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前内阁资政李光耀本月5日跟1700名南大学生举行对话会时强调,整个社会支持任人唯贤制度,是新加坡自独立以来取得比邻国更高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主因。
他引述世界银行发表的数据说,新加坡1965年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512美元,去年已超过4万3000美元(12万8140令吉),是马来西亚的5倍,印尼的14倍。
在这场名为“新加坡的前进之道”为主题的50分钟对话会上,李光耀对新加坡的国民团结隐忧表示担心,他说,如果政治分化导致国家分化,国家经常陷于争吵之中,新加坡最终将面对问题。
李光耀显然是对新加坡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十二届大选成绩有感而发,在这场选举中,工人党成功从外交部长杨荣文领军的行动党团队手中夺下阿裕尼集选区这个主要战场,为新加坡反对党历史写下新篇章。
而行动党的得票率,从2006年大选的66.60%,滑落至2011年的60.14%,降幅高达6.46%,相信更是令行动党忧心不已的政治发展趋势。
无可否认,任人唯贤确是新加坡能够有今日成就的最大因素,而其之所以能够秉持唯才是用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仰赖了执政党的强大;因此,以眼下的政治氛围来说,李光耀难免担心新加坡政府往后会为了保住政权,而摒弃这个治国良方。
古话说,“治国先治吏”,而这个“吏”字用在今日,除了政府的行政官员,也应该包括正副部长、州行政议员以及所有民选和非民选议员在内,这些从政者,正在社会各阶层不断为国家带来正面与负面影响,所以,他们能力的好坏,跟国家兴衰确实息息相关。
一个国家不管有多好的政策,多么宏伟的愿景,要是没具备能力的行政官员,一切必流于空谈,这个道理,每个从政者都懂,所以他们和平民百姓一样,对政府部门官僚主义和行政偏差深恶痛绝,这种现象,在马来西亚也早已见怪不怪,可惜一个课题却是谈了几十年依然谈不出一个结论来。
抛开这点不谈,所有从政者,上至参与内阁会议的部长,下至由政党推荐的地方议会议员,他们是否能力十足?或根本连最基本能力都没有?
一些部长级人物谈话结结巴巴的镜头,在电视机上时有所见,而市县议员、州议员,甚至州行政议员连国文都看不懂的例子,在国家独立超过半个世纪的今天,竟然还继续出现。
这些从政者全都依靠本身的政治势力取得官职,其中当然难免领袖的任人唯亲,他们跟可以让国家顺畅发展的任人唯贤制度肯定攀不上关系,若长期存在,则必会阻碍国家前进的步伐。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社论 2011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