人员并没提供学术支持,反而一味发表主观意见,让自己的想法主导着自己的学术权威。

学术人员代表着国内高等教育的学术水平,也是政府的学术和民间智囊,在政府的决策机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他们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部份学术人员拥有不自觉的种族倾向。这种现象不免让人感觉担忧,让人不自觉的在问:我们的高等教育到底怎么了?

资料来源:星洲日报 作者:惟诚 2008.11.11

2008年11月7日星期五

07-11-2008 我们也有一个梦


奥氏政治归纳法

美国政治生态,和大马有一些相近之处:

──主流族群比率相近,美国白人占68%;大马马来人(不包括砂沙土着)约62%;
──乡区和年长选民,偏向支持保守政党;
──城市和年轻选民,偏向支持进步政党;
──主流族群掌握政治资源,但支持力量分散;
──少数民族,往往在选举中成为关键。

奥巴马能够当选美国总统,在于了解政治生态的分布,转换成为自己的优势。

●淡化主流民族的族群意识,争取更大的认同;
●塑造全民愿景,拉拢白人中间选民;
●以政策论述为优先,冲淡意识形态的矛盾;
●结合不同族群,使少数成为多数。

黑人只占美国人口的12.5%,如果奥巴马把自己定位为黑人总统,再过100年,也选不上。

他把自己定位为美国人的总统,结果,获得的白人选票,还超过当年克林顿的白人票。

奥巴马的成功,可以成为大马政治未来发展的借镜。

大马政党和政治人物,不应该,也不能够在单一种族群体里寻找前途。

单一族群的资源,已经挖掘了50年,很难再有新的收获。

惟有打破格局,开拓全民资源,才有另一番天地。

不管是国阵或民联,都必须走中庸路线,找到人民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才能抢到政治主流的高点。

阿都拉说,奥巴马的成功,显示任何国家的少数民族都有可能成为领袖。

少数民族做首相,可以是期望,但不必是目标。美国人历经200多年,才突破种族玻璃天花板;大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甚么种族当首相,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任何政治领袖,都必须超越本族群的局限,把位置定在全民的高度,那才是真正的大马领袖。

资料来源:星洲日报 作者:郑丁贤 2008.11.07


我们也有一个梦

美国总统选举结果创造了历史,奥巴马带给世人许多的意外和惊喜,让世人对未来的世界充满了新的憧憬,也充满了新的希望。

毋庸置疑,身为一位大力提倡改革的风云人物,奥巴马身上充满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他的演说,和60年代的黑人民权运动先锋马丁.路德.金一样,都是那么铿锵有力,以气壮山河之势,深深打动人心,令人为之动容。

奥巴马最近两次的胜利演说,不只感性,散发着魔术般的语言魅力,也充满了启示和借鉴。

3个月前,在赢取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之夜,他如此说道:“16个月之前,我们一起站在伊利诺依州春田市老州议会大厦的台阶上,那是我们并肩战斗的开始。之后我们辗转数千里,倾听了各式各样的声音。你们说华盛顿必须变革,你们说今年必须与众不同,你们选择不再受怀疑或恐惧的摆布而是听从内心的渴望。正是因着你们的愿景,才有了这段历史性的旅程。今晚,这段旅程即将结束,新的旅程即将开始,我们的目标是美国全新而美好的明天……

“前路漫长而艰辛。在这样的挑战面前,我只能以最大的谦卑来应对……我相信,只要我们愿意为努力奋斗,并坚定我们的信念,经年以后,当回首往事,我们一定可以跟我们的子孙这样讲述:在这一刻,我们实现病有所医、劳有所得;在这一刻,上升的海平面开始回落,地球开始康复;在这一刻,无谓的战争已结束,美国的安全得到保障,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后也是最好的希望的形象,得以重建。在这一刻──在这个时代──人们又团结在一起,重建这个伟大的民族,那里有最好的我们和我们最高的理想……”

3个月后,奥巴马果然实现了他的美国总统之梦,这一夜,在芝加哥的庆祝大会上,对着100万名支持者,他的演说依然情文并茂,令人心醉心迷。他说:“如果仍有人怀疑美国是否凡事都有可能,如果仍有人怀疑美国奠基者的梦想是否依然存在,如果仍有人质疑我们的民主制度的力量,那么今晚,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

“这是所有美国人民共同向全世界给出的答案……我们是美利坚合众国,永远都是……只要一息尚存,我们就有希望,当我们遇到嘲讽和怀疑,当有人说我们办不到的时候,我们要以这个永恒的信条来响应他们:是的,我们能做到。感谢你们。”

奥巴马特别提到了在亚特兰大投票的一名妇女──库珀。“她和其它数百万排队等待投票的选民没有甚么差别,除了一点,她已是106岁的高龄。她出生的那个时代奴隶制度刚刚结束,那时路上没有汽车,天上也没有飞机,当时像她这样的人由于两个原因不能投票,一是她是女性,另一个原因是她的肤色。”

奥巴马充满启示的胜利演说,也让我们陷入深沉的感慨之中。

为甚么一个146年前还是一个奴役黑人和奉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国家,能在今天栽培出一位黑人总统?

为甚么一个当年的“街头小混混”、酗酒并吸大麻成瘾的沉沦少年,今天竟能当选为世界第一超级强国的总统?

是甚么原因,让美国人创造了历史,让奥巴马创造了奇迹?

当马丁.路德.金在1968年4月4日被暗杀时,美国人可曾想到,他当年所发表的“不用40年,美国将诞生第一位黑人总统”的预言,竟然真的在40多年后实现了。

1963年,马丁.路德.金在林肯广场发表了其震撼人心的演说──《我有一个梦》,当中有这样的一段:“我梦想有一天,我的4个孩子能够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无可否认,美国今天还存在着种族歧视问题,但奥巴马的胜利至少显示,今天,已有越来越多的美国白人踰越了种族的藩蓠,能够“不是以肤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与黑人同胞共同建构他们的“美国梦”。而这个伟大而美丽的“美国梦”的背后,不只包含着美国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也隐含着美国人民敢于思考、务实又勇于变革的精神,更体现了美国政治里平等、包容、多元、开放、竞争等可贵特质。

“美国梦”就是那么令人神往,羡慕之余,我们不禁要说:我们也有一个梦!我们梦想,有一天,马来西亚的各族人民,人人生而平等,人人都能“不是以肤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来思考,共筑一个美丽的梦,成就一个伟大的国家!

资料来源:星洲日报 作者:林明华 2008.11.06


2008年11月6日星期四

06-11-2008 种族因素作祟 升职?慢慢等


升职?慢慢等

根据雪州大臣署新闻处周二(11月4日)发出的文告,雪州发展局将在一个月内,选出新的总经理,而新任总经理预料将是土著。雪州发展局正在考虑15份来自土著专业人士的申请。

15位专业人士,全都是马来人!难道没有非马来人申请?还是只限土著申请?不然的话就是大家心知肚明,非土著申请政府高职难如登天?

假如政府高职以肤色作为遴选标准,实在有欠公平,这样狭隘的思想,如何提高大马在国际舞台的竞争能力?

我曾在政府部门工作,非马来人担任高职的人数极少,拥有资格但不获擢升的华裔公务员只能忍气吞声,苦等至退休。有的华裔公务员还需要通过政党领袖的协助及推荐,才能冲破种种难关,坐上其实应该属于他们的职位。其实刘秀梅的案例,不是孤立的事件。

看到这种现实,试问我们的华裔青年,谁愿意进入政府机构工作?

我询问身边的马来同事,他们都很开明,赞同公平竞争,那为甚么高职的擢升及遴选出现偏差?

决定高职人选的是谁?整个遴选制度是否透明及公正?几十年来我们已经损失了很多人才,至今还要眼睁睁的看着这样的事件一直在重演,期望马华新领导层可以纠正这种现象。

星洲日报 作者:蔡凤玲 2008.11.06


种族因素作祟

“好男不当兵”,曾经有人认为华人不当警察,不当兵就是因为华人有着“好男不当兵”的观念,而华人也甚少当公务员,也让人有一种印象认为华人对公务员兴趣缺缺,但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

显然不是这样的!“好男不当兵”或是对公仆兴趣缺缺只是表面的原因。华裔之所以选择在私人界发展,其中的原因就是自己的才干、才华和能力都能获得赏识,私人界是唯才是用,能者居之,不管是甚么种族,出任高职的机会大伙儿是均等的。

雪兰莪州发展局的人事问题,肯定会打击华裔要献身公共领域的心意。前雪兰莪州务大臣基尔及雪州回教党主席哈山认为,雪州发展局总经理必须由马来人出任就已打破了许多华人的玻璃心。

雪州回教党主席哈山认为担任雪兰莪州发展局总经理者,必须拥有足够的经验和资格、有才干、良好的领导能力及可信赖。哈山所列出的条件,许多人都拥有,刘秀梅也有,但在回教党所推荐的名单中,就是没有其它种族的人选。

雪州发展局虽然是雪州政府的投资臂膀,但毕竟还是一个坐拥25亿元资产的经济机构,担任总经理者若能为这机构带回巨大的收益,给予雪州人民带来实务的发展,谁来出任又有甚么关系?如果由非巫裔领导雪州发展局就不能照顾全民吗?回教党的逻辑实在让人太失望了!

雪兰莪州务大臣卡立出身于私人界,他以私人界唯才是用的任命方式,不分种族的选择能者担任雪州发展局总经理,不外是选择能者领导雪州政府的投资臂膀,以便使该机构能取得更大的经济发展,为雪州带来更大的发展,出发点和意愿都很清楚,非常符合大马多元种族的社会,同时也是公平和平等的对待各族的精神体现。

雪兰莪州发展局的人事风波,是一个迷思的破解,也是是一个契机。它厘清长久以来许多人对华裔不愿投身公共领域的误解。华裔不愿出任公职和军警职的迷思,不在于“好男不当兵”,不在于兴趣,而是才干不被赏识和不被信赖,大家应该认清这事实。

另一方面,它让大家看到国家的发展是需要靠不分种族携手合作,各族都应该在公平和平等的原则下为国家效力,只在全民协力下,大马才能成为达致2020年宏愿,而种族因素的作祟只会让我们在原地踏步。

我们衷心盼望雪兰莪州发展局的人事风波,可以为公共领域的人事任命带来新气象和新改变。

资料来源:星洲日报 作者:王其华 2008.11.04

2008年11月5日星期三

05-11-2008 从奥巴马到大马 美国能!大马能不能?


从奥巴马到大马

──它是一个右倾的保守政党;
──它主要依赖单一族群的支持;
──它的忠诚支持者主要是年长人士;
──它的大本营是广大的郊区和乡区;
──它把人民分类两类:支持它与不支持它;
──支持它就是爱国,不支持它就是不爱国;
──它推行未审讯而定罪的法律;
──它的党内人物屡屡涉及贪污等丑闻;
──……。

别误会,我指的是美国的共和党,刚刚输掉总统,输掉参议院,失去政权的共和党。

我是说真的,有例为证。

共和党奉行保守主义,坚持传统价值;它的支持者多数是年龄层偏高的白人。

它的大本营是中西部各州,从维基尼亚州到犹他州;从北达科达州到得克萨斯州;多数是农业区和传统工业区。

它认为,支持攻打阿富汗和伊拉克就是爱国人士,爱国人士就是共和党支持者。

它把未经审讯者,关进关塔纳摩扣留营;它通过“爱国法”,限制公民的自由。

它的多位参议员和众议员,以及官职人士,皆因贪污和性丑闻而被控告。

这个政党,在布什领导的8年期间,操弄意识形态对立,分化美国社会,尤其是借用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挟持民意,我行我素。

他让美国陷入战争的泥沼,以及遭到金融风暴摧残。

他只花了很短的时间,就让美国成为受到世界人民讨厌的国家。

专家学者有100个理由,说明奥巴马何以能够获选;我不需要累赘的重复这些观点。

很简单,共和党的失败,不是因为麦凯恩,而是输在自大、冒进的布什,以及过时、保守、腐败的共和党思维和政策。

相对的,奥巴马作为新时代的象征人物,提出具有说服力的改变方向,更勾画出美国的愿景。

厌倦了布什之治的美国人,包括新生代和中间选民,为了延续自由主义,维护开放社会,以及重现美国的活力,而群起倒向奥巴马,结束了共和党政权。

随我看来,这种思潮的转变,不只发生在美国,而是存在于世界各地。许多国家的人民,都希望改变,都期待有自己的奥巴马。

308大马政治海啸,在某个程度上,是基于相同的社会能量,以及源自类似的推动力。

各族人民已经厌倦种族政治,年轻选民不同意威权统治;大家期望一个更加公平、开明的政府,也催化一个自由、有活力的社会。

正如奥巴马的动人演说:“这里并不是白人的美国,也不是黑人、拉丁人、亚裔人的美国,只有一个美国,就是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奥巴马并不是代表黑人或有色人种,而是代表广大的美国人,包括白人;他不只获得少数民族的支持,而也获得众多白人族群的支持。

他是真正的美国人。

马来西亚也可能出现奥巴马,不管他是马来人、华人或印裔人;只要他具有包容能力、远见和能力,他就是代表未来。

资料来源:星洲日报 作者:郑丁贤 2008.11.05


美国能!大马能不能?

45年前,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发表了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演讲,希望能打破种族肤色的歧视;45年后,奥巴马当选美国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实现了前人的梦想。

事实上,这不仅是马丁路德金的个人梦想或美国梦,而是全人类的崇高梦想。

奥巴马当选总统不能只狭隘地诠译为他个人的胜利、民主党的胜利或者黑人的胜利,我毋宁说,这是美国、美国人民以及全人类的胜利。美国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人类近代不可能的梦想,如民主与人权,都在美国发芽。撇开美国在某些事务上的霸权作风不谈,美国确是一个蕴酿及实现人类梦想的国度。

这一次,美国人民能抛开种族肤色枷锁,选贤与能,让少数民族统治多数民族,反映了美国民主制度的成熟,以及美国人民的包容力、宽敞胸怀及广阔视野。这么一个有活力及创造力的国家,相信即使面对挑战,也有应变的能力。

从人类历史的角度看,这更是一项壮举,美国人民走出了第一步,作出示范,有朝一日,冀望其它国家也能跟随其步伐。

对多元种族国家,例如马来亚西而言,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更是具有启示意义。一个国家之强大自有原因,而拥抱多元,不分种族,选贤与能,是其中因素之一。高喊“大马能”,立志在2020年成为先进国的马来西亚是否作好准备去学习美国这种优质精神与文化?

正如美国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冲破种族藩篱,大马也需要一段时间来挣脱肤色枷锁。
目前,国内的种族主义气焰仍高涨,许多事情一旦牵扯上种族就没完没了,然而,在多年以前,美国的种族问题比起我们眼前的困境还严重。当时,美国根本没有想过以后会出现一名黑人总统,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对未来抱悲观态度。

或许,只要国内少一些煽动种族情绪,以捞取政治资本的政客及政党,“马来西亚奥巴马”诞生之路就会更顺利。

资料来源:星洲日报 作者: 张庆禄 2008.11.06

奥巴马改变美国,也改变世界。

2008年11月4日,美国人终于选出了一位非洲裔的黑人总统──奥巴马,写下了美国立国二百多年来的历史新篇章。

站在历史的舞台上,奥巴马代表的,不只是美国历史变迁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全世界而言,也深具意义。

美国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拥有无数敢于创新的人民,作出了无数勇于变革的行动。

回溯美国的民主之路,1958年,美国首次发射卫星到太空时,她还是一个奉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国家,社会上充满着种族不平等的现象。

1963年,当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站在林肯广场,发表气壮山河的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时,美国黑人也还在种族歧视的痛苦深渊中苦苦挣扎。

45年之后,美国社会在政治平等与种族和谐方面,终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让奥巴马实现了马丁‧路德金当年不可能的梦想,也使他成了世人欲冲破种族束缚、改变世界格局的希望所系。

奥巴马父母当年的“黑白结合”,曾经惊世骇俗。但在他3岁的时候,父母就结束了他们短暂的婚姻。破裂的家庭背景,使奥巴马变得自卑和自我沉沦。在恣意放纵的青少年时期,他曾经沦为街头的“小混混”,曾经是酗酒、吸食大麻的瘾君子,曾经终日逃学无心向学,也曾经放荡不羁、拈花惹草……

谁会想到,这个当年没有人生目标的“问题少年”,有一天竟会变成州参议员、国会参议员,最终还当选为美国首位黑人总统,成为世人的模范。

奥巴马的横空而出,带来了太多的启示和历史意义。他的黑人血统所带来的颠覆意义,更是值得世人深思。

一位黑人总统,会给美国带来怎样的改变?

一位美国黑人总统,又会给全世界带来怎样的巨大影响?

对美国人来说,奥巴马代表着美国的精神──一种不断改革和不断进步的精神;对世界来说,奥巴马更代表着一种穿透了种族猜忌的围墙,化解了种族纷争的精神。

但在欢呼奥巴马胜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指出,过去几十年来,美国单边主义挂帅,对外穷兵黩武,已使得美国臭名昭彰,国际形象大跌。奥巴马必须以更谦卑的姿态领导美国,向世人展现美国全新的风采,才能重新赢回世界对美国的尊重,才能再一次展示美国人真正的伟大!


资料来源:星洲日报 作者:林明华 2008.11.05

2008年11月4日星期二

04-11-2008 美国总统选举小常识

民主党总统候选人:Barack Obama 奥巴马 (胜)

共和党总统候选人: JohnMcCain 麦卡恩

民众怎样选出总统?

美国总统大选每四年举行一次。十一月第一个星期一以后的星期二是投票日。五十个州和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选民共同参与,进行间接选举。

美国宪法规定,大选采用“选举人团制”,即首先由选民投票,选出“总统选举人”;然后由选举人投票,获得半数以上选举人票的候选人,当选为总统。

选举人由各州按照州议会所定方式选派。其数目等于该州在国会的参、众议员总数。根据法律规定,参议员、众议员、联邦公职人员不得成为选举人。

因为选举人必须向选民保证,支持某位候选人。所以,当一个州的多数选民投票支持某一候选人时,那个州的“总统选举人”就必然要支持本州选民的决定。这就形成了一个重要的选举规则:“胜者通吃”。即任何一个州,哪个候选人获得多数选民票,即获得该州的全部选举人票。

随后,总统选举人于十二月第二个星期三以后的第一个星期一,集于各州首府,选举总统和副总统。

选举人票的数量,体现州权平等原则,根据各州在国会的议员数量而定。例如,每个州都在国会有两名参议员和至少一名众议员,所以,任何州都至少有三票。但人口多的大州,除了这三票以外,众议员人数越多,选举人票数也就越多。一九六一年,美国宪法修正案批准华盛顿特区可以像州一样有总统选举人。

这样,美国国会有一百名参议员、四百三十五名众议员,加上华盛顿特区的三票,总统选举人票总共就是五百三十八票。

在“胜者通吃”的选举人团制度下,选民票和选举人票是两个不同概念。获得多数选举人票的候选人才能当选。

如果没有人获得多数选举人票,则由众议院按照一州一票的原则,对获得选举人票数位居前三的候选人进行表决。各州的投票必须得到多数众议员的认可。得绝对多数票,即至少二十六票的候选人,当选为总统。一八二四年大选中,亚当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当选的。

此外,解决选举纷争还有其他办法。一八七六年的纠纷由国会成立选举委员会投票解决,二000年则由联邦最高法院投票解决,两次选举最终都以一票定江山。

美国选举人团制度

根据美国宪法,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选举人团制度自1788年第一次实行以来,已经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与演变。

选举人团制度规定,美国总统由各州议会选出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而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统候选人获得全国5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总共538张选举人票的一半以上(270张以上)即可当选。

美国各个州拥有的选举人票数目同该州在国会拥有的参众议员人数相等。根据规定,美国国会参议院由每个州选举出的2名议员组成,而众议院议员人数则根据各州人口比例来确定。因此,人口多的州产生的众议院议员人数就多,同时在总统选举时拥有的选举人票也多。如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亚州的选举人票多达55张,而人口较少的阿拉斯加州只有3张选举人票。鉴于这种情况,在历届总统竞选中,人口众多的州都成为总统候选人争夺的重要目标。

选举人团制度还规定,除了缅因和内布拉斯加两个州是按普选票得票比例分配选举人票外,其余48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均实行“胜者全得”制度,即把本州的选举人票全部给予在该州获得相对多数普选票的总统候选人。由于各州选举人票的数量相差较多,这样就可能出现在全国普选中累计得票多的总统候选人不能赢得总统选举的情况。美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上述情况,一些总统候选人虽然在大选中获得的普选票少于竞争对手,但却因得到的选举人票多而当选。

美国宪法还规定,如果所有候选人都未能获得半数以上的选举人票,则由国会众议院从得票最多的前三名候选人中选出总统。1824年,约翰·昆西·亚当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最后由众议院投票表决后被指定为总统的。

选举人团制度是美国共和制、联邦制和分权与制衡原则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多种利益间妥协与协调的结果,因此必然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与弊端。近年来,美国要求改革选举人团制度的呼声不断,但由于多种因素阻碍,改革始终无法进行。

美国总统届、任、位的区分

谈及美国总统,经常会遇到届、任、位这三种提法。美国总统的届、任、位具有各自不同的含义,因此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十分必要。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四年为一届。如果总统在任期内死亡或因故去职,未能满任,另由他人接任,则继任总统和前总统属同一届总统。例如,约翰·肯尼迪在1963年11月遇刺身亡,林顿·约翰逊接任,他们二人均为第44届总统。

总统的“任”是指他的任职而言。一个人如连续担任几届总统,仍被认为是一任。富兰克林·罗斯福就属于这种情况,他1933年至1945年连任4届总统。但一个人如先后担任几届总统,但不属于连选连任,那么当选几次就算几任。格罗弗·克利夫兰1885年至1889年和1893年至1897年两度入主白宫,因此算作两任。

“位”是指担任过总统的人数。美国自1789年开始举行总统选举至今,已先后有42人担任过总统职务。

美国今年举行的总统选举将选出第56届总统。如奥巴马或麦卡恩当选,他将是第56届、第44任和第43位总统。

2008年11月3日星期一

03-11-2008 茨厂街改名外劳街


外国游客到吉隆坡一游,茨厂街(Petaling Street)是必到的景点;就像大马人到北京,必去万里长城。翻开旅游小册,或浏览互联网旅游数据,看看“茨厂街”到底是甚么面貌?

“吉隆坡茨厂街又称唐人街,富有华人生活区独有风格,是马来西亚首都著名的购物街,不论白昼或黑夜都是那么的热闹和繁忙。整条街好像有用不完的活力,各地的游客接踵而来,挤得水泄不通。”

“在喧闹而充满生气的街道上有各种店铺、餐馆和小摊子售卖各类货品,从布料到中草药,而且提供各式地道中华美食,充满中华风土人情。”

“茨厂街,人称八打灵街,迄今已经有逾百年的历史。矗立一个世纪, 这条老街道由始至终还是弥留着那股老中国的传统风味,十分‘华人’。”

第一种说法,确实没错;第二种说法,言过其实;第三种说法,资料过时。

在外国人眼中,过去的茨厂街确实是一条充满中华传统风味的“唐人街”。身为马来西亚华人,我们坚决认为外国人口中的“唐人街”三个字,含有轻蔑的贬意,但茨厂街由华族先辈在废墟中开拓建立起来,以及华商聚居发迹的历史背景,使这条街充满中华传统文化色彩,却是不争的事实。

昔日的茨厂街,有华人经营的中药店、布店、书店、民俗礼品店、传统饼家、金店、充满中华美食风味的酒楼等等;这一条街,和中港台的任何一条街并无显著差异。

今日的茨厂街,虽然人潮比过去更拥挤更热闹、但风味和色彩全变了样。在街上吆喝着招徕生意的贩商,几乎是外劳,其中以语言学习能力超强的孟加拉国外劳占绝大多数。华人的背影,已渐渐隐没在夕阳西落的巷子里。

这些外劳不管合法或非法,都能摆开摊子做生意,他们卖成衣、皮包、各式各样的手表、翻版光盘……”。服装店内的售货员,清一色是印度尼西亚女郎,让人恍惚似走进了峇里岛的旅游区。
百年历史的茨厂街,快要成为外劳街,快要成为“翻版和膺品的天堂”了。

难怪旺莎玛珠区国会议员黄朱强在大声疾呼:茨厂街的特征在慢慢消失,它逐渐变成了孟加拉国街。

原来的华人贩商哪里去了?外劳的执照从何而来?本地贩商雇用外劳当助手尚情有可原,若无兴趣经营,而将全盘生意交由外劳经营或转租经营执照给外劳,无异剥夺本地人做生意的机会。

市政局应该做的事,是查究茨厂街为何变成外劳街的根源,而不是一意孤行,要在已有773个小贩档位的茨厂街增设94个档位。

原本已经很拥挤的茨厂街,如果再增加94个档位,届时,孟加拉国话、马来话、印度尼西亚话群起吆喝,更像一条“全球化”的外劳街。

华人开埠的历史背景,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总有一天,会被外劳强势侵来的文化和语言所取代,而湮灭。茨厂街没有了中华特色,还能成为吉隆坡景点吗?还能称茨厂街吗?

资料来源:星洲日报 作者:陈宝卿 2008.11.05

2008年11月2日星期日

02-11-2008 我不知道,也不明白。


有一些事,你不认为有何不妥,但它偏偏引起争议,挑动情绪。

最近,类似的例子,多不胜举。

槟州政府设立多种语文路牌的计划引发风波,是其一。

刘秀梅受委为雪州经济发展局代总经理被非议,乃其二。

还有很多很多,故此略过。

先谈路牌问题。

记得小时候,国内街道上出现包括中文在内的多种语文路牌,是很平常的事,大家都习以为常,没有人会认为不妥。

但不知何时开始,路牌也“敏感”起来。因为“敏感”,中文字消失了,从此无影无踪。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张我在一个月前拍摄的相片。

很多朋友和同事都看过这张相片,有人看不出所以然来,便问我为甚么要拍下这张相片。

说真的,这张相片,的确不精彩,角度不好,构图也不美,打直看,只看到一根冷冰冰的电灯柱,和柱上悬挂着的几个牌子。

我的焦点,不是灯柱,而是灯柱上的路牌。

灯柱上悬挂了4个路牌,由上而下,分别写着:5 ST NW,西北区 五街,ST NW H,西北区 H街。

对了,焦点就是:其中两个路牌,写的是中文。

这张相片,拍摄地点是美国华盛顿的中国城。不是马来西亚吉隆坡的茨厂街。

为甚么是美国,而不是马来西亚?

这是我由此而生的一个疑问。

因此,我特意拍下了这张相片,希望朋友们能看图反思。

我不知道,也不明白,为何在马来亚大学文学及社会科学系教授拿督再纳克林眼中,路牌使用多种语文,竟然是违反大马宪法精神,且应在煽动法令下受到对付的滔天大罪。

显然,种族、语文问题,仍然是马来西亚挥之不去的幽灵,无时无刻在对着我们张牙舞爪。

刘秀梅在创立了44年的雪发展局累积了33年的工作经验,并担任了11年的副总经理,然而,她受委为雪发展局代总经理(请注意,‘代’而已哦!),不只受到前雪州大臣拿督斯里莫哈末基尔的反对,也受到回教党雪州行政议员拿督哈山阿里的非议。

悲哀的是,刘秀梅的受委之所以被质疑,不是因为她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而是仅仅因为她是非土著,用基尔堂而皇哉的理由是,“已引起马来人的不满”。

可怕的是,由血统而非能力决定一个人的升迁,居然已养成了一种“理直气壮”的习惯A甚至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

槟州的路牌风波也好,雪州的发展局代总经理之争也好,竟然还有人搬出“法律条文”和“国家政策”来为自己的论点“背书”,孰不知,时代在变,万物在变,法律和政策怎能一成不变?

事实上,法律和政策都无法预知未来,因此,再完美的法律和政策,也必须因时制宜,不时检讨,不时修订,使之更趋完善,才能更加符合时代和人民的需求。

资料来源:星洲日报 作者:林明华 2008.10.30

2008年11月1日星期六

01-11-2008 经过深思而发表的文告


今早接到武吉免登区童军总监的来电,提及其属下丁仕翰助理区总监与本人所发生之事。

丁爷爷曾在本团担任教练职位多年,近日受委为武吉免登区助理区总监,可喜可贺。

本来在论坛发表及在部落格写自己的文章是个人的自由,他人无权过问,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

一位年龄已经是30出头的人,在童军组织活动了这么久,但其日前在童军论坛及部落格的一些小动作,高调发表一些糊涂、无知、错误百出及肤浅的论调,同时也在童军论坛及部落格创下了很多所谓“第一”的记录,确实会使人猜疑这就是所谓的“高手”。

而且。。。

当大家看到丁爷爷在部落格的“我的简介”中提到的“2002年起担任坤成童军团副总团长至今”, 是否有某团体代表性的背景呢?

我们坚信坤成童军团的领袖们在童军论坛发表之余应该是会用脑袋想一想,什么东西可讲,什么东西不可讲,这就是我们团的立场,作为总团长,若属下有错误,本人就有责任劝导,但若是屡教、屡劝不改,那就惟有采取行动了。

若要在坤成童军团继续留下,就一定要自律。当然我们也希望丁爷爷早日回头是岸,日后做事低调一点,不要再过渡炫耀自己的职衔,有机会让他人拿来做话柄。

作为推荐者,本人希望尊敬的苏志伟区总监好好提醒属下的丁爷爷日后“默默耕耘”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