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4日星期五

14-10-11 大馬人才、資金外流?

國民投資機構(PNB)收購實達建築(SP Setia),興業資本(RHB Capital)與僑豐投資銀行(OSK Holdings)計劃合併,森那美(Sime Darby)收購依恩奧公司(E&O)30%股份等交易,雖然首相保證是在你情我願的,但依然敲響了警鐘。這違背了政府先前宣稱讓私人界成為經濟發展火車頭的承諾。政府是憑什麼理由接管營運卓越的私人企業呢?

更令人擔憂的並不是這些交易本身,而是背後的族群意味。上述交易中,賣方是華裔,而買方則是官聯公司。即使在政府沒干涉的交易中,有報導也指華裔財團,如雲頂及楊忠禮集團正通過大量投資海外,將業務轉移國外。

雖說商家有權採取最有利的決策,但這到底只是個案,還是更大問題的冰山一角,即民眾已對我國喪失信心,並通過資金轉移及移民來表達不滿?世界銀行最近統計,移民到其他國家的大馬人已接近100萬人了;新加坡的大馬人中,88%擁有大學資格的是華裔。

數十年的扶貧政策是主因之一,但最近朝野的言行也加劇了問題的嚴重性。國陣在廢除固打製的猶豫不決,反貪會打擊貪污的無力,政府對土著權威組織的寬容,以及社會對英語教數理的辯論,讓少數族群感到不安。加上馬華對巫統馬首是瞻,國陣支持者希望政府延續過去包容政策的夢想也幻滅了。

伊斯蘭黨與行動黨對伊斯蘭刑法爭論不休。行動黨支持群眾可能會因為認為行動黨無法控制友黨,而開始失去信心。要避免喪失教育水準高的都市自由派選民支持,民聯必須回歸以績效與需求為主要考量的福利國理念。

等不到社會正義及經濟平等的到來,政黨似乎又只照顧少數人的利益,尋找國外青翠的草坪,也許是最好的選擇。這將嚴重影響大馬現今與未來的國際競爭力。形勢達到臨界點後,人才及資金外流會更顯著,我國連維持經濟現況都很難,更別說加速實現先進國目標了。

從目前馬航及國能在政府委任的董事會管理下面對諸多問題,以及商界各層面都缺乏本地人才的現況,可看出問題若不解決,不具競爭力的經濟,國際社會的責難,外資的撤離,缺乏教育及訓練的人力,產業價值鏈無法升級,實際所得的降低,都將是我國必須面對的窘境。這樣各族精英將加速遺棄我國,造成人力流失現象更嚴重。族群至上主義者顯然不曉得,假設他們真能實現極端目標,國家將沒剩多少財富與人力供他們使喚。

大馬要有競爭力,朝野就應在社會及經濟各層面落實我們的口號--「馬來西亞,亞洲魅力所在」,將焦點從宗教轉到經濟上;專注於競爭力,而非特權,並根據績效與需求展開扶貧計劃;盡力提供公平的教育機會,而非想盡辦法廢除英語教數理。鼓勵與珍惜社會的多元化並非選項之一,而是進步的唯一道路。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转载
作者Kapil Sethi是位廣告策略專家與品牌顧問。
《The Malaysian Insider》評論 0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