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买屋供屋养屋,是人生中的一颗苦果。
有多苦?將房价,除以薪金所得,就是你的“痛苦指数”。一旦对上了,谁也离不开谁。
如果可以不吃不喝20年,恭喜恭喜,你的痛苦就会少一点,有望在孟沙买到一间看到远观双子塔微弱灯火的小公寓,与老外毗邻而居,早晚Well来Well去,光宗耀祖。
没本事买,租也可以,孟沙区有本事租没本事买的老外多得是──房价贵死了。
Well,租金当然也不便宜,隆市一小房空空如也叫价400令吉;孟沙富贵区一房租金已是普通打工仔一个月的薪水,真叫人阮囊羞涩。
为打击炒房,政府计划向中国和瑞士学习,抑制愈涨愈离谱的房租。
不妨同时向德国取经。
德国的房价可能是全欧洲最稳定的一个──年涨幅1%,有时还低于2%的平均通膨,痛苦指数极低。
德国人喜欢租房,把买房子列为30岁前的人生目標的年轻人,少之又少。首次购屋者,平均年龄为42岁。
为什么?
关键在于健全的法律规范,稳定了房价,也保障了房客的权益,让租屋而居的德国人能安居乐业,不必急著买房子。
德国法律严格规定房屋买卖和租赁资讯透明化,房屋价格超出合理的市场价格20%,发展商就要被罚,令投机分子无从炒作房价。
人生美在海阔天空
房东要涨租,可以,但必须举证3个同类例子加上书面说明凭什么起租,举例:蕉赖A村的包租婆要起租前,必须向房客证明,隔两条街有同样的3间房,租金已经调高,否则就要吃官司。
德国年轻人不觉得人生中少了间房子就少了一种保障,反而觉得供楼供到死的人生好可怕。
就像芬兰教育不相信考试一样,听起来怪怪的,但了解了以后就会佩服这种“退一步”去思去想去设定的制度,是为了让孩子好好感受人生海阔天空的美──人生苦短,何必劳劳碌碌餵养发展商和屋子一辈子。
文章来源:中国报 作者:甄子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