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乃我國晉陞為先進國最重要的一個資源,而在這個講求深度知識的全球化時代,教育無疑是身為發展中國家的大馬在轉型過程中最需要著重發展的領域。
諷刺的是,根據最新公佈的全球兒童概況報告顯示,大馬中學生的入學率只有區區的70%,當中以男生高達34%的輟學率更令人擔憂,而這也是目前大馬大學新生男女失衡的一個主要因素。
在今年國立大學的新生入學禮上,不難發現大馬高等教育陰盛陽衰的趨勢越來越嚴重。雖然這是全球普遍面對的一個趨勢,但是我國目前的比例還是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了許多,國內幾所大學的男女比例甚至還達到令人咋舌的3:7。
大馬女性基於東方傳統,畢業後多會選擇在家相夫教子,長遠而言將會影響國內的工作市場。目前,大馬需要大批知識分子來推動國家的幾項轉型計劃,在高技能職員供求不應下,大馬想要成為知識經濟體的目標恐怕難以實現。
此外,輟學生一般都會基於複雜的家庭背景,被逼提早踏入五光十色的社會。在心智尚未發展成熟之下,這些被主流教育所遺忘的一群容易受到犯罪集團的誤導而誤入歧途,成為社會的負擔。
政府一邊廂花大筆資金設立人才機構吸引外國專才回國服務;一邊廂卻放任這群輟學生在社會上自生自滅,實在讓人感到有點莫名其妙。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潛能,而政府需要做的就是提供他們可發揮所長的平台。
目前,學術表現比較弱的學生可選擇在國內的技職學院接受各種專業化的工業培訓。但是學生普遍上卻不熱衷於進入技職學院學習,原因是政府無法確保他們在畢業後的就業與繼續升學的機會。確實,政府在這方面的投資與宣傳略顯不足。
一個國家教育的成敗不是取決於培養出多少個優異生,而是確保各個學生都有一展所長的機會與契機。一種米養百種人,學生的學習能力難免會有些差距,而這就需要為師者因材施教,確保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可以找到可任其發揮所長的機會。
輟學生不該被視為被放棄的一群,政府應該通過更多人性化的管道來減少國內的輟學率,以免讓他們成為社會上被邊緣化的一群。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劉康強 2011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