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选盟3.0静坐运动变成一场声势浩大的大游行,显示了这场运动得到了成千上万人民的支持,而且具有连贯性地向选举委员会施压,以便接纳它所提出8项诉求。根据报章的报导,有逾10万人参加大集会;而根据主办当局的估算,有约25万人参与了和平示威。虽然在整个游行中有出现过紧张、对峙与驱散的场面,也有人被捕或投诉被殴打,但基本上没有酿成严重暴力流血事件,这是值得庆幸的。
这之中有报导说3个人丧生,但事后查出两名参加者因心臟病逝世;另一名警员是在执行任务时呼吸困难而逝世,与大集会无关。这顿然使人鬆一口气。与此同时,被扣捕的512人也于当晚被释放,包括峇都区国会议员蔡添强及净选盟委员黄进发。惟令人遗憾的是,发生参加者及记者被殴打事件。吉隆坡中央医院的报告是有65人重伤,包括2名警员。
比较爭议性的过程则是大集会成功,与会者准备解散时,警方却发射催泪弹,使场面一时失控。当局认为是群眾闯路障而不得不制止;主办方面认为图闯路障者非穿绿或黄T恤者,而是著便服的人。不论双方如何爭执,这多少给大集会留下了污点也是预料中事,因为这么大的场面,只要有风吹草动,任何事都会发生的。但所幸彼此还能克制,不致酿成大件事。
虽然在428之后对游行的爭论还会持续下去,但更重要的焦点则是我们如何看待这场公民运动。它起源于2007年的时候,有一批非政府组织,也包括政党给予响应,组成了一个净选盟(Bersih),即意要求选举委员会改革选举法令,公平与乾净地举行大选,但声称不获重视。因而在11月10日(或称1110)不顾政府的禁令,发起一场抗议运动。
在严密的防范下,警方设置路障,在独立广场周围戒备,以便挫败示威游行。然而群眾依然穿黄色衣服,製造黄色浪潮,並成功地向最高元首提呈备忘录。后来在游行途中,也发生了警方使用了水炮和催泪弹,导致示威被驱散。这之中有245人被捕,庆幸未发生大规模的暴力衝突。
净化选举杜绝舞弊
由于在初试啼声即有数以万计的群眾响应號召,有说在5万人之数,也就造成净选盟在一夜之间爆红,成为千禧年后耀眼夺目的一个组织。正因为净选盟之后不久又爆发兴权会的示威游行,也就给时任首相的阿都拉带来双重压力,但他却依然故我按原计划在2008年3月举行大选,漠视净选盟的「威力」。结果一场308的政治海啸,竟让阿都拉痛失「半壁江山」,国阵更不再国会享有三分之二多数席的优势。换句话说,当政治版图起变化时,人们终于意识到群眾的潜在力量。
2010年4月,净选盟转型为纯粹由公民社会团体组成,不包涵任何政党的「净选盟2.0」(Bersih2.0),並由曾是律师公会主席的安美嘉担任主席。安美嘉也因此摇身一变成为非政府组织的发言人,敢于在权力面前作出挑战,为选举提出了兴革之议,更被民间喻为「民主斗士」。安美嘉曾在2009年获得美国颁发「最勇敢妇女奖」,接受奥巴马总统夫人米歇尔及国务卿希拉莉的褒扬;接受担任净选盟2.0主席后,更成了公民社会中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耀眼之珠。
来到2011年,净选盟2.0在安美嘉领导下有更大的动作,並提出8项诉求以改革选举制度:清理选民册、改革邮寄选票制度、在选举时使用不褪色墨汁、制定最少21天的竞选期、让参选政党公平接触媒体、强化选举机构体制、杜绝贿选及杜绝骯脏政治手段。
由于没获得选委会正面回应,净选盟决定在2011年7月9日再发动了2.0人民集会,儘管当局仍不发出准证,警方更在通往默迪卡体育场的公路上设下路障和检查,预先採取行动逮捕,但响应號召的群眾大不乏人,他们由四面八方涌向体育馆。当时警方也採用了催泪弹驱散群眾,並逮捕了1,667人,包括安美嘉。由此可见,709大集会是继1110大集会的第二波浪潮,而且人潮比第一波还要多,超过5万人。引人注目的是,前首相的女儿玛丽娜也参加了大游行。
全民联手爭取民权
事后,政府宣佈委任国会议员组成国会委员会来商討选举改革,但因时间短促,也无法进行有效的改革。选举的脚步声越发接近,净选盟显得有些「坐立不安」,因为它所要改革的直到今天为止,政府也仅接纳了一项(点不褪色墨水),其他的属于不肯定状態。于是再出现第三波的群眾运动(即使选委会声称其实已接受净选盟的7项诉求)。
根据安美嘉的说法,2012年428的大集会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也不可能轻易改变地点。政府虽提供了四个独立广场以外的替代地点,但净选盟认为太迟了。由于净选盟坚持和平集会,不闯「禁区」,得到了许许多多的民眾支持,匯成了一股巨流涌向独立广场周边地区。
从1110到709再到428的大集会,固然有得到反对党的號召和响应,但更大的回应是民眾自发性地支持净选盟,一个不属于政党的组织。它將因为428变得更加的权威,更具民间的代表性。这在马来西亚的建国歷史上是第一遭,反映了公民的醒觉和政治意识的提高,要求马来西亚向民主大步迈进。
在过去,马来亚或马来西亚不是没有公民运动,而是有其局限性。例如独立后的公民运动以学潮为起点,並且是有种族倾向的。华校生在60年代支持林连玉的抗爭,反对褫夺其公民权;马来学生70年代介入华玲反飢饿运动。继后的80年代,董教总「打进国阵」的民间运动(许子根从中涌现),及伊斯兰教青年阵线(ABIM)默许、支持安华加入巫统。
90年代董教总再推动「两线制」及90年代末期的「烈火莫熄」运动,也多少有种族上的倾向。直到千禧年后,不分种族的公民运动才开始酝酿,不过还是不彰显,依然停留在「烈火莫熄」的抗爭,更陷入伊斯兰教国的爭议,並未能触及选举公正的课题。只有净选盟出现后,才亮出一张无种族、无政治背景的牌子;但因为初期需要支持力量,也不得不借助反对党的力量来壮大。
如今净选盟已不断地壮大,而政党扮演的重要角色也正在逐步地消退,正在转型成为一个完全由公民社会主导,不具政治意识形態的民权运动,因此朝野政党都得重视净选盟。它代表的是人民的心声,要求国家迈向更民主、更开放、更乾净的明天。这应该是428释放出的最重要、最明显的讯息,一点也不含糊。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谢诗坚 201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