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6日星期一

16-07-12 “雙軌制",獨中傷不起!

筆者在〈辦甚麼樣的關丹獨中?〉(見6月25日《言路》版)強調擬議復辦的關丹獨中必須是能夠充份發揮民族母語教育功能與優越性的獨中,而且不能重蹈“雙軌制"辦學覆轍。因為這不僅僅是復辦一所獨中,它還內蘊深層意義:為日後獨中興校、獨中教育體制改革與教育教學質量提昇、民族母語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深化研究奠定堅實基礎。

本文擬就獨中“雙軌制"辦學實際作深層剖析,揭示其“教育異化"本質。

首先,“雙軌制"辦學勢必導致課程結構失衡與臃腫。考察“雙軌制"辦學獨中的課程設置,不難發現:同一科目竟採用兩種語文教學(如地理,2節中文教學、2節國文教學,儼然之前為人詬病的華小數理英化教學),造成每週總節數超出獨中課程標準課時至少20%(有者每週高達65節,變相全日制!);課程編排超飽和,非考試科目的藝能學科付之闕如,五育不全。

環視世界中等教育改革,強調培養全面發展又有個性特長的人才,課程結構改革突出均衡性、綜合性、選擇性。回看獨中,單一性課程結構,缺欠必修與選修、分科與綜合、學科與活動、統一與校本的多元整合;獨中課程體系改革受制於“異化"的辦學體制,何時才能邁出變革第一步?

其次,“雙軌制"辦學導致受教育者個體的異化,衍生教育的“不適應者"與失敗者。“雙軌制"辦學,招攬優質生源,以培養少數精英為辦學成功標誌,忽略了多數學生公平的教育成功機會。而“應試文化"扭曲的學生觀與人才觀,考試的失敗者,唯有面臨淘汰的厄運,甚而帶著“失敗者"的心態步入社會。獨中每年近40%學生流失(以初中一至高中三為一梯次,即未能從初中一順利念完高中三畢業),即多為不能勝任學習任務、考試失敗而“逃避學校教育"的“差生"。這畢竟是獨中辦學者心中的痛,也是獨中教育的缺憾!

其三,“雙軌制"辦學模糊三語教學定位,弱化母語教學。基於多元民族社會現實需要,獨中教學華、國、英3語是無可厚非的事;根據《華文獨中建議書》,3語教學的定位也是明確的,即“肯定母語教學功能,加強國、英語教學"。其後,囿於平均主義思維定勢,華、國、英3語課時比例一致(儘管教學類型與效益不一致),曰“3語並重";另,為了便於學生參加不同媒介語的考試,3語又成了個別科目的教學媒介語,如華文教導中國歷史、英語教導數理學科、國語教導地理和歷史;近年,一些獨中為抵消數理英化教學的衝擊,加班加點強化英語教學。從這樣的3語教學態勢看來,高比例的語文課程結構,削弱了知識學科的教學;混淆了語文教學與知識學科教學的關係;而過度強化國、英語教學,無異陷母語教學於尷尬之中!

“雙軌制"辦學制度,是當前獨中教育問題的主要症結,也是獨中教育改革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問題的解決須要回歸教育的範疇,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和獨中教育本旨,也要善於作歷史的比較與現實的衡量。這是為獨中教育改革與發展作策略規劃的哲學基礎。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程材 2012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