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1日星期四

31-03-11 全面承认台湾大学学位

高教部长莫哈末卡立捎来好消息,酝酿多时的我国与中国互相承认彼此大学学位事宜,即將尘埃落定。两国已经完成最后商討工作,一旦完成制定程序,即可签署协议书。

对於在两国求学的学生而言,无疑是盼望已久的甘露,尤其是我国独中生,意味著以统考成绩到中国深造,回国后学位不受政府承认的障碍將获得清除。另一方面,我国大专院校也可以从中受惠,因为中国每年约三、四百万高中生毕业,积极往海外寻求深造机会,待两国落实全面互相承认学位,相信能吸引更多中国学生前来我国就读。

我们认为中国学位获得全面承认,並且相信它乃包括香港及澳门特区的大学,下一个必须受到同等对待和认同的是台湾大学学位,目前已是全面承认台湾学位的时机了。

目前我国只承认北大清华中文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及北京语言大学。而自1996年至今,大马公共服务局总共承认台湾8所大学的8个医学系、7个牙医系及3个药剂系。而大马及台湾都是“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协定“华盛顿协定”的准会员及会员,而在该协定下,会员將承认已获认证的工程科系资格。

目前大约有3千名大马人在中国求学,而我国学生到台湾留学甚至比到中国留学来得有系统也更制度化,今天所累积下来的留台大马学生有逾4万余人,回国服务社会的留台生亦不在少数,他们对国家发展功不可没。

政府目前仅承认台湾的部份大学的若干学系,並不足以反映台湾高教的优良素质。台湾大学其他科系如农业科系不仅居国际领导地位,理工科更是世界高科技產业的佼佼者,与中国的大学水平可谓並驾齐驱。马中两国可以扫除技术障碍,落实全面互相承认学位,没有理由做不到全面承认台湾学位。我国高等教育乃属於后进,理应把握时机与先进者达成合作关係,从善如流,以迎合世界高等教育大趋势,提昇国內的高教水平。

在中国学位受到政府全面承认后,留华毕业生的出路就会益趋宽广,未来选择赴华深造的学生將会更多。留华生学位受到承认,可以从事的领域选择性增多,包括可以申请受训成为合格教师,目前华文师资仍然严重缺乏,留华学生可以填补华小、国中及国民型中学华文师资的空缺。教育部正积极迈向小学师资大学化的目標,提高大学毕业生在小学任教的比率,更多留华生受训成为教师,无疑可以促进这项的目標的早日达成。同样的优势亦可以反映在承认台湾学位上。

或许,政治因素是导致承认台湾学位的进度缓慢的主因,然而学术归学术,教育不应掺杂政治,毕竟国际上惯例是认同某一地之教育系统,理应全面承认其学位,而非选择性以个別科系水平为承认標准。

若政府全面承认中台学位,持统考文凭的独中生受惠良多,统考生贡献及服务国家的机会增加了,这是隨著最近政府让统考生以特定成绩申请入师训后,再添的另一喜讯。事实上,统考文凭是受到世界上眾多顶尖大学的承认,证明统考的水准已经达到世界水平,我们希望政府也可以儘早承认统考文凭,公平对待並重视国內符合条件与资格的各源流教育人才。

马中互相全面承认学位,將鼓励和吸引双方学府的交流与学习,让两国学生优势互补,培养更多优秀专业人才,强化两国的学术水平,也提昇两国在国际间的竞爭力,承认台湾学位一样能佔同样优势。相信各有关方面不会对马台互相承认学位持异议,一如不干预台湾人来马享有免签证般。一旦学位承认及免签证问题皆能尘埃落定,马台之间的学术交流会更加密切,这对於我国高教发展及学术水平之提昇绝对是有利无弊。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社论‧2011.03.31

31-03-11 从不再聘临教谈起

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日前在国会下议院,代表部门总结感谢国家元首施政御词辩论时表示,教育部已决定从今年起不再聘用临教,而现有在执教中的临教,将获得考虑被吸纳进入教育系统成为合格教师。

副部长的这番言论,从正面来看,是一个非常好的措施,是本来就应该以这种形式,把临教合格化,来化解我国长期畸形以临时雇员来从事专业工作的制度。

可是,从负面方面来看,华校常年累月都在严重缺乏师资的风雨中度过,是临教让许多学校可以如常的运作,是临教填补了华校的师资荒。在一些只有区区三、四位教师的小型学校里,临教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如果没有临教,这些偏远小型学校就算不关门大吉,也只能够靠苏武牧羊的方式来勉强维持秩序,如何能够正常操作,如何能够正常授课?

因此,不聘请临教,除了会加剧师资荒之外,也严重加剧了在校其他老师的负担,严重影响到学校的运作与发展。

临教填补华小师资不足

这正是教总的担忧:没有妥善与制度化的师资培训计划就停止聘请临教,对华校的发展肯定会有深远的负面影响。

因此,教总吁请教育部以专业和制度化的方式来拟定妥善的师资培训计划,以确保所有符合资格的临教都能获得当局的培训成为合格老师,进而在短期内全面解决华小师资短缺的问题。

华小师资不足不是一个新鲜的问题。每年开学时,华小都必须依靠临教来填补师资空缺,以免影响学校的行政运作和教学进展。

而数十年来,华小就是靠临教这种怪胎来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有关部门也似乎不当着一回事。然而,随着副部长的宣布,教育部显然已经开始意识到这种情况的不妥,所以有意将现有的临教吸纳进入教育系统成为合格教师。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措施,相信会受到广泛的欢迎。而临教既然是通过征选才进入学校服务,其资格当然必须已经受到鉴定与承认,彼等在校的工作也让他们都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因此,教育部是应该无条件把现有的临教全部合格化。

无条件合格化在职临教

华小每年都有几百位老师退休,在停止聘请临教之际,教育部是否应该有一个完善制度化的计划,来解决日后华校的师资问题,避免在青黄不接的情况下,师资荒仍然无法解决。

教育部在征选师训班学员时,除了遴选进入传统师训学院的学员外,也可以同时遴选派往学校执教的学员,一边进修师训课程,一边在校内工作,如此一来可以取得理论与实践并行,事半功倍的效用。

以这种方式来让教师接受师训课程,不但可以一劳永逸解决华小师资的问题,为华小解决教师不够的问题,也直接了当为师训学院解决了场地、课室、导师与经费不足的问题,一举两得。

据统计,全国目前共有两千多名临教,他们都是解决当前华小师资短缺的重要来源。

倘若教育部不能全部吸收成为合格教师,而这些有志成为教师的青年在不聘请临教的政策下,不得不离开教育岗位,就会严重打击这些临教要为教育贡献力量的热诚与理想,也造成许多潜在师资人才的流失。因此,无条件让在职的临教都合格化,才是真正解决华小师资荒的良方。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洪祖秋 2011/03/31

31-03-11 反贪行动,讚!

虽然反贪会连同多个政府机构所展开的突击行动,只逮捕2名关税局高官,但还是值得讚扬。

这样的肃贪行动远比高谈阔论性爱光碟、国家贪污问题受到控制及提出各种缺乏说服力的数据,强太多了。这才是政府应该做的,不间断的採取行动对付贪官,不要光说不练。

联合突击队经过1个月的暗中调查,28日上午10时在国內5个地区,即柔佛、檳城、关丹、雪隆及东海岸突袭搜查了84家报关行、1家控股公司及24家子公司和全国25个关税局分局,並且冻结了超过150个企业及个人的银行户头。这样大阵仗的执法行动应该是史无前例的,据说涉及逾400名官员、扣押逾百份文件,当局也在嫌犯位於彭亨的住家发现满屋的钞票。

如果反贪会能够经常策划这种联合各机构的大规模行动,何愁信誉不提昇?国家贪污问题不受到遏止?假如只是偶有佳作、三分钟热度,就不要怪民眾看低反贪会。

当然,可能也会有人说,为何不捉大鱼,捉小鱼有甚么用?但是,肃贪的最重要目標是铲除贪腐的文化,一旦树立人人鄙视和不敢贪污的风气,大小鱼就好像失去了水,也活不下去了。

现在大小贪官如此猖獗,是因为执法单位缺乏效率、政府机构不严办涉贪者、民眾容忍贪腐行径,贪官如何不如鱼得水?

除了关税局之外,几乎所有广泛接触民眾和商家的政府机构都存在贪污问题,包括警察部队、移民局、陆路交通局、土地局、工程局及市县议会等等,而且贪腐文化根深蒂固,没有大规模的执法行动、大整顿,是无法取得阻遏作用的。

以陆路交通局为例,几年前反贪会曾经声势浩大要严打“无效驾照”(用钱购买或疏通得到的驾照),执法官员还上门逮捕贪官及检举无效驾照持有人,这项行动持续不了多久,就不了了之,今天新的无效驾照还是源源不绝面市。

这些年来移民局也爆出多宗舞弊案,譬如吉胆岛的官员收贿,让印尼非法移民自由进出;警方还援引內安法令逮捕涉嫌贩运人口的7名官员。

土地局官员涉及的土地偷龙转凤事件,也打击国內外投资者的信心,但是至今未见反贪会联合国家银行,展开大逮捕,相信这些贪腐案涉及的金额不会比关税局少。

要一一列出政府机构贪污的例子,再长的篇幅也不够。我要强调的是,从这些机构下手、调查所有官员的收入和资產,抽丝剥茧,就可以把大小鱼一网打尽,让大马人重见蓝天。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林瑞源‧2011.03.31

31-03-11 汤换了,药呢?

汤换了,药呢?
2011-03-30 09:20
国中预备班的改革,过去四十多年来反反覆覆,变化不少,但变来变去,不变的是学生中途輟学的情况仍然居高不下,根本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

在60至70年代,大马还有政府英文中学,我就是在那个年代升上一所英文国中。那时,只有毕业自英小的学生可以直升中一,其他来自华小、淡小及国小的毕业生,都一律要在预备班(Remove class)多读一年。

所谓预备班,读的是甚么呢?

我记得,当年我们华小毕业生须修读的科目只有5科,即英文、马来文、华文、数学和美术。其中,绝大部份时间(可能多达70%),我们都是在上英文课,从最简单的英文会话(如May I go to toilet,please?),到基本的英语文法,天天反覆地听和讲,天天反覆地做作业,囫圇吞枣一番之后,也不管你的英文水平是否达標,一年之后,都一律升上中一。

不能否认,对程度中上的学生来说,当年的预备班是颇有成效的,至少在升上中一时,他们已经可以用简单的英语和老师沟通,也听得懂老师在讲甚么。

但说句坦白话,我当时虽然被编入了特优班,但仍然深深的感觉到,自己的英文水平追不上学习所需,特別是在上歷史课和地理课时,更是对课本里的英文生字望而生畏。至於那些成绩中下的同学,那就更加不必说了。所以,中一那一年,也是一大批同学集体退学的一年。到了中三政府文凭考试(LCE)之后,被淘汰的同学,更是佔了大部份。

后来,教育政策改了,英中消失了,全都变成了国中,有一段时期,华小、淡小只有特优生可以直升中一,尔后又改来改去,最后改为只有国文不及格的毕业生须多读一年预备班。中三升中四的条件,也愈来愈放鬆了。

但不管怎样改,国中华裔生中途輟学率高得惊人的事实,却仍然无法改变。

显然,华裔生中途輟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国文的掌握能力出了问题。但过去40年来,国语的程度愈提愈高,程度较差的学生无论预备班如何改,他们就是无法跟上去,最后唯有选择放弃,中途輟学而去。

现在,考试局建议废除预备班,改用小六留级一年取代,用意是良善的,但我的疑问是,如果只是环境改变了,课程的內容不变,教学的方法不改,师资的素质也未提高,那还不是到头来空改一场?

一句话:汤换了,药呢?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 作者:林明华‧2011.03.30

31-03-11 请YB启迪

国会议员因个人的教育、就业甚至成长背景,对於课题的掌握各有所长,有者擅长於经济、有者关注教育、有者对科技与环境有所涉猎,但我们来自沙巴的国会议员邦莫达却似乎以上无一擅长,反而以歧视女性著称,但怪就怪在,他还是甚获选民支持(这当然也包括女选民),308海啸席捲了很多国阵的议员,他就是毫髮无损,不但不受所发表的“月漏”(Bocor)和“masuk sedikit”言论所影响,反而喜滋滋,笑瞇瞇的高调迎娶二太,得意非凡!

日前他又发伟伦,这一次无关“月漏”和“masuk sedikit”,而是投诉女性驾驶员旁若无人的“轻鬆”驾驶態度,他说女性司机在驾驶时,以为自己在车里“便能掌控全世界”,就算他鸣汽笛提醒对方,对方依然我行我素,甚至还会以小动作“回应”他按车笛,言下之意颇有遭女司机欺负的委屈之感。

尊贵的国会议员在庄严的国会殿堂发表的言论都会对一字不漏(有时甚至包括叹息声、动作表情和由其他议员所製造的噪音等照单全录)的载入国会会议记录內,因此尊重自己、尊重议会的议员都会谨言慎行,確保自己在国会的言论流芳百世而非遗臭万年。基於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邦莫达所发表的言论是经过思考与分析的,是有统计数字佐证的,是以全民交通安全为出发点,而不是纯粹为了申诉自己身为国会议员却为女司机欺负的委屈遭遇。

因此,对於这位尊贵的国会议员,我有以下几项疑问希望他能启迪我们:

1.有关女性態度轻鬆,“以为掌控全世界”和以小动作回应的驾驶態度,是个案还是常態?和性別有甚么直接的关係?

2.交通意外的肇因中性別的特质是关键吗?如是,在车祸中犯错的那一方,那一个性別较多?做过统计吗?

3.提昇交通安全,YB有甚么解决方案或创见可以提供交通部参考吗?

YB如能为以上问题提供满意的答案,我们摘帽向您敬礼,否则请您回家做好功课后才回到国会发言,別玷污了庄严的国会殿堂!

同时我支持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副部长的建议,即“当局应该强制邦莫达上课,学习妇女爭取投票权、性別平等和歷史,並且平等地尊重女士。”只是这个“当局”,指的是国会还是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呢?请负责管理国会事务的纳兹里执行好吗?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周美芬‧2011.03.30

31-03-11 反贪奥德赛

首先,要恭喜反贪污委员会的“奥德赛”出击,彻查134家公司和各地关税局,还逮捕了两名官员。

虽然没有联军轰炸利比亚“奥德赛”行动的凌厉壮观,但是,也算是体面了。

我的意思是,比起之前反贪会大队人马突袭小小的沙亚南市议员洪能吉的小小运输公司,在小小的办公室內进行翻箱倒柜的“抽样检查”,这一次的行动,真是体面多了。

洪能吉的办公室,活像日本大地震后的灾景,其本人受惊嚇程度,恐怕也不逊於地震灾民;当局恐怕要给予他受灾户的地位,协助他进行灾后重建,以及提供后续的心理辅导,以期能够摆脱灾难阴影。

反贪会应该瞭解,执法行动应该符合比例原则;大人物和小人物,地位不同,心理素质不同,所以,能够抗拒压力的能力也不同。

大案和小案,乃至“无案”的抽样检查,要有轻重之分。

对付大鱼,噢,大人物,一贯做法是礼数週到,客客气气。先打个电话问候,可否帮个忙,见个面?

如果大人物凑巧得空,请问阁下甚么时间打完高尔夫球?几点可以上门拜访?

约到了时间,三两个官员衣著端庄,笑容满面,准时抵步;问话轻声细语,深恐嚇到大人物身旁休息的宠物;时间一到,避免干扰大人物的午睡,再三道谢离去。

至於像是市议员这些小人物,没有预约,没有问候。突然之间,大队开著卡车来到,有点像是市议会执法组前来扫荡非法光碟店。

进入办公室,不管三七二十一,文件要拿就拿,电脑要开就开,喜欢的就搬上卡车,不喜欢的就散落满地。

一番风雨之后,留下几许错愕和气恼。

反贪会要建立公信力,除了要多办大案之外,也要建立一套办案的行为准则;对大鱼要雷厉风行,用拖网或鱼炮都可以;对於小鱼虾蟹,就不须要动用坦克大砲,惹人非议。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郑丁贤‧2011.03.31

2011年3月30日星期三

30-03-11 你家天下才可不计成本

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

那是康熙年间的进士张廷玉在长城城墙上“到此一遊”的诗句。来此巡视的康熙见了这两句,宣布清朝从此不建长城。并重用这小官,张廷玉也成了康乾盛世的三朝重臣。

张廷玉有感而发,能有此见识,万里长城挡不住城外的铁骑,守不住江山,是因为累积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教训;而康熙不以他蛊惑民心,制造不稳定诱因入罪,因为满人就是骑马破关打进长城入主中原的。

长城难挡匈奴,长城更挡不了女真这些骑马民族,因此,修築长城,根本是劳民伤财,意义不大的浪费。

长城阻挡胡骑破关而入

就别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事,在秦以后后,除了汉武帝这少数可以犁庭扫穴的雄才大略君王,历朝历代,有多少王朝不是面对夷狄交侵?

但话说回头,在夷狄神出鬼没的铁骑蹂躏边彊,劫杀百姓时,若没有长城挡一挡,胡骑们可是可以随时“入关”,直捣京城,叫你国本动摇啊。就拿明朝来说,都说怒发冲冠一红颜,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吴三桂不引的话,清兵能这么轻易入关吗?若是吴三桂之前的将领,不受制于朝庭的外行领导内行的遥控战略,只要不堪一击的明军,紧守城池,不出城与骁勇善战的大清骑兵军团野战,清兵要攻城破墙入关而来,可没那么容易。

万里长城万里空,那世上有什么事,到头来不是所罗门王所形容的,一切都是虚空,一切都是捕风呢?两千多年下来,长城到底还是发挥了保国安民的巨大作用。没有长城,各朝各代还不知要失去多少土地,边彊的人民还不知要多受多少胡骑的蹂躏。因此,其中一说,秦始皇二修长城,动用军民百万,是不计成本的壮举。修建万里长城的同时,也打造了人类历史上最长的坟场——修建的军民,死在那裡,就埋在那裡。

天价军备关乎国家尊严

秦始皇不计成本的恶政,还包括后来阿房宫,以及他的陵墓。秦始皇可以如此奴役军民,浪费资源以满足个人的淫慾,因为那天下是他嬴家的天下,但别忘了不满的天下人,还是可以把他江山打掉。

国防部是个花大钱的部门,而这部门採购武器的丑闻记录真骄人。买了潜水艇,不能潜水;买了飞机,飞机飞不飞,谁知道,引擎倒会飞到遥远的南美洲;订购巡逻艇,数以亿计的白花花银子流出去,却连一艘舢舨也没收到,事就不了了之……。现在,又要以高过市场870%的天价购买巡逻艇,潘俭伟要求透明度,但部长阿末扎希说这是关乎国家尊严及和平,不能以成本衡量。

国防部长的逻辑真是非常周星驰,买比市场贵的军火,就是维保持了国家尊严乎?为了国家尊严,就可不计成本,那是秦始皇修阿房宫、法老建金字塔、太阳王打造凡尔赛宫的独裁专制的年代。因为, 天下,是他家的天下。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黄子 2011/03/30

30-03-11 核灾难.大马心態

日本核灾难恐再升级,大马要如何应对?

福岛第一核电厂的土壤被检验出含放射性极强的物质“鈽”,辐射水渗入土壤及流入大海,也非常棘手。因此日本经济產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第一次使用“非常担忧”,来形容情况的危急;日本首相菅直人也表示,日本正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

法国原子能安全局局长拉科斯特表示,日本福岛核污染已超出100公里范围。如果这种说法正確,几乎是整个日本东部被“摧毁”,几十年不能居住、无法耕种及进行人类活动,这將是毁灭性的打击。

假如无法解除核危机,日本应该採取在切尔诺贝尔核电厂事故中,使用混凝土永久封闭核电站的做法。

日本核灾难对环境的伤害,甚至对经济的衝击都是灾难性的,大马绝对不可能置身度外。

以核辐射来说,微量辐射已扩散到上海、广东,预料不久后气团將把辐射尘带到香港,连菲律宾都监测到极微量放射性物质同位素,大马逃得过吗?

许多国家已经对环境进行检测,譬如美国在东北部的雨水样本探测出含放射性物质,大马是否有进行类似的监测?如果有,为何不公佈?

许多国家也已经禁止进口日本的食品,比如美国成为禁止从日本辐射区域进口牛奶、蔬菜和水果的首个国家;香港禁止进口日本福岛等5县自3月11日之后生產或收获的奶类產品、蔬菜和水果;新加坡也禁止部份日本食品入境。中国部份超市为定民心甚至对少量大地震前进口的存货做了下架处理。

大马是少数目前不禁止日本食品入口的国家,只是对日本食品实行“大马食品安全资料系统”(FoSIM)第五级戒备。大马的监控系统必须一百巴仙有效,才能制止受污染的食品进入市场,但我们的检测能力达到甚么程度,大家心里有数。

除了防止受污染食品被大马人吃进肚子,还必须確保放射性物质不会进入食物链,譬如家畜吃了受污染的日本饲料,肉类也变成有害。

对食品加强防范是捍卫人民的健康,不能和维护外交关係混为一谈。

此外,日本核灾难將带来另一轮的世界性通货膨胀,譬如日本人因为担忧本土食品的安全,而抢购外国的乳品、水果及粮食;日本电力不足,也將大量购买液化天然气来发电。日本为了挽救国难,已经冻结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金,预料日本也会减少对大马的投资。

对於日本核灾难带来的威胁,我们不能再有“一切都没有问题”的心態;及早防备,才能安然渡过。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林瑞源‧2011.03.30

30-03-11 有利学生,才是最佳方案

预备班到底是不是放牛班,见仁见智,很难辩出结论。这是因为每间学校校况不同,学生资质也各异,无法一概而论。

我本身没唸过预备班,这在当年属少数,但並未因此感到光荣。反之,我还十分羡慕曾唸预备班的同学,有多一年的时间打好语文基础。

当我们这些直升中一的学生,为语文衔接问题吃尽苦头时,那些从预备班升上来的同学,反在旁指导我们,这是因为他们已经適应环境了。这些同学,后来也在学业与事业上,取得良好的成就。

有些学生早慧,有些慢热,因而在学业上的进度各有不同。慢热的学生通常较为吃亏,小六评估考试的成绩或许不及其他同学,可是只要给予时间慢慢调教,始终还是有追上来的空间。

因此,大家无须急於否定预备班的存在功能,它並非一无可取。如果说,预备班在某些学校沦为放牛班,那绝对是人为的因素,例如,校方和教师本身不重视预备班教学,或將这些学生视为额外的负担。

然而,將预备班从中学“搬去”小学,亦非解决之道。

將学生留在原校,无可否认,有其好处。首先,学生较为熟悉学校环境,对老师也不陌生,去除了对新环境的恐惧感后,也许更能投入学习。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学生可能原地踏步,失去了在新环境中想拼搏或前进的动力。

他们也可能成为原校同学取笑的对象。后果可能有二,一是自卑;一是自大,仗著年龄比较大,欺负同校同学,製造校园问题(当然,这只是假设,不代表留级生都会成为问题学生)。

家长方面,可能害怕孩子留级遭人嘲笑,因而更努力催谷孩子唸书,间接令到本土的教育制度更加填鸭式。

最现实的,则莫过於华小的教室与师资,原本已不敷应用,如今还要想法挪出资源,更是雪上加霜。

因此,教育部若真心想增强预备班的上课素资,就必须设法帮华小解决硬体设施问题,而不是一声令下,让华小管理层再度焦头烂额。

最重要的是,当眾人在预备班问题上爭执不休时,有没有人想过聆听学生的想法?不管是校方、家长或学生的意见,都应一併重视。大家更不该以有色眼光看待预备班。预备班也好,留级也罢,对学生最有利的,才是最佳方案。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杨丽琴‧2011.03.30

30-03-11 甲板上的困局

手机业跨入3G时代,竞爭局面和市场形势改观。

苹果的iPhone一枝独秀,韩国的Samsung和台湾的htc也不逊色,抢得先机。

而曾经是龙头老大的诺基亚(Nokia),產品和市场策略未能跟上,被对方迎头赶上;一时间憔悴失色。

诺基亚大改组,请来新的首席执行员史提芬伊洛(Stephen Elop),希望藉助新的管理层,一洗颓势。

加拿大籍的伊洛,上任后向公司全球13万名员工发出电子邮件,讲了一个故事,大意如下:

北海的一个钻油台,夜间突然发生大火;钻油台上的一名员工,发现火灾时,已经身陷火海。

浓烟和大火进逼,他不得不退到钻油台甲板一角。这一刻,前方是要把他吞噬的烈火,后面是黑漆冰冷的太海。

他面对抉择,留在钻油台上,或是跳入大海。

如果留在钻油台上,可能救援会及时来到,可以倖免於难;然而,若是救援不来,就会被烧成焦尸。

倘若跳入大海,固然不会被烧死,但是,在黑暗冰冷的茫茫大海中,极可能淹死或冻毙。

他选择跳海。

在海上漂流一阵之后,他被救起,捡回性命。

故事说到这里。伊洛解释说,在一般情况下,没有人会愿意跳入海中;但是,在燃烧中的甲板上,紧急状况促使一个人改变思维,而採取断然的行为。

伊洛的意思,诺基亚儼然处在燃烧中的甲板上。

过去,诺基亚是市场的领先者,市场佔有率最大,產品最多;成功让它失去了敏感度,未能及时感应市场的变化。

诺基亚忽略了3G浪潮,也忽视苹果和Ansdroid作业系统的强大;等到它发觉形势逆转,大火已经烧到眉睫。

伊洛决定带领诺基亚跳入大海求存。公司开发新的產品,並放弃原有的软体作业系统,改用window7系统。

最近,人们看到了诺基亚推出新机种,伴隨强大的市场宣传攻势,展开大反扑。

燃烧中的甲板,在企业和政治上同样会出现。

前一刻,还是风平浪静,然而,在某一个角落,可能火苗已经点起。

如果没有留意,火势就会扩大蔓延,燃烧整个甲板。

故事的启发是,不要以为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可以用陈腐老化的手法来管理和应对。

政治管理要现代化,也要有前瞻性,才能避免甲板上的困局。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郑丁贤‧2011.03.30

30-03-11 还老师教学使命

许多教师读了薏仁君发表的〈让教育回归基本〉(23/3/2011《言路》版)一文后,都会和我一样,感触良多!

回想刚开始教书生涯时,大家都雄心万丈;但如今在老师脸上看到的只剩下疲惫、焦虑、不安,甚至对未来教书生涯充满恐惧和压力!是谁造成了老师那么大的心理压力?是谁让全国老师失去那份教学乐趣?

老师最基本的责任在於传授学生知识,灌输学生良好品德,但不懂甚么时候开始,老师的身份却变了,个个都成了书记,永远有忙不完的文书工作!

老师们见面的话题不再是教学方法或分享经验,而是忙著追问各自的报告如何做?文件如何处理?文件如没处理好,晚上睡也不安,老担心第二天一早隨时有几个教育官员或督学到学校,自己又要受到一顿斥责!

每每翻看报纸知道教育部又推行新计划时,老师无疑又增加多一份压力,因接踵而来的將是忙不完的文书工作!许多老师们都把时间花用在“完成报告”,已经没有时间用在学生身上了。

不久前,一个老师跟我说:“教书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接下来还有一大堆新政策,又不知道要老师准备甚么文件了,我想到都怕啊!”听到这番话,心里真的感同身受。原本神圣的教书工作,现在竟然沦落如此,是谁让教育工作走上了这种地步?

学生的学术和行为表现不正是最实际证明教育的实效吗?为何只一昧要数据来证明老师的教学成效?

一个个知书识礼的学生难道就比不上那些白纸上造假的数字吗?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一心‧2011.03.30

30-03-11 日本核灾现代启示录

日本核电厂辐射尘隨风四处飘散的问题恶化,包括中国沿海地区、韩国、越南与菲律宾日前都表示已在境內侦测到辐射;儘管各国政府都表示辐射微量,但难免加深本地区民眾对健康遭受辐射污染的疑虑,国人也在担心辐射尘是否也会飘到大马?

由於辐射污染危机升高,我国政府已採取一连串的预防措施,包括对於日本进口食物进行辐射检测、禁止进口福岛附近种植的蔬果与在机场对日本入境的旅客进行辐射检测等,但有关辐射尘是跨地区流动,无法完全禁绝。虽然环境局官员表示,辐射尘飘了这么久,辐射剂量已经很低,即使吹来马来半岛,对人体也不会有影响,但民眾心理上的担忧恐怕一时难以解除。此外,政府相关单位应对本地生產的农作物,以及附近海域捕获的鱼只进行检测,確保民眾日常食用的海鲜蔬果的安全。

而就在民眾关注辐射污染之际,彭亨政党及华团代表日前会见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麦西慕,对关丹擬设稀土厂表示忧虑;由於目前正值日本核电厂危机升级之时,关丹稀土厂应否设置遂引发全国民眾高度关注。以此次发生核危机的日本为例,始於1870年代的明治维新,急速推行工业化,全国各地工厂林立,造成的公害至深且鉅,不在话下。但是日本第一个工业公害赔偿案例,却发生在1972年。属於昭和电工的一家电器工厂,因排出含有水银的污水,使附近近百名居民中毒,因而涉讼。当地地方法院判法昭和电工以“未必故意”的过失责任,应赔偿原告2亿余日圆,最后昭和电工放弃上诉。这宗官司打了將近4年,广受国际关注。

我们举日本为例,决非为工业公害解脱责任,而是说在工业发展初期,社会必须付出忍受某种程度公害的代价。但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就必须开始重视公害的责任问题,其重点不在於赔偿,而在於防止公害的发生。以我国的现况而论,工业公害的问题,可说正处於过渡时期,也就是说,过去工厂的设立或许可以不重视所造成的公害,但今天我们绝不能如此。犹记得90年代初承审亚洲稀土案的最高法院法官白瑞真在判词中说过,虽然稀土及其產品在工业上的用途很广,外资对本地工业化也有很大的贡献,但居民的安全更不能忽略,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

目前我国工业已发展到一定阶段,已有能力也有必要来防止公害的发生和扩大。因此,几个重要方向必须要牢牢掌握。

首先,在政府方面,科学工艺部毫无疑问应担负监督与取缔公害的任务。最近几年,环保单位对付工业公害问题的態度已相当认真,许多上游的树胶及肥料製造厂均因污染河水而限令停工迁厂,至於全国各地工业废料处理中心的评估报告每年也定时完成,交科学工艺部由专业人士组成的諮询委员会审查。

其次,至於企业本身,在政府的要求及社会责任感的驱使下,对於工厂的设备、设施及製造程序等,都已注入环保意识,避免造成公害。新设计的工厂,特別重视避免公害的造成,而把防止公害的投资和经常支出,计入成本,如果不符合经济效益,寧可不建。原有的工厂也投下巨资,对污染公害作严格的控制,若不合標准的不惜关厂,同时也应瞭解地方民眾的心理与想法。

最后在社会方面,由於环保意识的觉醒,各阶层民眾不断对工业公害严加抨击及督促,虽然激烈的对抗並未发生,但社会大眾已明瞭如何透过法律途径及其他和平方式,要求企业负起社会责任,遏止公害,同时我们也应儘量避免因公害处理的偏差而使投资者却步发展停滯,影响国家整体发展。也许对於过去公害的形成,政府与民眾一时还来不及矫正,而一些工厂也还有著相沿成习的侥倖心理,从这次日本核危机应可以得到更多启示!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社论‧2011.03.30

2011年3月29日星期二

29-03-11 这种男人谁舍得不要?

马华公然受辱,被指像个被虐的妻子。这比当年五一三惨败之后,被敦依斯迈嘲讽为半生不死,更够力,犹如当头被倒下一盆屎尿。

堂堂一个同志百万的大党,在人眼中不过是个任人蹂躏的失宠妻子。

任何人,只须稍有血气,尚谈不上骨气,都应拍案而起,讨回公道。

但什么是讨回公道呢?

马华前妇女组主席周美芬的讨回公道,是向自己的男人、对方的主子投诉,要求处置之。否则,这种男人要不得。

但当今马华高层讨回公道定义和策略可大不同。

他们先向副揆投诉,副揆非正主儿也非其主子,虽不是幸灾乐祸,但只送了枚软钉子:一句“这纯属个人意见,不代表巫统”。

从群情激愤至失忆无声

受了辱又碰了软钉之后,马华高层唯有以团结一致,摆出前所未的大阵仗,四个部长加个副部长在国会走廊口水反击。纵使马华部长们展示了多年难得一见的枪口对外义举,但对方即未示软也未示弱,继续反唇相讥。

随之内阁开会,这是周美芬策略用武的兵家必争之地:当家的男人在场,泼屎倒尿的也在场,这是讨回公道的策略性场合。可惜,原来群情激愤的马华部长们,个个“冇声”,人人失忆,似乎没发生过什麽事的。反而是当家的,轻描淡写,不指名不道姓,说,“讲话讲好来。”

这对满头周身屎尿,奇臭无比的妻子,是公道吗?

问题是,有公道也好,没公道又怎样?

没官没职,一无所有的人,讲什么都轻松容易。

这样的男人,你能不要吗?你敢不要吗?

一声不要,百万同志可没太大损失,高层的三几十个精英立刻丢官失权沦为反对党议员。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黄子 2011/03/31

29-03-11 反核效应形成风潮

日本核幅射隨著强风,吹向世界各地。

国民健康、农作物、海產各种食物链受影响,不在话下;严重的是,日本核灾难,也影响人类对地球的安全感,衝击各国政治选情。

各种蛛丝马跡,似乎逐渐证实“世界末日预言”的可能性。天灾频仍,加上日本强震引发海啸和核灾难,更加剧人类的恐惧心理。

东方世界已传出兜售“西藏诺亚方舟”船票的事,西方民眾则以昂贵价格,预定“末日地堡”,希望在那末日灾难来临时,有个藏身之地。

德国执政基民党在地方选举中,將已执政58年的地盘双手奉送给提倡生態保护的绿党,也是因为日本核灾难的衝击。

核灾难效应,首次在德国选举中见真章,成为选情中一张无往不利的王牌,相信未来也將在一些设有核电厂的国家掀起反核风潮。

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尔核电站爆炸引发的核幅射,虽然酿成数百万人受害的大悲剧,而且20多年后还在继续危害著土地和生命,然而,当年的资讯传播毕竟没有今日发达,人们並不能从电子媒体上亲身感受灾难的恐怖情景。除了身受其害的切尔诺拜尔灾民外,核幅射的危害,只是一般人脑海中一个抽象的字眼。

日本这次的大灾难,真正让全球人类意识到核幅射的可怕,具体感受到核幅射对人类生命带来的威胁。无论是消极的末日意识或通过选票积极反核的行动,都一一反映自恃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已经失去安全感,或人心惶惶,或意图求变。

可以预见,反核情绪未来势必形成一股风潮,在世界各国的政治选举中兴风作浪,刺激当权者的神经。建有核电厂国家或地区的政府,无论是美国、法国、印度或台湾,料將面对选民反核的挑战。

事实上,日本的核灾难,应为全球提供更多反思的机会,每个政府都应从危机处理能力,保障人民性命安全方面,审度建立核发电厂的问题。

当全球人民都为核电厂的潜在灾难而寢食难安之际,我国还要按原订计划,在2021年斥资66亿至134亿令吉建造我们的第一个核电厂吗?我们还要让外国人在本地提炼稀土,给人民性命安危带来潜在的威胁吗?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陈宝卿‧2011.03.29

29-03-11 国人还能负担更多

《新海峡时报》社论指出,若与其他国家比较,大马对日本地震及海啸灾民的援助,只属“适中水平”。

该报社论举例,自日本地震及海啸发生后,除了当地的援助纷至沓来,各国也共襄义举。

“例如美国有线电视网(CNN)即透过手机展开募款活动,至于好莱坞影星桑德拉布洛克及黛米洛瓦托,也分别捐出100万美元。”

大马红新月会至今共募集200万令吉(目标为300万令吉),该组织希望在下周把义款交给日本红十字会。

“全英赛冠军拿督李宗伟也将在本周末举行募款活动,拍卖本身的球衣、球鞋及球拍。”

换句话说,即使把匿名捐款的人士计算在内,还是显示国人其实能够负担更多。

截至上周五,日本地震及海啸共造成1万零66人死亡,1万7452人失踪及24万5605人无家可归。

“另一方面,共有17万7500名居住在福岛核电厂方圆20公里的居民,已经被疏散至其他地区。”

数据显示,至少1万8778栋大楼完全被摧毁,这些大楼造成的金融损失大约是9400亿令吉,尚不包括幼小心灵受创的代价。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2011/03/29 摘自《新海峡时报》

29-03-11 宿舍教育:我的理念

2004年,小儿进巴生光华独中就读。因为宿舍容量有限,而且我家又离学校不远,我最小的孩子就没有资格在校寄宿。这是我非常遗憾的!幸亏他本性好动,在校的人际关系表现不差;足以告慰!

我有三个孩子:一个大女儿, 两个儿子。大女儿除了白天让人照顾,晚上就跟在身边。两个儿子满月后就交给朋友日月照顾。星期六带回家团聚;礼拜天傍晚又送回给朋友照顾。家里请了一个印尼女佣做家务。三个孩子都是三岁后,每天早上送进幼儿园照料,傍晚六七点才带回家。星期日是我们一家人最快乐的日子,尤其是三个小孩。为了补偿孩子一周来失去的父母爱,我们都会在周日带孩子到处游玩。

全校住宿是新概念

孩子逐日成长。我们两夫妇还是那么的努力上班。孩子们对女佣的倚赖越来越强!开口闭口就是“kak kak 这kak kak 那的”,就是自己不动手!老实说,这种倚赖性,到目前还是改不了!

以上的这个真实故事,不只发生在我的身上,也发生在许许多多华人家庭的身上。要改变这个事实,唯有让孩子离开父母,转换一个新的环境,给他们一个新的生活,学习独立,最好的办法就是送孩子进宿舍寄宿!

更专注编排课程

我是巴生光华独立中学董事总务兼宿舍小组主任,全校住宿生是我几年前(应该是2006 年吧)就开始孕育的一个大胆教育概念;是应对华社家庭当前状况的迫确需要!因为,宿舍就等于管理;管理不同年级,不同背景的学生是非常困难的。以我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性格,我是很乐观的看待这些管理上必会面对的问题。

我校实行的是“走读生”及“寄宿生”一校两制。在课程的编排及课外活动上就必须考虑“走读生”及“寄宿生”的不同需要。假如实行全校寄宿生制,在一个制度下,可以更专注的去编排一整天的课程及课外活动,剔除顾此失彼的境况,增进学校行政效率,让学校的管理更顺畅,可以说是一制数得。

一直以来,大家对宿舍的硬性印象,就只局限在给外坡的家长提供方便,并没有从这个框框跳出来。家长只要孩子有地方住宿,三餐有着落,晚上能安排温习功课,保安没问题的基本要求达标就可。

我对后生是有一份无限的爱;也因为爱,就思考着如何给他们不一样的教育,让他们在迷失的家庭,帮助他们自立,找回自我,健康快乐的成长。这一切,可以通过宿舍教育,慢雕细琢培育成才!所谓素质教育,我想,就是人格素质的培育,高分数还在其次。

宿舍生很难管吗?

当我们在谈住宿生时,就联想到宿舍的种种管理难题及符合条件的舍监难聘请等困境。

是的!宿舍生很难管;假如你自己要管,处处都管,你会发觉到,那些聪明活泼的学生会制造一些您想像不到的难题,也会处处刁难你!

我说不难管,是因为你根本就不用管!管,是很辛苦的!让学生自己管吧!我们只需指导、引导、督导,与辅导就好!

宿舍教育自治自律

今年,我提出了宿舍教育的目标口号:“一起成长,一起成功!”。口号带出了要培育宿舍生应有的团队精神!

自立、自治、自律是宿舍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条件是必须先有一套管理系统及严格的纪律规则,让学生有所遵循。我们的责任是提供他们一个成长空间,确保他们不犯错,不犯规及黑白分明的道理!

要孩子自立就要从如何让他们照顾自己的生活开始;孩子离开父母的身边,到宿舍寄宿就是最好的培育场所。孩子能够自立,方能自治;要自治则必须先自律。

有好几次在校遇见宿舍生家长,就简短的问:“孩子好吗?您觉得孩子在宿舍有问题吗?”得到的答案都是:“很好呀!我看到他们的转变!”

然后就是发自内心,灿烂满足的微笑;这就是我所期待的,多欣慰呀!

宿舍生活就是要与生活接轨。高三毕业后,有幸深造大学的,宿舍生活就是大学生活时的资产;没能深造的宿舍生,至少能留下人生中一段多姿多彩的回忆,也为他们在人生旅途中,建立自信!

推广全校寄宿生制,是我三年来所坚持宿舍教育理念的最终目的,以让更多华社子弟从宿舍教育中得益,也希望有朝一日能把光华独中的独有宿舍管理模式,完善建立起来后,无私的推广到其他独中,一起成长,一起成功,建立起连锁性的独中独有教育品牌!

届时,独中必是华社家长首选!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陈纹达 2011/03/28

29-03-11 我们输在哪里?

2010年大马教育文凭考试成绩放榜,全国(教育部管辖学校)共有363名考生考获全科A+,比2009年增加了49人,教育部和国人都为此而沉浸在兴奋的氛围之中,不料刚刚出炉的《政府转型计划2010年报告》,却给了大家当头棒喝。

该报告指出,相较於香港、新加坡与韩国,大马学生的表现不如预期。在2003年,大马只有5至7%的学生无法达到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研究的最低標准,但这个数据在2008年竟飆升至约20%。

短短5年,大马学生的表现竟然一泻13%,难怪《报告》不得不坦承,这个表现“令人担忧”。

如果这个报告可以被视为大马教育的一项健康检查,则这次体检的结果,无疑是不合格的。

当我们有愈来愈多的学生的表现连国际的最低標准都达不到的时候,我们如何能为少数精英的成绩兴奋莫名?与其把焦点放在少数特优生身上,我们是否更应关注,表现优秀与表现差劣的学生,差距是不是又扩大了?

没有一项考试或评估是完美的,成绩不理想,排名退步了,有时不一定是坏事,反而可以让我们切切实实地看到自己和別人之间的差距。最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从中看到自己的弱点,並反省我们的教育是否走错了方向?

去年12月间,由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发佈了对全球65个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47万名15岁学生展开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报告,在科学、阅读理解和数学三门学科的测试中,新加坡分別获得了第四、第五和第二名;而上海学生则包办了3项第一。一个月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高调地强调了上海的成绩“震惊世界”,並提醒新加坡人,“虽然我们的成绩不错,但还有一些人、一些国家,比我们做得更好”。

反观我们,当马大在2010年的世界大学排名(QS WUR)从180名滑落至207名,我们的官老爷们是如何“谦卑自省”的?他们说,马大在世界大学排行榜滑落,不能成为评审大学素质的唯一准绳。

儘管名列前茅,人家却依然为“一些国家比我们做得更好”而紧张怕输;儘管节节败退,我们却依然“处惊不变”,一味寻找失败的藉口。

我们输在哪里?是不思长进,还是欠缺了那种我们极其鄙视的“怕输精神”呢?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林明华‧2011.03.29

29-03-11 又是帝国主义

一位高龄八十的老读者,写来了一封长信,对我支持“西方霸权”攻打卡达菲政权,还为虎作倀的嘲笑犬儒和偽善者,表达极度愤怒和失望。

虽然信中对我用了很多不方便见报的问候字眼,不过,即使是“愤老”,人家可是一片丹心热血。

所以,我秉持尊老的传统,虚心受教,怎么骂我都可以;最重要的是,老人家不要肝火过旺,气坏了自己的身子就不好了。

好玩的是,刚刚又看到马来西亚社会主义党发表文告,一方面讚扬勇敢的利比亚人民起义,反抗卡达菲,另一方面,谴责西方霸权帝国主义军事干预利比亚。

这就是社会主义美妙之处(我是指真正的社会主义,从英国的费边社到欧洲日本的共產党)。相信社会主义的人,永远活在一个美丽的幻想之中,以为凭著热血和理想,可以塑造一个人间的天堂。

支持利比亚人民反抗卡达菲,同时反对美、英、法干预;一方面反抗暴政,另一方面反抗帝国主义,真是两全齐美,符合伟大的社会主义指导。

然后,全世界看著反抗军用石头和二次大战的步鎗,对抗卡达菲军队和僱佣兵的飞机、大炮、机关鎗。

很快的,反抗军被摧毁,人民被屠杀,卡达菲仰天狂啸,可以写成社会主义的壮烈诗篇。

幻想不须要逻辑,也可以超越常识,但是,现实世界不能如此。

社会主义搞了百年,只有被列寧、史达林、毛泽东、金日成、卡斯特罗等拿来骗人,从此再没有人相信。

这也是为甚么克林顿、布莱尔、布朗这些左仔,90年代纷纷转汰,要走甚么新中间路线,目的就是要保留一些理想,但是也要摆脱僵化的思维。

老先生和社会主义党的思维,还滯留在50年前的反殖反帝国主义年代。而这个世界没有等待他们,走过了冷战时代,进入了21世纪的多维时代。

后冷战时代,已经结束了意识形態对立的世界观,也摒弃了单元化的政治思维;世界进入多元並存的体系,也发展出一套政经合作的价值链,环环相扣。

以前的敌国,今天被逼成为伙伴,美国和俄罗斯,中国和日本,都不能没有对方;政治和经济利益相互依存,政府和商业权贵互相拥抱,只有底下的愚民被耍弄相互谩骂。

而且,今天的世界已经没有帝国,也没有主义。要奥巴马做帝国总统,他逃都来不及。

西方倘若不干预利比亚,要被左仔指责是支持卡达菲的帝国主义,干预了利比亚,又被左仔指责侵犯利比亚主权的帝国主义。

对国际形势和国际理论缺乏认识,老是把帝国主义掛在嘴边,变成前后矛盾的喃喃自语。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郑丁贤‧2011.03.29

2011年3月28日星期一

28-03-11 政府转型繫於官员素质

《2010年政府转型计划报告》日前公佈,儘管这些洋洋洒洒的施政成果並非社会大眾在短期內所能消化,但它毕竟反映了若干问题,也提出了若干值得思考的线索。

政府转型乃是要贯彻“小政府、大社会”的精神,而6大国家关键成效领域是推动政府转型的引擎。以自由放任为指导原则的“小政府”有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正统经济学教科书內的基本主张,可追溯及230年前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然而,自由放任是否为经济发展的充份条件,与亚当斯密所处时代之英国社会实情有关;故而,是否有助於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实需两相对照分析,才能研判以我国目前的处境,“小政府”该小至何种程度。

亚当斯密的小政府理论,是把政府支出限於国防、社会正义及公共工程支出,所附条件是这些支出的多寡得依环境改变而调整。这个小政府理论,有几项主要背景:一、二百余年前,英国文官制度尚未建立,官员、国会议员贪污风炽,政府对经济活动干涉愈多,民间有限资源的运用受到的束缚愈大。二、当时英国仍属农业经济,但私人界製造业已蓄势待发,有赖政府对外保障国家安全,对內维持社会秩序,才能激发民间的投资意愿。三、当时的道路、码头、桥樑、学校等公共工程规模不大,而且是单纯的公共財。

这些背景,不但与目前英国社会经济情景大不相同,与我国的处境也不能相提並论。第一,现代的產业体系相当复杂,必须有相当数量的专业文官研订、执行及监督各种游戏规则,特別在全球化时来临之际,跨越国境、自由交流所需的文官素质,尤为重要。我们不否认,极少数政府官员有利用职权牟利瀆职的行为,但研订、执行各种现代化所需法令规章,仍需相当数量奉公守法的公职人员才能有效推动。

其次,现代社会中公共財的定义,与私人財之间的关係愈来愈趋复杂。举例来说,高速公路与公共运输工具都是公共財,如政府把资源投用於兴建高速公路,私人车辆需求便会增加,有助於汽车业者及进口商,但如果政府把资源投用於建设公共运输工具,包括在巴生河流域重点兴建“巴士走廊”,以提昇电动火车、轻快铁及巴士衔接服务,则多数国民都能享受便捷的交通运输利益。这两种公共资源的运用方式,究竟那一种对经济发展有较大的贡献?再如,教育向来被视为是公共財之一,在如今的高科技时代,各种高科技產业必须获得充足的人力支援才能生存及成长,其成长利益归企业享有;然而,由纳税人负担的政府教育支出该达那一水平才算合理?目前仅有72%约70万儿童接受教育,政府应该资助更多低收入家庭的孩童,让学前教育更加普及化,最终让每个孩童都能接受基础教育。

第三,国营企业成效不彰,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其低效率妨碍经济成长,也加添了国民的负担;然而,私营化並不是唯一的对策。较令人担心的是,国营转私营的过程中,容易滋生贪瀆腐化现象,此次国际表现检討委员会建议的诸项肃贪措施,包括禁止发所谓“支持信”、政府工程竞標透明化,但肃贪成功与否真正的关键仍是人;只要用人唯才,且此人才以公益为重,肃贪或许不能一步到位,但绝不至於製造贪瀆灾难。

第四,近年来,由於各政党纷纷为选票而开出政治支票,以致多数民眾都认为增加社会福利是当然的趋向,政府转型推动的廉价屋配给制、低收入户津贴之类福利措施,而所有这些措施,都须以政府財源为其后盾。不过,制度是人为的,归根结底,仍是人的因素最为重要。此外,国际检委会还建设取消汽油津贴,並鼓励民眾使用公交,这些都是知易行难的措施,政府是否下定决心贯彻实施,就看主政者的智慧了。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社论‧2011.03.28

28-03-11 距先进国尚远

于上个星期天晚上,首相纳吉和多名内阁部长出席一个别开生面,充满动感的《政府转型计划报告》推介礼,这也是自一年前纳吉推介政府转型计划的首年成绩单。

纳吉在《政府转型计划报告》的序文中指到政府转型计划直接和间接创下多个“第一”,包括政府一年前设定“不可能的挑战”,“第一次”推出转型计划;转型第一年,“第一次”就成功引领政府机制改革;符合政府承诺的“一个马来西亚、以民为本,绩效为先”理念;政府及私人界“第一次”联手推动政府转型计划;政府“首份常年报告”,“第一次”向人民交代转成果。

报告书指出,各个政府部门于2010年推行261项部门关键绩效指标(MKPI),92.3%达到目标,当中11个部门达到100%。

纳吉于2009年3月担任首相以来,一再强调政府必须了解人民的期待与需求及如何去满足人民;他也说明,人民期望安定、和谐、生活品质更好、子孙前途有保障。

他承认,人民于2008年通过选票向国阵政府表达不满;因此他拟出六大国家关键成效领域,分别为:减低罪案率、打击贪污、改善教育、提升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改善乡区基础建设及改善都市公共交通系统。

公开转型计划及国家关键领域表现的报告,是获得由国际各领域专才组成的独立及有权威的国际表现评估委员会所认同。这次的报告不单阐明政府取得的成就,也包括缺点、挫折及所吸取的教训,展现政府的问责和透明度。

报告书指警队在减低罪案率的表现超越预定目标,例如减低罪案指数原订为5%,警队努力把指数降低至15%,街头犯罪原订是降低20%,警队的努力使它降低35%。报告书明显指出我国的治安好转,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的民众对于地方上的治安感到担忧,这点是当局应予重视,不单只降低罪案,也要加强民众的安全感和信心,如此才能进一步促进警民合作,共同打击罪案。 政府在打击贪污的国家关键成效领域方面增设2项指标,分别为通过转型计划路线执行“诚信契约”及促使私人领域加入达致上述指标行列。

贪污是我国社会的最大弊病,政府虽然多次强调反贪委会是独立运作,但该局至今仍然摆脱不了偏差的既定印象,而调委会调查赵明福案件时更揭露反贪会官员的不专业、没有作好准备、自大、傲慢及官僚等。

政府在打击贪污方面植入“诚信契约”之余,更应该重新检讨反贪委会的权限和官员们的专业水平;官员如无法有效率、不偏不倚和专业的执行任务,肃贪将永远无法成功。

我们希望各政府部门官员不要为这些数据的表现冲昏了头,他们应该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的执行任务,因为政府转型计划、国家成效关键领域等,完完全全都是为了促使我国在2020年达到先进国目标,如今计划才实施首阶段,仅处于注入基础而已;我国距离先进国目标还很远,尚需各界努力。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社论 2011/03/28

28-03-11 认真

网络上常会有两种人,一种是愤青,一种是粪青。

愤青言词激烈,对时事国事天下事有着自己的一套想法,不惜长篇大论跟别人讨论笔战。粪青也是如此,只是他们往往一开口就先问候别人的祖宗,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即使自己脑残也要先骂别人脑残。

由于网络上的身分,真真假假也难分清楚,毕竟贴了一张林志玲人头像的人到处都有,但里头恐怕没有一人是真正的林志玲。

所以,粪青骂起人来更加无所顾忌。

其实,不管是面子书、推特、部落格或是论坛,总是会有骂人与被骂的,也有赞人及被人赞的。于是,有些政治人物,往往都是目标。

对谩骂者绝不回应

据说,有些政治人物表面上说不在乎,其实还是会偷偷上去浏览,看到赞自己的就心花怒放笑不拢嘴,看到骂自己的就会怒火中烧咬牙切齿。于是,就会有所谓的“枪手”出现在网上,负责赞人或者负责骂人。

结果,有些人即使不是“枪手”,都会随时被不同阵营,不同立场,不同意见的网友,打成“枪手”,网络上的语言暴力与多数霸凌,已到了让人摇头地步。

民政党主席许子根博士开了面子书,结果就有成群的网友留言谩骂他。他的涵养算好了,他说,对于那些没有以真正身分在其面子书上留言谩骂者,他不会作出回应。

一来,这些情绪化言论,若要一一回应,是没完没了。一些人是躲在假身分后面发言,对于这些人,他也不需要回应。

确实也是如此。

就像网络上智者说的,跟在网上尤其是社交网络如面子书、论坛的网友认真,那么你才是傻的。

网络的世界,本来就虚拟,不是吗?

文章来源:农业转变 作者:许国伟 2011/03/28

28-03-11 性与政治,朋友和敌人

几天来,所到之处,都有人追问:“那个人是谁?是不是真的?”

我只能委屈的说:“我没看过影片,不知道那是谁;不过,我確定那不是我。”

虽然我也有鬍子,虽然我头髮同样有点稀疏,虽然我也戴眼镜,虽然我也有点肚皮,然而,我保证,那不是我。

当然,那不会是我。只是,大马的中年男子,凡是有鬍子,顶上稀疏,戴眼镜,小肚皮这些特徵,都可能是主角……噢,或是替身。

如果警方要鑑定主角,或替身,需要把所有具备这些特徵的男士集合,一一鑑定,那就热闹了。

比较简单的做法,是找来吉隆坡淫业同行代表,让他们看一看光碟,从女主角著手。

吉隆坡淫业同行对小龙女的经营,已经充份三化――现代化、制度化、电脑化;小龙女的身高、三围、气质、语言能力、特色等等,都掌握清楚,统一管理分配。

是巩俐类的丰乳肥臀,还是章子怡类的苗条修长?是范冰冰的冷艷,还是小S的狂野?凭淫媒的专业能力,三两下就找出人来。

只要找到女主角,还怕不知道男主角是谁?

有了吉隆坡的淫媒,何必还须要拿督T桃花三人帮?尤其是沙兹尔(人们习惯称他Eskay)和拉欣。

沙兹尔是安华之前的密友。安华近20年前担任副首相时,曾经摔下马而背部受伤。

据说,当时的马哈迪还很爱护安华,到处为他寻找治疗师;后来打听到美国有一位大马籍的物理治疗师,专门为美国运动员做物理治疗,是位专才,於是就特別把他请回国来。

他就是Eskay。这位专才有没有治好安华的背疾,这不重要,倒是他打入了权贵阶层,成为大地主兼大承包商。

而他自称,他曾经为安华寻找伴侣,寻遍了泰国南部,可见此人友情之伟大。

然而,一旦利益已经不同,朋友成为最可怕的敌人;Eskay一翻脸,20年的交情,成为一支剌向咽喉的利剑。

至於拉欣,他和安华的关係菲浅,从宏愿组合起,直到他涉嫌强姦未成年少女,被安华勒令下台为止。

当拉欣表示,爆出性爱短片是要“促成有道德问题的下台”,所有人都会喷饭。

莫非拉欣已经洗心革面,成为正义道德之先锋?

性与政治,朋友与敌人,真的要分清楚。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郑丁贤‧2011.03.28

28-03-11 赌不赌全看自己

对於忠实君所写的〈越来越多人留连赌场〉一文,朋友们有两极的看法。

第一种是认同。赌博的確害人害己,尤其是喜爱留连赌场的人,更对文中所提及“毕业旅行团,校长和老师午夜离队进赌场”的行径不满。他们也认同作者所说,很多人被赌场高明的招徠手法与设施所吸引,落得將血汗钱断送在赌桌上……,因此,希望政府有关当局深层去研討、防范此类的社会问题!

第二种则持不同意见,有个朋友还举例他们的经验。在几天前,这位朋友和其他人,一行共26人被赌场的招徠手法所吸引:坐上豪华旅游巴士,免费往新加坡一日游,还包括往两个赌场,有关单位还提供免费早餐(10元新幣礼券),並送上环保袋一个、面巾一条和遮阳帽一顶。

午餐是在赌场內还有咖啡、西茶、矿泉水及多种饼乾,而且还有专人手推车推到你左右,隨便你拿多少就多少。晚餐是在永平县吃大餐后才往家里开,从早到晚一切吃喝玩乐皆免费。他们一群为旅游而旅游的常客,有些还是第一次到新加坡旅游。

这些人很多还是没有到过新加坡赌场的,他们参加这免费旅游时兴奋得很,而且也没有给各类的赌博吸引住。他们的目的只在旅游、影城及风景优美旋律的喷泉。儘管先进的赌场设施同时也吸引他们的目光,但却没有让他们落得血汗钱都断送在赌桌上!

无他,因为他们深知“好赌”的结果只有死路一条,要不要“好赌”在於本身能否自我控制。赌场是打开门户做生意,没有人硬拉你进去赌,如果我们安份守己而不存“贪”念的话,那“贫”就会远离眾人而去了。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 作者:冯伟源‧2011.03.28

28-03-11 政客製造噪音

在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政客需要不断自我“促销”,越来越政治化的“一个马来西亚”也向来都不乏例子。

土著权威组织主席依布拉欣阿里趁著首相纳吉,向人民提交政府转型计划2010年报告,交代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时,也“不甘示弱”发表一番本身的“经济转型”伟论。

他说,如果刪除联邦宪法第153条款,马来人寧愿回到英殖民地时代。政府推出的所有经济政策都必须以153条文为主轴,否则就是违反宪法的精神,甚至可被看成一种罪行。

依布拉欣先生说这番话,不过是要证明自己是民族的“救星”,是民族的希望所在。这些都是不必本钱的“伟论”,而且是藉机从別人的辛劳中捞取资本,很容易回收利益,如果真有市场的话。

曾有哲学家分析,有两种人会不断证明自己比別人优越,一是疯子,一是政客。然而,疯子只是不断宣称自己是优越的,他没有通过行动来证明。但是,政客却不断要以各种行为来证明自己比他人优越,无所不用其极,所以哲学家的结论是,政客比疯子更危险。

我们的確不断感受到这种氛围在四处瀰漫,尤其是在大选日子越来越迫近的这个时候,越来越多政客,不管是过气的,还是现任的,都急著要出来证明自己、“促销”自己。他们说话是越来越不必负责任,行为更是令人匪夷所思。

类似依布拉欣的政客,则会“绑架”选民,例如利用全民关注的“经济转型计划”,挑出一个看似“不利於”某些群体的环节,大作文章,拉响警报;即使是有的议题已经不再是议题,他也可以无中生有,总之就是要以议题綑绑选民,跟他们一起长处备战状態。

纳兹里是另一个例子,儘管他说记者只是根据本身的詮释来撰写文章,那根本不是他要表达的意思,不管怎样,他说出去的话明显是在证明自己比其他人(马华)优越。政党政治必有明爭暗斗、互踩互撞的情况,只是纳兹里和马华袞袞诸公在互骂,冷眼旁观的选民只会当做看一场“抢选票”的秀。

选民们很是乐意看见不同政党互相啄磨比拼,激盪出对国家社会整体有利的政策,很可惜的是,政客为了本身的政途和选票,天天都好像在搞竞选,不分青红皂白,不分敌我,在互相攻击。

最后,在一片政治高温中,只听见政客不协调的“噪音”,选民们真正在想甚么,他们基本並没有在意。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张立德‧2011.03.28

2011年3月27日星期日

27-03-11 他们不是笨小孩

马来西亚行动方略筹委会将于5月杪主办技职教育全国研讨会,探讨技职教育的发展与未来、希望改变华社对技职教育的看法,激发华社对技职教育的重视及鼓励华裔子弟就读。

技职教育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简称,这门教育有别于传统的通识教育,学生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方式吸收和掌握新知识和技能。此外,技职教育也让经济不宽裕无法继续深造的学生,能够减轻负担参加课程学得一技之长,日后在就业场上找到合适工作。学生累积经验后,甚至有机会再进入大学深造,另一方面,许多技职教育学生也通过本身创业而在企业界崛起。

技职教育是因应经济发展所需而设的务实教育,我国政府近年来也极力推荐,鼓励高中毕业生选择进入职业技术学院接受职业培训教育,成为各种工程领域的熟练技术助理或技术员,或在商业及服务业就业。

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如美国、德国、澳洲和日本,非常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这些国家的技职教育体制非常发达,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扮演着推动的力量。马来西亚当下正进入经济转型时期,技职教育对推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小工业将可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近年来,政府也积极推动技职教育,致使技职课程日益普遍。目前,种类繁多的技职课程,分别由高等教育部、人力资源部、青年及体育部、农业部、国防部、卫生部等开设的学院或培训中心提供。

但是,一般人似乎对技职教育印象不深且概念模糊,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加强宣传,以便信息更全面和广泛传达给中学毕业生,鼓励更多学子把握学习的机会。

我国华裔中学生的辍学率相当高,华社应该设法扭转这种局面,将这些辍学生引导进入另一个学习环境,让这些学子接受技识教育,培养一技之长,将这些可能投闲置散的人力转化成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贡献的人力。

长久以来,华裔对技职教育的认知存有偏差,认为只有成绩不理想的孩子才就读技职教育。华社必须改变这种陈腐观念,倡导就业与发展导向的思维,摒弃职业有贵贱的狭隘观念。华社太重视升学主义与文凭至上而陷入观念的桎梏,忽视了人力资源在技能方面的学习,也忽视了技术价值。

其实,职业并无贵贱,英雄不问出处,人力资源的真正实力才是造就事业成功的最大因素。

华裔家长希望子女成龙成凤,不应只存有送子女进入大学才是培养人才的旧有观念,其实,身为家长,应该了解子女的个人潜能,因人而制宜。

技职学院的技能培训,提供年轻一代就业与工作最有力的保障,有实力而且能实践的专才是最有机会在事业中突破和取得成就的最有效途径。

改变观念,换一种眼光审视技职教育的孩子,他们不是笨小孩!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社论 2011/03/29

27-03-11 如果比尔.盖茨是大马人

在一片政治迷雾中,3则涉及华文独中的新闻,吸引了我的眼球。

一是一波三折的独中生入师训的条件,终於有了定案。

其次是又有英澳2所顶尖大学及一所本地大学学院承认独中统考文凭,扩大了统考生的出路。

三是首相表示,政府將安排持有统考文凭的师训毕业生,到各校主教华文。

从积极的角度看,这都是正面消息,也可说是华文独中教育的一个小突破。但深一层看,我们又不得不说,独中的春天,还很遥远。

之所以有此感慨,是因为政府还没有承认统考文凭。独中统考生虽然终於可以参加政府开办的师训课程,但他们仍须大马教育文凭的加持,否则还是要望门兴嘆。

说得更坦白一点,爭取政府全面承认统考文凭,还是大马华社“还未成功,仍须努力”的长远目標。

对华社来说,承认统考文凭,是不可退让的目標。这个问题已经纠缠了我们四十多年,我们真的已经没有太多时间去“慢慢协商”、“凝聚共识”了。

是时候了,政府应该勇敢地拋掉歷史包袱,不再把“独中不属於国家教育体系”当作藉口而把独中生挡在国家教育主流之外,迫使独中生不得不远走他乡,在陌生的海外寻找新的天地。

如果我们的国立大学可以承认许许多多不属於我们国家教育体系的外国文凭,为甚么土產的独中统考文凭,却要受到排斥?这显然是一种政治选择,而不是甚么教育或专业的问题。

都甚么时代了,难道我们的“小拿破崙”们还抱持著狭隘的思维,认为独中生出走,不是人才外流,而是麻烦外流?

今天的世界已是如此开放,开放到经济重於政治,人民优於国家疆界的地步,全球化更是势所必然,挡也挡不住的滚滚大潮。看不到这一事实,继续抱残守缺的国家和民族,恐怕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继续原地踏步甚至退步,被人家远远地拋在后头。

美国是世界人才战爭中最大的贏家,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比美国拥有更多的外来人才,但美国人依然担心无法继续吸纳全世界最顶尖的人才,因此当4年前美国的新移民政策逼走了一些最优秀的人才之后,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就忍不住炮轰政府:“我们必须欢迎这些世界的伟大天才,而不是將他们赶出这个国家……”

如果比尔.盖茨是马来西亚人,看到由本地栽培的独中生竟一个个变成了为他人而做的“嫁衣”,或者成了“大马输出”,为他国贡献的“奶牛”,不知他会有何感想?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林明华‧2011.03.28

27-03-11 马华的地位与床位

从被指为僕人的“地位”,到怨妇的“床位”,马华在首相署部长纳兹里口中不晓得是升了一级,还是再降一级。

纳兹里上个星期接受专访时,抨击马华只会炮轰巫统,以博取华社的支持,可是又不敢离开国阵。他以此形象化地形容:“马华的处境犹如终日投诉遭禁錮、性侵及不给饱饭吃的妻子,但又不愿与丈夫离婚,只会向外人申诉苦境。”

此番言论一出,马华先由一眾二、三线领袖扮演急先锋发文告反驳批判,要求道歉;接著再由一些部长及副部长级的领袖们搬出一堆老掉牙的“需顾及国阵精神”八股文来晓以大义;最后再演变成“马华不代表华社”对垒“纳兹里不代表巫统”的互揭痛脚口水战。

双方炮声隆隆,可是截稿为止,未见任何巫统高层出面调解安抚,也未见华社民间响起任何力挺马华的声音。一叶知秋,前者可以实际反映出马华现时在国阵及巫统眼中的份量;后者则直接折射出马华在华裔社群心中的地位。

我不晓得纳兹里这番嘲讽还会降低马华多少分的形象,我也不晓得马华诸公的反驳可以为马华挽回多少的尊严;但华社的沉默,比起纳兹里的冷嘲热讽,其所传达的信息更值得马华深刻反省。

如果蔡细歷及一眾马华领袖自信本身並不如纳兹里所描述般的窝囊,那么马华诸公倒不必与纳兹里纠缠不清,反正大选来临时,马华要靠的是华社的一票,而不是纳兹里的一票。马华再多反驳的文告,再多面子书上的“倒纳兹里运动”都是枉然的。

马华今日所面对的窘境,如果怪罪於巫统领袖的“傲慢”、“无礼”,那是倒果为因。真正的因,得从1959年全国大选时,林苍祜为马华爭取竞选三分一席位失败的那一刻算起。自那时起,马华与巫统的“平起平坐”就沦为空谈了。

自此以后,为了合理化本身的华社代表权,马华对外打起了“有人在朝好办事”的旗號,对內面对巫统时却力不从心。这个格局,不是单靠“网络兵团”、“高调问政”就可以扭转的。

要是无法扭转局面,黄燕燕的一番豁达看法:“只要首相和副首相没有开声,我们不用理其他人怎么讲”,或许可以成为马华诸公继续留在国阵的最高精神指引。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凌国文‧2011.03.28

27-03-11 彻底解决华文师资短缺

首相纳吉日前表示,由於国內缺乏华文师资,若从外国如中国引进华文教师,对国內符合条件与资格的人才有欠公平;因此,政府將安排持有统考文凭的师训毕业生,到各校执教华文。纳吉的这项谈话,对独中生及统考文凭是一项重大的肯定,证明政府开始认同独中生的努力和统考文凭的价值。

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上星期在国会宣佈,申请师训的独中生必须在高中统考文凭中考获3科优等、通过教师入门测试和面试;另在大马教育文凭(SPM)中除了要考得国语优等,也需要英语及格才符合申请资格。参与此特別师训课程计划的统考生,必须完成有关特別课程才能取得中文教师学士文凭,以便他们能成为教育部承认的受训教师。按照纳吉的说法,这些持有统考文凭的师训毕业生將调往学校教中文;这批生力军將大大紓解国內华文师资不足的问题。

政府肯定独中生的成就及统考文凭的价值的动作,也可以从去年纳吉亲自表扬50名独中生的学术表现中看出;而独中生也能够申请高等教育基金贷款(PTPTN)。

独中统考生申请师训的资格之前被巫统议员质疑可能降低师训水平,唯在纳吉发表上述谈话后,某些人的狭隘看法不攻自破。事实上,独中统考执行与管理机制月初获颁国际规格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加上统考文凭获得全世界眾多国家及地区大学承认,已经足够证明统考文凭的价值及质量。

然而,这一切得来不易,可说是一段漫长不断爭取的过程。打从2006年廖中莱担任马青总团长就开始爭取,当时的教育部长希山幕丁也认同,不应捨近求远,寧到中国聘请华文师资,而忽视本地潜在的师资。2007年,希山原则上同意让独中生申请入师训,到国小华文班执教,然而这项决定无法满足华社要求。

2010年,经过马华总会长蔡细歷的多次爭取,隨即对外宣佈独中统考文凭生只要在SPM国文及另外3科考获优等,就可申请入师训,不过董教总认为条件过於苛刻、不合理,之后內阁在去年9月原则上同意,统考生只要考获SPM国文单科优等,另加统考3科优等即可。独中统考生入师训的最终定案落实前,也一度因为教育部的“小拿破崙”从中搅局,一度出现“沟通脱节”而引起风波,蔡细歷和魏家祥甚至带了辞职信去见纳吉,最后在纳吉承诺下获得解决。

独中生凭统考文凭申请师训並成为华文教师,只是解决华文师资短缺的其中一个方法,並不能一劳永逸解决华小长久以来面对的师资问题。其中某些师范学院缺乏华文讲师,导致一些非华文组的大学毕业生师范课程学员在受训期间无法副修华文,他们认为在毕业后被派往华小执教,修读华文是必须的,然而却无法如愿以偿,感到失望。

此外,今年1月开学后两个星期,国內仍有2千名毕业自教育学士课程的学员没有被委派到各源流学校执教,当中有逾300人是要被派往华小,他们在求助无门下,感到担忧及失望,同时也令一些学校面对运作的问题。经查证是因为大马学术资格鉴定机构无法如期完成鉴定工作,该批学员最终在2月份认证通函发出后,开始被委派到学校执教。另外一项问题是,一些学校出现短期性师资短缺,如有教师生產需要聘请代课教师,却面对教育局以各种匪夷所思的理由限制。

类似师资培训出现的人为偏差,以及教育局官员蓄意刁难的问题,必须儘早获得解决,否则华小就得一再面对各种问题的持续困扰,以致影响教学及校务。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社论‧2011.03.27

27-03-11 大马没有政坛模范

我刚从纯朴的苏格兰乡区度假回来,头和肺都吸进了很洁净的空气。不幸的是,我一回国,阅读了本地的一份报纸,就觉得自己再度被污染了。

我们如何能够在封面全版刊登这些耸人听闻的东西呢?难道不担心孩子们可能会阅读吗?我知道,我们以前经历过这类事件几次,但是我一直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报纸可能面目一新。但是,我在想有什么用呢?他们从来都没有这样做!

对我而言,这次最糟的是,有3个小人试图使自己形象看起来时道德的。至少,披露这段糟透的录像的事实,就如以最浑浊的画笔涂污他们。

谁能给年轻人希望?

我不判断录像的内容,或者里头的人是谁。一些人,不管是不是从政者,觉得他们做出违反法律的事情,而可以不受对付;我倒是质疑这些人的判断,只要这些行为影响到别的人。我仍在等待一个从政者来表明,他们的竞选运动纲领,就包括他们将摆脱对所有社群的所有道德监管法律。如果我们让私人行为回归关起门来的私人事情,就没有机会来试图勒索任何人。

不过,那时,政治就全是伪善的了,不是吗?这不是关于通过那些确实惠益人民的法律和政策,来提升人民的生活。相反的,政治已变成都是关于证明某人比你更污秽,因此相对而言,结果你的气味就变得比较好一点。至少这是你所希望的。事实是,两者的差别不大,各方的气味就像是排泄物。

当我跟年轻人谈话时,他们非常厌恶政治,这令人惊奇吗?他们再也没有政坛的模范人物了,因为几乎每一个都有某方面的污点。或者如果没有污点,却又如此卑鄙地粗野,令人讨厌,因而同样没有吸引力。举个例子,我想不起有任何在国会发表侮辱妇女言论的人,有支持者的网页设立起来。全国政坛上有一个从政者能给予年轻人希望吗?

我真的想不通一些人要如何在历史上被人记忆。因为提升你自己的人民,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智慧上而被人记忆,而不是把人民直接拖下底层,这不是很好吗?因为带领年轻人上升到更高的境界,发挥他们的潜能,而受到赞扬,不是比让他们天天在报章上读色情的报道较好吗?当孩子们能够在每份报纸上读到污秽内容的时候,一直试图以保护他们为名,来审查互联网,意义何在呢?

我们忘记了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人们因为自然灾害或者被自己的统治者射击而死亡吗?同时我们头上正有一场将到来的核灾难在盘旋吗?当我们全都因为飘来的放射性物质而发热的时候,谁去理会谁跟谁睡呢?

难与从政者畅所欲言

期望我们的政治生活中再度出现一些礼貌,会过分吗?人们可能意见不同,不过仍然彼此尊重?让私事保留为个人的事情,因为我们最终都要面对一个“法官”(阎罗王)的裁决?我个人也许不喜欢一个背叛妻子的公众人物,但是,在从政治角度来看时,这不是关于他,而是关于我们这些人(虽然,我当然怀疑他制订有利于妇女的政策的能力)。

我认为这正是人们已忘记的。人们进入政坛,应该是为我们做些什么——投票给他们的人。这完全不是关于他们,以及他们能从政坛得到什么,而是我们能够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大约每5年,我们排队去投票,为我们的前途投资,而不是他们的前途。当然,如果他们为我们的前途着想,他们的前途也有保障。否则,他们就应被赶下台。

现在,我希望我们所有的从政者会认识到,他们都被人们发现在某方面有所欠缺。我真的想不起有任何一个人会令我兴奋地要在晚宴上坐在他旁边,谈个痛快的。

如果他们提出性丑闻,我发誓,我会站起来退席。这就是他们所应得的。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玛丽娜·马哈迪 2011/03/30 (葆丛译)

27-03-11 把握黄金期

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星期六在柔佛州麻坡训正华小新校舍开幕仪式上宣布,符合条件的统考生可进入师训学院,毕业后被派到国内政府学校教导华文科。

他说,统考生在这方面所需要的条件,是高中统考必须考获三科优等,外加大马教育文凭考试国文优等及英文及格。

这是首相纳吉在统考生申请进入师训学院事件上首次开腔,显示政府在接受统考文凭这个教育政策的重要转变上,已经有了起步的准备。

尽管要政府全面承认统考或许还需时日,但所谓万事起头难,既然事情已经有了开始,只要董教总和马华锲而不舍,继续规划性地努力争取,总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天。

在争取过程中,马华跟董总和教总必须时时以和为贵,以独中前景和芸芸统考生的利益为最大依归,切莫基于一时的分歧闹不和,以致争取政府全面承认统考的进程受到阻挠或损害。

就拿统考生进入师训的资格为例,纳吉说其中一项必需条件是考获国文优等及英文及格,这点跟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蔡细历医生的说法有出入,当初蔡细历只提到国文必须优等,却从未提及英文必须及格。

对于这点,董总主席叶新田博士大表不满,认为教育部朝令夕改、诚意不足,但来自马华的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魏家祥博士却辩护说,政府并未增设新条例来为难统考生,因为大马教育文凭考试英文科必须及格,是所有师训申请者必须遵守的一项老规矩。

而教总主席王超群则另有担忧,他说,“教总不太担心英文及格的条件,我们担心的是,教育部往后可能会附加条件。”

很明显的,同样来自马华,蔡细历的说法跟魏家祥并不一致,董教总的叶新田跟王超群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这证明马华、董总和教总,还必须心平气和地举行圆桌会议,抛开成见、存异求同。

在目前这个阶段,马华跟董教总在意见上和行动上的一致是至为重要的,要是三造在艰辛的争取稍有成果之际闹分裂,势必落个“亲者痛仇者快”的可悲局面。

还有一点必须正视的是,纳吉的宣布,只提到统考生在师训毕业后,可到政府学校执教华文科,并未说明其中多少人将分配到华小,因此,统考生可进师训的新政令,对统考生固然是好消息,也有助于纾缓国内华文师资不足现象,却不等于华小师资短缺的问题将获得解决。

在国阵蒙受3·08大选重挫后,眼下出现了争取华教和华校应有权益的最佳氛围,因此,马华跟董教总这个时候应该齐心协力,好好把握这个黄金时期!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社论 2011/03/27

2011年3月26日星期六

26-03-11 母语或「方言」?

对于形态及性质比较复杂的社会而言,所谓母语,绝不会仅是家庭或社群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通俗口语。毕竟缺少一套成熟的文字「给力」的语言,充其量仅能沦为方言,难以作为赓续社群文化——尤其思想文化的有效载体。惟有本无文字的社会,方会极度仰赖口述传统以自处。

当然,不能说建立于口述传统的社会欠思想,或者比较落后;但无可否认的是:无文字的社会一般上会比较「质朴」。质朴虽属难得,但很少有质朴的社会能于讲求竞争的人类世界安然立足,不被其它社会所边缘化或同化。文字对于文明的发展十分关键,因它能把较为复杂的经验和思考成果记录下来,克服口语的局限性而隔代及跨域传播知识。是以,口述传统往往仅是部落或特定小区的传统,格局有限。

在过去,经常是首先使用文字的社会发展成主流文明,然后影响周边无文字的社会,令其也开始文明化。周边社会在汲取主流文明的当儿,部分也会因对口述传统的坚持,而发明本身的文字来活跃之,只不过于字体和词汇上,往往已深受主流文明的规定。如韩、日、越南语中的「汉字」和许多原汉语词汇,以及马来语中的「爪夷文」、「罗马文」和大量原印度、阿拉伯、爪哇、葡萄牙、英语等词汇,均属被规定的例子。

古代中国曾大举输入印度宗教文化,但由于中国文字的早熟,所以并没被印度的表音文字所改造,基本上只是引进了不少原印度的词汇和概念(或也包括一些语法),如剎那、菩提、禅、平等、因缘、烦恼等(部分乃音译)。

其实也正由于中国文字的完备,才导致「中国佛教」的诞生,因中国文字本身已是个思想基因丰富的宝藏,所以对印度文化的吸收不会仅是被动的,而是两大传统的创意交融。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希腊传统和希伯来宗教文化之间,所以才会出现夹带大量古希腊概念,乃至世界观的「希腊语神学」。

今天,由于现代西方文明的强势,所以全世界都在受西方语文的规定,尤其是英语。一些仅靠口述传统维持本身文化特性的社会,因现代化之所向披靡,其实传统已岌岌可危。

这当中也包括一些人口偏小的移民社会,如某些海外华人。海外华人若不发展华文教育,西化显然是必然。至于把华文工具化、庸俗化的话,恐怕也会沦为西方文化语境下的「方言」,而非母语了。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郑庭河 2011/03/22

26-03-11 大学必需重视英语

如果要毕业生能够找到工作,大学必须重视英语,这是不二法则。

高教部部长呼吁大学重视英文,以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率,一些马来亚大学生为此感到生气,大部分大马人得知后,一定会感到惊讶。

这呼吁合时且合适,但马来文化研究中心的学生却认为此举是在边缘化马来语。学生们还呈交了一份备忘录给马大副校长高斯‧贾斯蒙,要求他道歉。

这争议始于高斯告诉2千名学生高教部要求各国立大学增进学生的英语能力,以提升他们的就业机会。他将这讯息传达给马来文化中心的学生,因为这里的学生毕业后六个月的就业率与其它院校比较是最少的。他是根据部长提供的资料而发出这呼吁的。但学生却不接受现实,还要求高斯说明其对国语的立场。有些人还在Youtube上写下恶评,说他无礼,说他是叛徒。

但这位好教授坚持本身的立场,他将向感到不满的学生誊清这件事,但他不会道歉。他做得对。这要求是无理的。学生应感谢部长的呼吁,因为这是大部分雇主已知道的事实,毕业生中有许多人的英语程度非常低,已到了必须受到关注的程度了。

许多雇主悲观地看待这现象,认为这是无可救药的了,因为许多离校生及毕业生连一个正确的英文句子都无法造。还有很多人没有语法基础,连现在式与过去式都分别不出。
英语程度低的不只限于离校生与毕业生,大学讲师与教师之间,也可以从他们的言语与书信中得知他们的英语程度很低。

而且,我国一位副部长的英语也不好,他的文章还在网上流传,这显示我国英语程度低落的问题有多严重。据说他写了一篇关于一个英语话剧的评论,并贴上部落格。由于网络是向外公开的,他的弱项就这样不幸地公诸于世了。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的资历还是与教育有关的,他也据传是反对英语的。

看来呼吁反对使用英语喊得最大声的人,英语一般上都不好。他们为了掩饰本身的弱项,尝试塑造出爱国主义者及国语守护者的形象。就如有人所说,这就是否定症候群。当然,也有一些人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为了政治利益,也同样抵制英语。

大部分人都很肯定这问题不只出现在马来文化研究院的毕业生而已。我认为这问题遍布所有国立大学的所有院校。私立大学也一样面对这问题。说英语程度不高的问题只限于马来学生也不合理。华裔与印裔一样也面对这问题,因为我们的教育政策显然是抵制英语的。

华裔青年似乎已只会一种语言。走进商场,如果你是华裔,推销员就会以华语或广东话向你推销。如果你用英语来回答,他们就会显得很为难。

高斯的做法是正确的。他可以通过鼓吹族群情绪来得到支持,他可以告诉马来文化研究院的学生他们多么厉害,是将来的国家领袖,但这样他是在误导学生。当他们如上千名失业人口一样找不到工作时,他们就会责怪政府,也会责怪私人界偏爱某一领域的人。

英语程度低的马来西亚人进入大学后,就会发现虽然课本是英文的,但教学媒介语却是马来语。许多学生无法阅读英文课本,则转于参考印度尼西亚语相似的书本,而再次陷入理解困难的困境。网络上大部分的数据都是英语的,他们也无法用来参考。

当学生被迫上英语课来补救他们的英语程度时,有些学生就尝试背文章,希望同样的题目会在考试中出现。这就是我们的英语程度。

不幸的是,大部分的政治人物不敢正视问题。当然,他们会将孩子送到外国求学,以确保孩子有扎实的英语基础。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黄振威 2011/03/22

26-03-11 皈依的语源与涵义

双音词“皈依” 的正体是“归依”,它是梵语sarana的汉译。

汉语的“归”、“依”两字早在3500年前的殷商晚期就已存在,中国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王其归”中的“归”字,是“返还,归来”之义。东汉学者许慎著的《说文解字》解释为:“归,女嫁也。从止,从妇省”。甲骨文“帚”即“妇”,妇女嫁到夫家就称为“归”,因为夫家是妇女的归宿。可见“返还,归来”不过是本义“女嫁”的引申义而已。“依”字《说文解字》解释为:“依,倚也。从人,衣声。”甲骨文“依”并非形声字,其字形从人在衣中,象人着衣之形,是个会意字,本义就是人穿着衣服。人凭借衣服可蔽体御寒,可见倚靠之“倚”也是引申义。东汉明帝以前,中国古籍里的“归”、“依”或者“归依”,与佛经教义没有任何关系,只能从汉语传统的意义去理解。

承载崭新佛教文化涵义

汉明帝之时,佛经传入中土,佛经汉译使汉语吸收了大量梵语外来词。出现在佛经中的“归依”,通常情况下不能再从汉语传统的意义去理解,因为它承载了崭新的佛教文化涵义。罗竹风主编的《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原指佛教的入教仪式。表示对佛、法(教义)、僧三者归顺依附,故也称三皈依。台湾慈怡法师主编的《佛光大辞典》对“归依”的解释是:指归敬依投于佛、法、僧三宝。“归依”之梵语含有救济、救护之义,即依三宝之功德威力,能加持,摄导归依者,使能止息无边之生死苦轮大怖畏,而得解脱一切之苦。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三十四载:“众人怖所逼,多依诸山、园苑及丛林,孤树制多等。此归依非胜,此归依非尊,不因此归依,能解脱众苦。诸有归依佛,及归依法僧,于四圣谛中,恒以慧观察。知苦知苦集,知永超众苦,知八支圣道,趣安隐涅槃。此归依最胜,此归依最尊,必因此归依,能解脱众苦。” 可知归依即由深切之信心,信佛、法、僧三宝确为真正之归依处,能因之而得种种功德。既知三宝有此等功德,乃立愿为一佛弟子,信受奉行,恳求三宝之威德加持摄受,将一己之身心归属于三宝,而不再属天魔外道。一般而言,归依是信仰,希愿领受外来之助力从他力而得救济。然以归依之至深意义而言,其最终仍是归向自己之自心、自性。即佛于涅槃会上所教诫弟子之“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 。

此乃明示弟子应依仗自力,依正法修学。盖自己有佛性,自己能成佛,故自己身心之当体,即为正法涅槃。

佛经中偶有与汉语传统意义相合者,如《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下载:“归”,反还之义,即反邪师而还事正师;“依”,凭依、依靠之义,即凭心之灵觉而得出离三涂及三界之生死。

“归依” 为梵语sarana汉译的正体,然则何以又作“皈依”?“皈”是“归”的俗体,至迟唐代就已在民间流行。

唐诗人李颀《宿莹公禅房闻梵》诗:“始觉浮生无住着,顿令心地欲皈依。”

据《康熙字典》所载,《宋史·宗室表》有人名曰“公皈”。但“皈” 并未被朝廷认可,宋代官方编纂的《广韵》、《集韵》都未收此字,连辽代释行均所编多收俗字的《龙龛手鉴》也未收。

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张自烈的《正字通》都没有收录此字,但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第五十二回却用了这个俗字:“前闻得观音尊者解脱汝身,皈依释教,保唐僧来此求经。”

清人仍沿用此字,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伍秋月》:“生素不佞佛,至此皈依甚虔。”最早收录“皈”的是清代吴任臣的《字汇补》。《康熙字典》、《汉语大词典》据《字汇补》予以正式收录,“皈”这才获得官方承认的合法地位。

“皈依”在民间广泛运用及历史进程中,涵义逐步超越了佛经教义的范畴。《辞源》说:“后来道教醮章文字也沿用皈依。”《汉语大词典》所列“皈依”第一个义项说:“佛教语。后多指虔诚宗教组织。”第二个义项说:“谓身心归向,依托。”接着举了三个例子:

皈依广泛用于其他信仰

清钮绣《觚剩·圆圆》:“圆圆皈依上将,匹合大藩。”严复《有如三保》:“然则以孔子之道例今人,乃无一事是皈依孔子。”叶圣陶《倪焕之》二九:“这惟有皈依酒了。”

可见“皈依”并不局限于佛经教义,它已广泛运用于其他宗教的信仰,以及对其他人与物的归向依托。

还剩下最后一个问题,没有人对“皈”的造字理据做过解释。我这里提出一种可能,刘勰《文心雕龙·情辨》说:“贲象穷白,贵乎反本。”不知诸君有会于心否?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李国正 2011/03/26

26-03-11 《连环扣》的省思

《太阳报》 社论指出,《连环扣》的争议给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教训,那就是在决定一些仍对各族敏感的事项,必须小心谨慎,特别是涉及种族、文化与宗教。

这本小说在60年代出版的时候,由于篇章厚重,不是很多人能真正读完整本小说,加上当年非马来人的国语程度也不如当前的世代。

大马社会目前改变很大,马来人不再只是种稻,当警察、邮差或司机,许多马来人已移居城市,除了当公务员,也进身企业界。

华人方面没有太大改变,仍然从商如零售业与制造业。一些华人担任专业人士如工程师、会计师,近年还进军农业。印度人的情况也有所改变,很多人移居城市,通过教育,很多人也成为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

从园丘移居城市的印裔族群,仍然厕身贫困的社会阶层,对于族群的出身与目前状况的评语非常敏感。因此,对《连环扣》列为教科书表示抗议,并认为小说的内容冒犯印裔族群。

因此,《连环扣》教科书必须删除对各种族敏感的字眼,对政府的不满情绪,猜疑与负面宣传就可以避免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2011/03/26 摘自《太阳报》

26-03-11 还有人选考中国文学吗?

2010年,全国40万余名考生中,约有5万人报考华文,但只有区区1千358人凭著他们的毅力跟热情选考中国文学。华文难拿A+是眾周知的,问题是,成绩放榜后各方赫然发现,中国文学这一科竟然没有人考获A+!(A+考生0%,A考生13.8%、A-是11.5%)这究竟意味著甚么呢?这千余人中,没有一个优秀?没有人能真正把中国文学读好、考好?还是拿A+条件实在太苛刻?

一名家长於成绩放榜次日致电本报,厉声问:“不要告诉我,1千358名选考中国文学的考生当中,连一名优秀生都没有!”她的儿子选考11科,中国文学是他坚持要报考的,因为对这科非常感兴趣。“儿子的华文根基很好,每次考试平均都有90分,预考时还考几近满分。记得儿子考完这科回来那一天,信心满满的向我表示,这是最有信心最有把握的一科,因为题目跟预考相差不远。”

而由於唸的是政府中学,为了报考自己心爱的学科,每个星期日风雨不改到校外去补习,她说:“我的儿子考获9科A+,偏偏就是华文和中国文学只得A-。”她表明打这通电话不是因为孩子拿不到全科A。“这科目唸的是小说、文选和话剧,儿子读得很开心,也学到很多语文和歷史知识。我只是心中非常纳闷,想问问我们的官大爷们,华文科和中国文学科,到底出现了甚么问题?”

她说如果学生都无法掌握好这科,那么课程局就要检討,是不是教学的老师本身也无法掌握?然而如果是批改和划定分数的部份出了问题,那教育部是不是要严格检討,重新调整评分的心態?

一名出版社人员说:“中国文学,应该是只要有读就会的学科,都是书內的,又有指定读物,所以当有学生来向我们反映没人拿A+,我们都很惊讶!真的没有想到,一向来中国文学是很容易拿A的,为何这一届会这样?”

“我们一向鼓励学生报考中国文学,打好文学根基。其实SPM限考12科之后,选考的同学一直下降,这是教育界要面对的问题,现在这种情况,还有谁会要拿?要拿奖学金的学生,一定会先选有把握的,这也不能怪他们。中国文学是不难唸的学科,为何现在让人有‘很难’的印象?到最后真的没人考,是否会废掉?”

一名教中国文学的老师在受访时只简短的说了一句:“这实在是让人出乎意料的成绩。”再追问以他教了10年的经验,这门科目是否很难掌握?他也只是答一句:“中国文学应该是很容易掌握的科目。”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 作者:许雪翠‧2011.03.26

26-03-11 种族主义:大马教育常态

国语小说《连环扣》争议性内容引起了印裔社群的强烈不满,民众也开始纳闷我国教育制度里的种族意识是否日趋严重。

马来西亚教育是否果真含有种族主义的元素?如有,则为何它会存在于教育体系?其源头又从何而来?了解这些问题后就能基本洞悉现今教育领域所面对的种族主义泛滥问题。

其实,种族主义在教育领域是主流思想,早已体制化(institutionalized),并非只存在于少数师生的脑海里,而《连环扣》事件也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

2010年8月,两名各别来自柔佛古来国中与吉打武吉士南卯中学校长,相继于公开场合发表了具有强烈种族主义的言论。除了不约而同地叫华裔学生回中国外,其中柔佛古来校长茜蒂英莎更大放阙词形容印裔学生所戴的宗教绳如同狗链,立即引起了学生家长与社会哗然。

一校之长竟会发表此等种族性言论理应加以严惩,以儆效尤,但事件却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宣称,该校长「等级太高」,教育部无权对付,而把事件推脱给公共服务局处理。更甚的是,当中一名校长也已重回学校继续其校长之职。不出所料,至今公共服务局仍未公布其最终报告与两位校长的处分。而在时间的冲刷下,民众也忘却了有这档事。

回顾这事件,有两点值得深思。其一,当学校的最高管理者有着种族主义思维,老师是否会马首是瞻,与校长一起将种族主义的种子深深的植入莘莘学子的思想中?其二,犯错者没受到应得的惩罚,这会向其它教职员传递怎样的讯息?这是不是变相的认可种族主义与鼓励其在学府内传播?

2010年11月,一篇名为「国家干训局教我华裔是亚洲的犹太人」的文章指出干训局(Biro Tata Negara)的种族主义课程。类似课程主轴除了围绕着马来人主权之外,其讲师也发表种族性言论。

种族主义教育祸害后代

这些种族主义言论让众人看清楚国家干训局隐藏在光鲜亮丽下不为人知的一面。其实令人担心的是它不仅提供大专生培训,其课程更是正式老师(公务员)必修课之一。在密集与高压的情况下,立场不定的中间分子很可能会被其种族论述所影响,因而被干训局极力灌输的「主外关系」意识(马来人是国家之主,华印裔社群是外来者)收编。一些教员甚至因此而对其他族群产生芥蒂与猜疑。当大多数「持教鞭」者抱有种族主义思维时,课堂上的教导与行政上的执行也难免会带有种族主义色彩。

2011年3月,七名印裔国中生在归还《连环扣》不成后还被秋后算帐。遇到这等对待,成年人难免也会心惊胆战,何况他们都是中学生。此外,七名印裔国中生前往校长室准备归还该书的途中也被该校纪律老师无理阻拦,并以歧视性批评他们。最终,七名印裔国中生也因女纪律主任的强行阻止而无法归还《连环扣》。

其实,教育本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批判精神,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并启发学生的想象与创造力。因此,学生主动向校方反映自身的想法是该被鼓励推崇的,怎么迎接那些印裔中学生不是老师善意的笑容与嘉许的眼神,而是纪律主任种族主义言论的苛责!

领袖效应(leadership effect)可以决定组织的成败,拿破仑与希特勒就是最好的例子。从教育整体行政而言,其最高的领导者莫过于教育部长。然而,担任教育部长的并非知识渊博精通治学之道的大学者,而是位精通谋略与政治权术的政治人物。

上梁不正,下梁必然歪;当种族主义者领大旗,其部门种族意识也必然猖獗。也许碍于现实政治的局限,并不能尽如人愿地让学有所长的政治人物各司其职。但是教育部却是个造就国家栋梁与塑造下一代思想的重要部门,因此在委任其掌舵人时还需慎思,切勿让种族主义者把我国教育「带去荷兰」。

以上种种清楚的显示,《连环扣》事件绝非我国教育史上单一事件(isolated case),其争议也并非局限于一本书或只是仅限于马来人族群与印裔族群之间的冲突,更重要的它凸显了我国教育实实在在存在已久的种族主义问题。而导致其状况的根本原因(root cause)不外是我国奉行的种族性政治体系,再加上高度政治化的教育领域相呼应之下已严重扭曲了教育理念,使得教职员虽为人师表却能肆无忌惮地发表种族主义言论,而学校也逐渐演变至今培育极端种族思维的温床。

承认与否,马来西亚是个多元族群社会。各族群虽有各自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但却同为马来西亚公民。因此,我国社会需要的不是煽动族群情绪的种族主义论述,加深族群间的成见与不满最终导致族群冲突社会崩坏。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健全的冲突处理机制(conflict management system),诚实的面对我国现有的族群问题并以理性的方式解决,建立一个健康和谐的族群关系。

法国思想家鲁索在其著作《爱弥儿》提到:「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我们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上的传递,更是攸关人格与价值观的塑造,教导学生如何分别善与恶,对与错,大是大非的事。
也许是时候该认真的审视我国现有的教育系统,逐一的检阅学校教材与课程纲要以摒除任何含有种族主义的教义。至于教育制度/行政方面则需减少政治元素的介入,增加自主性与学术性,让教育领域重新回归其理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真心诚意制定去种族主义与族群偏见的教育政策,才能消除我国社会族群间存在已久互相猜忌的问题。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江伟俊 2011/03/22

2011年3月25日星期五

25-03-11 谁虐待马华这怨妇?

在一夫多妻的社会制度中,妻妻妾妾之间争宠,正如吃饭喝水那么平常。若是妻妾之间,大家和睦相处,大婆爱二奶三奶四奶以至十多二十奶,而小老婆们也一个个都尊敬其他的大小老婆们,长幼有序,互相敬爱,家中一片河清海宴,歌舞升平。

你信吗——这鬼话?

正常的情况,是大家争风吃醋,斗个你死我活。刚刚落幕的澳门赌王四房争产,那还算是非常文明了。恶毒起来,就像《金瓶梅》裡的潘金莲或《红楼梦》裡的赵姨娘,什么毒手都下得了。

风流成性却尊重原配

但只要不闹出人命,包青天也管不了这家内事。

国阵前身是联盟,假如没有记错,是林吉祥形容从联盟到国阵,是巫统从一妻一妾进入一妻多妾的家庭结构大改变。

经过几十年之后,巫统的同志终于公开承认这夫妻关係了。巫统或国阵在国会的代言人纳兹里,说“马华像个被虐的怨妇”。如果马华是被丈夫虐待的怨妇,这丈夫,除了是巫统,难道还有其他咩?

在一夫多妻社会中,妻妾争宠斗个你死我活,合乎人性;但丈夫虐妻,特别是虐待原配,则未免连西门大官人都不如。大官人虽风流成性,但对原配吴月娘,可是尊敬有加。

虐妻,无论是暴力对待的肉体攻击,或是精神折磨,都是极不人道的事,在现代社会是犯法的。马华的部长们不应只是表达不满,这没用的。他们可以去报警和请妇女、家庭与社会发展部长莎丽扎协助,安排庇护所安顿,至少找张天赐出头。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黄子 2011/03/25

25-03-11 这种男人还能要吗!

因为《南洋商报》对纳兹里的专访,一段把马华喻为“怨妇”的谈话,引来马华有史以来第一次,那么大阵仗的由四位部长和一位副部长破天荒一起在庄严的国会走廊召开临时记者招待会,你一句,我一句的狠批纳兹里!

这种超乎平常的激烈反应,至少说明了几点:

马华受辱了,因此,是可忍孰不可忍!

马华如果不反应,那等同默认,默认就等如廖部长所说,应该检讨马华在国阵的地位了!

太过“抬举”纳兹里

在一个讲究地位对等的政治世界里,马华竟然出动了堂堂署理总会长加一位总秘书、三位副总会长(包括马青总团长,如果加上之前发文告讨伐的副总会长颜炳寿和多位中委还不止呢!),来讨伐巫统区区一位受委的最高理事,纳兹里够格吗?马华太抬举他了吧?

做“怨妇”太委屈了,大家都不愿!

纳兹里不止一次对外宣称,他效忠的人是首相,因此敦马担任首相时他曾经祈求他的原谅、伯拉当首相时他身先士卒誓死捍卫与敦马对着干,现在,对于纳吉他百般维护。

在该专访中,他提到“大家必须努力工作,成为首相兼国阵主席拿督斯里纳吉推动”;“一个马来西亚理念的强大后盾,不应表里不一。”

言论纯属个人意见?

他也说,他出任巫统最高理事多年,知道里头的决策力并不如内阁会议,所以他现在不参选最高理事。

他更说:“但,我表现特出,党主席还是委任我。”

他以上说话至少带出以下数点:一、印证了“有奶便是娘”这句古话的权威性!二、他不屑于竞选巫统最高理事,但却接受委任,处世准则因事因地制宜,身体力行宣示从政最重要脸皮如葱!三、所有参选最高理事,而且担任着最高理事的巫统众领袖都不比他“矜贵”。四、首相的“一个马来西亚”不包括“一个国阵”,因此诋毁伙伴并未违反首相的“一个马来西亚”精神。

有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纳兹里在党内、在政府内的父亲是谁?应由谁来教,由谁来批,不言而喻!还用说吗?

在国阵内,党对党,会长对会长,要投诉,向对方的长辈投诉吧!何须自己动口?

据报道,马华领袖已向副首相兼国阵署理主席慕尤丁反映,而慕尤丁告知纳兹里已解释,有关言论纯属个人意见。有位副部长在国会遇见纳兹里时,对方也表明纯粹个人意见。下文呢?没了?

宜“吾日三省吾身”

我怀疑如果今天某位马华领袖也针对其他友党发表了类似言论,他是否也能以一句纯粹个人意见了事呢?巫统如果能够放任自己的最高理事如此肆无忌禅,首相如果能够容许属下如此蔑视诋毁伙伴,合作精神何在?纪律何在?国阵立场何在?诚意何在?马华可以容忍,可以原谅,但,巫统,您可以吗?如果可以,如何服众?

在刚过去的《百年回眸风,华策动动 - 马中亚太区女性经济高峰论坛》上,有一段问答环节和“怨妇”这个课题非常接近,一位女士向主讲人问了大意如下的一段话:“我们辛苦协助丈夫建立事业,以致毁了健康,中风而身体有了缺陷,结果丈夫以此合理化他的不忠,要离开我们,我们应该如何?”

结果来自新加坡的女企业家张齐娥的回答赢得了全场掌声雷动,她大意是说:“如果我们已经尽了所能,付出了但还是得到这种对待,这种男人不要也罢!”

马华是怨妇吗?答案到底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呢?还是对方的恶意诋毁?无论哪个答案,处理方式都应是“吾日三省吾身”,“有则改之,无则勉之”,同时正式向其主子投诉,要求合理处置!否则,这种“男人”,还能要吗?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周美芬 2011/03/25

25-03-11 本土第一A片

大马第一部高清,拿督级政客製作,马中演员联合主演,用4部摄影机取镜的色情片,宣告完成。

为了赶上档期,在未经电影检查局审核,也未取得警方准证的情况下,这部大马影史上最大投资的A片匆匆上映。

媒体受邀出席首映会,先睹为快。

首映会选在高尚豪华的国家迎宾馆举行,一方面显示本国性开放之程度,二方面乃是提昇A片品味和地位。

然而,国宾馆固然高尚,不过,欠缺放映影片,尤其是A片的经验。

於是乎,一群身份高贵的男女媒体高层,挤在一个房间,集体观赏。

对他们而言,这是一次別开生面的观影经验。平时道貌岸然的同行,此刻却必须一齐投入情慾空间,分享银幕上的赤身裸体和性动作。

大家顿时如同麻甩佬和情色妹,难以適应,而且必须努力克制任何生理反应,以免產生突兀。

放映完毕,灯光打开,男女面面相覷,难免尷尬。

製作单位还犯了一项公关错误,它竟然不是邀请影艺娱乐记者,而是请了政治记者和高级编辑。

政治记者和高级编辑不熟悉影视活动,不但无法辨识拍摄场景,连影片主角也认不出来。

看完片后,不清楚剧情內容,也不瞭解影片之深层涵义,加上製作人左闪右躲,缩头缩尾,没有正面回答问题;因此,大家都面对下笔之困难。

隔天,影片內容没有刊在娱乐版,而是下到政治版,造成重大混淆。

首映会后,製作阵容公佈,原来是具有浓厚政治桃色色彩的团队组成,简称“桃色三人帮”。

一人公开承认本身是皮条客,专为政治人物拉皮条;一人以政坛猛牛著称,尤其爱吃嫩草;一人则是在政坛兴风作浪的非政府组织的高层。

据称,他们製作这部色情巨片的目的,是响应旅游部的口號“亚洲精华,尽在大马”的宗旨,把大马和世界的距离拉近,让全球瞭解大马独一无二的品味。

虽然製作宗旨高尚,充份流露爱国爱民的情怀,但是,由於影片尺度超过三级,且过於逼真,已经引起民间普遍不安。

此外,电影检查局对於此片未审先映,表示遗憾,估计会扣押其国片奖励金,除非此片能够获得当局选用为中学性教育教材,並在国际影展获奖,才会考虑发出奖金。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郑丁贤‧2011.03.25

25-03-11 越来越多人留连赌场

朋友感嘆最近很多大马人留连新加坡的赌场,而有关方面却没有意识到这场潜在的危机。

身为柔佛新山人,本人感同身受。柔佛因为治安问题得到“罪恶之邦”的臭名。最近,原本就已经猖獗不已的阿窿现象,更是让柔佛人民因为“近水楼台”之故,再次得以兴风作浪。

今年1月,星洲日报独家报导更引起许多人的注意。一名家长愤怒的向记者投诉,其女儿以800令吉报名参加学校4天3夜的新加坡毕业旅行团,校长和大部份教师在第一天晚上11时许离队去赌场,只剩下数名教师在酒店內。

连教育工作者也会做出与平时教学理念背道而驰的举动,那一般小市民又如何抵挡这些集赌博、旅游景点、五星级住宿等一站式赌场的诱惑?最后许多市井小民,就被赌场高明的招徠手法,如免费的美食和饮料招待、先进的赌场设施所吸引,落得將血汗钱断送在赌桌上。

赌博是一种投机的心理,可嘆政府当局却没有更深层去研討赌客的心理以及如何防范和减少此类的社会问题。虽然,大马也不乏像吉隆坡和芙蓉的“信心戒赌会”、士古来及古来“戒赌工作坊”等的戒赌中心,但这些只是一般民间机构,他们的影响力有限。

希望当局能制定一套防范赌风炽盛的方案,让国民不会因为赌博而深陷妻离子散、债台高筑的窘境。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忠实‧2011.03.25

25-03-11 道德观大逆转

安华被指涉及召妓並被偷拍,再次引发全民陷入疯狂的猜谜游戏。

第一个谜:影片里的人真的是安华吗?

第二个谜:要不要相信安华?

要解开第一个谜,是警方的工作;儘管调查结果未必有公信力。

至於第二个谜的答案,见仁见智。由於这类案件涉及太多复杂的政治因素和阴谋论,信或不信,不是因为真的有或没有,而是视乎个人的政治信仰。

支持安华的人,选择相信安华是清白的;反对安华的人,选择相信揭密者的谈话。

从过去许多类似案例显示,含有太强烈政治因素的案件,民眾已经无法再完全相信警方的调查结果,甚至是法庭的审讯和裁决。因为所有事情都被政治化了,民眾惟有选择从本身的政治信仰,去判断事件的真偽。

最新的性爱短片事件中,即使调查结果证实真的是安华,那又怎样?这只不过在安华的情色指控中填加一笔而已。

但要强调的是,当事人有没有做过是一回事,设陷阱偷拍他人隱私,再把它当作政治工具来谋杀他人的政治生命,是极卑鄙下流的手段,也是法理不容的事。

蔡细歷是一个例子,安华也是一个例子。

在蔡细歷事件中,儘管警方高调查偷拍事件,结果是不了了之;而在安华事件中,已经现身的拿督T公然播放和拥有性爱短片,警方调查后若不对他们採取行动,又教人如何接受?这不是在公告天下,这种行为是合法的?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我国社会对政治领袖道德要求,已经大大改变,这种影响力是深远的,它將让我们这一代开始的道德观受到衝击。

当政治人物把领袖的道德操守与政治和阴谋扯上关係的时候,很多不当的行为就会有意或无意中被合理化,渐渐的灰色地带越来越大,让人难以辨识对、错,甚至失去了是非观。

蔡细歷被偷拍性爱短片后,受到压力辞职。到最后还不是堂堂正正的被马华中央代表推选为总会长?安华被指同性恋、肛交,甚至罪成坐牢,出狱后还不是当上反对党领袖?

十多年前,一名州务大臣因为揭发有一名私生子,而被冠上“不乾净”的帽子,最后唯有辞官。这是以前的道德防线,而这一道防线,现在已经荡然无存。

人民要怎样的领袖?从领袖的各种“香艷事跡”中,人民似乎没有太多选择。

因为政治,道德问题被掩盖了;因为政治,是非黑白难分了。最后,我们唯有选择性相信我们的领袖,不管他做了甚么。这是我们极大的悲哀。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侯雅伦‧2011.03.25

25-03-11 教育需破旧陈新

笔者不是教育的信徒,不相信教育是万能的,就所看到的,正是某些人把教育视作一种手段,说好听的为一种理想,而产生出的“教育万能论”或“教育无用论”的各种变种。但以个人粗浅结论,教育之所以脆弱,不在于它自身理论基础,而在于它的实在作用。

教育的作用,在广义上只有两种:觉醒与沉睡。它的对象是人,故而只是使人觉醒抑或沉睡。而这两种作用,同时并列于一条时间轴上,只不过时隐时现,时机大不相同——沉睡是教育永恒的主题,而觉醒则是对这一主题经常性的反动。

为什么这么说?人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乃是把已有的知识、文化、价值观以及美学传递给下一代,从而保证人类世界的延续。大致上,学校承担了知识的部分,社会承担了文化的部分,家庭承担了价值观的部分,而“知识分子”则承担了美学及智慧的部分。

学校是略显封闭空间

但是,如今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故而人们主观的把知识、文化与价值观的培养统统强加给了学校,学校变成大杂烩,人们也将一切责任加在教师或校长身上,却又不肯让溺爱的子女完全受学校管制,最后学校教育也迷失了自我。

要知道学校本身就是一个略显封闭的小空间,它不可能真正营造出一种社会的氛围,也无法让老师成为学生的父母。

但不管怎么说,教育在传递过去,而这种过去的传递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新的人接受了旧的东西,那么他们和旧有的世界也就产生了联系,这种纽带促使新生的人沉溺于过去的必然中,“这个世界或社会就是这个样子”,人们不会有太多、太大或太深的怀疑,只要按照既定的方向,到达既定的目的地便可,这时候的人们不管是旧有还是新生者,都是沉睡的,沉睡在教育的梦中。

可是,真的所有人都在沉睡吗?不会!恰恰有人是清醒的,更加准确的说是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对自己的梦境怀疑,从而创造出新的东西,这些人就是觉醒的。而他们也使用“教育”,不过不是盲目地教,而是因材施教,让更多的人苏醒乃至觉醒过来,挑战旧有的一切。

教育是为他人而存在

教育自身是没有存在意义的,只是为其他人而存在,只有他者的需要,教育的价值也才能发挥出来,也只有当其中一部分人的需要更上一步时,更好的教育才会出现来满足这种区别。教育是一具空壳,研究空壳有什么用?要注入东西,才能使它整个站立起来并发挥作用。

所以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它的实用,不管是沉睡还是觉醒。但人们仅仅依赖于字面上好听的词汇,来假造教育的正面意义,这完全是掩耳盗铃的行为。

现今教育的实用价值实在是脆弱不堪,填鸭式的教育并未为孩子带来更好的未来,而教育的宣传又恰恰使得教育冠冕堂皇,呜呼哀哉!

人的伟大,在于能够也敢于从沉睡中觉醒过来,为自己新的世界创造一切,这虽是短暂的一刻,可这是必要的。就让我们一起努力敲破铁房子吧,不仅仅是为了下一代,也为了我们自己。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陈协运 2011/03/05

2011年3月24日星期四

24-03-11 禁二手零件入口影响深远

政府以消费人的安全考量为理由,决定从6月1日起,禁止消费人普遍使用的煞车片、煞车皮、电池及轮胎4种汽车二手零件入口。相关部门官员也清楚表明,禁止上述4种零件入口,只是首阶段,未来可能逐步扩大到其他部份的二手零件。由於这4种零件乃修车行业最畅销的零件,佔二手零件销售量的40%,因此禁令尚未实施,已引起有关领域业者的反弹与忧虑,纷纷要求政府重新检討有关禁令。

政府实施此禁令,原则上是为了消费人的安全问题,例如二手零件虽然比较便宜,品质却不如新零件有保障,尤其是煞车片、煞车皮和轮胎,倘若品质欠佳,对行驶在大道上的驾驶人及其他大道使用者,都可能构成潜在危险。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禁止二手零件入口,也可以视为是政府保护国產汽车及本地汽车零件製造业的另一项政策。

然而,我国的汽车二手零件业规模並不小,政府在为国產汽车公司提供保障之余,也必须考虑其他相关行业的利益。根据汽车零件商,本地汽车二手零件市场每年销售额高达120亿令吉,这个庞大数额反映了二手零件在本地汽车市场的普及程度,主要原因在於二手零件与新零件之间的价格相差近10倍。禁止汽车二手零件入口,意味著消费人的车辆一旦出现毛病,必须以昂贵的原装或新零件取而代之,这对我国普遍拥有10年车龄汽车的车主而言,无疑是一项经济负担。

目前国內有超过2千家汽车二手零件商,每个月从日本进口逾200个货柜的二手零件,他们偏爱日本汽车零件,主要是因为日本人换车率高,车龄只有3至5年,因此零件比较新而耐用。此外,本地商家从日本进口二手零件之后,也会再批发转卖外国。如果政府禁止入口汽车二手零件,会导致本地商家失去批发零件给一些中东国家的商机,每年损失近百亿令吉外匯。

另一方面,使用二手零件者除了一般私家车主之外,德士、货车、巴士以及罗里等公共交通工具,也都基於价格廉宜而普遍使用二手零件,禁止入口二手零件的决定,势必对这些行业带来重大影响,尤其是运输业,一旦运输成本增加,水涨船高,必然会牵动通货膨胀,届时受影响的又是消费人。此外,二手零件商也担忧,有关禁令实施后可能引发社会问题,例如由於对二手零件的需求迫切,以致偷车罪案增加。虽然,政府不能为了这种可能性而因噎废食,却有必要在採取任何影响深远的措施之前,从长计议。

政府若是担心汽车二手零件的安全性问题,或可如马来西亚自动车再循环公会所建议的,通过大马工业標准及规格(SIRIM)设置二手汽车零件的安全检测仪器,对进口的二手零件进行標准检测,加强品质保障。不过,从长远来看,我国还是不能过度依赖进口零件,务须加速在本土培养汽车技术人才以及加强这方面的研发。马哈迪时代,我们曾在“向东学习”的计划下,开放日本汽车公司到我国设厂,希望通过技术转移,建立本土汽车专业。20多年过去了,我们显然没有从技术转移计划中学到一技之长,以致在汽车製造业方面仍缺乏强劲的竞爭力,如何加强本地汽车专业的研发,才是政府必须检討的方向。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社论‧2011.03.24

24-03-11 人

最近经常有种身分认同的焦虑。不禁要问:什么是人?

哲学家提出种种解释,大概听过人是政治的动物、理性的动物、伦理的动物、符号的动物等等说法。所谓符号,德国哲学家卡西勒指的是种种文化现象,即诸如神话、宗教、语言、艺术、历史、科学等“符号形式”。这些,确实是其他物种不懂,或玩得没那么高明的把戏。

不过,这许多说法并没有解决我的困惑。我不需要那么复杂的分析,希望能找到直接一点的答案。

上世纪70年代的英国搞笑艺人团体Monty Python写过一首歌Eric the Half-a-Bee(半只蜜蜂艾历克),教人再三玩味。生物教科书说凡昆虫都有头部、胸部、腹部,还有六只脚。蜜蜂是昆虫,所以就应该有头部、胸部、腹部和六只脚。不幸的艾历克在一场意外中断了三只脚,头部、胸部、腹部也残缺不全,但还活着。好,原本是蜜蜂的艾历克,现在还是不是?

假如艾历克因为不符合教科书的定义,所以不能再称之为蜜蜂。那么残障人仕也算不上是人喽?这种想法太政治不正确了,在今天是完全无法接受的。

不会误当蜜蜂是蛇

假如不能以外形来定义,那么不妨套用柏拉图的说法,什么是蜜蜂的“理型”?简单一点的说,什么是蜜蜂的“蜜蜂性”?

当我们见到一只蜜蜂时,我们绝不会误会它其实是一条蛇。即使像艾历克这样的残障蜜蜂,我们也不会以为它是一条蛇。为什么?因为蜜蜂有蜜蜂性,蜜蜂性和蛇性不同。缺手断脚的艾历克并不失其蜜蜂性,所以即使它是半只蜜蜂,半只蜜蜂还是蜜蜂。

什么是蜜蜂性这种问题,无谓继续伤脑筋。我们更需要把时间、精力放在“人”的身上。“我是谁?”是所谓的哲学第一问题,毕竟我们都是人,解决不了“什么是人?”这个问题,恐怕最终也难以突破自我认识的困惑。不知道自己是谁,人生会很彷徨。

什么是人?什么是人的理型?是什么特征我们一旦具备了,就足以让外星人一眼认出那确实是一个人,而不是一只王八?

刚才已经说过了,外形是靠不住的。残障朋友是人,但一只西装笔挺的狗熊,肯定还是狗熊一只。很明显,西装笔挺不能成为人的理型的构成条件之一。

人兽界线并不分明

在西方国家,某些小镇选一只狗当镇长的消息时有所闻。但是,即使一只狗被选上市长、部长、或其他什么更高等级的长官,狗狗还是不成为人的。所以,地位不能成为人的理型的构成条件之一,这也是显而易见的。

好莱坞拍过聪明猩猩上学的电影。我想,即使猩猩修得博士学位,顶多还是只能称为聪明的猩猩。我们可以把聪明猩猩当成好朋友,但不会把聪明猩猩误当成人类。当然,我是指大家清醒的时候。神志不清的时候,可能会误以为有三个博士学位就超凡入圣,更具备人的地位。当然,只有头脑不清的人才会这么认为。

确实,人兽之间的界线并不如想象般泾渭分明。譬如,吉隆坡靠近独立广场处有一家特别的诊所,主人在广告牌上自称“禽兽医生”。我就不确定他到底是兽医?自招是名衣冠禽兽的医生?或者,那是一家聪明猩猩和聪明鸭子合伙开的诊所也难说。

什么是人?限于篇幅,请听下回继续尝试分解。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周嘉惠 2011/03/05

24-03-11 临教不再加薪欠人情

据说我国教育部人力资源组决定,所有的临教将不再享有常年加薪。这个措施很明显地将让本来就情况相当恶劣的华校师资荒进一步恶化,虽然是条例,却也是一个非常不近人情的政策。

我在成为合格教师之前,曾经当过7年的临教,临教生涯的甜酸苦辣,样样尝尽;在任职副校长时,也目睹过临教所受的歧视与不公平的对待;掌校时更为了替临教争取一些比较好的待遇,偶尔也跟上司顶撞,成为不受欢迎的校长,所以对于临教生涯,我是除了同情之外,也为他们不值。

允许教书却不准受训

临教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一个怪物,受教育部承认,也同时不被教育部承认。说是怪物因为在我国的教育制度,教师一定要受过专业训练,教师进入课室一定要有教育局发出的准证。临教在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却可以申请准证进入课室教书,你说奇不奇?临教拥有政府承认的资格,才可以在面试后被征选成为临时教师,却在申请进入师训学院时,受到种种的约束,被认为不合格而被拒于师训大门外,你说怪不怪?

临教宛如廉价劳工,价廉物美。当有比较辛苦的工作,比如带队外出,要晒太阳流汗的训练运动员,带队参加运动会等等,大家都认为这应该是临教的工作,毕竟应该让年青人磨练磨练,也让他们可以从而得到宝贵的经验。于是,连校长也不敢大声对待,高薪的资深老师撑着阳伞站在树荫下,或是干脆躲在冷气的办公室里改簿子,让年轻力壮的临教去晒晒太阳,磨练磨练。我担任副校长时拉女儿去当临教,女儿被另一个副校长欺负得一气之下,跑去美国读书,从此不再回来。

临教流失情况更严重

据知,为了缓和师资荒的恶化,许多大城市的董家教不得不自行聘请临教,有一些甚至因为教育部的薪酬不足应付当地的生活条件,董家教出钱给予补贴,才能防止临教流失。60年代与70年代人找工作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现在是大把工作等人,尤其是到邻国工作,不但环境舒适少压力,薪酬不错还能赚兑换率汇水。现在的年青人肯屈就来面对种种压力,顶着一个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头衔,却得不到尊师重教尊重的教师名称,就已经不容易了,如果只是因为开学日期不在1月1日,就认为服务有中断,而临教的制度是以合约方式聘请,合约每年年终就终止,就不能加薪,确实非常没有人情。我相信很多有志当教师者,必定却步不前,如此一来,势必造成临教流失更严重,导致师资荒更为恶化,影响到学校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就不知道是哪个天才冻冷气太久而想出来的馊主意。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洪祖秋 2011/03/09

24-03-11 知耻而后勇

首相署部长拿督斯里纳兹里星期二接受《南洋商报》独家专访,不留情面地批评马华和民政党后,一如所料地引来了这两个华基政党要员的反弹。

纳兹里在专访中矛头对准马华,指责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蔡细历医生企图通过炮轰巫统来为个人制造“华人英雄”形象。

他认为马华在3·08大选的主要败因,是华社已不再喜欢及不再相信马华,因此马华不该将失败全赖在巫统身上。

至于民政党,纳兹里讲得不多,却形容民政党的处境比马华还糟糕,他说,“马华至少可依靠广大的基层撑下去,民政党就很难翻身,因为她只有中央领导层,底下是空的。”

针对纳兹里的谈话,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斯里廖中莱和马青总团长拿督魏家祥,跟民政党总秘书邓章耀及民青团署理总团长胡栋强都即时作出回应和反击,其中邓章耀反应最为激烈,扬言要发挥基层力量摧毁纳兹里蝉联国会议员的机会,更考虑(民政党)是否应该继续留在国阵。

纳兹里向来以“有话直说”见称,给人的印象是说话从不转弯抹角,他这次猛烈炮轰马华和民政党,把丑话说尽,马华和民政党予以反击,是不让人惊奇的政治情节,但纳兹里的谈话究竟有多少“忠言逆耳”的成分,则又是见仁见智的一回事。

马华和民政党在3·08大选中皆兵败如山倒,是一对难兄难弟,而兵败之后,这两个华基政党不约而同地将失败归咎巫统,指巫统置友党利益于不顾的嚣张跋扈,是导致她们蒙受重挫的主因。

这种说法,普遍上取得华社的认同与共鸣,可是,除了纳兹里,一些来自巫统的部长,包括副首相丹斯里慕尤丁,都曾经不止一次回应说,马华和民政党的大选失败,主要因为本身的不争气,与巫统无关。

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巫统、马华、民政党继续争论不休,也只能沦为“鸡与鸡蛋”的无谓之争,也不是国人,尤其是华社想看到的局面。

既然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已经提出“一个马来西亚”理念,国阵成员党就应该通过这个理念造福国家和人民,如果连“一个国阵”的精神都办不到,那还谈什么“一个马来西亚”?

说实在的,马华和民政党无须太过在意纳兹里所作的揶揄跟指责,虽然这位一直跟土著权威组织对着干的部长颇受华社欢迎,但他在国阵内毕竟不是一位说了算的人物;尽管如此,政治人物应该懂得知耻而后勇,万万不可只偏爱报喜不报忧的喜鹊,将逆耳之言完全排斥、置之不理。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社论 2011/03/24

24-03-11 肮脏的政治手段

政坛沈寂颇久的甲州前首长阿都拉欣、马驻泰国前领事沙兹尔及土著权威组织财政苏益纳欣自揭身分,承认他们就是神秘的拿督T,以及是“内幕者”组织的成员。沙兹尔保证会和警方全面合作,也会把短片交给警察去调查。

政治首先受到置疑

我国政坛越来越不健康,“性爱短片”成为威胁政治人物下台的肮脏手段。所谓的拿督T“三人帮”摆明车马,声明要国会反对党领袖安华下台,可见他们的目的非常明显,性爱短片的内容与主角是其次,真正的目的是封堵安华的政治仕途。以性爱短片来扼杀一个人的政治生涯,虽然这在政治上是不陌生的手段但却很卑鄙。

这样的方式在我国很管用,尤其是将之应用在回教徒的身上,就更是制造很广泛的舆论,以及让人置疑该名回教徒政治人物的道德操守。尽管安华已经否认,但是置疑和指责,依然会持续。到最后,无论他能否洗脱“嫌疑”,他的政治形象,却已受到沉重的毁坏。

三人帮在这个政治关键时期制造政坛舆论,不可能只单纯地为了“真相”。短片中的人物是否“安华”,那是另一回事,但借这种手段来毁灭一个人的政治前景是应该受到唾弃的行为。如果有谁愿意做这种“道德警察”来揭发人的隐私,或以任何手段来破坏一个人的名声,这种人的道德,首先就应该受到置疑。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鹏程 2011/03/24

24-03-11 怕输又怕死

一个强烈的对照:

受到辐射威胁的日本灾民,井然有序的排队,等候领取食水、粮食等救济物品。

没有辐射威胁的中国民眾,疯狂抢购“抗辐射”盐;大小城市商店內的盐巴一扫而空,价格被炒高数十倍。

彷如世界末日,就靠盐巴续命。

食用盐卖光了,商家把不能吃的工业盐拿来卖;很快的,连山寨盐、假盐都出现在货架上。

中国人相信,要多吃盐,盐含有碘,碘可以抵抗来自日本的核辐射。

俗话“我吃盐比你吃米多”,讲了千年,如今终於成为事实。

问题是,中国没有辐射威胁,民眾何以抢盐?况且,要靠盐里头的碘来抗辐射,至少要吃好几袋盐才有足够的份量。

可以预见,几个月后,很少日本灾民受辐射伤害,不过,会有很多中国人吃了太多盐,而患上高血压相关疾病;至於吃了工业盐或假盐,那更不知会是甚么后果。

於是,中国人受到的核伤害,比日本人还更惨,呜呼哀哉!

这个古老民族的集体性格,让人惊嘆不已。

新加坡人的Kiasu和Kiasi,怕输和怕死的头衔,要顶礼膜拜,乖乖让出。

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民族,就不会有客观理性的判断能力。

5千年的奴隶和封建制度,加上3千年来单一思想教育,就在於否定独立思考。

统治阶层决定了人民的思维,教育內容控制了人们的思考模式;人民脑袋不能超出既定范围;一旦越界,就会踩到地雷,严重的话,连命都没有。

既然不懂得独立思考,就容易短视和迷失;遇到事情就慌成一团,无法用理智和常识来处理。

既然有人说吃盐可以抗辐射,不抢就是输,不吃就会死;怕输又怕死,当然要大抢特抢。

这和人民的智商没有关係,也和经济是否发达不相干,而是文化问题。人民再聪明,经济再富有,文化没有改变,还是会集体抢盐。

加上几十年前一场文化革命闹剧,以及经济开放后的金钱游戏,人与人之间已经没有互信,人们也不相信公权力。政府和媒体告诉大家无须抢盐,也不会有多大作用。

经验告诉大家,不能相信上面,只能相信自己;上面愈是说不须抢盐吃盐,人们就愈以为吃盐有效,抢盐有必要。

让思想自由飞翔,是多么重要的事。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郑丁贤‧2011.03.24

2011年3月23日星期三

23-03-11 让全民福祉获得保障

继政府在去年宣佈取消任何在政府医院接受治疗的公务员及退休公务员所需支付的住院费后,当局再进一步放宽给予退休公务员的优惠,包括那些选择在公积金制度的退休公务员及其家人將可享有免费医药福利。但照顾退休公务员也必须兼顾公平、財力与制度,我们可以从这些角度作一探討。

首先,无论就社会福利的基本原理或先进国家的经验而言,完整的社会福利应包括社会救助、全民医保与国民年金。三者的对象、功能与財源不同,不可混为一谈。后二者通常以集体互助、分散风险、自给自足为原则。至於社会救助,则是对中低收入或生活显有困难的家庭,给予特別的扶助与照顾,如此方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但政府此次给予那些选择在公积金制度的退休公务员及其家眷免费医药福利,则似乎是把年金制度当成社会救助来办,也就是认为部份公务员在退休生活上有困难,遂连同其家眷一律享有医药福利。此显然有值得商榷之处,因目前公务员待遇已大有改善,而且选择公积金制度的公务员退休时已获得保障,如今连带其家眷亦得到医药福利,恐怕会进一步加重政府的医药负担。

过去也有些人认为,老人与农民在生活上都有困难,建设每月发给津贴若干;但此显然与剚实不符,目前本地农家的农业所得虽较低,但非农业所得所佔比重已显著增加,而且农地价格也连年上涨,农民並不必然是经济的弱者。至於老人在年轻就业时候通常会有若干储蓄,以供养老之需,否则其子女也有扶养的义务。因此,除非农民与老人其家庭经济確有困难,否则政府不应给予特別津贴。如今公积金制度下的退休公务员不论之前职位与收入高低,一律给予医药福利,对那些低收入的弱势群体而言,政府是否更应该给予医药福利?

其次,无论是社会救助、全民医保或国民年金,都是非钱莫办,而且会对其他施政造成排挤作用。儘管申请辅助贫困人家的生活津贴福利基金从原本的400令吉上调至720令吉,但从国会议员的质询情况来看,全国仍有许多地区的贫困弱势群体未能得到福利照顾。目前全国共有125万公务员,每年达法定年龄退休的公务员约有1万5千人,而往后退休公务员人数势必逐年迭增,由於给付范围扩大,而费用减免不断增加,政府的医药负担也势必加重。

最后,就制度面而言,现阶段理应加强社会救助,优先办理低收入户之生活津贴,包括强化各州社会福利局的运作,如此可化解政府过份重视公务员福利的社会成见,並减轻其负面影响,放宽退休公务员医药福利绝非白吃的午餐,一旦实施很难修正或取消,因此,必须审慎规划。实际上,国际间有若干成功先例可循,例如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运作顺畅,民眾转换工作与职业其权益完全不受影响,政府的负担也很轻。反观我国福利项目分立,各有不同的给付,但迄今无不是沉重经济负担。

由於社会福利属於政府消费性经常支出,经常支出应儘量避免超过经常收入,过去几年政府煞费周章才把经常收支轧平,况且当局才刚承诺扩大低收入户津贴与残障津贴,所需预算约5亿令吉。而全民医保在今年底开办,所需经费估计达数十亿令吉,再加上其他公共投资预算在內,经常支出巨大,不符合政府理財的基本原则。

最近几年,美国奥巴马上台就大砍社福预算,改革全民健保是美国政坛主要议题,而德国、英国眾议院为因应目前財政与不景气困境,將削减失业津贴、產假津贴与其他社会福利,而其他国家包括新加坡也发表白皮书,呼吁人民减低对社会福利的依赖。这些国家的经验值得国人警惕。此刻政府应设法集中国家有限的財力资源,优先照顾社会真正不幸人士与弱势族群,这样全体国民的福祉才能获得保障。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社论‧2011.03.23

23-03-11 华裔生须考华文

适耕庄华团力挺育群国民型中学三机构的立场,即强制学生必须报考SPM华文科,否则就须转校。这些华团其实也代表全国多数华人的意见,育群三机构不会独行。

国民型中学强制学生报考华文是普遍现象,不应成为课题,也不曾受到家长或学生的挑战,家长和学生当初就已知道这些国民型中学有这样的强制性规定,如果留在原校念书即表示愿接受,如不愿接受这规定即须转校,转到国民中学去,所以临到报名考SPM试时才说不接受强制性规定,那就是一种出乎尔,反乎尔的反悔行为,不论用什么理由都说不过去。

华文科不容再减少

育群国民型中学可能没有向入学者讲明白这规定才闹出此事,但现在公告天下也不为迟,可让后来者知道有此强制性规定。

想当年,联盟政府劝说华文中学改制为国民型中学时,曾拍胸膛保证国民型中学有三分一时间采用华文授课,这保证从未实现,但1960年代的国民型中学有三本华文教科书,那应该是“鼎盛”时代,惟随着科目增加,华文课节数乃“顺理成章”被削减,由七节而五节、三节不等,课本当然减少,加上后来“华文难考”,华文师资严缺,一部分国民型中学索性剔除华文科,或列为补习科目,完全“转型”为国民中学,由于1996年教育法令把国民型中学的国文名称改为国民中学,故尔这些没有华文科的国民型中学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中学。

去年,教总和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向全国78所国民型中学发出问卷,共有69所回答说有华文课,其他九所不知是否有难言之隐,或已转型?也因此,坚持学生必须报考华文更有必要,有华文科的国民型中学已不能再减少。

2002年,时任教育部长的慕沙莫哈末在国会中说,因为只有少数华裔学生报考SPM华文科,政府因此无法为国民型中学提供华文课程。所谓无法提供华文课程,意即无须为国民型中学培训华文师资。

族权远较人权为重

换言之,当局早已把国民型中学缺乏华文师资,归咎于只有少数华裔学生报考华文科,惟国民型中学的华文科又因华文师资严缺而萎缩。可见国民型中学学生不报考华文科,对华文前途的影响何其之大。

包括前首相马哈迪在内的好几位巫统领袖说过:只要华人要华文教育,华文教育就会存在。他们的意思是没有人可以消灭华文教育,巫统也不可能消灭华文教育。

但若由慕沙莫哈末的谈话来看,不报考SPM华文科的学生和力挺他们的家长们,极可能就是消灭华文的祸根,因为他们不报考华文,当局就有理由不提供华文师资,于是没有华文科的国民型中学就越来越多,连累到要念华文的学生也没华文可念。能够消灭华文,把国民型中学华文科消灭掉的,原来竟是华人,至少他们也是助纣为虐者!

因此,国民型中学须强制学生报考华文,这也是校规,不接受者必须转校,若说人权吗?整个族群的族权远远大于个人人权。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罗汉洲 2011/03/23

23-03-11 遏制孤岛主义蔓延

公务职位向来被视为铁饭碗,且享有房屋、固定津贴以及低息贷款等福利,为国人羡慕和首选的“优差”之一。公仆除非严重违纪犯法,否则一般都不会被裁退。

然而,在政府加强贯彻绩效的行政机制下,表现差劲的公务员今后宜好自为之,因为首相纳吉本周二已发出警告,凡表现差劲或不适合在政府各单位服务,包括在最高管理小组任职的公务员,将在“退出政策”下被裁退,以确保公务员绩效达标。

我国公务员人数众多,但生产力和表现能力却引人诟病,若情况未能改善,将影响国家和人民利益,并拖慢正在急速进行经济转型的各项重大计划。

为此,国家公务体系不容充斥着官僚主义,让官场继续出现繁文缛节、办事缓慢、效率不佳和贪污滥权等负面现象,以免影响民生经济和国家进步发展。

政府之前已设立绩效监督委员会,并设立大马薪酬系统审查研究,为公务体系瘦身,落实“精简公务员”制度;以贯彻绩效机制和达至政府转型计划目标。

政府今后将展开合理化公共服务制度的详细研究,减少过多公务员,包括职务重叠、控制职务空缺填补制度、取消某些职位及重新分配关键机构的职务。

大马目前有120万名公务人员,每10 位就业者当中便有一人是公仆。 当中,教师领域占了公务员总人数38%或46万名、其次是警察部队占20.6%或25万名、卫生领域的医药人员12%或15万名;以及军队10%或12万名,其他领域的民事公务员有20多万人。

在港台和新加坡,每一名公务员可为40人服务,但大马公仆的服务人数仅20人,仍具颇大的提升服务空间。

各级公务员在执行政策方面须做到环环相扣,不容任何环节长期存在阳奉阴违和贪赃枉法等人为阻碍,以免削弱国家竞争力和拖慢前进步伐。

政府宜持续监督整顿公共服务领域,杜绝懒散贪腐、减少繁文缛节等弊端,并论才选士公平升迁,以鼓励公仆持续自发性的自我增值与提升创意,打造高效官场文化。

公务人员须与时俱进,以前瞻性思维和献身精神,提高公共领域的行政、管理、执行与服务效率和速率,有效执行政策和落实各项民生与建设计划;并贯彻上行下效的负责任官场文化,确保各部门的官爷和公仆们知法、守法,和高效执行与完成职务。

纳吉指政府会致力消灭不具团队精神,只一味划地自限的“孤岛思维”者,避免他们不惜以一切竞争来维护本身利益,而产生浪费资源等负面影响,迫使政府花费更多人力物力来推行新计划。

“孤岛思维”者或小拿破仑宜受严厉处分或裁退,才能遏制官场内的“山头主义”蔓延,影响政府打造亲民和亲商的可信赖公共服务机制。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社论 2011/03/23

23-03-11 六耳猕猴

《西游记》里有真假美猴王。 假的,就是六耳猕猴。

假美猴王跟真美猴一样神通广大,变化多端,腾云驾雾,样样精通。真悟空与他交战,难以取胜;两人形貌本事均无二样,观音、玉帝、阎王、地藏、唐僧等人皆难辨真假。

真假孙悟空打到西天雷音寺之后,如来佛祖慧眼一睁,六耳猕猴现出原形,就被悟空一棒打死。

当然,这是神话。现实中呢?现实里也是有的,而且有特别任务,就是皇帝的替身。

世上有长相相似者

像明朝土木堡之变时,御驾亲征的明英宗遭敌军围住时,就找相貌长得跟自己很像的御史申佑,假扮自己突围,随侍帝驾旁,吸引敌军追捕,掩护英宗突围。

要当替身的人,要长得多像才行?像电影 《让子弹飞》里的黄四郎(周润发饰演)不就找了一个跟他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当替身吗?

当然,这是电影。现实中呢?据说,这世界上会有三个和你长得一模一样的人。

是真的吗?为什么是三个?不知道。后来,又换一个说法了,说是有七个和你得长一模一样的人。

眼不见更何为凭?

不管是三个或是七个,总之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人会和你长得一模一样。 即使不是一模一样,至少也有九成相像。

这也不奇怪,像人们总爱寻找明星脸,长得像大明星的人比比皆是,先天的相像如果再加上后天先进的整容技术,相似度肯定能超过90%。

如果再加上黑白及光线模糊的效果,那么相像程度到了95%,让人一时分辩不出真假,也不是不可能。

正因这个世界已经有太多假货,真真假假早已难分,假的可以说成真的,哪怕是真的,也能拗成假。

眼见尚不能为凭,更何况眼未见?不是吗?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许国伟 2011/03/23

23-03-11 灾难.恐慌.省思

过去几天,当绝大多数日本人民仍能保持冷静,並以坚毅的態度面对灾难,令世人为之动容的时候,日本周遭国家甚至远在万里之外地区的人民,却几乎陷入了歇斯底里式的核辐射恐慌之中,先是美国西岸地区出现人民疯狂抢购碘片囤积的现象,甚至发生有人因为擅服碘片而中毒的事件;后来中国內地、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民眾也纷纷加入抢购碘片的狂潮,並传出有人误信食盐可以预防辐射而盲目地抢购食盐,导致一些地方出现食盐断市的乱象。

灾难当前,人类是最脆弱的。媒体不断大肆报导日本大浩劫的过程和进展,灾难的恐怖镜头让人震撼,也让一些人失去了理性思考的耐心。你说这是羊群心態也好,说是幼稚无知也罢,说到底,大多数人都是怕死的。何况,对於核辐射,一般的普罗大眾,不是一知半解,而是一无所知。

事实上,科学界对核能源问题的看法分歧,也加深了人们对核辐射的恐慌。在两极的爭论中,人们只好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態度,来面对近在眼前的危机。面对潜在的危机,我们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对自己国家的核电厂计划,也始终无法安下心来。我们並不是甚么反核分子,我们只是担忧而已。而这种担忧,是建立在歷史事件和记忆上的,1986年的切尔诺贝尔核电厂泄漏辐射事件是其一,福岛核电厂危机是其二。
如果切尔诺贝尔核电厂灾难是人祸,那福岛核电厂危机是不是应该归咎於天灾呢?又或者,对於核危机,我们是否反应过敏,甚至过於杞人忧天了呢?

这个世界上,相信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面对科学是白痴,对大自然则有太多的无知。我们只好相信科学家。但科学家也未必可靠。科学家曾经对地球的环境作出截然不同的预言,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警告世人,世界气候正在变冷,令人担心“冰川时代”的到来。但是,这个预言並没有实现。今天,大多数的科学家者反而相信地球的气候正在变暖,而最有利的证据之一,是有愈来愈多的北极熊死亡了。

如果连科学家的话都不能当准,在还有许多奥秘未解的地球面前,人类是不是应该更加谦卑,更加爱护地球,也更加保护它?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林明华‧2011.03.23

23-03-11 日本灾难的省思

日本於3月11日遭逢9级地震和大海啸的浩劫,並引发核外泄危机。

所谓“人溺己溺,人饥己饥”,本著“胞与为怀“的宗旨,对遭逢这场浩劫的日本人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相关人士,自然该表达我们“同休共戚”的心情,並寄予关怀与祝福!

对於日本人民那种面对灾难时所表现的沉著、忍毅的民族气质,也令我们十分动容和敬佩。我们深信,无论这场灾难的最后结果还会多沉重,日本人民还是会坚强地在废墟中重新站立起来的。

上述这起事件,让我们体认到大自然的力量和“无常”的真諦。也令人领悟到,把一切客观的存在都视为对手,或一味把征服大自然视为人生的终极目標的思维,都是值得检视的。同时,也使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传统中华文化主张“敬天爱人”、“道法自然”等哲理的精神义蕴,还是值得我们加以肯定,並重新积极去领会和发扬的。

老子云:“福兮祸所倚;祸兮福之门”。我们深信,天地之间不但能还他一个身心都充满阳光与欢悦的、体现大和的日本民族,同时,人类也將认识到,不为別人而是为了自己,都必须拿出真心来,与他人携手共进,才能共同为人类开创一个“万世之太平”的新局面!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陈荣立‧2011.03.23

2011年3月22日星期二

22-03-11 一步登上先进国

如果你对政府陆续推动的经济转型计划感到眼花缭乱,请把握一个最高原则,就是我国要在2020年成为高收入国家。

如果你对陆续宣布的启动计划感到目不暇给,也请把握一个最高原则,就是我国竭尽所能要迈向先进国。

当我们把握住最高原则后,目标也会越来越清晰。

当然,说易行难,建国至今,除经历过80年代的高增长时期外,目前一直都被困在原地找不到突破,套专家的说法,就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令你高不成低不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人民生活不算太苦,可是如果想要更上一层楼,却又有心无力。

连等公车都不懂排除

于是,我们四处观察,看看已经成为先进国的国家,是怎么一回事。

看到别人有摩天楼,我们也来建一建,而且一搞就是两幢。别人有伦敦眼,我们也来个大马眼,虽然这个大马眼最终从首都流放到外州。

别人有捷运,我们也兴致勃勃要建一条,虽然海峡对岸就有了一个成功的典范,我们却兜远路到香江取经。

我们还想来个高铁。我们对最高或最快的食物总是趋之若鹜。

更令人胆战心惊的是,别人有核能发电厂,我们竟然也想搞一座!

事实上,建造基本设施并不难,没有专家也无所谓,只要有钱就可以了,难就难在当重大灾难发生后,人民是否还能够发挥高度公民意识,稳守秩序地排队领取食水?

在马来西亚,就连等巴士也不懂得排队,有了全世界最高级的基建又如何?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夏国文 2011/03/22

22-03-11 垃圾虫欠文明

高楼居民从高处乱拋垃圾的现象屡有所闻,也曾发生拋落的垃圾砸死人的悲剧。然而,政府甚至国人始终对这种高空丟垃圾的垃圾虫抱持忍耐和宽容的態度,认为这只是一些害群之马的非常態行为。

甲洞义山遭垃圾“淹没”的新闻和图片,在各报章刊出,终於让国人“眼界大开”,证明从高楼拋垃圾的行为,是国內许许多多垃圾虫罄竹难书的恶幼劣行径。

大片污秽垃圾在墓地堆积如山的景象,很难令人相信,会出现在马来西亚,一个即將迈向先进国宏愿,要打造成为高收入国的国家。

令人“嘆为观止”的是,就在义山机构、市议会执法单位和居民委员会等工作人员忍著恶臭扫除垃圾之际,还有人从义山旁的帝沙高原组屋的高楼继续拋下垃圾。

近几年来,国內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矗立,现代化的建筑物和各类先进的硬体设施,象徵大马已开始告別甘榜椰林婆娑而纯朴的热带风情,朝现代文明之路前进。

然而,这一张张垃圾泛滥的图片,不得不让我们必须坐下来省思,这些年来我们所建设的,只是硬体设施的文明,抑或国民思维的文明?

政府口口声声要打造卫生环境,例如八打灵再也市政厅每星期都在八打灵再也地区举行大扫除,类似被动式的措施,只会浪费人力与时间,永远无法扫除垃圾虫。以现代各种监视器之精进,执法人员应该可轻易对付从窗口拋丟垃圾的社会害虫,关键在於执法的效率。新加坡人丟一根烟蒂都逃不过执法人员的眼睛,为甚么我们能容许垃圾虫大包大包地空拋垃圾?

乱丟垃圾的最高罚款是500令吉,住宅区一些角落,也常见500令吉罚款的告示牌下,是堆积如山的臭垃圾。这说明,执法人员寧愿动手大扫除,也不想方设法揪出垃圾虫,让他们面对法律制裁。

垃圾虫普遍,说明我们的国民素质出了问题;亦可进一步解释为,我们的教育制度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却忽视道德和公德心的培养。国民素质如此低劣,如何搭上先进国的列车,將马来西亚打造成一个乾净、现代化而文明的高收入国家?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陈宝卿‧2011.03.22

22-03-11 哎哟哟,泰益!

砂拉越州选举选风云人物,非州首长泰益玛目莫属。

现年74岁的泰益,去年12月18日续弦,与来自叙利亚美女拉戈娃丽结婚,羡煞旁人。

在下也羡慕泰益,羡慕他老当益壮、老而弥坚。

“老当益壮”指的是泰益看来依然健壮的身体,“老而弥坚”是指泰益在位首长30年,在砂州依然未逢敌手。

讲未逢敌手,当然是讲过去的30年,至于今年州选举是否会闹状况,目前还不知;不过,漫漫首长生涯三十载,泰益的风光倒是让不少人眼红。

泰益坐镇巫统无法东渡

行动党国会领袖林吉祥也排在“红眼症”行列,嚷着要砂州选民否决国阵在砂州的三分二议席,送泰益归故里。他在一篇文告中形容泰益的退休大计实属空头支票一张,因为泰益过去30年从未真正安排接班人。

林老叱咤政坛的岁月不输泰益,可惜从未在朝,没尝过当官的大好滋味,所以就算他已经安排冠英爱儿接班,亦有权永不言休。这是林老的特权,不容旁人质疑。

为政30年,泰益江郎才尽,早已技穷,如今所剩,几乎全是骂名。

在转眼即至的州选举,泰益被形容为国阵的负资产,这点林老岂有不知的道理,因此尽管口里痛骂,心里却巴不得泰益的名字马上出现在国阵的候选人名单内,好让民联上下有瞄准的红心。

可话说回头,泰益真的就那么一无是处吗?当然不。所谓姜是老的辣,有泰益的一天,巫统就没法东渡砂拉越,砂拉越就不会成为第二个沙巴。这就是泰益这位老人家的最大功能。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陈福星 2011/03/22

22-03-11 砂州民联不易突破

砂拉越州选举在即,这场补选也触动了国阵与民联的神经线,国阵占了最佳的时机,是满怀信心地备战,而民联则在不受看好的情况下积极地迎战,虽然艰苦,但民联领袖皆表示,困难不代表没机会。

民联处背腹受敌困境

这场州选举对于民联来说,有著更大的意义,因为国阵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政治氛围中,只不过需要按著正常的方式来稳住阵脚,而国阵备受看好,也是毋庸置疑的。民联可不一样,因为现今民联的任何事情或所取得的支持率,都会被放到显微镜下去看,而近期的民联,在西马显然是遇到了困境,他们的支持率下挫,在补选中屡屡失败,而民联时而内讧,时而有人跳槽,时而出现一些不一致的腔调,而最新的进展,则是有人指责在野党领袖是性爱光碟的男主角。

而在东马的局势,又是更神秘与难以捉摸的,没有太多的补选,要正确估计国阵与民联的支持力量,又显得困难,而且城市与乡镇地区,也出现十分不同的议题和因素,以影响选票的走向。

更关键的是,砂拉越民联并不见得团结,尤其行动党与公正党,不时就在为权力而角力,现今州选举到来,民联在部分议席分配上,也都还没达成共识,该州反对党国民党本周一更公开表明与人民公正党因议席分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而决裂,意味着民联在不少选区会失去与国阵一对一对阵的机会,这对国阵极为有利。

不易否决砂三分二议席

民联目前的状况,的确是难以给人看到太大的改革希望。而林吉祥就务实地说,否决砂州国阵三分之二议席,才是目标。

即使林吉祥算是务实地拟下目标,但如果按照现今的局势,“否决三分之二”,其实也不是务实之举,因为其机会,是微乎其微。反对党在砂州,对许多土著而言,是属于“入侵者”,而“只有国阵”可以帮助他们。所以要如何解开这些人的既定观念,反对党的工作,实在还有很多很多,而且也是十分不简单。

砂州选举之外,或许全国大选,将会在短期内紧接而来,而这才是“主菜”,也是民联更在意的。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翱思 2011/03/22

22-03-11 争功诿过,人之常情?

1906年孙中山南来槟城,借平章会馆(即今日之槟州华人大会堂)发表革命演说,因遭到保皇党人的反对,平章会馆屈服于斯而另行重新订定章程,规定不准任何人在会馆内讲述革命、宣传革命,以免被拖累。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当年对革命起义忧心忡忡,为怕连累自身及财产而拒人于千里之外,但是,去年“庇能会议100周年庆”,槟州华人大会堂却是首要的主办单位之一。由此观之争功诿过是人之常情!

因事过境迁,革命早已尘埃落定,如今支持百年庆祝之事不会殃及池鱼,又有见报机会,何乐而不为。不过,也不能怪罪现今的槟州华人大会堂理事会,当时他们都没来得及出世。

可是,马华高调操弄回教国课题,却低调处理马来文圣经一事,彰显出马华向来只会“说”而作不了“大事”的一惯作风!

政客仅为力保权力利益

同样的,如果行事作风心胸坦荡荡,何必还要花大钱来召开特大“解释”展延大会的理由?那岂非脱裤放屁,多此一举?

说穿了,就是权宜之计,为求力保权力和利益而已!没有权力,就没有利益。政客,为民服务只是口号一句,听而信之的人都是傻子!

堂堂一个华人政党,沦落到选一个失德者为领导人,你能对他们有任何指望吗?涉及交通部、卫生部、教育部、旅游部,内政部等等职务,他们交出什麽成绩?

宗教与政治地位比重相同时,马华能改变这种政风吗?不能,他们只会告知“这是宪法规定”,“尊重宗教自由”,“敏感问题”。

不允强行推行宗教意旨

别瞎扯了,“宪法规定”的只是大原则,不是死硬不可变革。一旦条文已不适现在的社会环境,就该修正,否则要法律来干嘛?只要不违背原意与精神,细节应可立法修订以符合现代的社会生活才是良策。

宗教的原意本是导人向上向善,如果搞得不同宗教之间多有纠葛,这是得不偿失,相信也破坏了创立宗教的真善美。宗教也多因不同族群文化而信仰有差异,同属国民,施政就不能有所偏差。否则类似中东问题,多因宗教而吵嚷不休,甚至兵戎相见,何苦!

尊重信仰自由,不只是宪法规定,也是为人应有的处世待人的基本原则。如今回教党强行以政治力量推行宗教意旨,肯定会影响到其他族群的文化信仰,马华却在这节骨眼选择隔岸观火,甚至于煽风点火以抬高自己的身价。

请别忘了,唇亡齿寒,幸灾乐祸非福也!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张金发 2011/03/22

22-03-11 是信心也是隐忧

马来西亚中华工商会举办,针对华商进行的2010年下半年大马经济状况调查报告,揭示我国逾半华商对国家未来经济增长有信心,而高达83%的华商更相信会在政府的经济转型计划下受惠。

商会的这项调查,旨在收集华商对政府措施的回馈及评估成效、协助政府调整现行政策或制定新政策及提呈备忘录供政府参考。

从这项调查的回馈,也看到华商对经济前景乍喜还忧的心理,这包括政府政策、营运成本及原料价格高涨、国内竞争及员工短缺的四大因素最令商家担心对业绩不利。这其中,政府政策是最主要的原因,包括调高外劳人头税、削减补贴、人才外流及令吉升值。

首相拿督斯里纳吉上任以来,励精图治,拟定经济转型政策,带领国民朝向高收入国目标前进。但是,一些以种族为基础的政策如果不取消或改变,我国长久以来存在的纠结就无法解除。纳吉雄心勃勃,但他是否能改变和扭转其已故父亲敦拉萨实行新经济政策所造成的弊端,都在考验着首相纳吉的治国理念。

政府推动经济转型,必须打造亲商环境,通过提供比邻近东协国家如泰国、印尼、越南或柬埔寨等国更优惠的待遇和优惠,吸引外国投资家前来我国投资,刺激经济增长。

政府政策的推行必须审慎考量利弊,朝令夕改严重影响商家营运而必将怨声载道。人力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最大的推动力量,但我国人力市场人力资源短缺,必须引入大量外劳以便应付各行各业的需求。随着商业信心改善,商家需要更多熟练员工,但外劳政策的变更所造成的员工短缺,使人力短缺的情况更形恶劣及混乱。

原料涨价和人力资源短缺加重工业和制造业的营运成本,国内的中小企业更是首当其冲,国际局势动荡影响供应与需求,对我国也会构成压力。政府削减补贴引发通货膨胀压力、一般民众收入减少而产生的生活负担加重,都是政府必须加以克服的问题。

国内华商看好去年下半年国家经济状况,但是,全球政治局势的骤变,相信已令这项调查的结果起了结构性的变化。中东和非洲政局的突然动荡,引发石油供应和价格的波动,严重打击全球的经济,而世界经济强国日本近日蒙受地震和海啸的破坏,也影响全世界经济的大势。全球经济形势波诡云谲,美国尚未完全走出次贷风暴,日本震啸灾情严重、欧盟也是跌跌撞撞,东方的中国虽然经济热火朝天,但房地产可能炒出泡沫,贫富严重不均是深埋的计时炸弹、金砖四国能否金光耀眼仍是未知数,这些吉凶未卜的机运,肯定影响小国经济的大马。

外在的政治经济学环境是沉疴顽疾,正等投对药石,而内在的信心是激励却也带着隐忧,政府的经济转型和高收入国目标,虽然有迹象逐已经迈开步伐,但如何走上正轨还考验政府推动政策的智慧与决心。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社论 2011/03/22

2011年3月21日星期一

21-03-11 月亮‧叶子‧选举

我不清楚,这几天砂拉越看到的月亮,是否又大又圆?

人们说,超级月亮是会製造效应的。

泰益玛目,或者他的幕僚,是否有研究过星相学?当月亮如此饱满,它会如何牵动人们的意识和行为?

昨晚,我和一位面对瓶颈的政治人物,在月光下聊了几个小时。

他说了很多叶子的故事。一个人命运,早就已经纪录在一片,或最多16片叶子中。

印度相师保存了这些叶子,当你上门寻求解开人生密码时,只要报上生辰八字,相师就会找出你的叶子,娓娓道出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他认为,一片叶子已经注定一切,包括他的政治前途。

不知道他是否受到了超级月亮的影响?信不信由你。

是的,砂拉越的选举。

泰益选择了这个时候,或者说,他不得不这么选择,因为限期迫近,或许再也没得选了。

这也是他政治生涯的一次重大考验,也是国阵的考验。

时间一乔再敲,从古晋乔到布特拉再也,再乔回古晋。

总是有两件事梗著,一是一本书的去向;二是泰益本身的形象。从国內到国际,引人瞩目。

反对党不会放弃机会,两者被视为最能影响选票的因素。

国阵也瞭解必须及时修补。联邦政府领导人和泰益之间,也似乎达致某种协议。

於是,当泰益宣佈在星期一解散州议会的同时,出乎意料的,他也第一次宣佈自己的退休计划。

除了砂州国阵的核心人物,其他人都难以置信。

泰益已经是砂拉越政治的关键词,他驰骋砂州政坛40几年,担任州首长四分之一个世纪;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影响砂州人民。

就在他依然掌控大局,而且似乎愈来愈有活力的时刻,他说准备退休。

当然,这离不开政治谋略,更是选举策略。

反对党的选举攻势,主力將对准泰益个人,而且预期在城市选区產生作用。

从2006年的州选举,人联党在城市选区落败,乃至去年的诗巫补选,州国阵再次失利,显示这项攻势奏效。

当然,泰益即使输掉城市选区,州国阵依然可以强势执政。

但是,这不是联邦政府的盘算。布特拉再也要贏得砂拉越,而且要贏全面,以便为全国大选铺好红地毯。

因此,不容许任何因素导致砂国阵有闪失。

泰益宣佈要退休,可以缓和一些情绪,也可以抵挡反对党的攻势。

剩下的问题是:泰益甚么时候会退休?他的接班人是谁?

只有泰益知道自己的叶子。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郑丁贤‧2011.03.21

21-03-11 弗兰肯斯坦

这几天,看日本处理核危机,焦头烂额,用尽各种方法都无力回天,有种只能坐著等死的无力感。有人骂菅直人政府应灾能力不足,但试问,遇到这种史无前例的情况(同时面对地震海啸与核灾难),世界上有哪个领袖敢站出来说他一定可以处理得很好,既能保证人民的安危、安定民心,又能迅速组织救灾及重建工作,带领人民走出创痛的阴影。

日本的世纪灾难,外人爱莫能助,但却也不似隔岸观火的心情,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有隱隱地忧虑,日本的灾难是不是一场更大规模灾难的序曲?看著无计可施的日本政府以及一脸无助的日本人民,突然想到了弗兰肯斯坦。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浪漫时期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在小说《科学怪人》中创造的一个人物;这部据称是人类史上的第一部科幻小说,竟早在19世纪就已揭示人类野心的极限。弗兰肯斯坦为了创造完美不死的人,进行一项大胆疯狂的计划,从坟场里挖出尸块,进行完美拼凑后,再利用闪电的科学方法赋予其生命。他的实验成功了,死尸復活,成为一个新的生命体。

但是,弗兰肯斯坦万万没想到,他的创造物却不如他想像中的完美,而是一个人见人怕的怪物,最糟糕的是怪物根本不受他控制,到处杀人。故事以悲剧收场,创造者与创造物最终同归於尽。

现代的弗兰肯斯坦肯定比19世纪更多了,创造出的怪物也不少,核子反应器就是其中一件。在理想的情况下,人类可以利用核反应获取能量,是人类为石化燃料隨时用罄所找的一条后路,但是,核辐射及核废料的问题尚未获得妥善解决,为核能发电埋下地雷。日本作为一个拥有高超技术的先进国,在面对核灾害时,经已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那么其它技术不够、政府不透明的国家呢?一旦发生核灾难,后果肯定更不堪设想。

支持核能的专家一再强调现今技术先进的核反应堆设计良好,核泄漏的风险非常小,但是核子毕竟是危险物,万一遇上难以预料的天灾,还是操作、执行的单位技术不够班,或存有私心別有其它目的、亦或信息不公开,一出了问题,受害的最终还是普罗百姓,而且可能还会祸延数代。

弗兰肯斯坦为了收服自己创造出来的怪物穷追半个地球,心力交瘁最终赔了命;而今东京电力公司的技术人员还在想办法收拾残局,设法把灾害减至最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看到今日多灾多难的日本,感同身受之余,也为她祈祷。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蔡思洁‧2011.03.20

21-03-11 新闻系学员应多读报

我去年杪受邀到吉隆坡某学院新闻系作专题演讲,题目是《我国华文报路在何方?》。我发出10个问题测试,请学员当场以书面回答,结果大失所望,竟然没有一人能答中3个简单问题,即我国总人口多少?华人占多少?在华人中福建人又占多少?

我所准备的答案是总人口为2800万人,华人占650万人,福建人超过300万人。根据2010年大马人口普查初步报告显示,我国人口已增至2756万5821人,比我预先准备的答案只相差40万人,当中男女人口的比例是105:100。

不断努力才能提升自己

新闻系学员答不出这几道问题,是因平时少阅报,缺乏这方面的数字。我鼓励他们每天都要读报,不只是华文报、英文报或国文报,且须对一些比较重要的资料或文章剪下存档,这对以后写作有极大的帮助。

我在负责南洋报业集团新闻班时,也多次鼓励学员每天都要看报来增加知识,以便投入实际工作时能得心应手。

我也问学员,执政的国阵是由那些政党组成?众多学员中竟无人答得出。我立即安排一位资深报人在第二天的课程中,详细解说国阵是由多少个政党组成?这些政党的名称及华文译名。

当记者难,当华文报记者更难,必须通晓华文、国文及英文,三语缺一不可。

记者是充满挑战性的工作,只是对华文写作有兴趣是不足够的。你必须全神贯注,也须时刻不断充实自己,任劳任怨才能在这个竞争剧烈的报坛中大显身手。这个世界没有免费的晚餐,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陈玉水 2011/03/21

21-03-11 有礼冇体的日本人

在日本蝗军统治下幸存过来的老一辈,一讲到日本人,总是一句日本人“有礼冇体”。

有礼,不难明白,但“冇体”到底涵盖范围有多广,老辈们即非专家学者,凡事不兴划界线阐明定义,虽常听闻这口头禅,终究还是不甚了了,大楖主要指涉为男女共浴,虽父女母子兄弟姐妹都无拘无束,可以坦诚相见。不过,这已非日本人独拥国粹,欧美人士,亦渐兴此风,家居闭门,一家老小,人人犹如亚当夏娃犯罪之前在伊甸园中,坦荡荡,一丝不挂。虽然老辈们卑视日本人的冇体统,但却肯定他们的有礼。而这有礼,却是当今有数千文化或没有文化的有色人,最缺。

人间有爱也留污点

日本遭到地震海啸的重创,是南海大海啸之后的人类另一大灾难。但日本人,无论是灾区、灾区外的人民,仍然保持礼让精神,未曾失礼。逃难避难,没有人争先恐后,没有发生人踩人踩伤踩死人的悲剧;“抢购”粮食日用品,也是人人守秩序,规规矩矩的排队,没人自持力大脚快插队。日本人的礼,不是在无事的日常生活中粉饰太平,更是在大难中体现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笃定。

即使任何人忘不了,从明治维新到二战时侵略中国亚洲的整百年血海深仇,以及难以忍受极右派的军国主义者迄今狂吠不休,但不得不佩服临危执礼不误的是高素质涵养的民族。

其他“人种”,太多是灾中乘火打劫,虽然没像海地大地震那么人人涌上街头抢劫的盛况,但在各自诩为文明古国,同样是有人如狼豺虎豹,在“人间有爱”的救灾过程中留下令人呕心遗憾的污点。

在平时,则先进国中白人口中的“亚洲人”,被卑视歧视,并非无因。白人固有优越感,但“亚洲人”平日的德行,也是根源。

日本国民素质有礼

澳洲的人均收入高,物价也相应贵,这是因为日常用品粮食都由几家超市垄断。曾在西澳的小城班伯里居住,当地有家Farmer’s Market,以较便宜的价格售卖蔬果农产品。每周又有一日廉价拍卖,非常便宜。

在“大量”现代版卖猪仔的中国人和中东人涌入之前,白人黑人新马台湾移民的华人,大家都守秩序,“抢购”拍卖的蔬果时,不会抢到完,总是留些或分给站在后边,离叫卖者较远的人。

但现代版卖猪仔的中国人、中东非洲人涌入之后,生态大变,排队的文化破坏了,推挤插队。

中国同族精诚合作,抢滩攻垒,然后把一切价廉美物抢光;单枪匹马的非洲人,窥准某堆疏菜水果,守住堡垒似的,挨拍卖者一叫价,他不准别人染指,若有人动手要选购些,则如恶犬狂吼,把人推开,宣称全部他已买下。

在劣币驱逐良币下,白人顾客群极端卑夷下淡出市场,不愿与低三下四缺乏教养的自私人种争。

日本人要脱亚入欧,因为他们的国民,的确表现出跟许多欧洲先进国人民的文明、高雅素质:有礼、守秩序,即使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黄子 2011/03/21

21-03-11 假议题

台湾前总统李登辉,虽然讨厌他的人讥他是老是“老番癫”,但他对政治局势的评论,有时还是一针见血的。

例如,在台湾蓝绿恶斗到最激烈时,他就说,不管是蓝或绿,都在拿台独这个假议题来捞取选票。

很多政客嘴里喊支持,其实知道独不了,因为对岸有数千枚导弹在对准,但不喊不行,不然支持者就散光了。

正因为对岸有数千枚导弹,所以台独也成了另一个阵营吓唬支持者的政治牌。

加巴星揭政客虚伪嘴脸

在马来西亚的政治游戏里,刚好也是一蓝一绿在玩着类似的课题,而这课题就叫“回教国” 。

回教国课题吵了超过10年,曾经在308大选时及之后,有民联支持者大声喊不怕回教国,行动党也说只要有火箭在就不会有回教国。当时,回教党也很乖乖配合,不提回教国改叫福利国。

只是3·08过了三年,不知是否补选输怕了,回教党又屡屡重提回教国,先在丹州全面禁赌,如今还喊出执政中央全面禁赌,分阶段落实回教国。

回教党要落实回教国,在政治现实上,很可能就像是李登辉说的“假议题”,但不喊又不行,不然支持者跑光,但为什么还喊得像真似的?难道不怕吓走中间选民?不怕民联二友党难做人吗?

哈迪阿旺说,不怕不怕,因为民联都有共识了!这很可能只是哈迪先生一家言,更可能的政治现实是,火箭和蓝眼都知道这是假议题。为了政治结盟的现实利益,大家不妨就配合配合。

当大家都拿着假议题捞选票时,似乎只有加巴星先生太认真了,竟然说回教党要禁赌他就要对着干。

民联的朋友或许会说加巴星缺乏政治智慧,但也幸好有加巴星的率直,也才戮破这假议题下,只为捞选票和政治利益的政客虚伪的嘴脸。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许国伟 2011/03/21

21-03-11 居有其屋三部曲

“我的首间房屋计划”甫推展,还没正式让目標群受惠,就引起各界质疑声浪不断。

多数人质疑,月入3千令吉者,即便是在该计划协助下解决了10%首期款的买房首个难题,但22万令吉的房子、30年的摊换期,就算请来再精明的理財分析师,都无法从无中生有。粗估,以无本买下房子的年轻人,往后30年就算缩衣紧食,恐怕都还不起房贷。

政治人物也因对此计划有不同想法而槓上。民联称,这个计划將导致更多年轻人变成“房奴”;不甘示弱的马华回击,此计划立意良善,若真有任何不妥,也是应把计划的贷款顶限提高至30万令吉。这是因为在雪隆等大多年轻人就业的城市,已鲜少有低於30万令吉的房价;来自巫统的凯里也发出同样论调。

购买比税前收入多100倍的房子!哇,要多少年的不吃不喝,才供得起?这让我想起了一篇於去年12月,刊於台湾自由时报的读者投书,题为〈月入8万我买不起房子〉。

文章开宗明义:报告马(英九)总统,我今年32岁,平均月入8万台幣(约8千令吉),我买不起房子!撰文者是一名高中教师,身份与“我的首间房屋计划”受惠目標相符(35岁以下),但他真的买不起每隔几个月就涨不停的房子。

文中,他举证歷歷,不客气写道“青年购屋优惠贷款,则等於是拿全民的纳税钱,去补贴年轻人的购屋利息,然后让年轻人乖乖去买半年內每坪贵10万元的房子,一背贷款二、三十年,最后爽到的却是投资客!”他认为,如果马英九没有办法解决被投资客炒得月月飆升的房价,“我必须很严肃地跟您讲,您不配继续领导我们!”文末,他自然不信国民党政府能拿出甚么魄力来拯救“购物痛苦指数”已破11倍,意即必须11年不吃不喝才买得起房子的人民。

文章刊出的3个多月后,悬在壶底多时的奢侈税终於明朗,有望在今年7月正式实施。面对各方压力,马英九团队仍快马加鞭;此政策与这篇“辛酸一百”的投书有没有直接关係,外界无从解读;妙的是,奢侈税还未正式发威,房价即呈下滑趋势,有者一跌就是数百万至1千多万台幣,差额之大令人乍舌。

相较本区域国家,我国房价確实不算太高,但国民收入同样也不高。在端出辅助年轻人购屋计划、提高国民收入的同时,政府要做的是防堵房价飆升,尤其要防止投资客炒高卖高;届时,政客不用浪费口水互呛是不是该建更多的中价屋,年轻人自然就能居有其屋。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陈慧娇‧2011.03.21

2011年3月20日星期日

20-03-11 左右为难考华文

国民中学校方以学生人数不足不开办母语班,或基于及格率是首要考量,而不鼓励学生报考华文;国中生不珍惜放学后留下来上母语班等问题,已经让大家司空见惯。

然而,近来由于某所国民型中学的学生拒绝报考华文,遭到华教人士谴责而引起社会关注,才让大家关注国民型中学的状况。究竟华文(母语)该不该被列为必修必考科?

首先,我认为这与整个社会和制度的标准非常有关系。我的中学时期曾经历两个必修也必考华文的环境。

我曾在新加坡就读中学时,考过该国普通水准的华文;之后回到大马在国民型中学念书的我,也考了大马教育文凭的华文及中国文学。这样的背景从来不允许我去思考“放弃母语”的可能性。

我曾到沙巴一所国民型中学当临教,教华文时才知道当地的国民型中学虽规定华裔生须上华文课,但不强制他们报考华文。因此不打算在大马教育文凭考华文,成了某些学生想当然的借口,这一小撮学生非但不专心听课,还干扰其他要上华文课的同学。

东马的“必修不必考”当然不是理想的政策,它仅比没有提供母语班的国中要好些,但却忽略传承并发扬母语的使命感。

狮城弹性有效因材施教

新加坡虽然强制学生修读各自的母语,但该国也意识到学生们(不包括中国留学生)的华文水平下滑,因此很巧妙地让学生自由选择修读程度较高的高级母语(华文),或仅仅能简单地应付读听说的B水准华文。

然而在申请大学时,考高级母语的学生在LIR5积分上会有优势。这样的自由主义至少并没有把母语给抛弃,而是更好地因材施教。

在我国,与其说多数学校采取的宽松政策是自由主义,倒不如说功利主义至上更为恰当。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们放弃修读华文?华文难考是个不争的事实,在2009年的语文科中,考获A+的华文科考生仅有0.2%、泰米尔文2.9%、英文3%及马来文9%。

在能自主选择报不报考的环境中,学生或家长们的首要考量是担心华文科成绩,会影响他们获得公共服务局奖学金。

华团的声音往往谴责考试局把华文科的评分标准制定得太苛刻,或考题太难导致学生却步。

我承认我国的华文在大马教育文凭的程度比起新加坡的普通水准考试更具挑战性,主要差别是我国注重学生学习文言文、背诵名句精华和文法掌握;新加坡则仅仅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华文应用能力。

今年起,我国华文科评估制度改革增加了口试环节,也更重视应用能力。

捍卫母语最后一道防线

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博士说,华文科难考是因为要保持国际水准,与中国接轨。然而我并不苟同魏家祥的观点,因为中国的大学都承认统考华文科资格,仅少数将大马教育文凭的华文科成绩等同于中国汉语水平考试中级。

有人说学习并考华文可算是我国华裔新生代捍卫母语的最后一道防线。既然是最后一道防线,华社是否能更理性并弹性地处理?

其实我们可以不必要求教育部把现有的华文科水平降低,而效仿新加坡的做法提供两种程度的华卅科让学生选择要报考。

或许这对我国华社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但是望大家仔细想想,在没有强制报考华文的情况下,我们究竟是默许学生因为担心无法考获佳绩而完全放弃华文,或让学生有多一个报考华文的诱因?

最后,我呼吁我国教育部应比董教总更积极地游说中国的大学,承认我国教育文凭的华文科成绩,让它能与汉语水平测试程度同等化,鼓励学生有更强烈的报考动机,也能更巩固我国作为中台两岸以外华文教育体系最完善的国家地位。

当然,我国政府最后必须承认中国的重点(或比我国大学排名更高的)大学文凭,这样才能促进两国教育、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丘丽凰 2011/03/20

20-03-11 砂州选举为大选指標

砂州国阵主席兼首席部长泰益玛目上星期六宣佈,砂州议会於今天(21日)解散,以便为第十届州选举铺路,结束了各界尤其政坛对州议会解散日期所作出的种种猜测。本报预测选举提名日会落在4月9日,並在4月17日投票。来届砂州选举將会是指標性的一次重要选举,对国阵和民联亦然。

2008年大选,国阵失去国会三分之二优势,其中半岛4个州属落入民联手中,国阵是靠砂拉越惊险过关,保住中央执政权;砂州的31个国会议席,国阵囊括了30席。砂州因此被妙喻为国阵“定期存款”,使砂选举成绩成为国阵应对下届全国大选的风向標。首相纳吉曾指出,国阵若在砂州选举取得良好表现,將有助於评估选民的投票意向;同时,也许可以成为提前大选的一个指標。

砂州国阵目前在州內的71个议席中佔有63席,牢牢控制著砂拉越各选区,在这63席之中,砂土保党有35席、砂人联党12席、砂人民党7席及砂民进党8席。至於反对党方面,共有9席,即是行动党6席、公正党及爱国党各1席。

泰益领导的土保党预料还是能够保持强势,但是面对诡异的政治局势,砂国阵並不敢掉以轻心,特別是去年诗巫国席补选,行动党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报捷,城市堡垒区再被攻克,令人联党继上届州选举失去8个州议席后再度元气大伤,来届州选举更令人联党不能轻装上阵。人联党必须痛定思痛,作出改革的具体步伐,以挽回华社的信心。

事实上,砂国阵要稳住州政权毫无悬念,唯国阵还是不敢掉以轻心,深怕阴沟里翻船。城市选民以华裔居多,最近国阵针对华社课题频频释出善意,主动会见华教组织和华团,纳吉更亲自移交拨款给华小,泰益则宣佈在加帛鉴定了土地,拨给独中以地养校。必须一提的是,泰益也宣佈来届州选举是他最后一次领军,公开表示“退休日子已近”,意味著他將在这次带领砂国阵迎战选举后退位;不过,他强调会確保顺利交接。

诗巫国席补选是民联在砂州首次以同仇敌愾之势出击,首次出击即高奏凯歌,意义非凡,令民联士气大增,来届州选举势必要一举推翻砂国阵。民联正积极处理议席分配,凝聚反对党力量,以组成一股威胁国阵的势力。

从308的趋势来看,民联来届州选举可能再次取得突破,特別是可以在城市选区延续上届州选的气势,但是相信依然无法撼倒国阵,或是否决国阵稳操三分之二多数议席。反对党要推翻泰益需要爭取到至少20%的国阵支持者倒戈始能成事。行动党或许有望在12个以华裔为主的州选区报捷,惟在缺乏达雅及伊班族群支持下,仍难动摇国阵实力。

民联在砂州选举席位分配方面,欲以“一对一”方式憾倒国阵,惟民联迄今在席位分配上仍出现重叠,未谈妥席位分配。民联內部存在的矛盾,若无法有效化解,恐怕会对一度达致的议席分配共识造成影响。其中,砂国民党和公正党席位谈商恐怕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如果两党议席重叠,加上国阵在土著选区固若金汤,单靠行动党的华裔选票,要贏取选举恐怕不容易。如果民联的內部矛盾和歧见无法消弥,不仅將严挫士气,也必会因倾轧不息而错过政坛重新洗牌的契机。

砂州选举对国阵和民联都是殊死战,倘若国阵无法保住三分之二优势,恐影响来届大选士气,並將改变及影响国阵稳握砂沙两州为“定存州”的说法;而民联如果在砂州无法取得进一步胜利,那距离布城不仅更远,成员党之间的合作也会受到严峻考验。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社论‧2011.03.20

20-03-11 拐杖与自立

马哈迪日前表示,政府的经济政策还是无法达到效果,国内的马来族群仍然很需要政府的扶持,所以现在还不是时候停止对马来人的援助。马哈迪是我国在位最久的首相,任内他不遗余力推动国内的经济发展,确实提升了马来人在经济、教育的地位。然而,这些成果在马哈迪看来,只是局部的成功,因此,在他担任首相期间,他曾经痛斥马来人依然懒惰、爱依赖政府和走快捷方式。他甚至用“拐杖文化”来责备马来族群必须依赖政府给予的特别照顾,犹如需要拐杖才能站起来;他甚至为自己在位多年仍无法改变马来人的这种心态而掉泪。

应该扶助弱势族群

马哈迪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扶助一个族群的政策行之多年,目前是否有修正的必要?因为国家的发展若能与一个族群经济力的壮大并行,这对国家与族群都是美事一桩。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不同于1970年代或1980年代,新近崛起的新兴经济体相当之多,这些新兴经济体都是我国未来发展的竞争对手。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模式,与上世纪中晚期比较,并没有太多突破性的变革。

马哈迪时代的“2020宏愿”与纳吉的“一个马来西亚”,为的都是凝聚国人的共识全力为国家的美好未来打拼,但是这些理想与口号的背后,缺乏的是一个健全的政策来配合。国内的非马来人都很乐意配合政府的扶助马来人政策,因为作为国内第一大族群的马来人,经济力量或地位的提升,对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新经济政策在1970-1980年代,确实为我国的族群和谐与政治稳定作出了贡献。时至今日,经济的变化如此迅速,我国的重心应在扶助国内的弱势族群,让他们在高物价与高度竞争的年代,能够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笔者认为拐杖文化虽然有存在的必要,但是该政策已经到了调整的关键时刻。作为执政者,应该以国家未来的发展为重,调整政策不是在伤害马来族群,而是要壮大马来人的经济势力,也让非马来人的经济力量有更自由的发展空间,两者是可以并存的,而无须牺牲其中的一方。政府有必要让马来族群自立与壮大,让拐杖可以给全国的弱势阶层,他们是这个社会最低层的一群,这些人更需要政府的帮助,期盼政府能够将我国所有族群带向自立自强的道路。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利亮时 2011/03/09

20-03-11 我所祈求的一个新社会

多年来,我一直祈求社会出现新气象,但社会不良的现象一直没有改变,我期盼社会维持或发扬优良传统,改进和废除不良文化,唯有去芜存菁社会才会进步,否则新的社会不会来临。

媒体是扮演资讯传递与监督政府的第四权角色,经由媒体传播,民众可获得最即时、最广泛的资讯,然而,许多媒体为了抢独家新闻,满足部分社会大众窥探隐私的好奇心,大量报道暴力、色情、灵异、绯闻等不利未成年人的心理与不良的资讯。

此外,在媒体渲染下,许多社会新闻如政党、民间社团等互相冲突事件、意外灾害,都被放大处理。这种由来已久的现象如果无法改变,民众将看不到充满希望的未来。

“联合国儿童权力公约”第十七条文肯定大众媒体传播具有其重要功能,媒体应保证儿童可自国家或国际各方面获得资讯,尤其为了提升社会、精神与道德福祉以及身心健康方面的资讯。

基于媒体背后传递建构社会现实的特色,未成年人从电视吸收许多资讯,电视媒体背后传递的意识形态,往往不著痕迹,但则烙印甚深地影响儿童的价值观。

当前社会纷扰,商业媒体推波助澜,传播着负面、狭隘与混乱的资讯,孩子处身在这种已受“扭曲”的环境感中,身心灵的发展也很可能受到影响。

环境影响孩子深远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社会环境对孩子的价值观与行为发展的深远影响,我曾经研究儿童教育心理学,就是希望改善孩子的心理与生活环境,给孩子更好的世界,给孩子在健全的环境中快乐的发展自我。

我希望媒体多多报道及传播有关追寻孩子充满幸福的资讯,建立孩子新的价值观,可发展下一代新的社会公民。

我们所祈求新的社会,是充满创意、创新、多元、知识、国际、数位的公民社会,也是最好符合孩子利益与成长的社会环境。相信在这样健康的社会环境中,能培育出具有前瞻性、创造力、国际视野、多元观点的幸福公民,这不但是我所祈求新的一个社会,也是符合孩子利益与成长的新的社会环境。

总之,我们希望媒体负起传播与充实知识内涵与社会运作的智性元素,公共电视是非常重要的媒体,因此,我国如果善用公共电视发展优质节目,提供观众与青少年有利的资讯和发展我们所祈求一个新的社会,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盛琼荣 2011/03/12

20-03-11 王赓武的金玉良言

48年前,我专访马来亚大学有史以来最年青的院长,那就是王赓武博士,他当时只有32岁,是马大文学院院长。

王博士的令尊王宓文,是马来亚总视官,风度翩翩,有学者风范,我曾多次访问他,留下深刻印象。

王赓武最近前来我国,对我国这个多元种族的国家,提出他本身看法。他认为一个负责任及文明的政府,必须让所有人民获得公平待遇,尽量避免把利益关系及族群与种族关系混为一谈。

所有利益上的斗争,都应该透过法律途径,明智地解决问题。如为了利益而将各族群的文化差异拉扯进斗争中,是非常不讲理的行为。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依法办事,那么就不会产生威胁族群社会和谐的问题。

人与人的关系不讲法律,就容易出毛病。相反的,法治则可以使社会安定。换句话说,君主专政的人治管理,无法平息社会的纷乱。

王博士是澳洲公民,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主席,中国史及东南亚史权威。

针对海外华人身分认同问题,这位史学家说,文化、宗教及信仰的认同是非常个人的。说自己是马来西亚人,却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在根本上并不成问题。效忠于国家,同时又信奉自己的文化,本身没有矛盾。如果把国家认同及文化混为一谈,就容易产生误会。

文化勿卷入政治斗争

他强调在现代文明的国家,个人的信仰及族群文化应该获得尊重。生活在同一个国家的各族群,都必须互相尊重。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只有单一族群的人民。一个国家拥有不同的族群文化及信仰,也是很普遍的事情。

他认为中西方文化在教育及思想的态度上,基本上是相同。但在社会学上,西方文化仍无法和几千年强调家族概念的中华文化相提并论。

王赓武对年轻人的劝勉是:“机会是留给预早做好准备的人”。

“人的一生,本事各有不同。你叫我做的,我不会,我就不会去做。你叫我做的,我会的,一定尽力去做。”

王赓武博士的金玉良言,将使广大华裔同胞得益不浅。他所强调的法律维系种族和谐,文化不应卷入政治斗争,更是当政者值得加以省思。文化归文化,政治归政治,是很理智的说法。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陈玉水 2011/03/13

20-03-11 核能发电厂安全吗?

日本宫城县发生9级的大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并造成重大损失,更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造成核辐射泄漏,已经开始引起了世人广泛对核能发电厂的注意。该发电厂已经有4台反应堆相继爆炸,而周围的辐射水平也开始升高,同时也随风吹向其他的地区,进而引发了辐射外泄的恐慌。据说,东京的辐射水平超出20倍之多,并且有上升的趋势。由于担心核辐射扩散,多国政府开始纷纷撤侨,而目前多国发展核能发电厂的计划,也必定受到一定程度的阻挠与打击。

日本这次的核能发电厂辐射外泄是场非常不幸的天灾,以日本是一个拥有高科技水准的设备,非常自律而且非常专业的科技人员,非常优秀杰出的管理人才的先进国,竟然也阻止不了天灾的蹂躏,让核辐射外泄,导致居住在2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必须疏散到安全的地方,诚然不幸,也说明了意外的事件不能被保证完全不会发生。

核能发电厂辐射外泄不是新鲜事,而且无巧不成书,发生辐射外泄的意外事件,偏偏都发生在拥有高科技优秀人才的超级大国里,而且都是人为的疏忽。1979年3月2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哈纳河的三哩岛核能发电站部分炉心融毁,造成美国核电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

东南亚诸国纷建核电站

过后,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四号机组于1986年4月26日发生爆炸,造成历史上最严重的核能发电厂意外事故。该次灾难所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投在广岛的原子弹的400倍以上。由于当时切尔诺贝利发电厂没有保护掩体,导致受到核辐射尘污染的云层飘往众多地区,包括原苏联西部的部分地区、西欧、东欧、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不列颠群岛和北美东部部分地区。此外,乌克兰、白俄罗斯及俄罗斯境内均遭受到严重的核污染,超过336,000名的居民被迫撤离。

由于全球石油价格急速飙升上扬,很多国家纷纷趋向发展核能发电厂,我们的邻国印尼计划在2015年和2017年的时候,会有两个核电厂投入生产;泰国也已决定分别在2020年到2021年兴建并投入使用一座核能发电厂;越南国会已经批准了建设4个核电反应堆的计划,预计在2020年至2021年时投入生产。

我国也不落人后,计划兴建一座1000兆瓦的核能发电厂,耗资31亿美元。

能源、绿色工艺及水务部长陈华贵透露,我国核能发展机构已经开始对外征才,公开招标聘用国际顾问公司,以研究马来西亚核电厂地点、安全性、使用科技类型等,同时也调查人民的接受度,以期在10年后建造马国第一座核电厂。

各国开始重新评估风险

虽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造成辐射泄漏可能带来的冲击,隶属首相署的马来西亚核能发展机构将会向公众解说,消除人们的忧虑,而陈华贵部长更宣称,这个问题不会影响马国第一座核电厂的研究及推动工作,他认为政府一切行事将会透明公开。他说政府在做最后决定前进行研究工作,也认为核能发电厂是长期计划,而如果政府确定要兴建核电厂,也必须等到2021年才可以启用。

建设核能发电厂显然是一个大趋势,看来我国建设核能发电厂是势在必行。只是,连美国苏联与日本如此超级的先进大国,拥有人才济济的优秀管理与技术专才,都会发生核辐射外泄的意外,就不知道连前首相敦阿都拉都认为,我国拥有一流的设备,却只有三流的管理人才的我国,在管理核能发电厂时,会让人感到安心吗?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另一位前首相敦马哈迪也基于我国对核能电厂包括核能废物处理的认知不足,而不赞同兴建核能发电厂;泰国与印度两国的政府也开始重新评估核电厂的安全风险;菲律宾也可能停止兴建核能电厂的计划。

在我们连水灾都无法完善处理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在兴建核能电厂时,更应该三思后再三思?我个人是不赞同核能电厂的兴建。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洪祖秋 2011/03/17

2011年3月19日星期六

19-03-11 华文科要达国际水平

最近大马教育文凭试(SPM)华文科试卷太难及评分准则过于苛刻的课题,再次引起关注。

其实这并不是新鲜的课题。早在十多年前,笔者就曾在报章上看到关于大马高级教育文凭(STPM)试卷华文科题目太难的言论。

笔者依稀记得撰写有关文章的文友指出,当时的试卷其中关于古典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部分的其中一题是:郭嘉遗计定辽东,试申论其前因后果及对当时局势的影响。

这样的试题对高级教育文凭的考生来说不愧是高水平,不但已达“国际水准”,简直就是“研究生”的水平!

研究生未必能作答

凡曾参与高级教育文凭华文科考试的考生都知道,当时单就华文一科的参考书多达七或八种,而且好几种都是大部头,当时的老师根本无法讲完所有考试用书,只能重点式指导,其余只能靠考生自修。

考生还得兼顾其它科目,在这么紧凑的两年时间,根本无法完全消化所有考试用书,许多考生只好根据历届考题抓“热门”题目。

以《三国演义》为例,考生只好重点攻读桃园三结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空城计、六出祁山、单刀赴会等“重头戏”。至于郭嘉是何许人,考生在囫囵吞枣的情况下,即使稍有印象,也无法在闭卷考试的情况下完整答题。当然,具有“国际水平”的考生例外,然而这类考生又有多少个?

像上述这类申论题,即使让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也未必能在闭卷情况下完整答题。就算研究生,如果不是专研《三国演义》,也必须开卷考试,可能还可完整的分析及申论这类“国际水平”试题。

试想想,十多年前,考试局华文组就以研究生的水平考倒高级教育文凭考生;时至今日,考试局华文组却以“国际水平”试题再次让教育文凭考生“目瞪口呆”兼满头大汗,考试局华文组的衮衮诸公可谓“用心良苦”!

考试局要将国中华文科的水平提升至国际水平,为我国培养高层次的中文人才,我们当然不反对。问题是,提升学术水平应该从教学环境着手。

我们要用国际水平考题考核学生,首先我们必须让学生有一个国际水平的中文学习环境,例如中文教材、中文师资、教学环境,包括提供足够的学时让学生学习。我们必须有国际水平的教学资源,才能以国际水平的方式出题。

考试局切勿眼高手低

提升学术水平,根本就是环环相扣。然而,目前现状是,许多国中华文师资不足,甚至有些国中连开办华文科也让校方诸多刁难。有些国中生甚至在校外或课外上华文课。

在目前这样的情况下,“英明”的考试局居然要用国际水平来考核学生,该局的衮衮诸公到底是哪根筋不对?笔者建议教育部应该彻查!

不过,话说回来,考试局华文组衮衮诸公意欲提升华文科至国际水平的本意确实是好的。

那么笔者再向教育部提一些建议,第一,希望教育部改革华文科的课程纲要,以期符合国际水平;第二,确保国中拥有足够华文师资,最好是具有国际水平的华文师资,如此才能达到考试局要求的教学水平;第三,将所有国中的华文科列为正课,校方必须安排足够节数或学时供学生上华文课;第四,将华文科列为进入国立大学的其中一个主科。

若如此,相信我们的国中生华文水平肯定能够达到国际水平!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刘彦运 2011/03/19

19-03-11 还有多少封辞职信当本钱?

教育部官员日前悄悄在教育部网站上贴了一则公告,宣佈独中生必须在大马教育文凭考试中具备4科优等才能申请师训,看了令人震惊。习惯照章行事的官员,把一切指令视为理所当然,怎料被媒体报导后,才知道又闯下大祸,翌日即刻把公告撤下。

马华总会长蔡细歷得悉此“见不得光”的公告公然掛在网上,第二天立刻召集马华领袖开紧急会议,还跟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等人带了辞职信去见首相,准备一旦“谈判破裂”,就辞职走人。

当然,辞职信最后並没有派上用场。因为首相信守承诺,遵守之前答应马华的,只需要SPM马来文和统考文凭3科优等,独中生就可申请师训。首相第一时间化解了僵局,让蔡细歷和魏家祥的辞职信仍安静的躺在他们的口袋里。

让独中统考生申请师训的事件几经波折,条件反反复复,谈了又谈,至今还摆不平。事实证明,此事也不是马华总会长说了算。儘管马华之前作出的宣佈看似已经达致结论,但教育部官员在不设防的情况下在网上作出与原先决定背道而驰的宣佈,令人吃了一记闷棍。

某些教育部官员阳奉阴违已非第一次。数月前,教育部的网上就发出一个声明,直截了当指教育部不批准华社在关丹复办独中的要求,並指教育部的政策並不鼓励开办独中,而是能够促进全民团结的国民中学。

教育部的上述声明,跟首相之前对华社要求复办独中持的正面態度形成强烈对比,也犹如泼了华社一盆冷水。同样的,此声明被媒体发现后进一步求证时,就被指示撤下。

这种事情一再发生,说明了一些教育部官员对不同课题所抱持的僵化、官僚的態度,亦是小拿破崙们“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写照。

蔡细歷和魏家祥带著辞职信去见首相,是他们两人甚至是马华的无奈。诚如蔡细歷所言,如果这个问题无法解决,就等於两人之前所作的宣佈已经失去公信力,无法再取信於华社。

马华要得到华社的信任,必须先得到国阵领袖的尊重。华社最关心的教育课题应该儘快解决,而不是进行政治拉锯战;而且一旦作了决定就必须执行,不由得小官员在背后做许多小动作。

根据惯例,教育部其中一个副部长职是由马华代表出任。所以副部长应该被赋予实权去处理华教的课题。比如华小拨款或独中统考文凭受承认等,一旦有了决定,部长就应该把权力下放给副部长去贯彻,並且必须和官员有良好的沟通。

如果任由教育部的小拿破崙为所欲为,教育部副部长看似被边缘化,马华的威严和公信力受损,蔡细歷和魏家祥的口袋里,又还有多少封辞职信可以当本钱?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侯雅伦‧2011.03.18

19-03-11 医德,早已不是选项

新加坡一名女医生向汶莱皇族亲属病人收取2650万(后来减少至三百多万)的医疗费用,结果被“医药理事会”调查而闹上法庭。

这位收费惊人的女医生,并没有惊人的医术把病人(患癌症)治活。坊间于是有人议论说,反正文莱皇族有钱,宁作“菜头”被人砍,关卿底事?但也有人不以为然:“有钱是人家的事,如此高昂的收费,摆明是趁(病)火打劫,医德何在?”

争论点在“医德”——现代医生还讲医德吗?

当然讲的!中国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把这荣誉颁给了吴孟超医生,奖金500万元。吴孟超,是位肝脏外科学家。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中国肝胆外科重要创始人之一。

但一生济世为怀的吴医生领奖后,便慨然宣布把500万全捐出来,成立基金会,这笔钱将会用在“培养科研人才”上!

吴的医德、高风亮节,是一般现象还是特殊例子?

没钱能死不能病

根据报道,中国民众深深觉得:“自改革开放以来,医生这群体,在社会、经济地位上发生了巨大变化。感觉不如从前那样和老百姓贴近了。可以说有一种医生贵族化的倾向。”

医生敛财、见死不救、收费乱砍、优越感,已经是市场经济中常见的弊端。吴孟超对此也有同感,他说:“一些年轻医生,贵族化了,车子有了,房子有了,经常吃喝玩乐,也是有的。好多医生昧着良心,收费高昂,还有的偷偷摸摸,一到周末就跑到境外动手术(捞外快),这是不当的行为啊!”所以,医德早已不是市场化的医疗市场的选项。

新加坡人的口头禅是:“能死,不能病!”

有位又穷又体弱多病的朋友自我调侃,在新加坡,要么你就一病呜呼,省得连累家人为你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要么,你就生一种罕见的怪病,越怪越好,百万人之中,只有一宗,像“多发性肌肉萎缩症”,或者像尼泊尔连体婴那样,包管名医全部出动,免费帮你动手术!因为不论手术是否成功,他们都有机会“展示先进的医疗技术与先进的医疗器材”。

黑心医者,当然借此作为往后“大砍菜头”的堂皇理由。

新加坡当然也有医德高尚的好医生,但是,你一生中最好不要碰上医生,干脆在睡梦中死去或一病就呜呼。

我们不是什么王族,要“砍”也没有几两肉,算了吧!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陈俊安 2011/03/13

19-03-11 停不了的公交耗资

几个星期在国外,从南半球的澳洲,去到北半球的西欧。在路上在空中在水上的时间很多,没车可驾,依赖的全是公交,因此感慨万千。

新、港的公交系统,有口皆碑。普通市民无须花钱买车,更无须为了所费不菲的泊车和维修而烦恼。

直到唸中学,约有五分一时间在新加坡渡过,在还没有地铁的年代,要去哪,顶多是多转一两趟巴士,几乎是没有巴士不到的地方;有了地铁,更是方便,与巴士相辅相成。香港的情况大致如此,香港离岛多,但渡轮一样方便。两大城巿市民,纵使有汽车,也不会像离谱若我们,夫妻两车,一家五口若是工作成人则五辆;稍有点钱,则一屋七八车。

公交系统一再失败

巴黎、伦敦这两大千百年古城,人口千万,为大吉隆坡的两三倍,基本设施早已老化,可是,那老化的公交仍非常方便快捷,竟不比後浪的新、港逊色。两个星期在巴黎伦敦,只需要在所谓的UNDERGROUND,跑上跑下,从这个月台走到另一个月台,就可遊行各处。无须识法文,只要认得A到 Z二十四个字母,就可在巴黎错纵複杂地下的火车地铁线自由往来。去到各机场,去到郊区“遥远”的凡尔赛宫。

打从敦马的时代,大马即一再地下重本,以改善还未叫大吉隆坡的巴生谷公交系统,以解决敦马在打造国产车工业衍生的严重交通问题。但是,看来,国产车工业所製造的交通问题,立竿见影,非常成功;而所要解决的交通问题,还是由成功的母亲当家作主——失败是成功之母嘛!政府解决交通问题,一败再败,失败的母亲何日才会生下“成功”这个儿子?不知。

两三年前,油价冲破每桶147美元之际,拉伯宣布政府将拨出几十亿令吉改善公交系统。钞票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流走了,但巴生谷的公交系统则是桃花依旧笑春风。

不敢指望捷运服务

出门之前,首相宣布要动用三百多亿在大吉隆兴建捷运,几个星期後回来,这宏大计划已经变成五百亿。一旦真正动工,从不缺场的传统节目会依旧上演吗――半途搁置,因为一手二手三手承包商之间有许多钱财的瓜葛而停工,政府必须出钱才能复工。政府出钱之後又是工程拖延建筑材料涨价,所以政府必须补贴承包商才能收工。最後结账,是八百亿?一千亿?

而这个比先进国家贵上许多的超级工程,大功告成之後,大吉隆坡的市民,就能像新港或更古老的巴黎伦敦市民,只要在捷运站走上走下,就能去到任何一个角落吗?

只要看看已出炉的捷运蓝图,在大吉隆坡生活,没有私家车,单靠公交,要方便又快捷的上下班或服务客户,带亲友遊览,那是骨头里熬油——没多大指望。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黄子:2011/03/14

19-03-11 核电厂谁没做足安全防范?

政府称建核电厂还处于建议阶段,并强调将评估各方面防范工作,确保一旦核电厂建成不会有辐射外泄,同时预防可能的灾难等。政府表明非常谨慎处理此问题,也以日本的教训为鉴。

问题是,兴建核电厂时,有哪一个政府不是宣称已做足安全措施的?

能源、绿色工艺及水务部长陈华贵指出,兴建核能发电厂是安全及成熟的科技,政府已邀请来自四国专家展开研究,报告最快在两年内出炉,而大马最快要在2021年才能落实,各造无需过于担忧。有人因此戏谑说,核电厂最好是建在你家隔壁。

释放辐射能量难控制

近代史上发生两件重大核能电厂意外事件,分别是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厂放射性物质外泄;以及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爆炸事件。

随着今年日本核电厂接连发生爆炸,引发全球对核能安全高度关切可知事态严重,国际原子能总署对核电厂设定更高的安全标准,尤其目前核电厂在开发中国家陆续兴建,应确保这些国家注意核电厂安全。

但是,福岛核电厂事件提醒大家,反应堆故障所释放出来的辐射能量很难控制。东京都宣布检测到辐射水平超过平常放射量的20倍,周边的琦玉县测得40倍。

目前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的辐射水平,足以影响人类健康。

由于福岛核电厂反应堆一再爆炸,辐射指数攀升,东京居民陷入恐慌,出现抢购生活必需品情形,卫生纸、食米等都不易购得。

亚洲将建逾百座核电站

日本核泄危机引发各国深切关注。德国宣布把延长17座核电站营运期的决定押后三个月;瑞士宣布停建新核电厂计划;越南不放弃建核电厂;泰国首间核电厂预定2020年落成,目前态度软化,亚洲仍有百多间核电厂待兴建。

核电有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但对安全的关切可能扼杀核电的兴起。

欧美对核电的支持虽然提升,但仍显脆弱,只要一椿严重的核电意外,就可能粉碎这些支持。

生活在核子科技的世界,不论核电厂盖在哪里,都必须确保核电设备安全运作?问题是,谁能保证100%安全?

大地震后,供电不足陷入了能源危机,许多重要产业也因此瘫痪,不只电子产业、半导体受波及,汽车大厂也不约而同宣布歇业,暂时震瘫了日本经济的脉动,近日日本股市猛泻,连累整个亚洲市场,看来,兴建核电厂计划应三思而后行!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张金发 2011/03/18

19-03-11 大难中省思未来

是的,从计划到落实,我们还有10年的光景。如果不適合,我们还有回头路。

是的,我们请来了法国、美国、韩国和日本的专家,他们的研究报告,至关重要。

是的,我们不能和日本相提並论,日本有地震和海啸,而我们没有地震。

是的,我说的是核能发电厂;如果专家说OK,2021年,马来西亚境內便会出现第一座核电厂。

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自我恐慌,不要过於忧虑。部长苦口婆心,我们何尝不希望如此。

但日本的核能安全陷入空前危机,已是铁一般的事实。据共同社报导,这些反应炉宛如未爆弹,一旦发生严重辐射外泄,恐酿成世纪灾难。

我们多么希望,潜伏的危机可以早日化解,日本人民可以化险为夷。

远在千里之外,我们庆幸,日本泄漏的核辐射,不会波及大马。

可是专家不是预言家,2004年发生的南亚大海啸夺走了我们68条人命,专家便没有预测到。

核能的安全问题,至今科学界仍爭论不休。支持的专家反覆地强调,核能其实比化石燃料更乾净、更安全,绿色组织只是利用民眾的焦虑不安,盲目地反对核能发电。

但是,每一次发生核能危机,全世界都胆战心惊。这是因为,对核能的瞭解,我们一般的老百姓所知道的,实在是太少太少了。因为不知,我们才会为自己未来的安全益发忧心。

我读了一位台湾作者写的反核电文章。那是发表於1986年的旧作。我惊讶的是,悠悠25年了,作者提出来的种种有关核能安全的问题,至今依然无法获得专家很好的解答。

25年了,专家还是无法告诉我们,一旦发生核灾难,人类可有生路可逃?

目前,世界有没有一个处置核子垃圾的万全措施?专家也无法告诉我们。

专家也无法告诉我们,一旦发生核能大灾祸,那些拥有核电厂的国家当中,有几个有能力应付最糟的局面?

在专家面前,我们只能低头承认,我们不是科学家,对核能发电所知甚少,甚至流於白痴程度,所以我们才会忧虑,所以我们才会渴望保证。

但专家也不能只是一味拍著胸膛作出保证,而是必须教育我们,告诉我们建核电厂的好处在哪里?同时坦白地告诉我们,它的潜在的风险有多高?

更重要的是,我们须从日本的大难中,汲取教训及启示。政府和人民,都应冷静下来,好好地省思,不只为了自己,也为了许我们的子孙一个更美好及安全的未来!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林明华‧2011.03.16

2011年3月18日星期五

18-03-11 应对日本经济海啸的影响

过去一个星期配合地震、海啸、核灾的复合式灾害陆续侵袭日本,不仅侵蚀了日本1%的国民生產总值(GDP)成长率,未来將付出超过5千亿美元的重建经费;日本经济遭到重创之际,短短两个交易日,全球股市市值蒸发1.2兆美元,也让全球经济起伏更加剧烈。

日本的经济海啸影响所及,连带全球匯率也出现极大的起伏,近日美元在国际匯市上出现疲弱的趋势,对日圆及马克都发生相当程度的贬值。同一时期,马幣对美元先有贬值现象,目前虽然止贬回稳,但与各主要货幣间的相对匯率已有不少的变动。这些变动,对我国经济金融活动可能会有不小的衝击,甚至对我国研擬中的区域金融中心构想亦会有所影响,使我们不能不重视这个新事態。

国际金融关係仍在重组阶段,与国际经济秩序一样,迄今尚未稳定下来。主要原因是:战后美国以超强经济力量把战前以金本位为基础的自然国际金融关係,改变为以条约为基础的国际金融关係;而且在最初的四分之一世纪间,美国以其经济力量,支撑国际金融的稳定。然而,隨著美国经济力量的相对趋弱及国际资金流动的大量增加,美国已不能支配国际匯率的稳定。而在G20、八国峰会或中美协商期间,又因各国国情互有差异,一直无法使匯率长期稳定。

在中国经济崛起后,国际间资金供需关係陆续发生变化;然而,美国由於不能摆脱其贸易收支赤字扩大的纠缠,使每一年流入美国的国际民间资本不足以弥补美国的贸易赤字,从而使美元地位愈见疲弱。而同一时期,不断改进中的欧洲货幣体系之匯率机制运行虽然不很顺利,却在美元及日圆之外,增加了价值相对稳定的欧洲通货单位的挑战,国际金融新秩序因而更为复杂。传统上一个国家藉国內外利率差幅诱引资本移动,以矫正国际收支失衡的策略,因匯率不稳定的干扰而逐渐失去作用。近年来,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大为提高,简直犹如一颗不定时的炸弹,隨时可能引爆金融危机,进而影响国际贸易及国际经济的正常运作。我国对外的经济、金融互动关係愈来愈密切,这种事態对我国当然会產生深远的影响。

此时,立即令人关心的是相对匯率的变动。因为在此期间,马幣对美元贬值,而美元又对日圆贬值;依推理,这种相对匯率变化,对我国產品出口增加是有利的契机,可望有助於紓解因出口成长暂告趋缓而產生的低经济成长困局。可是,一则因为自订货、生產及交运,需耗费一些时日,以致贬值的出口激励效果暂时很难显现;二则由於在马幣对美元升值期间,相当比例的劳力密集厂商已经外移,即使相对匯率对我国出口有利,短期內也不易扩增可供出口的產品。

於是,进而令人担心的国內物价水准。因为美日两国都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也是重要设备、零组件及原料的供给来源,而马幣对美元及日圆的贬值,不免会引起输入性的通膨。且根据经验,价格水准的反应通常较生產及贸易水准的调整为快,因而我们对输入性通膨的威胁,就不能不加重视。

特別是为著配合振兴经济的需要,以及加强我国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关係,我国的货幣当局有意使我国偏高的利率水准逐步调低,且正陆续有一些动作。可是,影响利率水准的因素不少,诸如国內物价的稳定、国內外的相对匯率关係、国际收支的变化等因素都不容忽略,而输入性通膨对此等因素都有大小不等的影响。特別是物价水准变动率与利率水准高低间尤有密切关係。一旦输入性通膨既经形成,物价上涨率额外偏高,再勉强要以人为力量压低利率水准,只有製造更大幅的通膨,使我国经济陷於不安定。如何应对此次日本经济海啸,已是政府当务之急!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社论‧2011.03.18

18-03-11 回教党两面不讨好

万里望和吉道双补选成绩揭晓,巫统候选人双双告捷,回教党一如所料败走麦城,而且可说败得溃不成军。

这两个选区都是巫统强区,回教党败选并不出奇,但引人关注的是回教党之败,不但败得无法如事先所期望般减少巫统的多数票,反而加剧彼此差距,比3·08大选分别多输1400及1100张以上票数。

巫统多数票比回教党的得票还多,双方实力悬殊得难成比例,尤其在吉道,回教党输得比2004年国阵狂胜时还要惨(万里望区当年由公正党上阵),所以这次双补选可用惨败来形容回教党。原因是华巫选票都投向国阵,许多在3·08大选时支持回教党的选民都转向支持巫统,回教党应关注并认真研究为何选民这样快就“背叛”它。

回教国目标未改变

若按回教党本身设想,双补选即使不能爆冷胜出,但减少巫统多数票至“险胜”情况是亳无疑问的,因为它已表现了回教化的决心,也有相应动作,如宣布反情人节,在情人节派出宗教局官员查扣偷情男女,可谓讲到做到,又特地在投票前夕在吉兰丹取缔售卖彩票的非回教商人,回青团又在旁“擂鼓”宣扬,号召各州仿效禁赌,极尽宣传之能事。

自3·08大选过后,回教党把福利国抛诸九霄云外,重拾回教国,由元老的聂阿兹到当权派的哈迪阿旺轮番宣称非回教徒不可担任正副首相,连担任雪州发展局代总经理都不可;再宣布回教党第一要务是捍卫马来人利益,上上下下落力演出回教化兼马来人至上戏码,回教党心中盘算这种种动作必可讨好作为回教徒的马来人,可吸引到他们大力支持,双补选就算不赢也虽败犹荣,甚至险胜巫统也大有可能。

回教化赶走华人票

讵料成绩一出炉,回教党输得一败涂地,作为回教徒的马来人对回教化与极端种族主义演出亳不领情,依旧转向支持巫统候选人,华人当然更弃之而去,华巫选票都投向巫统,回教党的表演落得两面不讨好。

对马来人来说,回教党是自讨没趣,禁酒、禁赌、反非回教徒担任高职、反西方文化都不能打动他们的心,但却赶走了华人票,形成两头空。回教化、回教国的“市场” 已萎缩,不再吃香啦!

创党以来,回教党的势力即只能困守在吉兰丹,到了西海岸就举步维艰,五十多年都无法突破这困境。究其原因,可以看出居住于教育水平较高州属的马来人,大多不认同回教党的政治路线,那些从西方国家留学回来的马来人也大多向往西方式政治﹑文化与生活方式,不认同回教党推行的清教徒式回教化,回教党对这种改变却懵然不知,其不衰落而乎?

至于华人,原本看在两线制分上姑且支持回教党,谁知道它稍一得势就反脸不认人,这样的朋友还要来做什么?于是转向支持巫统也理所当然。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罗汉洲 2011/03/12

18-03-11 国语竟有原罪

在争取独立的过程,马来文成为唯一官方国语,曾经有相当大的争议。

没有人反对马来语成为国语,但要求国语、官方语文应反映马来亚的多元种族特色,这是争论所在。最终的妥协,是马来语文定于一尊。

各族从英殖民时期的英语至上,母语为先,到改学新的官方国语,那是需要一段适应的时间。

好了,当全民各族都尊国语为上,努力学习之后,也掌握了国语,国语“成功”成为各族以及真正的土著——原住民的阅读和书写语文后,“国语”竟有了原罪。

原住民买不到国文版圣经

大多数原住民都是基督徒,国语即成了他们唯一的阅读和书写语文,原先传教士为他们的口语创制的书写文字以及圣经,也就失去读者和传达信息的功能。

原住民以至新一代的国民,在接受国民教育成长者,已无法阅读中文、英文、淡米尔文圣经,只能阅读国文圣经。这是他们的父母响应各族团结,效忠国家,热爱国语等等口号的结果。

在回应了热爱国语,效忠国家之后,只能阅读国语,却面对买不到国语圣经的困境。

本土不准出版国语圣经,教会惟有向印尼进口,但进口圣经在海关被扣,则是长久不变的问题。

内政部长宣称最近东西马两批被扣的圣经是因为“阿拉”字眼正在司法程序中,为了尊重法庭,暂时扣押。

但在前任内长赛哈密无事生非搞出个禁止天主教《先锋报》使用已久的“阿拉”之前,“阿拉”这字眼,在大马在全球通行,原就无事。

在“阿拉”字眼未被部长专利化之前,圣经早已屡屡被扣了。

内政部应制度化取消扣留圣经,而非动辄以各种理由侵蚀宪法所保障的宗教自由,因为圣经无罪,国语更无罪。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黄子 2011/03/18

18-03-11 大难中省思未来

是的,从计划到落实,我们还有10年的光景。如果不適合,我们还有回头路。

是的,我们请来了法国、美国、韩国和日本的专家,他们的研究报告,至关重要。

是的,我们不能和日本相提並论,日本有地震和海啸,而我们没有地震。

是的,我说的是核能发电厂;如果专家说OK,2021年,马来西亚境內便会出现第一座核电厂。

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自我恐慌,不要过於忧虑。部长苦口婆心,我们何尝不希望如此。

但日本的核能安全陷入空前危机,已是铁一般的事实。据共同社报导,这些反应炉宛如未爆弹,一旦发生严重辐射外泄,恐酿成世纪灾难。

我们多么希望,潜伏的危机可以早日化解,日本人民可以化险为夷。

远在千里之外,我们庆幸,日本泄漏的核辐射,不会波及大马。

可是专家不是预言家,2004年发生的南亚大海啸夺走了我们68条人命,专家便没有预测到。

核能的安全问题,至今科学界仍爭论不休。支持的专家反覆地强调,核能其实比化石燃料更乾净、更安全,绿色组织只是利用民眾的焦虑不安,盲目地反对核能发电。

但是,每一次发生核能危机,全世界都胆战心惊。这是因为,对核能的瞭解,我们一般的老百姓所知道的,实在是太少太少了。因为不知,我们才会为自己未来的安全益发忧心。

我读了一位台湾作者写的反核电文章。那是发表於1986年的旧作。我惊讶的是,悠悠25年了,作者提出来的种种有关核能安全的问题,至今依然无法获得专家很好的解答。

25年了,专家还是无法告诉我们,一旦发生核灾难,人类可有生路可逃?

目前,世界有没有一个处置核子垃圾的万全措施?专家也无法告诉我们。

专家也无法告诉我们,一旦发生核能大灾祸,那些拥有核电厂的国家当中,有几个有能力应付最糟的局面?

在专家面前,我们只能低头承认,我们不是科学家,对核能发电所知甚少,甚至流於白痴程度,所以我们才会忧虑,所以我们才会渴望保证。

但专家也不能只是一味拍著胸膛作出保证,而是必须教育我们,告诉我们建核电厂的好处在哪里?同时坦白地告诉我们,它的潜在的风险有多高?

更重要的是,我们须从日本的大难中,汲取教训及启示。政府和人民,都应冷静下来,好好地省思,不只为了自己,也为了许我们的子孙一个更美好及安全的未来!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林明华‧2011.03.16

18-03-11 灾难联想:国家与能源

媒体连日来大篇幅报导日本大地震所引发的灾难,特別是核泄漏危机,倒令我联想起两件事。

新闻报导画面中,明仁天皇神色凝重,一脸悲切,除了对地震灾情以及核危机表示深切忧虑之外,他还试图安抚民心,呼吁民眾不要放弃希望,並且携手度过难关。

这令我联想起自己在大学修读国际关係时,曾思考过的一个问题:所谓全球化的时代,当跨越国界的交流互动越来越频密、现实中的国界越来越模糊时,“民族国家”似乎已不再是组织或划分人类的唯一选择,甚至有学者预言,“民族国家”极可能走入歷史,终將被其他身份认同方式取代。

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尤其是在巨大灾难降临时。

一位国家元首在国难时发表讲话,对现实中的救灾工作其实並没有多大帮助,但是,元首亮相却是绝对必要的。一个国家面对重大灾难时,人们深感彷徨无助,往往需要一位具有凝聚力的人物,来安抚恐惧不安的情绪。所以,明仁天皇公开表示关切,早些时候发生的纽西兰大地震,即使远在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二世,身为纽西兰元首,也发佈声明慰问灾民。

越是严重的国难,则越凸显了“民族国家”的重要性。灾难当前,国家仍然是最主要的依靠。因此,能够代表国家的象徵,特別是元首级人物(不论是世袭君主还是民选总统),都是人们寻求慰籍和支撑力量的对象。

另一个联想则是核能。隨著日本核危机恶化,多国纷纷重新检討核能政策,一时间,核能仿佛被视为是洪水猛兽,但是,隱藏在核爆危机背后的最大隱忧,却是全面性的能源短缺问题。

目前世界上其中最主要的两样能源──石油和煤炭,不但都会有耗尽的一天,在使用的同时却也造成环境污染。至於地热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等,依然都有局限性,因此,核能(儘管具有高度危险性)被视为是最有效的能源之一。

面对日本核爆危机,当人们都对核能感到恐惧甚至排斥的时刻,另一项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还有甚么其他能源可以替代核能?在遏止核爆危机的当儿,另觅新的替代能源也已经迫在眉睫。

2011年才刚迈入3月中,就已经爆发了纽西兰地震、中东示威革命、日本海啸和核爆危机等国际大事,今年,注定將是一个“多事之年”。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苏俊辉‧2011.03.18

18-03-11 武士与范跑跑

核电厂爆炸,辐射外漏,但是,日本没有出现“范跑跑”。

50名工人在千倍以上的辐射环境中,不停灭火和灌水冷却,避免更严重的爆炸和辐射扩散。

其中许多是志愿者,一些是退休员工,没有人强逼他们把自己暴露於高辐射;他们的目標只有一个:保卫核电厂,拯救更多人;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把他人的安全,置於自己生命之上,这是大我精神;在最危险的时刻,能为大爱而奉献自己,才是人性光辉。

相对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的“范跑跑哲学”,则是把自己的生命,放在所有人之上。

汶川大地震时,在中学任教的老师范美忠,一发现情况不对,即刻丟下学生不顾,自己衝出教室。

这一跑,不但跑出学校,而且还跑出四川省,成为全中国跑得最快的人,连中国飞人刘翔都远远追不上。

他后来发表一篇文章〈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歷记〉,道出了肺腑之言:“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如此爱惜自己,让世人对人性的瞭解,提昇到另一个高度。

而坚守核电厂的50人,他们的女儿、妻子和母亲並不在核电厂內,而是把他们送出家门,每一秒钟都在牵掛他们的安全。

即是能够回来,也可能已是伤残之身。

有人形容他们是“现代武士”(Modern Samurai)。

让人想起大师黑泽明50几年前的经典作《七武士》,告诉世界甚么是日本独特的武士精神。

战国时代的日本一个小村庄,长年受到山贼掠夺;於是,村民决定请来武士保护他们。

贫穷的村民,只能提供微薄的报酬,但是,7名武士接受这项委託。

虽然他们可以做个样子,领了报酬溜之大吉,但是,武士们却坚守村庄,和山贼作殊死战。

虽然知道那是一场无功无名无禄,还会送掉性命的战斗,他们却全力以赴,不糟蹋村民的一碗白饭。

那就是身为武士的的责任和使命。

最终,山贼被剿灭,农民活了下来,武士却死了4人。剩下的武士看著伙伴的坟墓,对照兴高采烈的自私村民,感慨道出:“我们失败了,村民才是胜利者。”

武士精神接近中国古代的侠义精神,但是,它有更加深沉的悲壮,更豁达的宿命。现代的50武士,让人亦有如此感受。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 作者:郑丁贤‧2011.03.18

2011年3月17日星期四

17-03-11 谁才该遭天谴?

无耻至极的台湾老贼岩里政男,在位时常口不择言,喷出满摊屎尿,要下属手忙脚乱地替他擦屁股;老贼的鬼鬼老友,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也一样。不过,这次石原口出狂言,不是侮辱中韩两国朝野,而是伤害到自己人。

《每日新闻》刊登一则海啸追赶咸蛋超人,这缺乏恻隐之心伪幽默,尚且被我国政府发出严重警告。自明治天皇维新成功以来,不断侵略中国,直到二战,对中国的伤害,实际上远超这次日本遭到海啸的创痛,中国网民因此幸灾乐祸叫好,有识之士尚且以为不可,何况平安无事的自家人,丧尽人性地挖苦灾民遭天谴。

东京都知事这极右老军国主义者毕竟老了。年老之人不但要如孔夫子所言,戒之在得,更应戒之在言。因为人老,要精明又清醒而不糊涂,到底不易。这老而不跟莲舫交谈时批“日本人的认同都限私欲。金钱欲、物欲、性欲。日本政治也受私欲所束缚的民粹主义。有必要利用这次海啸一次洗去私欲,我觉得这次是天谴。”

老而不所批的私欲,这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共相吗?资本主义的哲学,不就肯定私欲,叫人以此为驱动力,才能促进生产力和消费力量,发展经济吗?即使是伊朗和塔利班政权在当权后,也免不了如此受私欲所束缚,天若因此要谴,而缺乏恩慈的好生之德,地球上没有多少人能存活了。

天若要谴日本,应在蝗军侵略中国和亚洲行凶作恶时,因为国民中有不少支持这种禽兽暴行的人。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黄子 2011/03/17

17-03-11 马中文凭认证缔双赢

高教部副部长何国忠目前和该部门官员身在中国,商讨马中互相承认文凭事项。据他说,两国在此事项上已进入文本交换阶段,此次马中官员会面会深入讨论相关的细节问题,希望此行能促使马中大专文凭认证达致最终定案,并在今年内落实签署协议;大马目前仅承认部分著名中国大学的特定科系文凭。

2009年6月间,甫接任首相职两个月的纳吉便率团访问中国,当时中方领导人明确向首相建议,要求大马承认中国顶尖大学的学位,即承认这些大学的所有文凭。纳吉过后指示高教部与公共服务局等相关机构跟进此事,为准备承认更多中国顶尖大学学位铺路。

基于两国教育制度存在明显差异,导致相关商议进度缓慢,政府数次表示马中即将相互承认学位,最近一次是指将在去年11月间落实有关事项,却没下文。可见要消除关键性问题和分歧存有一定难度,尤其从最近两国官员针对此课题发表不同说辞论述可见一斑。

中国驻马大使柴玺表明中国的立场是,若大马要承认中国学位,就须承认所有科系,不能选择性处理;不过,高教部长莫哈末卡立不认为我国能接受这个要求。尽管如此,两国官员通过持续协商审议,积极地抽丝剥茧寻求了解与磨合,克服教育制度相异下所构成的关键性障碍,相信必能取得重要突破,达致最终定案。

一些制度与技术上的问题,包括我国设有国家学术资格鉴定机构(MQA)及律师公会、大马医药理事会及大马会计师公会等专业公会,大专毕业生必须得到相关单位的批准才能执业。我国大专是直接归类文凭(certificate)、证书(diploma)及学士学位(degree);中国方面则使用“中学文凭”及“大学文凭”等,它为其中的存在制度差异。

教育是马中共同重视的其中合作领域,1997年,时任教育部长的纳吉访华,签署了首份马中教育合作备忘录,鼓励学生到两国承认的高等院校深造、联办课程与加强学术交流、设置奖学金和交换语文教师等,制度化两国在教育领域之合作。然而,马中教育交流虽历经14年,但两国学位互相认证的进展却未有重大突破,实不宜再拖延耽误。

现今留马中国学生人数近万人,而大马留华生仅占约3000人,若双方签署学位认证协议,可鼓励和吸引双方学生的交流与学习,让两国学生优势互补,培养成优秀专业人才,强化两国在本区域乃至全球商职场及学术等领域的竞争力,并深化在国际经贸和金融等事务中的参与角色,确保两国持续取得长远的实质惠益。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社论 2011/03/17

17-03-11 大和民族的守望与秩序

日本9级地震,海啸,核爆阴影,CNN形容是“monster quake”,BBC用“powerful disaster”,美国奥巴马总统说是“catastrophe”。我们通过电视,特別是日本的NHK的报导,被困车內的老人救出,摄影机镜头拍摄的不是老人惊恐啜泣的脸孔,而是医护人员为失温的老人揉搓双手,白袍和老人灰白的头髮相映,灾难不是逼视,而是守望。像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淡而节制。

地震海啸的画面汹涌传出,请打开我们平时不看的NHK新闻台,虽然我不諳日语,主播的语调是平静的,日文的新闻台,出现英文、中文、韩文的避难提醒。登入NHK的英文网站,版面简洁,没有耸人听闻和膻腥的標题。

於是,海外媒体深入日本灾区或东京採访,一致认为:震动虽然持续,物资匱乏,民眾行礼如仪排队的买日常用品,领食水,轮流打电话;交通灯失灵,交警指挥,路上再塞车,传媒一再嘖叹,鲜少人按喇叭。日本人安静的背后,除了防灾机制独步全球,更有一股沉潜的力量在支撑、流淌。

台北故宫如果有宋元书画特展,日本人组团参观,低头或仰视掛在玻璃柜中的作品,仔细阅读上面的题字,別忘了,日本人是读懂汉字的,另一边的中国大陆团,跟著导游旗帜,嗓门特高,嚷嚷字画没啥好看的,逕自离开。

公元8世纪,扶桑国的日本,遣派僧侣、官员渡海,赴中土学习大唐文化,凡文字、建筑、书画、工艺无不潜心学习,走一趟京都,街道棋盘方正,建筑佈局分为左京(仿洛阳城)、右京(仿长安城),千年古城,倖免於二战美军轰炸,完好保留至今。京都,不仅是日本人的,而是属於人类文化遗產。

1946年,二战刚结束,美国人类学家潘乃德的《菊花与剑》为世人(其实是西方)抽丝剥茧日本国民性格,外国人写本国人,日本人竞相阅读。70年代,法国哲人罗兰巴特旅游日本后写了一本《符號禪意东洋风》小书。此刻,在地震与核辐射魍魎隨行,游客和侨民纷纷逃离东京,同样是旅游,有別於西方文化中心论者,巴特把日本人日常生活的各面,如语言、饮食、文具、建筑等等,看作是一种独特文化的各种符號,对其伦理含义做了深入思考。

日本国民的秩序,来自“礼貌”,“通过对种种礼仪符码的那种小心翼翼的拘泥恪守表现出来”“把这种礼节引向鞠躬,引向屈膝行礼,因而,它崇尚的不是意义,而是对意义的刻写,並且表现为一种体態”(〈鞠躬〉),於是,在最最惶恐和哀慟的时候,那肢体,那语言仍然在表现为一种体態,一如松尾芭蕉的俳句:他真堪讚美/当他看到闪电/並不认为“人生如朝露”!

我们切切的祈祷核危机远离,灾区的人民获安顿,苦难让人们谦卑与坚强,像宫崎骏《风之谷》中的小女孩有勇气和爱心,化黑色灾难为金灿曙光。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杨邦尼‧201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