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听歷史,求学时若遇到如“讲古佬”般的老师,讲述歷史时那活灵活现的细述,真的听得津津有味。
“讲古佬”的能耐,是他们能让时间进入时光隧道,让听者隱隱约约看到一幕幕往事重现眼前,让大家明白,这就是以前发生的一切,俗称歷史。
只是,我喜欢听歷史,绝对不喜欢考歷史,我和同学一听到要考歷史,总会喊救命,因为那时我们被告知,回答考题的答案,一定要有特定字眼,否认就不能取得分数。
就是说,除了牢记年代与日期,还要死背一大堆特定字眼,乖乖不得了,一提到考试,大家都討厌歷史课。
离开校园后,我反而喜欢翻阅所谓的歷史书籍,但突然发现一些歷史书与学校歷史课本所讲述的事实,会出现不同观点与角度。
歷史不是真实记录著已发生的大小事件,包括荣誉与黑暗一面吗?
原来,踏出校园,我才明白,歷史,也有分野史与正史。
另一角度詮释
正史,是官方陈述的歷史;野史,是民间细述的歷史版本,通过考察,引述经验者的谈话,再综合各方面写下的歷史观点。
当野史的细述,在学校课本里找不到半点痕跡时,我,哑然失笑。
谁写的东西,才是真正发生过的歷史?
看到政治领袖一个个强调必须真实地记录歷史,不允许他人篡改歷史,再看到前首相敦马承认,我国不曾被英国殖民,而是英国以殖民者自居时,我再次明白,正史,是官方一定要我们相信的事实;野史,是以另一角度詮释歷史,信不信,由你。
难怪台湾作家龙应台会说,尽信歷史,不如没有歷史。
文章来源:中国报 作者:吴慧芳 201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