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為阿末英德拉的末英德拉,是一位在我國獨立前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一位柔佛人。起初他與其他人一樣,在各自的平臺上為讓國家擺脫殖民統治奮鬥。
但不同的是,他卻參與左派運動,加入了當時由伯哈努丁與依沙莫哈末領導的馬來亞馬來民族黨(PKMM)。那時馬來民族黨的青年團稱為覺醒青年團(API),團長是阿末布斯達曼。而對勞工與公眾深具影響力的馬來亞共產黨,也被列為左派組織。
1948年6月16日,英國殖民政府在英國園坵經理被馬共殺害後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全部左翼政團,包括馬共、馬來民族黨、覺醒青年團、覺醒婦女會(AWAS)都被宣佈為非法組織。因此,許多左翼人士選擇保持沉默,有些則逃到新加坡,或加入馬共武裝組織,也有人加入巫統等其他平臺繼續其鬥爭。
巫統依然是個合法的政黨與群眾運動,囊擴了各地的社會團體,不但更有組織,影響力也廣泛,最後成功爭取獨立。伯哈努丁、依沙莫哈末、阿末布斯達曼等人,都沒選擇武裝起義。但末英德拉卻選擇成為馬共武裝份子,選擇運用暴力展開反殖反帝的舉動不但是違法的,也是不正確的,最後導致他誤入歧途。
1950年2月23日馬共攻擊麻坡武吉哈逢警局,是末英德拉的鬥爭高潮。學者的各種研究顯示,他曾策劃只襲擊英籍警官,但其下屬卻違抗命令,連警局內的馬來警員及家屬也攻擊。身為非法組織馬共第十支隊的領導,他必須對此負全責。結果,他被他家鄉的人認為是名兇殘的暴徒,甚至不惜危害祖國人民的安全與和諧。
馬共以武裝鬥爭反抗英殖民統治,是為了建立「馬來亞民主人民共和國」。這將導致馬來人喪失對國家的主權,馬來人的民族家園受外來族群的控制。當時稱為馬來亞聯合邦的我國非常幸運,因為大部分人都不支持馬共,反而與政府一同消滅共產黨恐怖份子。
後來在峇都巴轄Parit Baru村的社會領袖與殖民地警方的攜手合作下,末英德拉終於落網。他因參與受查禁的共產黨武裝鬥爭,展開恐怖襲擊而被判死刑。根據武吉哈逢事件的史實,末英德拉是自願成為馬共成員,以及第十支隊領袖的,可見他本來就是有意危害公眾安全與社會和諧的,因此絕非一位爭取國家獨立的「鬥士」。
馬共暴徒無法成立一個共產黨領導的共和國,人民有很大的貢獻。馬共的奮鬥史,顯然與巫統在拿督翁與東姑阿都拉曼領導下,通過協商爭取獨立,建立君主立憲的國家的經歷截然不同。
即使已在1989年與馬、泰政府達成和平協議,馬共依然是個非法組織。政府查禁共產黨,因為共產主義違背回教教導,並反對民主社會中持有不同意見的自由。
柔佛傳統基金會(YWJ)出版《柔佛名人傳》,通過研究記載民間歷史人物的傳記。編者奉行政府所堅持的學術自由,為豐富歷史資料努力,讓社會大眾能從歷史事件中學習。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转载 作者拿督阿都干尼奧斯曼是柔佛州務大臣 《馬來西亞前鋒報》評論 08/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