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6日星期六

06-11-10 对症下药提昇华小国文水准

教育部推行巩固国语政策,同时也强调国文科师资必须是在师范学院主修国语。这引起教总主席王超群的忧心忡忡,担心华小一二年级的国文科將由不諳华文的国文老师来教导,进而影响华小的国文水准。教总主席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目前的师资培训制度下,教育部所培训的华小国文师资几乎都是不諳华文者佔大多数,若由这些老师来教导华小一二年级学生,在语言无法沟通的情况下,肯定大大影响教学的成效。

事实上,为在华小推行巩固国语政策,教育部早前也建议大幅度增加华第一阶段的国文上课时间,惟在华团的坚决反对下,才作出修改。华小生对国文的掌握能力不强,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然而,如果教育部要加强华小学生对国文的掌握能力,就必须对症下药,以真正有效提昇华小的国文水准。

从教育部巩固国语的策略来看,例如强调趣味教学、阅读计划、通过资讯和通讯工艺教学等,这些固然都是提昇学生对国文掌握能力的实际措施。教育部也必须清楚知道,在华小,国文是第二语文,与国小的情况不一样。因此,要提昇和加强华小生对国文的掌握能力,就必须从第二语言的角度为出发点,包括培训掌握双语的华小国文师资,以真正达到教学目標,惟教育部所推行的巩固国语政策並没有从这个角度来探討如何实际加强华小或淡小的国文水准。

或许有人认为把国文当作是华小的第二语言是对国语不尊敬,这其实只是庸人自扰。国语的地位已经勿需受到质疑,而且也受到宪法的保障。事实上,要学好语言,尤其是第二语言,就必须从语言角度出发,按部就班,才能事半功倍。前阵子,专栏作者莫辛阿都拉在其文章中认为,以“置之死地而后生”是在华小教导国文的最好方式。对於这种“淹没式”的教育方式,让完全不懂游泳的孩子在水中呛水、下沉和挣扎、以確保孩子儘快学会游泳,笔者实在无法苟同,因为不是办教育所应採用的方法。不可否认,一部份的优秀学生,尤其是具备语言天份者將在这种“淹没式”的教育方式下取得成功,但毕竟这只是少数,对於无法有效学习的大多数学生而言,得到的只是压力不断、缺乏自信和失败的经验,更是为日后的厌学和輟学埋下隱患。

將心比心,教育部派往国小教导华文的师资不但具有双语资格(通晓华文和国文),也是经过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培训。此外,国小华文课程和课本也是根据第二语言教学模式编写。试想想,如果国小华文班老师只是懂得华文,不諳国文,有关的老师如何能够胜任教学,国小生又要如何学好华文?因此,同样的道理,教育部也必须根据华小的实际情况,培训諳双语的国文师资,编写符合华小程度的国文课程纲要和课本,提供有效的教学环境等,让华小生快快乐乐学习国文,而不是一再推行不利华小的措施,让华教团体提心吊胆,也让学生无法有效学习语文,最终无法达到提昇华小国文水平的目標。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南方客‧20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