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接近中秋,却还感受不到节庆的气氛。现代人不但不了解节庆的来源和意义,连一些过节的风俗习惯和传统礼俗都省略或丢弃了。
节庆的式微或变质,是文明进步的结果,还是生活现代化的代价?
听一些商家说,近年来连月饼的市场也越来越小了。
月饼本来是因为中秋节而特有的产品,是由于节而存在,但大部分的月饼商家一向来只注重商业利益,只着重口味创新,只偏向包装革新,只在意行销策略,只看到市场占有率,却很少在节的意义上加强推广和教育消费者,也鲜少注意过节背后的文化意义,没有赋予节日与时代结合的和谐感,更谈不上重视文化传承的使命和重要性。最基本的就是我们很少看到月饼商主办有关中秋节的文化活动,甚至赞助中秋文化晚会活动,举办类似活动的反而大多是民间或地方性团体。渐渐地,过节的气氛越来越淡,试问月饼的市场又如何扩大呢?
如此一来,节日的庆祝方式变成商业的消费行为,只满足了商家的利益,却失去了节日的意义。
失去了根本,就难以继续将来。回头想想,如果有一天连节都没有了,我们还需要饼吗?
成为一个送礼节日
除了商家,消费者的态度也一样,中秋节渐成为一个送礼的节日,买月饼送礼成为一种形式,成为过节唯一的方式,肤浅而具目的。利用节日送礼成为功利的手段,月饼成为纯粹的商品,而没有人在意它背后的意义和故事。如果有一天,人人都觉得送鸡精燕窝泡参,比送甜腻腻油滋滋的月饼来得好来得健康来得有意义的话,尤其是送礼给那些有了一点年纪的人,那么,月饼还有市场吗?日积月累,消费者不会被一个天天叫人要感恩的广告所感动吗?那么,月饼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不只是过年过节如此,就连一些民俗礼节、庆典、婚礼、丧礼等都不被重视,都被简化或改变得失去了原意,失去了民族特性,也失去了生命力。
现在很多人视传统文化为过时的玩意,视古时民风为老土老套,不屑一顾,要不一味简化一味西化,要不就自行一套或改头换面,甚至将一些优良的传统全都给丢掉,面目全非,这是多么可惜的事啊。
一个民族的特质是源自于传统,保留传统才能保留一个民族的本质,这也是每一个民族有所分别有所独特之处。华人的传统节庆或许多民俗活动已经有好几百年甚至超过千年以上的历史,理应好好保留下来,甚至给与推广,加以流传,才不致于失去我们的根本和特征。
当然,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也可以加入新的元素新的概念,赋予其创新的意义。让节庆更具活力,更丰富,更现代化,更人性化,更被大众所认同,甚至被其他民族所接受而融入而同化。
一个有深厚传统文化的民族才会受到他族的尊敬,甚至学习。
在许多人呼吁重视道德的今天,其实更应该回过来重视传统,因为传统中有许多优良的道德观,所以道德重整不如传统重建。
我们这一代人,由于还受到上一代或父母的影响,对过节和礼俗还有一定的概念和遵循,因此更肩负了传承的责任,必须尽力教育或带动下一代,绝不能让节日和礼俗在我们这一代失传或消失,我们不要成为最后一代过节的人,若然如此,则我们就成为民族的罪人了。
然而,今天还会有人觉得庆幸,因为还有月饼可以让中秋节给流传下去,过节的感觉还能维持和延续,至少月饼成为一个媒介,带动了节日的气氛,毕竟吃还是存在着重要的意义。再回看一些没有一种食物作为代表节庆的节日,早就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了。
再往更深一层想,果真还有人会在意中秋节吗?因为我们大部分人过的只是一个不知道那个笨蛋所说的moon cake festival。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黄建华 26-09-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