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日星期二

02-11-10 以正確的史观写大马歷史

据报导,教育部將成立一个特別委员会,全面检討与研究如何改善歷史科现有的教学方式,以及纳入建国史、国家宪法等新的內容。可以说,这一波的歷史教育改革,是在政府与民间都有意识推动下所进行的,显示目前朝野对教育改革都具有共识;然而,彼此对歷史教改的理念与內涵,仍存有相当的歧见与爭议。此可以从教育部明白表示將歷史科列为必考科目中窥见一二。换言之,教育部所认知的歷史教改,是在维繫现有建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问题,透过政策手段加以渐进的改革;而民间社团所欲推动的歷史教改,则是著眼於整个歷史教学制度的改革。因此,朝野在观念上、內涵与实践的各种层面上,仍存有渐进与激进改革的重大鸿沟。

对此,我们愿就歷史教改问题提出若干看法。第一,要想歷史教育风气的真正提高,政府该扮演的角色,除了要有魄力和决心,拨经费与订长短程方案之外,可能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更不容忽视,那就是政府的决策系统一定要做到真正诚挚的去尊重“歷史”和“学术”的尊严,这包括对歷史知识的重视和对歷史学者的重视。要体认歷史论述的绝对自主性格和歷史学者的独立尊严,不应以政治或行政的片面考虑干预或扭曲歷史知识的创造与累积,甚至妨害歷史学者的独立思考。

说实在话,目前教育部对歷史和知识的真义,常有非常错误的认识,上爱者急於想从学术界得到立即的答案或万灵丹,下爱者不是藉某些学术研究的结果,大行“本位主义”之实,就是排斥不同意见的学术观点。其中最显著的例子是教育部骤然宣佈自2013年起,SPM考试歷史科必考同时必须及格,这一宣佈等於令整盘教改破局,教育学者邓日才校长昨日在《言路》版发表专文,对此有精闢的看法。这些扭曲歷史教学的看法与作法,不论是在短期或是在长期,都对提高歷史研究、歷史教学风气的目標,有诸多负面的后遗症。一旦歷史及知识的尊严不受重视,歷史学者的无力感与冷漠自难避免,自由、积极和活泼的歷史教学风气也就难以追求了。

第二,想要提高歷史教学、充实歷史科內容,人才和经费固然是要件,制度的健全和改革恐怕更是关键影响。日前歷史编纂与教学的严重制度问题有以下数端。一是目前“歷史盲”的现象不仅体现在年轻人身上,轻视歷史也几乎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这是长期来歷史教学偏差所造成的。二是歷史学术评审制度不健全,常有“外行”审“內行”,或是因个人或族群好恶左右歷史学术品质高低的评鑑问题。三是好的学术行政领导人才缺乏,想爭取教育部学科评鑑委员会等行政职位的虽大有人在,但真正对歷史教学风气推动有远见有创新的学术主管人材仍有不足之憾。再加上一些教育体系內外的族群意议形態干扰,更阻碍了优良人才的出头,而无形中鼓励保守与妥协的行政態度。

歪曲歷史所造成的遗祸日本殷鑑不远。自从二次大战结束后,日本政府对於整个战爭的责任以及战爭的罪行,一直以相当含糊的方式保持低姿態的缄默,让人误以为日本是默认二战所犯下的错误,其实这是对於日本一个很大的误解。因为日本有一部份的人民以及政坛的主流派,对於二战的战败亡国歷史,仍然存有湔雪耻辱的潜在记忆,日本人並未真正的认为自己国家在战爭时对於所侵略国家所造成的蹂躝与破坏,感到抱歉。这从日本的歷史教育中,已经可以看到日本政府重新詮释二战歷史的前因后果。

我们要求忠实於歷史,绝非要算歷史的陈年旧帐,而是要警惕未来不要让歷史悲剧重演,可见正確的史观其影响何其深远!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社论‧20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