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忘了第几次上吉隆坡。这次,我搭廉价航空,从新山士乃机场上机,早上7点从家门出发,到达循人中学11点15分,我戏称已经飞到曼谷、巴厘岛或香港。选择搭廉航,是近日的长巴车祸频仍,最长的记录从新山中午1点30分上车,到达吉隆坡晚上7点30分,时间足以飞到悉尼或北京了。那么,搭廉航,飞行时数45分钟,8点30分上机,9点15分抵达廉航终站,恐怖的经验从这里开始。
现场买了到城区的车票。等了15分钟,上车,人少,我问司机和售票小姐甚么时候开车,回答一致:nanti,tunggu。等到10点,巴士正式开,花了近1小时抵达市区,再转计程车,同样是塞塞塞。我花了12元的德士费,成了“凯子”。
〈还好我不是吉隆坡人〉这题目眼熟。是的,我直接倣傚龙应台的〈还好我不是新加坡人〉,只不过,类似的题型,在地吉隆坡人看了想必船过水无痕,不生气,不难过,因为大部份中產阶级的市民拥车,从家里到工作地点,像是“云”生活,鲜少踏出脚走在城市的路上。又或趁假期的时候上云顶、金马崙或搭廉价航空逃出国度假。在市区,报纸的標题最常出现:隆市沦陷,外劳佔据。
抱歉,吉隆坡没法成为“伟大”的城市,虽然它有双峰塔,曾经的世界第一高楼,或即將兴建的百层大楼,大喇喇的盘踞在市中心像怪兽睥睨脚下杂乱邋遢的茨厂街。虽然公共交通像八脚的保罗章鱼四通八达,不小心就打成死结,动弹不得。又或者是不输欧美、港新的高档购物中心、酒店和餐饮服务,市民的英语水平肯定比东京、首尔或台北人高,老外来马没有语言的隔阂,国人“英语通”確实是优势。
把巴生河流域和周边地区算进来,整个大吉隆坡地区人口近500万,这座百万城市的人的面貌消失在自身的城里。请听我说来:
因为这座城市的主体不是为在地市民而建的。换句话说,一座没有“人跡”的城市,像荒城颓倾。吉隆坡怎么没人呢!从茨厂街到星光大道,到KLCC不是人流摩肩擦踵吗,上下班尖峰时段巴士和轻快铁不是挤得像沙丁鱼吗。这些当然是人,是没有面目的人。
我说的“人跡”是:你看到有市民在遛狗,有老人在公园打太极,下棋;中午时分,附近上班族在树荫下透气,叼根烟或打个盹。路上有市民骑脚踏车,情侣从这条街手牵手逛到下一条街。或者,一个空旷的广场,爸爸妈妈推著婴儿车,小孩在追逐,放风箏。
这是一座没法漫游和凝思的城市,我指的是用双脚,一双凉鞋或球鞋。在首都“呆”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我赶紧逃离这座大城。回程的路上,我庆幸,还好我不是吉隆坡人。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杨德祥‧20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