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11年11月11日本欄,寫了一篇《激活茨廠街區的歷史光輝》;談論吉隆坡捷運計劃衝撞蘇丹街,為茨廠街區一帶的歷史文化帶來浩劫。當時猜想事情不會那麼順利解決;本週二,再見民間運動升級,隆雪華堂連續3場行動,號召簽名蓋章大會「搶救蘇丹街,維護文化遺產」。
這項公民運動堂堂正正,我們一定要支持到底。它也再一次的引人追問,政府為何就是要改變吉隆坡的古蹟區?嚴厲一點的責問就是,為什麼總是想要摧毀吉隆坡的歷史真貌?捷運計劃衝撞蘇丹街,只是又一個歷史重演。
發生這種事情,最要責備始作俑者的政府當局。捷運計劃只是其中一個交通建設,固然重要,但是典當國家首都歷史來換取這項利益,這個代價與破壞實在太大,也太慘重了。
另一方面,這段日子來任由捷運公司,舉著經濟利益的旗幟在揮舞;我覺得很多人沒有拿出真心對待吉隆坡歷史。比如說,馬來西亞歷史協會、新聞通訊及文化部,甚至是爭論馬來亞不曾是英國殖民地的國家教授理事會等等,他們的聲音都跑到什麼地方去了?
當歷史遭受傷害,這些分享著歷史光環的學者、專家們卻沒有聲援說話,發揮專業本色;實在愧對歷史,辜負人心。
諸君眾人,何故如此昧著良知?箇中牽連利益輸送、權勢操弄,以至狹窄種族主義的作祟。
漫漫歷史長河,每一代都有迷失的人,甚至會在歷史中走失了。但是,這個世界永遠都有清醒的人,或者一小眾。當暮鼓晨鐘,甚至是當頭棒喝的那一刻,我們有認真面對與處理嗎?
「搶救蘇丹街,維護文化遺產」,正在走向街頭抗爭。而這樣的一場公民運動,必然需要結合各個民族的力量,才能成就事業。隆雪華堂推動跨族群、跨宗教的結合,擴大領域、提升層次必可為此加強力道。
2月5日的「年十四,燈佑蘇丹街」,看到不同民族、不同領域社群一起遊行表達心聲;讓人實際看到了希望。
從表面上看來,民間的聲音正受到關注。捷運公司首席執行員拿督阿玆哈周前保證,不會強硬征地拆除建築物,甚至也會向政府建議,將蘇丹街例為文化遺產。聯邦直轄區部長拿督拉惹儂仄也表示認同,蘇丹街古蹟的歷史價值不可毀。
我們要沿著蘇丹街走回去,走到吉隆坡歷史殿堂,延續光輝。
但是這場還在演進的運動,目前沒有看到實際改變,也沒有明確的改道聲明。擺在我們眼前的急切工作,就是趕在本月19日至23日前往簽名蓋章,「搶救蘇丹街,維護文化遺產」。
最終我們要看看,民意受到什麼程度的尊重?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潘友來 201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