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就是過去所發生的事件,通過文字被詮釋或記錄起來。不管事件是好是壞,事件的真相應該完整地記錄起來,不能因為事件對己方不利,而篡改或隱瞞。歷史的主要功能,是讓我們清楚知道和理解過去所發生的一切事件。它也可以成為我們現代人的教材和借鏡,以免我們重蹈覆轍。
其實,馬來西亞的的年青人對我國獨立史瞭解程度有多高?我國歷史教科書和「官方版」的歷史書籍,是否完完全全,清清楚楚的詮釋或記錄我國獨立史?
現在,我們在學校上課所學習的我國歷史可以說是「修改版」的歷史,許多的事件沒有清楚的說明。前首相敦馬哈迪醫生曾在他2011年1月28日的部落格文章《歷史》(Sejarah)中說過:「我國歷史教科書遺漏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沒有給予正確的解釋。」
最近,人權工作者、新紀元學院前院長柯嘉遜博士發佈的新書《愛國者與冒牌者:馬來亞人民的獨立鬥爭》(Patriots & Pretenders:The Malayan Independence Struggle)。據聞,此書的詮釋確實和我國「官方版」的歷史有很大的出入。我國獨立的歷史有沒有被某一方篡改,應有歷史學者公正地指出來,而不應由政客任意詮釋,混淆民眾。
自從發生「513」事件以及「國家文化政策」頒布後,很多事件都成了禁忌,或避而不談。有的事件,或因顧及當時敏感種族的關係,而沒正確地詮釋。例如說,「513事件」的來龍去脈是怎樣的?「官方版」的詮釋,只是以種族之間不和諧簡單帶過,對更深層的原因如領袖之間的衝突,卻避而不談。
此外,一些領袖經常向人民提起,大馬「三大種族」共同立下的所謂「社會契約」。這所謂的「社會契約」是怎樣形式的一個契約?以文件形式真的存在著?還是一種口頭上的承諾?這「社會契約」是由誰和誰之間所承諾的?這些,歷史教科書都沒有清楚的記錄。
近日,歷史科列為大馬教育文憑(SPM)的必修科,這項決定有人贊同,也有人反對。贊同,是因為這樣可以讓下一代更清楚知道和理解過去所發生的一切事件;反對是因為「官方版」對歷史的片面解釋。
在歷史課本記載的大部分抗英英雄,都是來自某特定的政治傾向。難道其它的群體都沒有站出來抗英殖民政府嗎?還是其它的人物都是無名英雄,沒被記錄在歷史?
歷史的真相,應清楚的寫在歷史課本里,讓大馬的學子都明白。歷史是屬於大家的,不管是國家獨立史還是國家歷史。
我們身為馬來西亞人民,應該有權利,也必須瞭解國家歷史的真相。如果國民不瞭解自己國家的歷史,那是一件可悲的事。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建林 201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