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QS世界大學排名出爐,馬大躍升至167位,終於從200名以外,擠進世界200大高等學府之列。馬大校長欣喜表示,要求學者和研究生在權威學刊提呈研究報告的方針奏效,還說要招攬諾貝爾獎得主到馬大服務,以取得更好排名。
一間真正有素質的大學之所以能躋身世界大學排名,除了「利用」校內學者的學識和研究能力,通過在期刊發表多篇論文,來提升排名,更重要的,還是校園營造的學術自由、獨立思考的人文精神。
縱觀世界前5所大學,劍橋、哈佛、麻省、耶魯、牛津,每所大學都各自具備不同的人文精神和校風,就連科技人才輩出的加州柏克萊分校,也因其強調創新精神的校風,而培育出許多改變網絡世界的科技鉅子。
這種大學校風是不可複製的,也正是校園濃厚的自由研究風氣和人文精神,才能造就這些大學不管歷經多少年,仍能在學術界屹立不倒。
這不是多投幾篇學術論文到權威期刊,或聘請多個享譽全球的教授學者,就可把大學排名提升。
若排名提升,大學校園仍無法積累自由學術風氣,學生無法獨立思考,甚至在校園選舉上,沒有自由選擇的權利,被當局百般阻撓。如此牽制學生的大學,何來人文精神的校風?即使排名提升也沒什麼好驕傲的。
我國國立大學延續數十年的種族主義思維一直未改變,是阻礙校園發展自由校風的最大絆腳石。
筆者在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就讀時,系主任就是一名被馬大遺棄的著名學者陳志明。他是首位研究峇峇娘惹文化的人類學者,當年他在美國大學還沒畢業,新加坡國立大學就向他發出聘書,但他為了回報祖國,毅然選擇到馬大執教。
他在馬大待了近20年,因為膚色的關係,始終無法在人類學系執教,因為校方表示該系要保留給友族。他只能待在中文系教和他專業不相關的科系,而他仍等待得到公平對待的一天,並策劃許多爭取自由的活動,包括創辦激流月刊。
然而,他努力了10多年,馬大管理層仍冥頑不靈,學術研究的機會在種族主義思維下,都分給了友族。他心灰意冷下,終於接受香港中文大學的聘請,到香港執教,還成為人類學系主任,備受系內各國學者的尊重。
馬大因躍升40個名次而沾沾自喜,馬大校長還表示要聘請世界知名學者,卻把有心報國的本國人才棄之如敝履,讓他國吸納,並加以栽培善用。如此一所大學的行事作風,如何與頂尖大學沾上邊!
香港中文大學向來是世界百大頂尖大學,在亞洲大學排名也一直在前5名內,和香港大學較為不同的是,中大著重社會科學和人文藝術,而在這塊領域耕耘的大學能擠入世界排名,實力超強。
陳志明教授被馬大遺棄,卻被世界頂尖大學視如珍寶,我國大學排名一直滑落的原因不言而喻。不是我國欠缺人才,也不是人才不愛國,人才嚴重外流的情況,根本是我國「自作孽」!
看看外國大學為我國培育了多少世界頂尖人才,也看看我國人才在世界頂尖機構服務的數量,人才不斷外流仿如我國血流不止,馬大排名大躍進又算什麼?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廖珮雯 2011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