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日星期三

03-11-10 爽

马来西亚的华人,始终生活得很压抑――政治上压抑、经济上压抑、教育上压抑、文化上压抑……。

用很市井的语言形容,这种压抑心理,叫“心里不痛快”。

生活在压抑的氛围里久了,人往往会產生叛逆的行为,让自己“爽”一下,或讲讲笑话,黄色的、粗俗的、政治的,无所不谈,反正讲了就爽;特別是在咖啡店里或在网上享受一下短暂的自由,今天骂一下无能的官员,明天骂一下政客,心里就会觉得爽得不得了。

出现这种现象,一点也不奇怪。人类社会就是如此,愈是禁忌的社会,大家就愈是喜欢讲禁忌话题,愈是想要感受一下挑战禁忌的那种踰越的快感!

但请不要小看这些市井小民的影响力,在他们畅所“爽”言的世界里,嬉笑怒骂之间,固然掺杂著很多粗俗的语言,也不是很有水准,但也有不少一针见血之言,具有很深沉的道理,值得我们深刻思考。

这阵子,政客的演说,也不乏“爽”的情节。

马来西亚的族裔政治传统根深蒂固,政客见华人讲华人的话,见马来人讲马来人的话,见印度人讲印度人的话,大家早已司空“听”惯,“听”怪不怪。特別是在自己的族群里,游目四顾,发现台下全是自己人,在掌声和欢呼声中,往往会一时兴起,甚至口出狂言,猛踩他族。“我们不需要华人和印度人的票”,正是在如此情境下脱序的演出。

我想,佐哈里那句话脱口而出的时候,心里一定爽得不得了。但他忘了,今天的世界,已经不是他想像中那样封闭的世界了,马来西亚再封闭,也无法抵挡新科技的衝击,只能乖乖地被新媒体“转型”为“封闭的开放社会”。因此,在强大的舆论压力底下,他只好一再道歉,当初的那种难以言喻的快感,剎那间变成了又苦又涩的痛感。

搞政治的人都应该在这起的事件中吸取教训,那就是:

一、凡讲过的,必定留下痕跡;二、爽过之后,必要承担后果。

不能否认,今天的政治,已经愈来愈依赖表演,政治人物依据脚本演出,在不同的场合,讲不同的台词,以取悦不同的选民,全然都是为了选票效果;但作为选民,我们听了“不爽”也好,听了“爽死”也好,在作出反应之前,都请冷静下来,反思再三。

面对恶言,无需暴跳如雷;面对讚美,也无需陶醉狂喜。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林明华‧20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