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0日星期三

10-11-10 私营化是马铁道唯一出路

近年来马来亚铁道公司问题连续不断,已成为社会不满及批评的主要对象。日前马铁道一列火车在武吉知马火车站附近脱轨,令数十名乘客虚惊一场;数月前吉隆坡中环广场又因电动火车严重误点与取消列车班次,且马铁道处理人员態度欠佳,引发乘客群情激愤。儘管马铁道管理层为班车误点与取消班次向乘客道歉,但此一事件再一次凸显出马铁道顽疾已到了政府不能不断然作一彻底解决的地步。

马铁道经营可以说问题一箩筐。例如大小事故不断,习以为常的路线故障及班车误点,老大作风以及对乘客的怠慢服务態度,在在令人感到难以忍受。尤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马铁道除少数偏僻路线外,经常都有可观的载客量,特別是吉隆坡怡保往返双轨电动火车开跑后,每逢假日更是一票难求。在这种可观的载客情况下,马铁道居然每年仍发生鉅额亏损,实在不可思议。根据国家总稽查司报告,2007年马铁道亏损达8千余万,而且每下愈况,2008年亏损已达1亿1千余万,两年累计亏损高达2亿。如果再將马铁道向中央政府贷款的数额计算在內,其亏损情况则更为惊人。

马铁道之所以问题丛生,亏损累累,追根究底,就是因为其国营事业的组织形態及庞大的人事包袱。马铁道长期独佔铁路运输市场,缺乏良好企业精神,不仅用人、採购、发包工程毫无成本概念,而且坐拥大批位於都会精华地区的昂贵土地,却不知要加开发利用。更令人难堪的是,早年马铁道车站都是位於都市最繁华地带,但经过几十年的演变,由於各地车站改善迟缓,建物斑剥破旧,致连带影响车站附近发展,而且若干车站耗资百万兴建,迄今仍未启用。新电动火车系统已陆续投入服务,当年歷史的吉隆坡火车站能否重拾过去光辉有待考验。

人事包袱日益沉重,也是马铁道经营积重难返的另一重要因素。2008年马铁道人事费用佔总营业收入的比重高达46.5%,其中尚未包括10%的员工福利开支及退休人员的退抚费用。另有大批不適用的冗员,也因为受到公务员身份的保障,无法作有效的处置或淘汰。此一人事包袱与事业经营管理不善,相加相乘,几乎成为一种恶性循环,使马铁道沦为全国经营绩效最差的国营公司之一。

过去政府对马铁道经营问题虽然表示关心,但始终没有根本解决问题的决心与魄力。尤令人詬病的是,每当政府受到民眾指责与处在压力的时候,往往还替马铁道之过饰非,甚至政府在1994年至2008年间先后注资7亿6千万打救,迄今马铁道分毫未还。但是,大把钞票就像丟进一个无底洞,不仅未有扭转马铁道经营困境的丝毫效果,反而让马铁道员工有恃无恐,不思改进服务態度及经营品质。十多年来,政府作了无数次地改善马铁道经营绩效的公开承诺,也推出各式各样的改善计划,但事实证明这些作为都是徒劳无功,白忙一场。

未来几年双轨铁道將陆续贯穿全国各地,唯一能让马铁道起死回生之道,就是走向私营化,採取车路分离政策,由政府负责铁路路线的兴建与维修,但火车经营开放私人界投资。如此就能避免马铁道购买车厢须付额外数亿“台底钱”的难堪情事。这是彻底改变马铁道经营体质的一个重要起步。但是私营化必须有方法、有步骤,才有可能真正落实执行。其实,马铁道要恢復生机,“车路分离”的私营化仍然不够,因为耗资庞大的铁路路线兴建及维修工作若由政府负责,其成本势必难以大幅下降,其鉅额的亏损只是从马铁道转嫁给政府。所以,应仿效日本国铁私营化的精神,成立一个清算机构,承接马铁道所有亏损及一切人事包袱,然后將铁路路权、经营权及沿线开发权,全面开放私人界投资。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社论‧201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