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华文小学是华文教育得以传授及授业的重要基地,是华族在身分认同上的一个象征。因此,华小的发展极度受到广大华社族群的重视与关注。
2008-2011年期间,全国国小和华小总体学生分别减少了8万5646名和3万1233名,两者在学生来源问题上均呈现下滑趋势,但国小数量增加了68所,而华小才区区增建那么一所。
若把探讨的时段加长,相信分析后所得的结果会更加显著,所以我分析了1980-2011年期间的数据,初步发现在过去31年里,国小共增加了1334所,学生增加了96万2370人;华小减少了21所,但学生却增加了2万6157人。
换言之,平均每增加721名国小生,就增建一所国小,如果以此类推的话,华小应增建36所。
三管齐下效率失衡
若按照历史作为借鉴,过去9年内才获批增建6所华小的进度来看,估计需要54年之久,即到了2065年才能满足目前华社对华小学额的需求,但这还得在华裔人口停止增长的前提下方能成事。
为了近期内解决华小不足的问题,必须采取三管齐下的策略,即增建、搬迁及扩建。坦白说,除了增建新华小,搬迁和扩建不是最实际的解决方案,就此有以下3方面原因。
其一,特别是居住在城市的华裔学生,由于华小数量在华社地区覆盖率偏低,所以他们比别的孩童起得特别的早,严重影响每日课堂学习的效果。
挤在有限空间学习
其次,容纳更多学生而不断在原有校地上扩建,同时也导致每班平均学生人数不断提升,学生被逼在有限的空间内学习,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心情,以及教师无法有效地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许多后进生无法在优良的学习环境下获得关注。
其三,国家教育乃是以民为本的教育,不断地搬迁乡村地区的微型华小,不但导致许多学生丧失教育机会,进而提高乡村的辍学率,并且加快了往城市迁移的速度。就此,教育部长于本月8日说道,只要微型华小家教协会继续操作,教育部是不会搬迁的。
总而言之,倘若华裔父母视学校设施、学校离居家距离等考虑因素为遴选学校的首要条件,而华文母语教育在教育全球化、以及“一个大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种语文”等国家理念倡导之下而逐渐淡化,华小以后将不是他们的首选。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郭联福 201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