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7日星期三

08-09-11 歷史如何辯論

其實,無論是雄辯的巫青團長凱里,還是巫統沙場老將副首相慕尤丁,誰出頭跟回教黨署理主席莫哈末沙布公開辯論「誰是真正的獨立鬥士」這個課題,都佔不了什麼便宜,搞不好還有可能理屈詞窮!

問題的根源全在於巫統自我國獨立以來,便將爭取獨立的功勞獨攬一身,除了巫統領袖,別人休想分一杯羹。而沙布和回教黨以史論史,認定巫統領袖之外,爭取獨立的民族英雄還有其他知名和名聲不損的人物。

沙布從柔州政府出版的《柔佛名人傳》中找到末英德拉被官方認可為民族英雄的證據。而根據該戰役倖存者之一哈芝尤索夫於1999年的追憶,末英德拉後來在霹靂州遭到殖民政府逮捕並判以吊刑。這麼一位抗英烈士,任何人都很難否定他是一位民族英雄;沙布證據在手,反而振振有詞。

巫統領袖怕歷史,因為歷史必定會攤開許多事實,證明巫統、馬來統治者及英殖民政府三方,正在暗中起草將新加坡排除在外的「馬來亞聯合邦協議」時,陳禎祿、郭鶴齡、約翰依伯、巴哈魯丁、布斯達曼等人早已擬定一份包括新加坡在內的《馬來亞人民憲章建議書》呈交英國政府。即使在東姑到英國談判獨立之時,我國仍有馬共領領導的馬來亞民族解放軍,包括純馬來人的第十支隊,都在堅持著抗英武裝鬥爭。

英國殖民政府當年並沒有給予武吉哈逢戰役四名倖存者任何獎勵,根據哈芝尤索夫的說法,他事後被調回家鄉任職,每月領取472令吉50仙的退休金,另一位倖存者奧士曼生活更艱苦,在戲院當守衛看顧腳車。這段口述歷史也說明,即使在獨立後41年,四名倖存者仍然自生自滅,並沒有受到聯盟和國陣政府的關照。回教黨決定代表武吉哈蓬戰役的犧牲者及倖存者家屬向英政府索償,可謂明智之舉!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陳頌光 201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