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星期六

31-12-11

31-12-11

31-12-11

31-12-11

31-12-11

31-12-11

31-12-11

31-12-11

31-12-11

31-12-11

31-12-11

31-12-11

31-12-11

31-12-11

31-12-11

2011年12月30日星期五

30-12-11

30-12-11

30-12-11

30-12-11

30-12-11

30-12-11

30-12-11

30-12-11

30-12-11

30-12-11

30-12-11

30-12-11

30-12-11

30-12-11

30-12-11

2011年12月29日星期四

29-12-11

29-12-11

29-12-11

29-12-11

29-12-11

29-12-11

29-12-11

29-12-11

29-12-11

29-12-11

29-12-11

29-12-11

29-12-11

29-12-11

29-12-11

2011年12月28日星期三

28-12-11

28-12-11

28-12-11

28-12-11

28-12-11

28-12-11

28-12-11

28-12-11

28-12-11

28-12-11

28-12-11

28-12-11

28-12-11

28-12-11

28-12-11

27-12-11

27-12-11

27-12-11

27-12-11

27-12-11

27-12-11

27-12-11

27-12-11

27-12-11

27-12-11

27-12-11

27-12-11

27-12-11

27-12-11

27-12-11

2011年12月26日星期一

26-12-11

26-12-11

26-12-11

26-12-11

26-12-11

26-12-11

26-12-11

26-12-11

26-12-11

26-12-11

26-12-11

26-12-11

26-12-11

26-12-11

26-12-11

26-12-11

2011年12月25日星期日

25-12-11

25-12-11

25-12-11

25-12-11

25-12-11

25-12-11

25-12-11

25-12-11

25-12-11

25-12-11

25-12-11

25-12-11

25-12-11

25-12-11

25-12-11

2011年12月24日星期六

24-12-11

24-12-11

24-12-11

24-12-11

24-12-11

24-12-11

24-12-11

24-12-11

24-12-11

24-12-11

24-12-11

24-12-11

24-12-11

24-12-11

24-12-11

2011年12月23日星期五

23-12-11

23-12-11

23-12-11

23-12-11

23-12-11

23-12-11

23-12-11

23-12-11

23-12-11

23-12-11

23-12-11

23-12-11

23-12-11

23-12-11

23-12-11

2011年12月22日星期四

22-12-11

22-12-11

22-12-11

22-12-11

22-12-11

22-12-11

22-12-11

22-12-11

22-12-11

22-12-11

22-12-11

22-12-11

22-12-11

22-12-11

22-12-11

2011年12月21日星期三

21-12-11

21-12-11

21-12-11

21-12-11

21-12-11

21-12-11

21-12-11

21-12-11

21-12-11

21-12-11

21-12-11

21-12-11

21-12-11

21-12-11

21-12-11

2011年12月20日星期二

20-12-11

20-12-11

20-12-11

20-12-11

20-12-11

20-12-11

20-12-11

20-12-11

20-12-11

20-12-11

20-12-11

20-12-11

20-12-11

20-12-11

20-12-11

2011年12月19日星期一

19-12-11

19-12-11

19-12-11

19-12-11

19-12-11

19-12-11

19-12-11

19-12-11

19-12-11

19-12-11

19-12-11

19-12-11

19-12-11

19-12-11

19-12-11

2011年12月18日星期日

18-12-11

18-12-11

18-12-11

18-12-11

18-12-11

18-12-11

18-12-11

18-12-11

18-12-11

18-12-11

18-12-11

18-12-11

18-12-11

18-12-11

18-12-11

2011年12月17日星期六

17-12-11

17-12-11

17-12-11

17-12-11

17-12-11

17-12-11

17-12-11

17-12-11

17-12-11

17-12-11

17-12-11

17-12-11

17-12-11

17-12-11

17-12-11

2011年12月16日星期五

16-12-11

16-12-11

16-12-11

16-12-11

16-12-11

16-12-11

16-12-11

16-12-11

16-12-11

16-12-11

16-12-11

16-12-11

16-12-11

16-12-11

16-12-11

2011年12月15日星期四

15-12-11

15-12-11

15-12-11

15-12-11

15-12-11

15-12-11

15-12-11

15-12-11

15-12-11

15-12-11

15-12-11

15-12-11

15-12-11

15-12-11

15-12-11

2011年12月14日星期三

14-12-11

14-12-11

14-12-11

14-12-11

14-12-11

14-12-11

14-12-11

14-12-11

14-12-11

14-12-11

14-12-11

14-12-11

14-12-11

14-12-11

14-12-11

2011年12月13日星期二

13-12-11

13-12-11

13-12-11

13-12-11

13-12-11

13-12-11

13-12-11

13-12-11

13-12-11

13-12-11

13-12-11

13-12-11

13-12-11

13-12-11

13-12-11

2011年12月12日星期一

12-12-11

12-12-11

12-12-11

12-12-11

12-12-11

12-12-11

12-12-11

12-12-11

12-12-11

12-12-11

12-12-11

12-12-11

12-12-11

12-12-11

12-12-11

11-12-11

11-12-11

11-12-11

11-12-11

11-12-11

11-12-11

11-12-11

11-12-11

11-12-11

11-12-11

11-12-11

11-12-11

11-12-11

11-12-11

11-12-11

2011年12月10日星期六

10-12-11

10-12-11

10-12-11

10-12-11

10-12-11

10-12-11

10-12-11

10-12-11

10-12-11

10-12-11

10-12-11

10-12-11

10-12-11

10-12-11

10-12-11

2011年12月9日星期五

09-12-11 國語與多元源流學校

《聯邦憲法》第152條文在規定馬來文為國家語言的同時,也保證各族群可以自由學習、使用和發展本身的母語教育。因此,多源流教育是憲法所賦予的母語教育的權利。

偏偏有政治人從中作梗,顛三倒四指多元流教育體系有礙於國民團結,宣稱不同源流學校導致各族人民自小缺乏接觸的機會。不僅如此,某位歷史學者也曾表示教育制度須重整,這包括推行一個源流的學校。更有人建議馬來西亞應該推行新的「社會契約」,實行單源流的教育。

這些學術界人士和政治人物始終沒有摒棄其狹隘的思維,高喊「社會契約」為前提的論調,其實在硬扣帽子,一知半解「社會契約」的意思,最後把矛盾指向族群關係。毋庸置疑,不同源流學校和國民團結的關係並不是勢如水火,語言只是一個媒介,絕對不是建立共同意識的關鍵。《國語法》National Language Act1963/67(Revised 1971)第2條文提到國家語言乃是用於官方目的。我們應該學會以事論事,認清自身學習母語的權利和改善教育體系是截然不同的議題。

縱觀過去的報告書,「國語」的地位來自於官方的肯定,擬定報告書的人都希望國民共同建立一個屬於馬來西亞人民的共同語言,但沒有要消滅其他源流學校的議程。其一,《1956年拉薩報告書》曾指出,馬來語作為教育系統的主要媒介,希望「…建立國家課程規定…目標是:「…讓所有種族的兒童以國語為主要的溝通語言(bahasa pengantar yang besar(utama))」,雖然無法立即執行,但是可以逐漸增強。其二,《1961年達立報告書》也提及馬來語言必須作為所有學校必修的科目,「國語應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授課,包括華文小學、泰米爾語和英語授課的學校(不論是學校的援助,援助或半獨立的學校)」

作為國民,學習國語這份歸屬感,是在政治學上是國家認同和馬來西亞民族的認同,是國家和民族的定位;不同源流學校則給予本身的文化認同。但任何一種源流學校的弱勢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過去所面臨如撥款被大幅度削減、易名風波、設備,教育部解散國民型某中學董事會等等事件才是最大的障礙。所以,如果政治人要以「全民團結」為由來削弱母語教育的認識與做法,完全是對教育報告和憲法片面的誤讀。多源流學校要秉持的是自由開放有教無類的門檻,而國民當然要行使憲法賦予的權利到任何的學校就讀。

要促成各族群的友好、親善和團結,首要條件是平等和開放,以及彼此之間的尊重和包容。有關當局應深思熟慮委任語言學家和教育工作者來改善母語教育、國語與其的語言教學,貫徹多言語言教育的政策。最重要的是要檢討填鴨式的教育模式,提供良好的師資等等,好讓國民可以選擇支持母語教育,並肯定學習國語和其他語言的積極意義。

另外,政府必須交出誠意和耐心,解決我國教育體制的問題,以行動來否決所有荒唐的謬論,並貫徹多元文化的概念。對於教育而言,教導和提倡包容、接納和擁抱多元種族才是教育方針的重點。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黃潔木美 20111209

09-12-11 提升公務員效率

外評選讀:提升公務員效率

針對「公共服務新薪酬制」(SBPA)會帶來哪些改革的揣測,隨著公共服務局(JPA)週三的相關公佈而獲得解答。這符合國家轉型議程的展開,也挑戰公務員依照工資的調整而提高生產力。

希望以新制度取代2002年開始實施的馬來西亞薪酬制(SSM),能促使大約140萬名公務員更勤奮工作。新制度採用「能力發展綜合計劃」(Prospek)評估機制,希望不會再出現缺陷。我們相信,「能力與潛能評估」(PKP)與「能力與潛能發展計劃」(BKP)足以取代現有的「效率水準評估」(PTK),因此應獲得所需的執行空間。

公共服務局保證在填補政府高職空缺時,優先考慮有經驗、優秀的公務員,只有在情況迫切時才錄取外人,肯定能讓知道有機會升級的高官鬆一口氣。希望新的公務員分級能克服之前的困難,因為更改薪酬制度的宗旨,本來就是為了提升公務員的效率與行政單位的形象。新制度應促使公務員提高服務品質,而非僅是期望每年獲得更高的花紅。

希望新制度於明年1月1日開始實施後,能讓全民看到公共領域轉型的希望,讓公共服務更具活力。是時候公務員改變那些不利國家生產力的弱點與習慣,如喝茶太久,或總是從辦公室消失的情況。「離職制度」(exitpolicy)的制定,也讓效率低下的公務員不必繼續服務於公共領域。這點不應成為爭辯的課題。希望未來我們能提高政府效率,減少現有的官僚主義。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转载 馬來西亞《每日新聞》社論 08/12/11

09-12-11 政府需提升土著經濟

外評選讀:政府需提升土著經濟

自從當上首相,拿督斯里納吉就與各種轉型計劃劃上等號了。也許要稱他為國家轉型之父還為之過早,但國家政局整體上比起他在2009年剛接任時已有所好轉。要當領導人並不容易,納吉不但當上了巫統主席,還成為首相。大馬是多元族群國家,因此他每個舉動都必須具包容性,不能只惠及某方,讓他人被邊緣化。面對動盪的政治局勢,領袖們努力贏取人民的信任。可以說,我國每天都有展開以恢復人民對國陣的信心為宗旨的活動。

納吉的政策曾經被認為過於開放,導致有人認為馬來人及土著的議程遭忽視了。一些投機分子更趁機利用開放政策的實施,打擊我國多年來建立的根基。馬來族群及伊斯蘭教前後受敵。統治者也對現況感到憂慮。多個馬來人及伊斯蘭教的民間社團紛紛成立,以維護馬來人及穆斯林的權益。當然,土著經濟也是大家關心的焦點。

首相於今年巫統大會召開前強調,維護馬來人權益仍是國家首要任務,多少舒緩了人們的憂慮。他也推行了土著經濟轉型路線圖。在巫統大會中,他再次強調了對推行維護馬來人議程的決心。他也表示巫統必須成為「改變格局者」(game changer)。改變格局並不容易,需要掌握以往、現在及未來的格局,才能做出對人民有利的有效行動。

在提升土著經濟方面,要改變格局就必須有新的行事方針。但要制定新措施,我們不但要掌握未來的局勢發展,更必須從以往的失誤,以及舊政策的弱點中吸取教訓。要達職這點,土著必須掌控商業及經濟的供應鏈。這是否已經納入土著經濟轉型路線圖了呢?照道理說,土著是有能力掌控供應鏈的。但到底是哪個環節出錯了,以至於工程中費的每1令吉,土著只得到20仙,其餘均歸非土著所有?

其實,目前許多土著都受過高等教育,其中一些人更控制了官聯公司,或其他由政府投資的企業。不少資優生曾經獲得政府援助,進入全寄宿中學(SBP)及瑪拉理科初級學院(MRSM)就讀,更在新經濟政策下被派往外國升學。他們擁有的才智,讓他們被委任為官聯公司的執行人員。得到政府無盡的信任,讓他們有機會登上現在的位置,因此他們也應以協助提升土著經濟地位,來回報政府的一片苦心。

我們應該讓土著商家享有控制供應鏈的機會。土著需要的是毫無限制的機會。我們切勿忽略土著商家。除了自己,還有誰會協助土著呢?我們要相信土著能夠在經濟上成功,別過於期望外國專才得能力,因為許多本地土著專家其實比外國專才更厲害。我們要增加有志於協助其他土著的土著企業家。我們要正面、主動、務實地改變格局,而非實施早已證明對土著經濟無益的舊方法。只有這樣,土著在經濟上才能與非土著平起平坐。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转载 作者是北方大學(UUM)商學院會計與金融講師Rohami Shafie
《馬來西亞前鋒報》評論07/12/11

09-12-11 反對黨亂抨選委會

外評選讀:反對黨亂抨選委會

自上屆大選以來,選民未來要支持誰,似乎都心里有數了。但選民尚未投票,反對黨人士卻在上屆大選投票前,就開始積極主張投票時選民手指應霑上不褪色墨水,以避免重複投票。如今,據說政府將再來屆大選中,全面使用不褪色墨水。

選委會署理主席拿督旺阿末旺奧瑪表示,國會遴選委員會針對選舉制度革新的初期報告提出了十項建議;最近國會下議院也通過了這些建議。不褪色墨水的使用就是其中之一。

民眾並沒忘記,本來點墨措施上屆大選就該實施了,可是,由於警方接獲報告,指有不負責任者從外國購入大量墨水,希望在投票前就為不清楚新措施的人塗上,因此為了公眾秩序與安全,被逼於投票前四天取消了這做法。但即使沒有點墨,反對黨依然從國陣手中奪取了吉打、檳城、雪蘭莪與霹靂(11個月),繼續執政吉蘭丹,並否決了國陣在國會的2/3多數議席。

那麼,即使政府在下屆大選中落實點墨措施,反對黨是否就會滿足?既然說是反對黨,他們哪里可能滿足?肯定會挑起新的問題。即使是一般老百姓,都對政府過度給面子這些導致國家混亂的人感到不愉快。我國還有九年就將成為先進國,居然有人要效仿第三世界的投票程序,實在是耐人尋味。有哪些先進國採取點墨措施嗎?

不過既然已決定了,多說也沒用,就看新措施會帶來什麼效果好了。如果有人依然不滿,還要喧鬧,別理會他們吧。他們還在投訴我國選舉充滿欺詐與不公,需要改革。難道2008年,是國陣與選委會串通讓四州易手的嗎?未來即使沒中選,朝野政黨也別隨意亂做指控。別把矛頭指向選委會!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转载 作者Azman Anuar是《馬來西亞前鋒報》言論版編輯
《馬來西亞前鋒報》評論 08/12/11

09-12-11 失落的古城:資本主義入侵下的悲哀

2008年7月7日,當馬六甲榮登「世界文化遺產」那一刻起,古城的命運就被許多不懂古跡保留的資本主義者入侵,進而破壞、糟蹋,許多珍貴地、好不容易保留至2008年的古建築,因一個虛榮「世遺」稱號,而被破壞殆盡。

根據全國文化遺產法令和馬六甲古跡保護法令,強調修復和修護古蹟,採用的材料和工藝都必須符合歷史,保持原貌是最重要的核心,如果古蹟無法修復,也寧可保留其廢墟的原貌。

雖然有法令嚴格規定,但有關當局執行不嚴,謀求商機的資本主義者卻趁機大撈一筆。

以旅遊為導向的資本主義入侵,使古城受到最劇烈的改變。原本古色古香的老建築,被漆上五顏六色的油漆,亮綠、亮藍、亮紫色都出現。

老建築所獨有的屋頂、瓦片、窗戶,為了提供旅客舒適空間,都以現代化建築技術重新「裝修」,裝上落地玻璃窗、黑玻璃窗,安裝冷氣,只留下較具有代表性的外觀牆面,作為「保護古跡」的偽裝。這些行為只能說是破壞,而非修復和修護。

荷蘭街上原本作為住宅區的老建築,隨著人去樓空,巷弄間的人文生活逐漸消失,一間間應付旅客需求的Pub和高級餐館四處林立,節奏強勁的重搖滾、慵懶的爵士藍調、經典英語老歌隨處可聽,把老街韻味衝散得蕩然無存。

在資本主義的面紗下,商人利用「古蹟保護」之名,賺取旅人的鈔票,消費古城文化歷史、人文景觀、老建築資源。在七彩霓虹燈的糖衣包裝下,包裹著俗不可耐和金錢至上的意象。

走在古城街道上,完全感受不到時空遙遠的歷史氛圍,只有「Money!Money!」的虛無消費主義,充斥著以旅客為需求的店面,紀念品、古董店、地方小吃、酒店、小酒館。市井小民的務實生活呢?

外衣,是在地的歷史老建築;內涵,是資本主義和消費主義。甚麼娘惹文化、馬六甲王朝文化、葡荷英殖民文化,都被掩蓋在金錢的表象下。不明所以的旅人,只是盡情享受全球化的所有設備,所有旅人需要的吃喝玩樂,古城一應俱全。

反而,在旅遊區周圍的小街角小巷弄,還可一聞市民生活的氣息。這些巷弄雜亂骯髒,女孩們站在二樓陽台隔街對話,談的是日常小事,街道相對寧靜;還有殯儀館打醮誦經聲,會館內會員學習華樂聲;老人在破舊陰暗的老店內做紙紮,傳統理髮師為老顧客摳耳屎,老咖啡店聚集談話人潮。沒有旅人和消費主義的入侵,未入世遺前,想像中的馬六甲老街或許就是如此。

老街之所以有韻味,是因為街道的社會機能、商業活動、人文生活,都以市井小民的生活需求為主,居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可從街道一窺究竟,這才是在地文化的豐富原真性。

利用歷史古蹟之名發展旅遊業並非不可行,但以發展旅遊之名破壞歷史古蹟則不容原諒。馬六甲當局為了填海建造消費至上的英雄廣場,把掩埋在古城牆海邊的古蹟全都挖掘殆盡,馬六甲王朝歷史和延續至今的混雜文化,都被腦滿腸肥的商人吞噬。

世遺之名,對於馬六甲,是一場歷史災難。這場大破壞後,悠遠歷史文化,將一去不復返。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廖珮雯 20111209

09-12-11 煽動仇恨是走向滅亡

全國大選來臨聲中,巫統代表大會特別引人注目。上週第一階段的巫青團、婦女組及女青團大會,由該黨署理主席兼副首相丹斯里慕友汀主持開幕。他的演詞廣泛觸及馬來族群、伊斯蘭教,以至馬來王室課題。從種族、宗教到反對黨,說到尖銳之處,令人耿耿於懷。

我觀察接下來4天的大會氣氛,所幸還在節制範圍內。從中央代表們的辯論,到黨主席兼首相拿督斯里納吉的總結焦點,雖然滿場民族激情,卻還只是點到為止,不至於野火燎原,延燒街頭。

我認為巫統領袖有效地掌控形勢,準備投入大選戰場了。人們一般認為,政治場合有其政治本質,與會人士的激昂、煽動言行見怪不怪。一旦離開會場,也就風平浪靜了。然而,事情真有這麼簡單嗎?

2008年的308政治海嘯之後,各方摩拳擦掌已久,如今已是箭在弦上。朝野爭奪布城,國陣喊出「存亡決戰」,民聯更視為「成敗在此一役」;激烈之勢不敢想像。

人民最大擔憂,正是在於即將來臨的全國大選。不是擔憂誰勝誰輸,而是擔憂為求勝出,不惜煽動種族怨恨,甚至點燃宗教怒火;無論是擦槍走火還是真的有人寧可玉碎,不為瓦全,都是極其可怕的後果。

最近一段日子來,這類陰影已是若隱若現的浮動著。從華巫權益互嗆、伊斯蘭教與基督教摩擦,甚至是社會契約與憲法爭論,莫不叫人緊繃神經線。

過去的全國大選,我們經歷過動亂恐嚇,甚至是種族衝突的打擊,最後安然度過難關。但是今日形勢講生講死,我們還能承受這個風險嗎?。

國內外許多報告書,常對馬來西亞的經濟建設讚賞有加。我們同樣感到驕傲的,還有多元社會的融洽情誼。但是,近4年來的政治人物偏激舉止、炒作仇恨,已對這幅美好景象產生負面衝擊。最壞的情況,甚至是把人民幸福與國家建設推向毀滅。

巫統大會是一個激情舞台,曾經捲動狂風巨浪,衝擊種族、社會和諧。本屆安然無事過去,仍叫人有著過了一關可能又一關的牽掛。因為,各方炒弄情緒,你不知道哪一天會突然失去控制。前副首相敦慕沙希旦長期關察國家發展,他昨天就嘆說,目前的種族、宗教關係惡化了。

我認為,大家就一起投入大選熱潮吧!此時此刻,人民必須發出鮮明的警告訊號,有言在先。所謂領袖可來可去,政黨也總有興衰,哪一個政黨、哪一個陣線的勝負存亡,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家不能毀、國不能亡」,凡煽仇恨者皆可除之;我們手上的選票,是要這麼運用的。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潘友來 20111209

09-12-11 朝野政黨請多辯論

首次看2012年台灣總統大選電視辯論,整個過程中,筆者守在電視機前,耐心聽完三名朝野候選人如何申論、答辯及總結。三名總統侯選人風度翩翩,對答時不慌不亂,不人身攻擊,方向明確;如何判斷,全交由選民做決定。

總統大選辯論第一次電視直播,乃始於60年代的美國,主角是當時的民主黨候選人肯尼迪與共和黨候選人尼克松。許多的民主國家都履行傳統,台灣自然不例外。電視辯論的功效在於為選舉打下一個基礎,讓各個總統候選人得以提出自身的看法與政綱,一較高低,來個選前熱身賽。人民亦可藉辯論初步瞭解候選人的立場與才識,如何應對民眾關切的問題,以及對國家未來的藍圖。

選舉辯論在我國,近年來才稍有起色。在堪稱議會民主制的大馬,其實我們亦能效仿同樣奉行西敏寺內閣制度的國家,如英國、日本等的選舉辯論。不知國人是否曾記得,1968年底第三屆大選前的著名辯論?行動黨派出林吉祥、吳福源等,與民政黨代表賽納吉、陳志勤、林蒼佑等於吉隆坡舉行的「文化大辯論」?林吉祥以「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與文化多元民主主張,駁倒賽納吉的「文化獨裁」,因此聲名大噪。

而今,我們經常聽到朝野各方不時建議展開辯論,但若非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便是某一方不願參與挑戰,還聲稱這樣有利某方陣營。308大選後促成了兩線制,單2008年我國便迎來兩場大型的電視政治辯論,即國會反對黨領袖安華對壘時任新聞部長的阿末沙比里展開油價的辯論,以及檳州首席部長林冠英與前首長許子根針對土地弊案之辯論,為大馬開啟了電視辯論之風氣。但後來這兩年,電視台卻不再舉辦此類辯論,不知為何?民間社團與報社也偶爾會舉辦論壇,邀請朝野政黨前來參與辯論,但缺憾的是,主講人往往不是高捧自己、攻訐他者,便是偏離主題,這話不提提那話。

若是正人君子,朝野領袖就應當勇於接受辯論,而非推卸來去,到頭來僅是些無聊文告戰與罵戰,奈何奈何。但問題在於媒體的控制權在誰手,否則電視辯論有何困難?目前似乎並非電視台不願配合,而是政治壓力之故。國會辯論更是經過剪接才播放,如何全面展示朝野論爭?難道就因為怕「亂」,所以不敢辯論?不宜直播?那還妄談啥民主改革?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陳勇健 20111209

09-12-11

09-12-11

09-12-11

09-12-11

09-12-11

09-12-11

09-12-11

09-12-11

2011年12月8日星期四

08-12-11 朝野應共同商榷大選日期

首相最近比較煩,現任政府任期僅剩下15個月,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從選舉歷史來說,歷任首相都沒有等到任期屆滿才宣佈大選,選舉多數會在任期第四年舉行。上星期的巫統大會已經敲起全國大選的戰鼓,全國朝野政黨進入政治高峰期,幾乎可以肯定大選鐵定在近期內舉行,朝野對決的日子就快降臨。

我認為首相最佳的大選時期是2011年初。那時他剛上台兩年,其實是他真正的蜜月期。當時,他全國走透透,人民都非常熱烈歡迎他。那段日子,他宣佈經濟轉型計劃、政府轉型計劃,還有政治轉型計劃。人民看到眼花繚亂,都對他的領導有一定的憧憬。民聯面對新首相,也免不了必須賣個面子,抨擊他的時候往往有所顧忌,以免枉做小人。那個時候巫統也運用離間計,企圖吸引伊斯蘭黨與巫統合作,來個回巫大團結,以分裂民聯。民聯因為這個離間計,上下不安。公正黨與行動黨也因為黨選,面對內部問題。如果當時納吉宣佈大選,民聯可能面對非常大的挑戰。

現在這個時候,其實是首相最煩惱的時候。他已經掌權30個月,已經沒有新首相的借口,人民期待的是經濟轉型計劃、政府轉型計劃的成果。但是,這些轉型計劃並沒有帶來實際的效果。經濟轉型計劃最大的計劃是吉隆坡地鐵,卻一波三折,面對很多問題。政府轉型計劃雖然口號很響,人民卻也沒有感到什麼改變。僅僅一個國家養牛中心醜聞立刻把政府轉型計劃打得落花流水。加上最近的和平集會法案課題,已經讓人民看清政治轉型的決心,916納吉那令人感動的演講現在變成很諷刺。

巫統大會後,現在全國都在關注何時舉行大選。投資商要投資設廠也抱著觀望態度,要等大選後才跟新政府洽談。發展商要推行發展計劃時,也要考慮大選時間,避免面對政治及居民反對。投資股市的股民也必須觀察大選日期,何時入場,何時退場。咖啡店的評論人也每天預測大選日期。弔詭的是,2千8百萬的馬來西亞人民的政治前途都由一個人決定,那是對民主的諷刺。我國承接英國西敏寺的制度,但是,英國的大選日期也已經跟著世界的民主潮流,老早就定奪了。這對全國人民都有好處,經濟可以繼續正常運作,朝野政黨可以安排政治活動,股民也可以放心投資。

民聯在全國4大經濟州掌權,其實掌握一定的政治地位。民聯是否會同時解散州議會,將取決於民聯的政治策略。首相必須認清現今的政治現實。如果,他想成為世界最民主的國家,其實可以效仿英國前首相布朗,與在野黨領袖安華共同商榷大選的日期,然後提前公佈。那將能帶來政治穩定與確保經濟持續成長,是國家之福。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沈志勤 20111208

08-12-11 反權貴的年代

大部份人成長的過程中,必定體會過一種苦澀的味道,那滋味就叫做“不公平”。

念中學時,你擠巴士上學,但班上的那個富家子弟,卻開著他老爸的進口車到學校;上大學時,你進入學費不高的本地學院就讀,但成績比你差的同學,卻拿到了獎學金到美國長春藤盟校深造;步入社會工作後,你努力存錢,只為了買下一個心儀的手提包,但一位富二代卻每天提著不同款式的名牌手袋上班。

你可能在心中偷偷埋怨,自己生錯了家庭,出身“不好”,然而,你每天依然努力打拼,因為你相信現存的社會制度,不會辜負默默耕耘的人,你和富人的“貧富差距”,可以靠著你的努力來拉近,就像龜兔賽跑的故事,只要不偷懶,你是可以追上他們的。

但是,事實上,很多人還是失望了。這世界上的貧富差距依然不斷地在擴大,收入最富有的10%人口,比最低收入的10%,高出了9倍。在30年前,它的差距只是5倍。

調查顯示,富人和窮人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先進國是如此,發展中國家則更加明顯,窮人要追上富人的收入,機會渺茫。

美國的貧富差距,也創下二次大戰後的最高紀錄。自從企業流行為高層主管冠上了CEO、CFO、COO等一堆名堂後,工人的工資和高級主管薪水的比例,就從30年前的1比30,增加到近年來1對300至400,也就是說,一位高級主管一個月的薪水,等於一位基層員工25年薪金的總和。難道一位工人的能力或智商,真的差了主管300倍嗎?

研究顯示,這群高收入人士的下一代,憑著父輩的資源優勢,在步入社會之後,依然可以處在高收入的地位;至於貧窮的家庭,如果沒有獲得有力的扶持,他們的下一代依然難逃貧困的魔咒。說來有點泄氣,富有和貧窮,竟然有點像基因一樣,遺傳了給下一代。

是甚麼造成這種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趨勢,像輪迴一樣持續下去?這些有錢的人,往往也是有權的人,他們不只掌握了財富,也掌握了權力,他們可以制定了遊戲規則,把“外人”排斥在外。如果他們願意的話,甚至可以讓法律暫時失效,或者是對自己人採取更寬松的標準。

因為民主政治的失靈,加上資本主義的濫觴,於是不公平的現象處處可見,一旦民間的憤懣累積到了危險水平,隨時就會爆發大規模的反撲。一年前,就是因為一位寂寂無名的突尼西亞青年,不甘自己賣水果的推車被警方沒收,憤而引火自焚,誰也沒想到,他也點燃席捲整個中東的茉莉花革命。

美國的佔領華爾街運動,也許也是一種溫和版的革命,抗議有權有勢的人漠視中下階層的痛苦。當權貴階層正杯觥交錯、歡欣對飲的當兒,窮人的痛苦就是一座火山的熔岩,在你看不到的地底,四處流竄,它不是不爆,只是時間未到。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植建成‧20111208

08-12-11 知難而退

惠民黨主席再益說,該黨不會在來屆全國大選上陣,以免影響反對黨候選人的勝算。

對了,是惠民黨。一個我幾乎忘了的小黨。

說它是小黨,或許還抬舉了它。因為很多人根本就對它不屑一顧,干脆稱它蚊子黨。

小黨,還可能有小作為;蚊子黨嘛,就只能在人們耳邊嗡嗡叫而已,連叮人的勇氣也沒有。

不過惠民黨主席再益倒不是甚麼沒頭沒臉的人。他曾任首相署部長,被視為司法改革的急先鋒和巫統黨內的“良知”。

但只不過短短兩年,再益卻經歷了其政治生涯的幾個大變動:因不滿政府援引內安法令展開逮捕行動而辭去內閣部長及上議員職;被巫統開除,加入了公正黨;代表公正黨參加烏雪補選,可惜以微差敗北;捲入黨爭,而後退出公正黨;成立惠民黨,擔任黨主席。

他的聲望,也從兩年前的如日中天掉入谷底;他的形象,也從昔日被捧為英雄,到今日被譏為狗熊甚至青蛙。

他儘管仍有豪情和鬥志,但在國陣和民聯的夾縫中,我國並沒有太多第三勢力生存的空間,更遑論發展了。

第三勢力要崛起,必須借助形勢所趨,即選民對“兩黨制”徹底失望;也需超越原有的“兩黨”格局,提出更能被選民接納並更能凝聚民心的政治論述。

然而,308大選掀起的政治海嘯和709遊行大集會造成的政治衝擊,在在見證了民心思變的狂潮。在這種政治大環境之下,不少選民對“兩黨制”趨之若鶩,只一心想要促成政權輪替,根本就不想有第三勢力攪局。

在國陣和民聯這兩大政治勢力之間,選民的投票意願也明顯不過,過去的補選和砂州選舉結果,就充份反映了選民這種擯棄“中間路線”的心態。

誠然,“兩黨”惡斗之下,很容易各走極端,陷入“非黑即白”的意識形態之爭;如果有笫三勢力作為平衡,政治的聲音也許會更加多元化,也更能避免情緒化和偏激化的政治行為。

然而,這樣的理想,終究是理想而已,並不符合現實。

所以,一個多月前才宣佈該黨在來屆大選的首位候選人選的再益,才會突然大徹大悟,宣佈不選了。

既然完全沒有把握勝選,與其兩面都不是人,不如就自己找個下台階吧!如此而已,惠民黨並沒有再益所說的那麼偉大,“是為了確保反對黨在大選取得最大勝算”而退選,因為再益不是台灣的宋楚瑜,惠民黨也沒有親民黨的那個分量!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林明華‧20111208

08-12-11 機場爭議

亞航針對機場稅調漲和第二國際機場延遲竣工的課題,向大馬機場公司猛烈開炮,為何亞航變得如此“激進”?

過去,一些巫統議員在國會大事抨擊亞航,亞航保持緘默,現在亞航卻捉住機場公司不放,機場公司的回應卻溫和,顯然的,今時不同往日。

在亞航和馬航進行換股計劃後,達致所謂雙贏的局面,雙方停止惡性競爭,而馬航卻必須依賴亞航來改善財務狀況,突顯亞航的重要性。

國庫控股分別持有馬航與大馬機場有限公司逾50%的股權,亞航大股東――Tune則持有馬航20.5%股權,如果說亞航和馬航變成兄弟,那麼亞航和機場公司就是遠親。

親戚爭吵最終要出動長輩來調解,亞航吵到那麼大聲,最終的目的就是希望政府介入,滿足該公司對第二國際機場的要求。

亞航首席執行員東尼費南達斯曾經爭取耗資16億令吉在森美蘭拉務興建新廉價航空終站,但是政府最終在吉隆坡國際機場附近興建第二國際機場。這次亞航爭取更大的尊重,以反映它在國內航空業的地位。

對民眾來說,他們在吵甚麼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是否維護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首先,為甚麼需要興建第二國際機場?為何建築費從原本的20億令吉激增至39億令吉?

馬哈迪決定在雪邦興建新國際機場,理由是梳邦機場不夠用,原本後者將作為國內機場,現在卻受到冷落。

廉航終站用不了多少年,又發現不能滿足需求、距離國際機場11公里太遠了,因此決定興建新的廉航終站。

結果第二國際機場越建越大,面積增加130.7%、可容納的乘客量達4千500萬人次(原定3千萬乘客量),幾乎是要取代吉隆坡國際機場。

現在的問題是梳邦機場、廉航終站棄置不用,吉隆坡國際機場是不是也面對同樣命運?之前花的錢,向誰追回?如果之前是預算錯誤,現在卻大過了頭,現有機場加第二國際機場,乘客容量達7千萬,機場也太大了。

第二國際機場超支、延遲完工都是許多政府工程的翻版,幾時才能杜絕?

其次,為甚麼政府與機場公司簽署的合約規定,沒有調漲機場稅,政府必須賠償約1億8千萬令吉?機場公司由政府擁有,何須簽這種不合理的合約?

第三、亞航、馬航和機場公司相互之間有利益關係,政府要如何確保航空業運作透明化?譬如,不會隨便漲價、不會隨意停飛。

航空業的糾纏不清,反映出不健康的發展趨勢,以後誰來保障消費人的權益?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林瑞源‧20111208

08-12-11 歐美債務危機探源

什麼是近幾年來最紅的字眼?相信「債」字肯定是入榜字眼。君不見,媒體均充滿了國債、歐債等,怎個債字得了。

本來,自二戰後以來,尤其是1970年代以來,債務息是與落後國家糾纏不清,以至於有些國際組織呼籲發達國,應削減甚至取消對落後債務國的各類欠債,以免長期扼殺了這些國家的生機與削貧努力。可沒想到,2008年金融海嘯後,債務危機竟然發生在某些發達國家,且迄今尚看不到明確的解決方案。

什麼是造成這個危機的主因?從近因來說,當然是金融危機引發的,可根本原因是什麼,不少市場的觀點認為,癥結在於過於寬大的社會福利;只有削減福利開支,提高退休年齡,提高養老金繳納稅,提高學費,減少養老金領取額,或把更多的免費,低收費的公共服務加以企業化,民營化、收費化等市場化手段,才是根本的處方。

無疑,在面對財政危機時,開源節流不失為根本的解方;只是,要如何或在什麼領域開源節流,則不僅僅是經濟效率的問題,也涉及了社會公平、社會一體感及可持續與否的事宜,而不宜單從市場化的手段來解決;實則,市場的觀點,也常是特定財團的觀點,是為某些特定財團、集團開財路的利益輸送手段。這些特殊利益集團,也常是問題的根源。從若干發達國的國債占GDP的百分比率變化來看,便可知社會福利根源說,是不全面的。

在一些國家,如英美兩國,國債率均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才急增的,其主因,則在於把私債轉為公債,即金融玩家賺了後,即入私人口袋,賠錢則由納稅人來抵債!這顯然是在搞「企業福利」(Corporate Welfare),而非人民福利;是在劫貧濟富,且是非常不公,有違常識的補貼金主而非人民的逆行,也難怪英美人民「造反有理」。

就歐洲幾個債務危機最嚴重的國家言,如意大利、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等南歐諸國言,他們皆有共同點,即腐敗程度均較西北歐諸國為高,且重關係多於實力,講人情多過法律的低透明度腐敗國。伸言之,他們的問題在於惡劣治理(Bad Governance),政官商勾結嚴重,逃稅、行賄普遍,更是缺乏問責的高腐敗、低效率國。

落實良治,提升產業結構

若不能撥亂反正,把惡劣治理轉為良好治理(Good Governance),提高問責程度與透明度,講究實績(Meritocracy),好好搞實業而非虛業,什麼紓困、緊急融資(Bail Out)、貶值、脫離歐元區、換政府等,均解決不了其癥結。以希臘為例,其產業層次不高,脫離歐元區並大幅度貶值本國貨幣,即使有助於振興旅遊業,卻對其他產品與服務產業助力不大;且若失去歐盟為後盾,其國債的利率也免不了會進一步狂升,甚至無人問津其國債,後果就是加速破產。

當然,也應看到,即便歐盟或國際貨幣基金(IMF)對其紓困或購買其國債,也只能暫緩危機,治標而不治本。治本之道便在於根本的體制,文化與結構性改革。說起來,這原是老問題,因為南歐諸國在治理方面,向來就遠遜於西北歐諸國,這也是何以在歐洲,長期存在南北差距之根本原因。

造成這個差距的主因,便在於良好治理與產業結構,而非福利開支;因為,荷蘭與北歐諸國的福利支出向來便高於南歐諸國,可北歐諸國的高稅率、高福利、高競爭力、高社會凝聚力並沒有垮掉;實則,不但沒有垮掉,反而是長期以來,在許多方面,如人類發展指數(HDI),透明度、競爭力、宜居度、幸福度、繁榮度在世界上均名列前矛。

荷蘭、北歐諸國、德國等國的實例顯示,經濟效率與社會公正,或自由與經濟平等,並不必然是天生的不可調和的矛盾,兩者間是可取得適度的、動態的平衡的。在南歐,由於體制相對腐敗,才導致福利被過度濫用。

就英美而言,問題則在於產業結構不合理,及過於放縱超大型企業,尤其是金融玩家,以至於有人認為,英美名為民主,實為企業金主統治國(Corpocracy,其中,又以美國的遊說團體(Lobbyist)與政治獻金為甚);若不有效節制大企業與政客間的權錢交易,或調整產業結構(尤其是製造業的空洞化),這些國家的中產階層也將日趨萎縮,更會在其國內出現第三世界化的趨勢。實則,在美國,貧窮率便高達15%,為發達國之最。

對馬來西亞來說,債務危機的啟示在於,我們一定要搞好透明治理、問責、良好治理、法治、依法治國,黨政、黨企分家,大力肅貪,不可放縱道德危害,對不當行徑一定要追根究底,不可姑息養奸,更須提升人力素質與合理化產業結構;若不將是下一個希臘。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孫和聲 20111209

08-12-11 選人還是選黨?

外評選讀:選人還是選黨?

「高勝算候選人」成了巫統大會中最主要的辯論課題。在政治生態改變,民眾更容易獲取資訊的今天,政黨因素將無法成為勝利的關鍵。2008年大選中,雖然巫統在屬下三個州議席都落敗,已故拿督拉沙里依斯邁依然贏得瓜拉登嘉樓國會議席,顯示人選也非常重要。

即使黨與領袖能力高超,如果候選人本身能力不強,群眾也未必支持。黨只是提供方向的平台,人才是領導能力的關鍵。比起沒駕照者開的豪華房車,人們寧可乘坐熟練駕駛者所開的小轎車。因此,前玻璃市州政府宗教司阿斯里再納阿比丁曾表示,選人比選黨更重要。

不過,即使有高勝算候選人,如果黨的助選團隊不合作,要勝利也不容易。這就是巫青團長凱里所強調的,高勝算候選人必須是基層黨員所願意接受的人選。

黨大會中,大家沒看到領導公佈任何高勝算候選人的典範。有些看來高勝算的領袖情願犧牲上陣機會,有些更該退下陣來的人卻不這麼做,看了讓人深感不解。身為黨員,我們曉得太早公佈候選人並不明智,這可能引發各種問題,影響勝算。

在大會中,黨主席拿督斯里納吉曾呼籲大家模仿伊斯蘭歷史上的大將軍哈立德.瓦立德。他即使被革除將軍職務,依然以普通小兵的身份繼續作戰。人們問他為何如此,他說,我不是因為哈里發奧瑪爾而戰,我是因奧瑪爾所信仰的神--真主阿拉而戰。若巫統黨員都具備如此的精神,候選人也都受黨內外人士接受,巫統將能在來屆大選中大勝。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转载 作者是登嘉樓州政府宗教與新聞委員會主席Khazan Che Mat行政議員。馬來西亞《每日新聞》評論 07/12/11

08-12-11 一個口號任由解讀

「一個馬來西亞3令吉人民套餐」固然不足為信!一個馬來西亞人民商店竟有13種產品下架,雖說標籤不對頭,沙丁魚太小都無關人民的健康,可是,鮮奶、果汁、蠔油、咖哩難、果醬、煉奶等,如果內有乾坤,百姓如何是好?

政治介入教育,教育就失去其專業性;政治一插足人民的生活,生活素質也難免變樣。人民套餐吃不飽,吃到膩;人民商店價廉沒得彈,物美卻非普遍性質,到底會有多少個馬來西亞愛國人士,敢到上述餐館和商店「冒險」?

納吉首相提出「一個馬來西亞口號」時,並沒列出一個明確而具體的內容,而是一個口號,任由解讀!小學生填充題答錯了,還有老師給予訂正,1,001個人各自套用「一個馬來西亞」究竟那一個最合首相心意,首相署至今卻沒有給過一份嘉獎,誰是誰非也沒個準繩!

民間自由解讀,得失由己,或許怪不得政府。然而,電視台在宣揚「一個馬來西亞」的時候,卻必須絞盡腦汁,想出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解說。

「一個國家、一個種族、一種語文」這個三一口號在馬來西聯合邦時代可謂家喻戶曉,如今竟與「一個馬來西亞」掛鉤。

在三一口號指示下,全國華文中學固然接受改制,成為國民型中學;獨立大學則胎死腹中,而族魂林連玉先生的公民權也遭遞奪。

如今魂附「一個馬來西亞」的空洞口號里,難免令人想到它會不會就是一個種族的馬來西亞?這顯然不是無稽之談,前首相馬哈迪提出「一個馬來西亞族」之初,也沒有一個具體的說法,後來卻說此族必須具有馬來人文化特徵。

一個口號,任由解讀,實在不是治國的好辦法。民間自由套用「一個馬來西亞」,尚且烏龍百出;如果「一個國家、一個種族、一種語文」與「一個馬來西亞」渾成一體,國民又將混淆不清矣!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陳頌光 20111208

08-12-11 馬來西亞只是順便一遊嗎?

近年來,大馬致力打造成為旅遊國,除了鼓勵國民留在國內旅遊消費外,更到世界各地宣傳,把外國遊客引入我國,賺取外匯;因此在2010年,我國遊客人次達2460萬,成為國家第五大重要經濟領域,占國民生產總值8.2%。

馬來西亞得天獨厚,一年四季如春。除了偶來一襲的大水災或土崩,幾乎沒有太多天災;此外,大馬的天然景觀及生態環境,是吸引歐美國遊客到來的主軸。對東南亞遊客而言,我國可是東南亞著名的美食之都及購物天堂。

但是,日前旅遊部長拿督斯里黃燕燕卻感慨地宣佈,我國今年因為一些「外在」因素,預測遊客2500萬人次應該無法達標,估計只有2400萬而已!理由與發生在泰國的大水災有關!

因為,一般歐美遊客若來東南亞旅遊,都會選購或計劃往新馬泰走一圈;泰國水災卻讓許多外國遊客止步,他們寧願放棄原有的新馬泰之旅,選擇到其他國家去旅遊度假。

真想問問旅遊部長,我國這幾年來花費了多少錢,到世界各地去宣傳馬來西亞的旅遊;但是,最後奏效的會有多少?因為泰國水災就選擇不來我國,難道我國一直是一些遊客的次選,只是前來新馬泰旅遊的其中一個「配套」!

就像年前泰國政局動盪不安,紅衫軍事件的時候,我國遊客人數也不見得有太大增長;一旦遊客放棄前往泰國,也會選擇「忽略」馬來西亞,轉而前往其他國家。當中的因素,旅遊部應該好好加以研究。

別的不說,就以大馬酒店的服務來說,能夠留住遊客嗎?就以本地遊客來說,付錢入主星級酒店,為的就是專業服務,結果大馬一些星級酒店卻讓人失望!

本人剛從著名高山度假回來。金馬倫高原近年來大力開發及發展,氣候已經不如10年前那麼「涼爽」。入住一家4星級酒店,收費確實是屬於4星級,但是服務及設施卻讓人有點失望。說好預定禁煙房,進入客房卻聞到一股煙味,茶几上還有煙灰缸!

說好有免費上網服務,結果地點只限在酒店大堂及餐廳,房間沒有網絡,除非另外付款「買線」!如今進入全球化的時代,許多同等酒店都免費無線上網,這家酒店還要另外收費!而且,在大廳使用網路時,慢得如「龜速」!

另外,早餐也同樣令人失望!10時30分才結束的酒店早餐時段,在距離1小時前,食物已所剩無幾!當時,餐廳內幾乎半滿,還有許多住戶在用早餐,但是卻沒有太多選擇了!

相信許多在國內旅遊的遊客都會發現,我國的許多景點因為缺乏管理,不是骯髒破損,就是遭破壞污染!如此下去,我國景點還能為國家帶來多少外匯?

希望,旅遊部在花大錢到世界各地宣傳,花費一些無謂的開銷在進行宣傳之際,可以好好管理我國的景點;尤其是天然景觀,是我國的賣點,若不好好保育,三不五時就封島或關閉數月,長久下去必定引起詬病。

希望有一天,前來新馬泰或東南亞旅遊的外國遊客,可以把大馬視為首選旅遊站,而不再只是新加坡或泰國的旅遊「附屬品」!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唐龍英 20111208

08-12-11 巫統要高勝算人選

外評選讀:巫統要高勝算人選

尋找「高勝算候選人」是個艱難的挑戰。人選最好沒有私心,最好是個曉得當地民間疾苦的當地人。這樣的人當了議員,不必等有人投訴,就能下鄉服務。巫統主席拿督斯里納吉卻為高勝算候選人立下了非常嚴格的條件,避免讓反對黨找到跳起事端的機會,以確保黨的生存。

2008大選中,有54%馬來人,39%華人及5%印度人投票給巫統。在112個巫統競選的選區,巫統獲得187萬馬來人選票。無可否認,某些候選人得票特別高,是本身知名度高造成的。不過,83%的巫統中選議員,只獲得不超過1,600張多數票。

在砂拉越,行動黨中選的州議席,從2004年的6席倍增至今年的12席。2008年大選是60%華裔支持行動黨,今年更攀升至75%。若相同情況發生在半島,他們將可多贏得多少席?下屆大選後,行動黨是否會成為巫統之後的第二大黨?有鑑於此,我們有必要確保不只是巫統,所有國陣成員黨都必須遵守更嚴格的條件,遴選高勝算候選人。別推舉擁有犯罪紀錄、醜聞或涉嫌貪腐的人選。

若候選人並非當地區部領袖,巫統黨員必須避免扯後腿的現象發生。各地派系山頭也不應質問本身已摩拳擦掌多時,為何不選他們上陣。大家必須聽從黨主席的決定;別讓內部問題延燒,以至於導致國陣巫統候選人在大選中落敗。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转载 作者Zulkifli Jalil是《馬來西亞前鋒報》新聞編輯。
《馬來西亞前鋒報》評論 07/12/11

08-12-11 為自己爭氣的大馬人

留台生潘健成的創業成功故事常為人津津樂道,有人稱他是「大馬最成功的留台生」。我在台灣時若對同齡朋友說起我是馬來西亞人,他們會開心的說梁靜茹和曹格都是你的同鄉耶!但若向年紀稍長的朋友(尤其是從商的)提起馬來西亞,他們一定會說起這位年輕的群聯電子董事長,潘健成。

《為自己爭氣》這本書是群聯電子的成長故事,也透露了潘健成和他的團隊的創業理念與實踐。我一向不愛看這類教導人邁向成功人生的勵志文學,但翻了翻前幾頁後發現這位大馬留台生的故事挺有意思,特別是以獨中生、留台生的心境去看待。

巴生濱華獨中畢業後,自小務農的潘健成負笈台灣就讀國立交通大學電控系,後升讀研究所。他在大三時參與教授的研發計畫,結識了後來陪他赴湯蹈火的五人創業夥伴(其中也有一位馬來西亞僑生和澳門僑生),創立了群聯電子,研發出全球第一支單晶片USB隨身碟。到目前為止,他的公司還是佔有全球最大的控制晶片市場。

和許多到台灣唸書的大馬人一樣,他當初只想趕快畢業了回馬找份穩定的工作渡過餘生,「創業」這想法從來沒在他腦海中閃過。家境困苦的他,當時到台灣得拚命打工才能維持生活。也因為想賺生活費而參與了教授的研究計畫,卻從此改變了他的人生。

一直以來,我鼓勵身邊的朋友到台灣留學的原因,最主要就是能自己打工賺生活費。透過打工得到了更多發展機會,也學到了更多課本以外的知識,而不是一般人認為的浪費唸書時間。另外,台灣的自由環境賦予大學生許多機會去創新、創作,發現自己的潛能。曾幾何時我也希望趕快畢業了回馬找份安穩的工作就夠了。而四年在台灣學到的種種卻讓我深深瞭解自己的不足,也讓我發現了最適合自己的領域。

我對於「成功人生」的定義不那麼苛求,並不認為賺了大錢才算成功。我覺得只要對得起自己、瞭解自己就算成功了,但這卻也是許多人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卻還是找不到的。

潘健成的成功,並不是在於他賺了多少億的錢,而是他的態度。當今許多年輕人想要創業,少的卻是一份願意犧牲付出的態度。潘健成堅持莫忘初衷,多做好事,在以利益為重的商場卻站的樸實、穩健。他沒有秘書,沒有董事長架子,有的仍然是當初那份為自己爭口氣的精神。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蘇穎欣 20111208

08-12-11 寄望在春天

首相納吉在巫統大會提醒巫統黨員要避免「阿拉伯之春」的到來,而前首相敦馬卻直言「阿拉伯之春」不會到來。到底馬來西亞還有沒有春天?我看,兩位權貴的答案都說不準。我國現在在深冬了嗎?如果寒冷已經到了冰點,我深信人民最有資格回答春天的消息。

隨著709淨選盟2.0大集會,一個各族人士一起「逃亡街頭」的故事流傳開來,去除大多數人對513事件的恐懼感,增進了不同族群青年之間的認識與瞭解,燃起他們對社會運動和國家社稷的新希望,敢於要求權益,質疑選舉措施的公正性,並要求改革。

國陣不得不顧慮人民的心聲,而做出709大集會當天警方被指控行使暴力的調查,並主動提出擬廢除幾項惡法;也設立選舉改革委員會,探討一些革新措施,以期挽回民意。

可惜,政府一方面提出廢除惡法,另一方面又立下嚴峻的法令,唯恐失去了控制,而設立越發嚴格的法令,如《和平集會法令》;引起律師公會和民間維權團體的反彈,律師們西裝筆挺走上街頭到立法的國會抗議,充分表達民間專業團體對集會自由的心聲。

連接著兩個週末,也有維權人士發動到雙峰塔公園表達拒絕該法令的要求,第二次集會者還遭警方以水炮驅散,國陣要民主化的誠意顯然打了一折(90%)。

再者,國家總稽查師報告顯示中央政府部門的財務弊端,例如採購買貴了好幾倍,或貨不對半,公共工程不完善或沒有進行卻有開支等等。更甚的為國家養牛中心2億5千萬令吉貸款和5000依格土地的案子。

此案件涉及婦女、家庭與社會發展部部長莎麗扎夫婿與子女,經過了很多的報案和調查,副總警長對媒體說沒有問題;而莎麗扎部長還在巫統大會大言不慚地聲明其夫婿的事不關她的事,沒有必要辭職,並把事情簡化成是公正黨人指證的問題,反促公正黨黨主席旺阿芝沙辭職。莎麗扎的言論令人側目,讓人不解所謂的「官商之間的利益衝突」何解?

國內經濟不振,物價上漲,電費也漲,人民生活壓力頗重,薪金卻沒有調高的情況下,大多數人已皺起了眉頭;然而,大家卻看到達官顯要的財來財去,皆論千萬上億計,叫庶民情何以堪?

另一方面,存放在執法單位的賊贓、現鈔也會被換成假的,也會失蹤,讓人對執法單位不信任,不安全感油然而生,冬天的寒冷到達頂點了嗎?冬天已到,春天還遠嗎?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李書禎 20111208

08-12-11

08-12-11

08-12-11

08-12-11

2011年12月7日星期三

07-12-11 政治真的那麼髒?

以前總有些人愛說「政治是骯髒的」,大有傲然不屑的氣派,惟後來更多人逐漸明白:其實髒的是人,而非政治,畢竟政治本身只是一種「活動」或「制度」,只是部分人把其搞髒了。也許人們不能否認政壇中的骯髒事物的確超多,然若就此而硬生生地限制某些人自由參政的權利,恐怕是「把嬰兒連洗澡水一塊倒掉」。

再說,即便政治確是髒兮兮的,但「你不搞政治,政治也會搞你」,自以為高潔、清白,或者中立者,再怎麼對政治敬而遠之,也終究難逃政治的網羅。所以包括那些被認為應在「淨土」般安寧、祥和、清靜的校園內當「純情小生」的莘莘學子,實也難逃淪為政治攤牌、磨合和操盤下的犧牲品之命運,如說必須承受種族配額制、宗教化、私營化等政策的「宰制」。

總之,教育領域被政治「入侵」,早已是大太陽底下的事實,而今要叫那些已屆成年之齡,享有合法選民地位,不是沒有思想和主見者乖乖接受政治之安排——乃至折騰,而不得發言,甚至不准思考、不准議論,顯然更像「愚民政策」。憑什麼人們有理由要求同樣是公民者遠離政治呢?以前不少社會要求女性遠離政治,理由是「保護」女人,且讓比較「堅強」和「理性」的男人來「蹚這渾水」就好,如今還有哪個文明社會敢如此要求?

顯然,愚民者最愛把被渲染為「權力遊戲」的政治「骯髒化」,甚至「危險化」,然後假扮好心人來暗示、勸告、訓誡所欲「防備」或「安撫」的對象最好別碰之,只要專心於「應當」的「本份」就好(過往的女性,就常被教誨應乖乖守住「賢妻良母」的「神聖本位」,最好別介入公共事務)。殊不知,真正把政治搞髒的,就是這些企圖愚民以自利自肥者。

質言之,自覺、自由、自主地參與政治,方是一個理想的民主社會之公民應盡的「本份」。若有哪些人當下的處境或條件還不是那麼「有準備」的話,社會應做的是致力於培養、輔助、引導其逐步熟悉和掌握參政之道,而非汲汲於阻撓、壓抑、封閉之,力圖令其與政治絕緣,甚至不惜把政治「毒品化」,彷彿一沾上就會集體上癮而荒廢正經,乃至發狂發癲那樣。

實際上,對付骯髒政治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盡早啟蒙、宣導和培養健康、崇高的政治之理念、信仰及理想。教育體制與其被政治所蹂躪,倒不如反過來淨化和優化政治。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鄭庭河 20111207

07-12-11 翁詩傑的幾種可能

自從尋求蟬聯總會長失敗之後,翁詩傑在馬華的政治行情日漸下滑。

翁詩傑在當上馬華總會長之前,其實在黨內向來都不得志。

如今,翁詩傑在馬華的身份僅剩下班登區國會議員。而這個在308大選雪州馬華碩果僅存的國會選區已成馬華各路人馬爭奪的焦點選區。從翁詩傑落選總會長後頻頻和蔡細歷隔空喊話的跡象來看,老翁詩傑已意識到他極可能在來屆大選無緣在班登國會議席繼續上陣。而蔡細歷即使要在來屆大選撤換翁詩傑,也顧忌到後者以獨立人士的身份攪局。因此,蔡細歷甚至不惜藉由透過和巫統互換選區來防堵他上陣的機會。

對蔡細歷而言,翁詩傑仍是個在來屆黨選不容忽視的總會長競爭對手。尤其黃系人馬因黃家定半引退的情況下,在廖中萊又不願當先鋒的情況下,翁詩傑極可能會暗中獲得黃系人馬的支持,給蔡細歷構成巨大挑戰。尤其是馬華在來屆大選如果戰績不如308,蔡細歷要連任的機會就大為降低。馬華黨員在沒有最佳選擇的情況下,翁詩傑因而或是得利者。因此,趁早除掉翁詩傑,至少可在來屆黨選免去後患。翁詩傑不按理出牌的風格仍讓蔡細歷有所顧忌。

日前傳聞翁詩傑與行動黨高層密談跳槽行動黨一事,向來行事極為小心的翁詩傑,相信是故意放風給蔡細歷,藉以向老蔡明示來屆大選班登國會議席可能出現的變數。不管翁詩傑和行動黨密談的內容為何,翁詩傑寧可讓大家解讀為是他有可能過檔行動黨前的訊號。讓蔡細歷,甚至是蔡細歷的老闆首相納吉對國陣可能未選即已先失去班登一個國會議席,因而挫銳氣感到不舒服。

翁詩傑的算盤顯然是要驚動國陣高層來插手班登國會議席候選人的安排,以保住本身擁有國會議員的身份,為重登馬華總會長寶座留下一點本錢。

當然,如果蔡細歷在大選前就對翁詩傑趕盡殺絕,翁詩傑會否順勢「過檔」民聯?很快就有分曉。

待價而沽、投石問路,為延續自己的政治生命舞台。由現在開始到下屆大選前,翁詩傑的去向有好幾種可能。如果輕易就被對手算到他下一步怎麼走,那就不叫翁詩傑了。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鄭名烈 20111207

07-12-11 “一個大馬”的信譽

政治人物凡事喜歡“政治化”,無論是雞毛蒜皮的事,還是攸關人民權益或國家前途的大事,一旦由不同陣線的人率先揭發,他們的腦袋裡,只會閃過一個念頭:博取政治宣傳,將問題“政治化”……。

確實,我國政治人物不將大事小事“政治化”,還能做甚麼呢?

民聯國會議員潘儉偉上個月以真憑實據揭發“一個馬來西亞人民商店”賣貴貨,讓人民商店顏面無光,確實有一點點“玩弄政治”的味道。

然而,雪隆區5間人民商店陸續被揭發售賣有問題的商品,其中許多是日常用品,包括消費人常買的鮮奶、淡奶、罐頭咖哩雞等等,這就不是“反對黨玩弄政治”的問題,而是政府監管不良的弊端了。

政府拿納稅人繳付的4千萬令吉血汗錢,去津貼“一個大馬人民商店”,希望在這個通貨膨脹的年代,讓中下階層家庭買到比一般超市便宜30到50%的商品,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

結果卻被人揭發,“人民商店”的某些商品竟比別人貴4到200%。更離譜的是,人民商店售賣的鮮奶竟還被驗出含有危害消費人健康的大腸杆菌。

13種“問題”產品被令下架,供應廠商停產,這種情況下,若說“一個大馬人民商店”的信譽不受影響,那是在掩蓋真相,逃避事實。

“一個大馬人民商店”的商品出了問題,衛生部顯然有無可避免的瀆職之失。問題被民聯議員揭發,當局即使處境尷尬,譴責民聯議員利用食品問題“玩政治遊戲”,卻有本末倒置、輕重不分之嫌。

有官員甚至認為,民聯議員揭發“人民商店”事件,是在雞蛋裡挑骨頭。此話進一步凸顯官員褎如充耳,漠視民瘼的心態。

任何攸關人民健康和性命的問題,一律以“政治化”的字眼和藉口來搪塞,勢必換來人民的唾棄。

首相納吉在“以民為先”理念下,體恤低收入群體的生活壓力,陸續以“一個大馬”為名,推介“一個大馬人民商店”、“一個大馬房屋計劃”、“一個大馬人民餐單”、“一個大馬診療所”等各項計劃,原意是好的,但任何計劃若缺乏有效監督,不僅不能為民眾帶來福利,還會影響政府信譽,得不償失。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陳寶卿‧20111207

07-12-11 馬大改革:陳年痼疾與猛藥

馬大正在轉變!做為馬大的一份子,歷經馬大幾任掌校者,我們深深感覺馬大在追求卓越成就上的改革與轉變。

改革需要遠見、魄力與勇氣!看到馬大現任校長高爾扎斯曼再獲續任的消息後,感到很高興。我們從沒與馬大校長交談過,只是透過馬大的種種政策認識這位掌校者。

他上任後,就破壞了學術人員的“好日子”。在過去,只要能在國立大學任教,就可以過舒適的日子。他到馬大後,就制定了種種學術表現的標準:必須在具影響力的國際期刊發表論文,這成為學術人員升等的重要指標;新進的學術人員在限定時間內沒有表現的話就可能遭解雇。

“放心,這位校長很快就會被換走,他這一套過不了多久就無效的了!”這話我們在馬大聽過幾次了,老神在在的資深學術人員總是如此安慰新進的學術人員。馬大校長換得頻密,討好各方就無法改革;要改革就會得罪一些人,得罪一些人就可能得走人。他的改革務必惹惱一些人,所以《馬來西亞前鋒報》在今年8月份出現不滿高爾扎斯曼校長的報導並不出奇。

無可否認的,是不是所有學科都適合使用同樣的標準,這是有待商榷之事。雖然如此,將學術人員的學術表現置於國際標準總比沒標準的好,要不然,抄襲、因為裙帶而獲得發表,或在意見欄刊登的文章也算學術成果的話,那我國的學術水平必然會繼續低落。

在一些社會科學領域,出版一本學術專著,有時比出版一篇學術期刊更有價值。團隊及研究基金也必然納入考量。研究及栽培人才都需要時間和經費,而大學就是提供這種條件之所在,除了收割成熟的研究成果,也必然考慮栽培後進。

馬兒要跑得好,就需要吃草。然而,吃了草的馬兒,未必願意跑。為了鞭策吃了草的馬兒用力跑,校長制定了賞罰分明的政策。不論學術人員膚色,只要能跑到受國際認可的舞台,就可以給自己的升等加分;反之,拿了錢卻沒有交出成績的人,就會受罰。

馬來西亞的學術發展,是要低頭看自己的肚臍眼,還是往更遼闊的天地去?現任馬大校長選擇了後者。雖然我國至今還不承認台灣學位(醫、牙及藥劑除外),但是,在實地考察後,高爾扎斯校長在公開的場合大力稱贊台灣大學、成功大學等幾所台灣的頂尖大學。

我國高等教育的弊病,如陳年痼疾,病癒不易。高爾扎斯曼校長為馬大下了藥,這藥使馬大在學術方面產生了顯著的進步。當然,這所引發的學術倫理。又是另外的課題。

可惜的是,如同其他公家機關,馬大內也有一些非常官僚作風的人員。圖書館內的一些收藏品,學生得申請調閱。可是,負責調件的人員在上班時間不知去向是常態,而在一旁的其他職員處理的方式,就是請你改天再來。這“改天”未必是明天,可能是一星期或以上。

新加坡國立大學是馬大的前身,為甚麼新國大是國際頂尖大學,而馬大卻落後了那麼多年?其中的因素很多,但只要有機會比較這兩家大學圖書館管理員的專業及服務態度,大概就可看出端倪。在新國大要求調件,我們都沒遇過職員說:“工作人員不在,改天再來!”新國大的研究生表示,他們的圖書館管理員也曾經很官僚,經過無數次的陣痛後,才有今天專業的服務態度。

馬大要步向世界就不得不改革。改革會有陣痛,學術改革不易為;而部份公務人員態度的改革更是舉步維艱。雖然如此,只要有藥源及下對藥方,這金字招牌還是會再創亮點!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康旅泊 20111207

07-12-11 投誰一票?

日前,心血來潮,與外子一起出席某政黨的講座。到了現場,才知道是以酒席方式進行。問了票價,一張票要60令吉,兩人就需120令吉。我倆立刻打退堂鼓。並非覺得票價太貴,而是我們根本負擔不起。

轉身離去的當兒,覺得很心酸,區區120令吉,我們2人堂堂碩士和大學生居然無法負擔。我倆每日辛勤工作,生活卻是捉襟見肘。我很想問問站在台上演講的人,如果讓你們成功執政,你們會給人民一個怎樣的生活?

政府口口聲聲說要把馬來西亞打造成一個教育天堂,讓全世界的莘莘學子到我國求學。大專學府如雨後春筍般分佈在各個州屬。我倆含辛茹苦在這些大專院校半工半讀完成了碩士和學士課程,希望拿到一紙文憑後,在事業上可以更上一層樓,提昇生活素質。可是最終,這些文憑都回歸了它們的本質,名副其實成了一張紙,毫無用武之地。當局無法保證這些文憑的價值,無法讓各界認同這些資格,請問開辦這些學府的目的何在?最終只能淪為他國人民“合法”居留的途徑和工具。對國人的生活,對國家的發展有何實際的幫助?

從2020年宏願到轉型計劃,是否成功,仍無法預見。可是在轉型的當兒,我們這群打工一族,不但沒有越轉越好,反倒是每況愈下。308之後,老百姓一直有所期待能看到改變;這屆大選又將來臨,無論藍綠依然“變”不出個樣來。生活依然艱難!

不要光喊政治口號,不要光畫政治願景。誰能實實在在給老百姓規劃提供一個安穩,舒適,健康的生活,我就投誰一票!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酸甜苦辣 20111207

07-12-11 巫統大會的我者與他者

幾天前,巫統代表大會落幕。一如所料,出現了“大戰(大選)前夕的寧靜”,各領袖與代表都未似往年般猛轟非土著。

然而,在種族政黨內,難免會有一些“種族性”言論,“捍衛馬來人(土著)權益”之類的話,還是有的。

我曾多次採訪巫統大會,對這種言論雖未能“倒背如流”,卻亦是“耳熟能詳”。在一大群巫統黨員中,我這個非土著,有時會隱約覺得自己似是抽象的“他者”,只能站在“我者”的牆外,承受“我者”的種種責難。

我知道,塑造“我者―他者”是一種取得認同與凝聚力的絕佳方式。從心理上來說,人們需要被認同,需要歸屬感。通過“我們”與“他者”的區分,“我們”塑造了一個共同體。

這並不是只在巫統大會內流行的伎倆,在社會各層面皆是“我者―他者”的蹤影。差別在於,其他團體鮮少以猛烈攻擊“他者”的方式來集聚力量,達到目的。這些團體更常把焦點放在“我們”,關注的是如何改善問題,自我提昇。而巫統大會的代表卻往往在“我者―他者”的論述中,對准非土著開炮。

結果,作為“他者”的非土著,慘成箭靶,遍體鱗傷;而“我者”則藉此“假想敵”建立了族群認同感。固然,塑造“我們”的共同體,頗為重要,然而卻不應該以攻擊“他者”的方式來達成。

再者,這種憑借妖魔化與醜化“他者”來達到己方目的之做法,長期而言,卻是有弊無利。製造一個稻草人,把它打倒,並不能增強你的實力。相反,當你一味把問題與錯誤歸咎於“他者”,就會失去反躬自省的機會――因為“我們”的困境是“他者”造成的,錯在“他者”,“我們”沒問題。

這種思維導致“我們”無法客觀地正視問題。固步自封,往往就是如此形成的。土著社會在政府的大力援助下,仍無法取得理想進展,或許也與這種過於專注於抨擊“他者”,而少於深入反省“我們”的思路有關。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張慶祿‧20111207

07-12-11 我們永遠在意母語教育

在華總成立20週年的紀念晚宴上,華總主席方天興提出了華社最關心的母語教育問題,他除了再次公開要求政府批准華社在關丹和昔加末設立獨中之外,也呼吁政府承認統考文憑,並制度化地撥款給華小,在華裔人口密集地區興建新的華小,以及改善華小的師資。

方先生提的,其實都是老問題。所謂老問題,意思就是說,這些問題長久以來一直懸而未決,10年,30年,甚至50年過去了;問題,也仍然還是問題。

華總晚宴的貴賓是副首相慕尤丁,兼任教育部長的他,應該是最有資格回應上述問題的人。

慕尤丁是這麼說的:政府鼓勵母語教育發展,不管在任何學校,即使要學習華文的學生人數不多,官員也須提供華文師資。

他也提到了政府最近批准檳城日新國民型中學設立分校,以及政府已允許獨中生以統考文憑進入師訓等例子,來證明政府在鼓勵母語教育的發展。

這樣的回應,可說是四平八穩;但是,“政府鼓勵母語教育發展”的情況,實際上距離華社的期望還有很大的距離。

華小面對的問題,幾乎天天上報,我們都可以倒背如流了,別的不說,只是一個臨教問題,就讓華社擔憂、困擾了半個世紀了。

政府教育體制下的國民中學,母語班的問題更是一籮筐,很多母語班不但只能在課後開辦,還面對華文教師嚴重缺乏的問題。

當年被說服改制為國民型中學的前華文中學,長期以來也備受忽略,除了面對撥款不公平的對待問題,政府當年允許改制中學三分之一時間採用華文教學的承諾,也沒有實現,以致一些國民型中學成了人們眼中的“四不像”。

至於獨中,作為政府教育體制外的產物,它們的困境,更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回顧歷史,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從開始到現在,就是一部轟轟烈烈的“華教運動史”;但也因為受到的對待,華文教育反而成為華人社群的一項重要資源,不只發揮出巨大的團結力量,也提昇了華社的文化競爭力。

大馬華社一直都把教育當作最後一道不可退讓的防線。在這關鍵點上,華社的立場是非常鮮明的。如果有一天我們撤下了這道防線,那是因為這個國家已經變得真正公平和多元了!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林明華‧20111207

07-12-11 反貪會該做些甚麼?

看來反貪污委員會對如何提昇大馬貪污指數排名,已毫無頭緒,可能需要廣邀有識之士提供意見,讓國家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扭轉反貪不力的刻板印象。

根據國際透明組織公佈的2011年貪污印象指數(CPI),大馬的評分連續3年下滑;這是自1995年國際透明組織開始每年統計貪污指數以來,大馬的得分和排名最糟的一次。

2008年4月21日,時任首相阿都拉宣佈反貪污局脫離首相署管轄,轉型為反貪污委員會,直接向國會負責。反貪會是升級了,反貪成績卻逐年下滑,還鬧出兩宗發生在辦事處的命案,即趙明福和關稅局官員墜樓案,以及3名官員在機場搶劫錢幣兌換商30萬美元的案件。

由是觀之,反貪會不能一直向政府要求增加人手,應該從質方面下手。我斗膽提出以下幾個建議:

一、讓反貪會享有獨立的地位。雖然政府在反貪會轉型時,宣稱它直接向國會負責,但是除了向國會提呈年度報告之外,其管理和行政卻還是由首相署管轄。

所謂向國會負責,是應該擁有獨立和自主的權力,比如在調查關稅局漏稅案件時,反貪會可以不理會政府和公共及民事職工總會的壓力,徹查到底。

國會委員會可針對某宗案件的處理,傳召反貪會主席供證,施加壓力,這才是有效監督反貪會的制度,讓它向民眾負責。

二、享有檢控權。在向國會負責後,反貪會擁有檢控權,就不會出現濫用權力的現象。

現在只有總檢察署有檢控權,即使反貪會認為嫌犯確實百分之百貪污,總檢察署不提控,反貪會也無可奈何。

總檢察署也沒有獨立的地位,要由誰扮演維護公義的角色?

有了獨立地位及檢控權,反貪會就可以捉大魚、進行大整肅行動。

三、翻查舊案。國家貪污指數排名下跌,是因為國際透明組織認為大馬有許多大案不了了之,要徹底改變外界的印象,就必須做出轟轟動動的成績,而翻舊案是最有效的途徑之一。

譬如,80年代轟動一時,失信25億令吉的香港土著金融醜聞;大馬外貿大廈耗時9年竣工等案件,應找出誰是禍首。

四、推行陽光政策。陽光政策是由韓國前總統金大中提出,用以和平處理南朝鮮分裂的關係,這裡所指的陽光政策是“從管理著手,提高公共行政的透明度,杜絕貪污”。

提高透明度措施包括公開投標、公開採購、網上公佈承包商和工程詳情等等,陽光可以驅走牛鬼蛇神。

如果反貪會甚麼都不做,貪官有恃無恐,明年的排名恐將再創新低。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林瑞源‧20111207

07-12-11 風雲集會風雲榜

過去兩週,藍眼睛和馬來劍兩場風雲大集會先後落幕。眾高手絕對要喧嘩取寵或語驚四座,強詞奪理也在所不惜,引目光博版面搶鏡頭,才不枉費赴一場一年一度的盛會。

有風雲大集會,自然有風雲榜。狂嘯的暴風和遮蔽的雲霧,偶然間掀起集會高潮,讓赴會群英有好戲可看之餘,也令老百姓茶餘飯後有新話題。

最老羞成怒好手,非馬來劍一姐莎姐莫屬。牛事偏在集會前來纏身,一家不安寧,叫莎姐情何以堪。老娘不發火被當病貓,趁娘子軍齊聚當後盾,聲嘶力竭反擊那愛緊盯著人看的藍眼睛。眾人莫忘記,當年讓鐵娘子倒台的就是老娘,絕非省油的燈。一開炮,先把藍眼睛掌門俠侶拖下水,再點名炮轟愛管人「家務事」的三劍客。七情上面演出後,娘子軍循例送上掌聲,牛事被拋諸腦後。自以為聲東擊西,實則潑婦罵街。

雖然莎姐已激動反攻,企圖將牛事撇清,偏偏有人不賣帳。來自彭亨州的同門,把握展現辯才的時機,指在朝大官不斷掀起各種爭議,不但會拖慢轉型大計,更留下爛攤子,讓貼近草根的小官備感壓力,疲於向老百姓交代。「最近的就是國家養牛中心!」脫口而出。疲累讓人吃不消,藉疲轟人,最「疲勞轟炸」得主,就是這位仁兄了。連同門都看不下去了,手握王牌的老百姓又作何感想呢!莎姐今後仕途,可謂路人皆知,盡在不言中。

選戰當前,馬來劍群雄發表了最預料之中的演說,試圖挑起眾將士的鬥志。敵對黨被炮轟得體無完膚,處處喚醒族群危機意識,也許太意料中事,與會者一陣共鳴後,莫名的沉悶籠罩全場。內部大亮團結牌,槍口一致對外,也許太謹慎,不見具體戰略,只擦出零星火花。群雄太識趣,盡量不挑起同門惹的風波,也許太避重就輕,讓人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敢敢講也並非無往不利,最自圓其說,藍眼睛三叔公當之無愧。挑戰馬來劍修憲,只讓馬來人當首相的言論,驚動巨頭解圍,三叔公忙為本身言論滅火,指認同多元政治理念。三叔公更自比《三國演義》里的策略家司馬懿,由於司馬懿想法前衛,所提出的政治策略非常深奧,導致同僚或君主都不明白,就好像馬來人首相論,無非只是要挑戰馬來劍。從政者當學三叔公,當你被「誤解」時,記得要拋書包,人家不瞭解你,是書到用時方恨少。

集會除卻唇槍舌劍,女人力量一樣銳不可當,以柔克剛,藍眼睛娘子軍原來最擅長驅逐睡蟲。午休吃飽喝足後,睡蟲逐漸來襲。忽然有人引吭高歌,帶動娘子軍起立共舞。自古敵軍多趁人入夢之際,攻其不備。光天化日,姐姐妹妹快動起來,不讓對頭人有機會偷襲。歌舞顯然勝過乏味的激勵話語,稍後在發揮牙力時,姐姐妹妹或吟誦詩詞,或高歌一曲,炒熱全場。宣稱走多元路線的藍眼睛,若能改編一首《我是你的眼》當主題曲,勢必有助撈華裔票。

風消雲散,意味著一場政治秀暫告一段落。沒有驚喜?且慢,江湖氣象千變萬化,詭異正是山雨欲來之勢。誰能左手翻雲,右手覆雨,轉眼再讓風和日麗,五穀豐收,四海歸心,締造空前盛世?高手過招,擂台上見真章,等著瞧。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陳涵妮 20111207

07-12-11 在義烏,我看到希望

離開美麗的杭州,商業夥伴小翟特地安排開車載我到義烏去。

車子停在亮麗的某某眼鏡公司大門前,只見盛同學迎面給我緊緊的擁抱,接著是她愛人石董事長熱情的握著我雙手。眼前的小盛是如此樸實無華。

記得2006/07年,咱們60多位同學齊聚在北京清華大學上總裁高級研修班D37班,生命島的戶外拓展,幾次在山東、雲南、太原五台山和馬來西亞之旅,清華人真誠相待,師生情深,如今依然歷歷如真。進了清華門就是清華人。D37班山東同學豪情好客,每每聚餐設宴,煙酒更是無數,幾十道美味菜淆都堆疊在飯桌,過半沒吃,形成無謂的浪費!

年前在德州聚會,見小盛苦口婆心不厭其煩地說:

「煙少抽點吧,別讓同學吸二手煙,造成環境污染。」

「酒要喝,適量;咱們品賞,千萬莫狂飲。」

「少肉多菜,足夠就好,別浪費;浪費比貪污更嚴重。」

我很認同並參與遊說。過後,小盛領我到義烏這世界聞名的國際商貿城逛了一陣。我們午餐時相互分享中華文化傳統的生活小故事,知悉三年前的不景氣她家受重創,那衝擊讓她覺悟並懂得感恩和探索「人活著是為了什麼?」

坐上李老師的奧迪,到不遠的山區農莊,這是一群志同道合學習傳統文化的老師們共同合辦的農地,為了要培育孩子們感恩的文化,下田感受「粒粒皆辛苦」,種蔬菜,水果等;正在興建學習弟子規、國學的培訓中心,是為弘揚傳統文化;推廣綠化環保工作,為淨化人生而扎根,用心良苦,多難得啊!

從農田里摘來的菜與豆,便是咱們素食晚餐。見兩歲可愛小兒敬禮和一系列教養,我看到小盛家及李老師的身體力行貫徹傳統文化的努力,讓我留下深刻印象。我們經過公司門口,見小盛和李老師數次蹲下拾起紙屑的情景,見公司員工的彬彬有禮,親切可人的文化,再再讓我看到光明,看到了希望。或許你看到太多破碎陰暗面而埋怨,深感灰心;我認為應該向小盛,及陽光、正向的清華人學習,身體力行群策群力,獻出小小的拯救,讓「和諧拯救危機」。

在義烏,我看到了清華人的光明面,我看到希望!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林春發 20111207

07-12-11 民聯面向巫統精英

2003年4月15日馬六甲歷史城市議會獲准升格市政廳(Majlis Bandaraya),再尼末諾(Zaini Md Noor)出任歷史上首任市長。那年之前,市政廳早早遷往市郊愛極樂(Ayer Keroh),與日本佳世客(Jusco)超級市場為鄰。

市政廳門前,原先是個寬敞的廣場,廣場前面有大塊綠蔭蔭的草地,右側有個小公園。那個時候,市政廳的建築物,原有一堵圍牆圍繞四周,警衛緊緊地守在關鍵的出入口,很有排場,也極有氣勢。

再尼末諾來了,一切開始逐步改變。有一年我在工藝大學城市規劃系的研討會上,聽到他披露,他做主把市政廳圍牆拆掉了。我不確定那是不是德國推倒柏林圍牆的啟示;記得他說,他不願這面圍牆把百姓隔離。

市政廳舊有的行政和作業,經此一推,據他所說,從此也有悄然的變化。再尼末諾當天向出席者說,他決意採用當時還算相對新鮮的「KPI」規格,明確劃定各個部門應對的時限。

這麼一來,再尼末諾當日解釋,馬六甲市政廳相關規劃證書的流程,不但因此大大減少;申請准證耗費的時間,此後也有明顯的改善;雖然我對那一些紙上數據始終心懷保留。

再尼末諾還說,在他司理市政廳的這些日子,投訴按月不斷增加。這是因為市民後來發現,原來所有的投訴,真的獲得有效處理,因而大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向上投報的次數。

再尼末諾想必是精明能幹的。當然,在研討會單聽他個人的一面之詞,未免會有理解的偏頗和認知的誤差。然則,他在位時為員工設定的獎掖,確實足以激勵人心,自不待言。

精彩的不只是這些,而是問答時段,一位畢業在即的學妹,挺身公開追問再尼末諾,市政廳職工種族比率嚴重失衡之際,他如何應對年老華裔納稅人的語言不便所產生的問題。

足以讓民聯聞風喪膽

那是308前的政治高壓年代。學妹的勇氣,讓我和人在現場的一些學長十分欽佩。再尼末諾的風度,也一樣讓我們讚許。再尼末諾緩緩做答,頗見誠意,雖然不完全切入焦點,可是,他一點沒有擺出官樣。

應答之後那一小段的茶點時間,已經升任院長的論文指導教授連同講師和再尼末諾巧遇,大家站著閒聊馬六甲的城市規劃作業,他的官品雖大一樣和和氣氣,一臉笑容,謙和坦誠地應對。

因為年前馬六甲萬里茂州議席那一場補選,多家媒體一度報道今任固體廢料及公共清潔機構(PPSPPA)總執行長的再尼末諾或者是國陣上陣的「秘密武器」,雖然事情最終不果,我想起這些往事,不得不同意,「是提及其名字,就足以讓民聯聞風喪膽」。

何況,類似再尼末諾的勝券在握之候選人(winnable candidates),據巫青團長凱里在巫青大會總結時說,還有很多。他本身甚至已有一份長長的名單,一旦過濾之後,隨之提呈首相定奪。

凱里所言確實如此。經歷了新經濟政策40餘年的扶持和栽培,巫統麾下行政的精英,治國的良臣,管理的棟樑,恐怕是成千上萬。報章當初引述甲州首長莫哈末阿里那一份名單正是論證:

除了再尼末諾,還有馬六甲控股有限機構營業及社會經濟發展經理羅斯蘭阿末、馬來傳統土地發展機構總執行長莫哈末納西爾瑟拉末、以及瑪拉工藝學院副院長依布拉欣阿布沙博士等。那麼,面向這樣一匹布長武林之中的高手,民聯領導今後畢竟要如何以對,積極開始布下天羅地網,排出一個好看中用的團隊,在下屆大選迎戰國陣代表?還是繼續重複「海嘯」式的選區安排方案,心血來潮,天馬行空,隨緣點兵?

勁敵當前,偏偏民聯現有「小才大用」的官僚體系里,這一粒粒堪比巴生查宮的爛蘋果還真不少。縱然不曾間斷的面對民間、選民和內部的投訴,這些代表不僅一直沒有被撤,而且仍獲黨高層重用。

想要憑此入主布城,再尼末諾一定知道,路還遙遠。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楊善勇 20111207

07-12-11 加設表揚校長獎

「教總沈慕羽(copyright)教師獎」緣起,遠因出自社會變遷,尊師重道的精神日益式微,教師的士氣江河日下;適教總前主席暨永久會務顧問沈慕羽(copyright)謝世,教總順勢推出「教總沈慕羽(copyright)教師獎」。

此舉所在,有二宏旨:一、鼓勵和發掘優秀的教師,尋求人師典範,鼓舞教師士氣,進而提升教育質量;二、表揚教師的教育精神,肯定教師的貢獻,進而提升教師的形象和社會地位。

說是著重「教師」云云,頒獎三屆以來,得主多為校長中人,不知為何是也?首屆人選,除了德望至高,眾人仰之的嚴元章博士高足鄧日才先生,尚有張發校長、池鳳德校長,以及鄭秋萍和陳矜孜兩位老師。

接下來的那一屆,如是我聞,得獎的卓越校長和師表楷模,平分秋色,不分伯仲,兩個崗位皆各有兩位人選入榜:林鑒校長、戴慶義校長、羅美蘭老師和沈淑情老師。

轉眼到了第三屆沈慕羽(copyright)教師獎,家裝15架閉路電視的教總主席王超群校長宣佈,4位獲獎人分別為楊萬榮校長、鄧萬秋校長、彭忠良校長及廖國平老師。當中,大家都知道亦為校長職工會主席的彭忠良校長名望最高,人氣最旺,據雲曾有面斥女記者「你人長得這麼漂亮,新聞卻寫得這麼爛」的名句傳世人間,驚動江湖。如今得獎,可謂實至名歸,真真全面提升教師的形象和社會地位矣。

無論如何,累積以算,前後3年,13位得獎人,一共六成乃為校長出身,僅有微不足道的5人為提升教育質量的人師典範,可見一個馬來西亞好校長很多,良師則是非常難求。

既然如此,淺見以為,僅此一個「教總沈慕羽(copyright)教師獎」,恐怕不足彰顯校長的百年大德。華社顯達共見之,可否趕緊加設satu lagi表揚校長獎,肯定校長的貢獻,如何?

附註:據聞「沈慕羽」三字,經已專利註冊,故注以copyright字眼,以示尊重版權。累贅之處,尚祈讀者諒之。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楊善勇 20111207

07-12-11

07-12-11

07-12-11

2011年12月6日星期二

06-12-11 別坐視非洲人惹事生非

日前非洲人在森美蘭文丁騷亂的事件,再次引發了我國非洲人數是否已經太多,導致失控局面發生的辯論。此前,也發生了尼日利亞毒驢在吉隆坡中央醫院接受檢查時,因想溜走而遭警員槍斃的新聞。

為了對前來我國唸書、工作或旅遊的非洲人公平,必須指出類似案件僅佔少數,並非經常發生的事。不過,由於事件連續發生,已成了本地社會的熱門話題。我國國民普遍上歡迎各國,包括非洲旅客的前來;他們的到來不但增加我國賺取的外匯,也讓我國人民接觸到外地文化與生活方式,豐富了我們本身的文化色彩。

但在我們尊重與接受這些文化差異的同時,我們也希望外國人也能做到這點。更何況身為旅客,他們不應該觸動本地人的敏感神經,如堅持不符合本地價值觀的外來生活方式等。關於部分外國人不遵守本地文化禁忌,如在大庭廣眾酗酒等,我們早已聽到眾多怨言。也有部分非洲人不理會我們的宗教禁忌,與本地女性,特別是馬來女性自由交往。

這種不尊重本地生活方式的態度,顯然會引發不愉快事件,因此民眾開始對非洲人反感。在情況惡化前,希望執法當局能對這個群體採取更嚴厲的行動,如展開更多取締,以逮捕違反入境條規的人,並將他們遣送回國。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转载 馬來西亞《每日新聞》社論 06/12/11

06-12-11 貪官--長治久安之計

香港足印出版社和《足印論壇》編委林明亮兄轉發來這篇文章,讀之拍案叫絕!對比當今馬來西亞官場現實,心頭「似曾相識」的衝擊,一波比一波強烈。

明亮兄學貫中西,是一名船舶工程師,也是中國少數具有國際驗船師資格的專家。他在馬六甲和新加坡度過童年,後隨在英殖民地政府緊急法令下被驅逐出境的父親去了中國,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他有一份濃濃的馬新情,對馬新兩地的政經發展和人文生態深為關注,是香港新馬研究社的理事。目前已從職場退休頤養天年,經常在《陽光島》等網絡發表文章。

以下就是要和《東方日報》讀者分享的絕妙文章:

宇文泰者北周開國奠基人也。

當他擔任北魏的丞相模仿曹操「挾天子令諸侯」之時,遇到了與諸葛亮齊名的名士蘇綽。宇文泰向蘇綽討教治國之道,二人密談了三日三夜,留下了如下極具現實意義和可操作性的不朽答問。

為便於廣大讀者閱覽,謹將歷史典籍中原來的文言文翻譯成如下白話文:

宇文泰問:國何以立?

蘇綽答:具官。

宇文泰問:如何具官?

蘇綽答:用貪官,反貪官。

宇文泰不解,問:為什麼要用貪官?

蘇綽答:你要想叫別人為你賣命,就必須給人家好處。而你又沒有那麼多錢給他,那就給權,叫他用手中的權去搜刮民脂民膏,他不就得到好處了嗎?

宇文泰問:貪官受惠,又會給我帶來什麼好處?

蘇綽答:他能受惠是因為你給的權,所以,他為了保住自己的好處就必須維護你的權。這樣,你的統治不就牢固了嗎?如果沒有貪官維護你的政權,那麼你還怎麼鞏固統治?

宇文泰恍然大悟,問:既然用了貪官,為什麼還要反呢?

蘇綽答:這就是奧妙所在了。只有反貪官才能欺騙民眾,才能鞏固政權。宇文泰大惑,說:愛卿快說其中的奧秘。

蘇綽答:這有兩個好處:

其一,天下哪有不貪的官?

對於官,不必怕他貪,怕的是他不聽你的話。以反貪官為名,消除不聽你話的官,保留聽你話的官。這樣既可以消除異己,鞏固你的權力,又可以得到人民對你的擁戴。

其二,官吏只要貪贓枉法了,把柄就在你手中。他敢背叛你,你就以此為由滅了他。貪官怕你滅了他,就只有乖乖聽你的話。

所以,反貪官,是你駕禦官的法寶。如果你不用貪官,你就失去了這個法寶。如果人人皆是清官,深得人民擁戴,他不聽話,你沒有藉口除掉他;硬去除掉,也會引來黎民騷動。對於貪官,你一是要用,二是要反,使官僚隊伍成為清一色擁護你的人。

蘇綽突然回問:如果因為用了貪官而招致民怨沸騰怎麼辦?

宇文泰一驚,便問:愛卿有何妙計可除此患?

蘇綽答:祭起反貪大旗,加大宣傳力度,證明你心繫黎民。讓民眾認為你是好的,而不好的只是那些貪官,把責任都推到他們的身上,千萬不要讓民眾認為你是貪官的後臺。你必須讓民眾認為,你是好的。社會出現這麼多問題,不是你不想搞好,而是下面的官吏們不好好執行你的政策。

宇文泰問:民怨太大的官吏,拿他們怎麼辦?

蘇綽答:宰了,為民除害!把他們搜刮的民財放進你的腰包。這樣你可以不負搜刮民財之罪責,而得搜刮民財之實惠。

蘇綽最後總結說:

用貪官來鞏固政權,

縱貪官來培植死黨,

除貪官以消除異己,

殺貪官來收買人心,

沒收貪官錢財充實國庫。

這將是長治久安之計。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顧興光 20111206

06-12-11 巫統但求過關

巫統照顧馬來人的權益,馬華關注華人的權益,國大黨捍衛印度人的權益,如果國陣在來屆大選輸掉了中央政權,那時候,馬來人、華人以及印度人的權益將由誰來照顧、關注和捍衛呢?

巫統、馬華和國大黨的領袖在第13屆大選即將來臨的時候,都爭先恐後地發出類似上述的言論。而最典型的言論則來自首相納吉在巫統大會總結演詞中:「如果人民舍棄巫統,誰來捍衛伊斯蘭教?馬來人能否受到重視?國家元首是否繼續受到尊崇?」

三大問號由納吉自己來回答,當然唯巫統一力承擔之!國陣其他成員黨只能肯定尊崇最高元首,卻因各有自己的族群權益以及偏愛的宗教而不敢發揚博愛精神。如果讓民聯三黨來作答,伊斯蘭黨自是當仁不讓,一定要捍衛伊斯蘭教;安華則代表人民公正黨說:「我們從來沒有忽略馬來人的權益,今後也絕對不會!」而行動黨在霹州和雪州的政事中,已經學會如何尊重及服從蘇丹殿下,若有機會步入布城,肯定懂得服侍和尊崇最高元首陛下。

只不過,我國的政治現實的走向以及選民的選擇往往不以政黨領袖的主觀意願為準。308政治海嘯固然創造了新的政治現實,而砂州選舉結果,也同樣石破天驚,讓西馬的各族人民看到城市選民的士氣高昂不下!民主政治的抬頭以及不斷壯大,此長彼消,種族政治首當其衝,自是要負隅頑抗。

巫統全代會剛剛落幕,大會辯論固然沒有呈現極端的種族情緒,卻也顯不出一個馬來西亞精神,反而讓人覺得巫統面對大選會考,已無雄心壯志,但求過關,於願足矣!巫統的鬥志不高,馬華作為國陣第二大成員黨,當然不敢過於囂張。馬華前總會長黃家定和翁詩傑都曾搞出自己的品牌,但是,馬華總會長蔡細歷至今還在摸索中。總會長既統領不到華社,也做不出一件撼動社會的大事,馬華又如何協助國陣爭取華裔選票呢?

巫統只顧及打自己的牌,馬華無牌可打,只好去研究伊斯蘭法!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胡排 20111206

06-12-11 彈性處理女傭條例

紛紛擾擾的女傭課題,協調了好幾個月,在兩國領導層的斟酌下,終於拍板定案,8萬名印尼籍女傭也將於12月初陸續到來工作,讓僱主們鬆了一口氣。

當僱主以為女傭解凍,將可為他們在家庭瑣雜事中分擔一些責任時,當局卻準備強硬施行販賣人口法令,在有關法令下,安排女傭到店中工作,或到別處做工,僱主將在法令下被控,一旦罪成,最低懲罰是罰款50萬令吉,監禁3至20年或兩者兼施。如此一來,聘請女傭不單沒有減輕負擔,反而加重了僱主的心理壓力。

一名人民代議士曾說,這是矯枉過正的做法。的確,這就好比一位員工,被僱主派到外坡出差,做回同樣且熟悉的工作,都可能牴觸該法令,令一般普通僱主不知所措。那過年過節,閑暇時到父母家坐坐,看到屋內骯贓時,幫忙打掃也屬牴觸刑法?眾所周知,現時家庭,車輛是必備交通工具,而偶爾洗車也不屬於其職責?家裡沒人,帶女傭到店內去,僱主在忙做生意,而女傭卻坐在哪兒不動,僱主還要另付費聘請他人打掃?

報章上時有虐傭之害群之馬,但屬個案,並且佔少數。同樣的,女傭做出違反其職責的行為,也時有所聞。當然,雇用關係是建立在雙方互信的基礎上,雇用雙方都要互相尊重各自的職責範圍,僱主要以情理對待員工,而僱員也要有吃人一口,還人一斗之心。女傭千里迢迢,來到彼邦工作,主要目的也是為了尋求較高的收入,好讓家人有安穩生活。僱主過份的要求,將會使女傭落逃,最終損失的還是僱主。因此,雙方應存“魚幫水,水幫魚”的共榮之景。何況,一些人聘請女傭是為了照顧家中年邁長者,工作時間較長,需要雙方加以協調、溝通;而為政者也不應隨意援引一些法令來增加人民的心理負擔。

在國家經濟積極轉型當兒,善用人力資源,對提高我國生產力才有幫助。當局應放寬條例,彈性處理民生所需。政府要協助人民解決問題,而非製造問題引起人民恐慌。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清德 20111206

06-12-11 有些話,不能不說了再說

號角響起,戰鬥的時刻已經到來!

這是巫統大會所傳達的訊息。

這個訊息,很清楚,一點也不含糊:大選,很快就要來了。

巫統的目標也很明確,那就是,要勝選,不能失去政權。

因此,作為副首相兼巫統署理主席的慕尤丁說,巫統必須維護國內多元化的政治版圖;巫統黨員不可仇視其他種族、污蔑其他宗教和質疑其他文化。

因此,作為首相兼巫統乃至國陣的大家長,納吉警告,巫統若不認清現實就將面對悲劇;並提醒國陣成員,必須“重新振頓”,“團結一致”。

隆隆炮火中,行動黨成了轟炸的目標。巫統的選戰策略,多少已露端倪。

這或許是砂州選舉後,巫統在認清最新形勢之後,制定出來的選戰策略。

巫統很清楚,它現在面對的最大政敵,不是公正黨,不是伊斯蘭黨,而是行動黨。

巫統也很清楚,它現在最難爭取的,不是馬來選民,也不是印裔選民,而是華裔選民。

所以,冷落公正黨和伊斯蘭黨,炮火對準行動黨,把行動黨描繪成馬來人和伊斯蘭的敵人,完全符合策略所需。

問題是,這樣的戰略,也是一把雙刃劍。炮打行動黨,一方面可以喚醒馬來人的危機意識;但另一方面卻也令非馬來人感覺不安,特別是土權會趁機出來示威,更加深了人們的疑慮。

行動黨當然不會坐以待斃;它會竭盡所能,針對所有的指責作出反擊。

但相罵無好話,一不小心,就會擦鎗走火。這是我們心中的憂慮。

冷眼旁觀,這次的巫統大會,偏激的言論確實比較少了。但少了不是絕跡了。一些人的話里,還是讓人隱隱約約嗅到了種族味道。

我們最擔心的負面選舉,就是為了勝選而操弄種族情緒。

我們不是擔心政客看不出問題的所在和其所潛伏的危機,而是憂心有人明知山有虎,卻偏引虎下山。情勢一旦如此,那將是對民主最大的詛咒,也是悲劇的開始。

遺憾和可怕的是,很多政客只會一隻手指指著對手痛罵人家種族主義,卻忘了自己的另外4隻手指正好指著自己。這種政客也往往最易在危急關頭訴諸於他口中念茲在茲的種族主義。最終,他扭轉了劣勢,並贏得選舉,但卻葬送掉種族之間的和諧,讓國家和人民付出慘重的代價!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慎之慎之!這句話,我們說了不知多少回,但還是要說了再說!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林明華‧20111206

06-12-11 大選策略

朝野政黨的代表大會陸續落幕(行動黨大會在明年1月舉行),現在就等待全國大選上場。

在派發了100令津貼給全國中小學生,以及明年1月發出500令吉生活援助金後,國會應該會在2月解散,3月投票。雖然到時華人新年剛過,一些才回鄉過年的選民可能不會回鄉投票,但這不是國陣考慮的重點,鞏固馬來票才是關鍵。

從最近巫統大會所傳達的訊息和動作,證明巫統的策略是強化馬來票。

納吉在總結辯論時警告,如果巫統變得弱勢,甚至消失,就沒有人繼續捍衛伊斯蘭的聖潔、馬來人的尊嚴和馬來統治者。慕尤丁則強調,巫統正處於關鍵時刻,第十三屆大選是決定馬來人興衰的選舉。

可以預見的是,大選期間,這就是巫統宣傳的主軸,以穩住馬來票。競選策略具煽動性、感染力,就是好的策略。

不過,以“勝算”來遴選候選人,卻是一把雙面刃,好處是提高獲勝面,壞處卻是可能帶來更嚴重的扯後腿問題。

慕尤丁在總結辯論時帶領全體黨領袖和中央代表宣誓對巫統效忠,誓言支持所有在大選出戰的候選人。

代表們在事先沒有被告知有宣誓效忠這回事,而且慕尤丁還宣佈,納吉已同意在選舉前和選舉期間,派出巫統紀律局成員到各選區進行監督,並採取適當行動對付違反紀律的黨員。

黨中央以“強硬”手段迫使基層領袖接受主席決定的“具勝算候選人”,不能背後插刀,否則將受到對付。

目前無法知道區部領袖對這種做法的感受,不過在過去的選舉中,如果區部主席不是候選人,他們也是推荐和決定候選人的參與者,不像這次般無法左右主席的決定。

選舉是區部領袖出線、爭取利益的機會,黨主席根據報告決定候選人,完全顛覆了傳統。

納吉也披露,巫統在來屆大選將會有更多新人上陣。這會不會讓現任議員坐立不安?

看來要消除疑慮的做法是公佈“具勝算候選人”的準繩,以掩住悠悠眾口;靠效忠和犧牲精神來取勝,實在是沒有太大的把握。

在民聯方面,可以看出他們雄心勃勃,安華頻頻到東馬跑動,公正黨把大會移師到柔佛舉行,就是要破解國陣的定存州。

根據反映,民聯有望攻下柔佛,並非過於樂觀之說,因為民眾對民聯的反應熱烈,2008年政治海嘯的效應據說已經擴散至柔佛。

可以肯定的是,第十三屆大選將異常激烈,未來的日子,耳根還是不能清靜。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林瑞源‧20111206

06-12-11 巫統大會與群眾脫節

外評選讀:巫統大會與群眾脫節

日前閉幕的巫統大會,並非一場討論提升馬來人能力、經濟地位、前途等「馬來議程」課題的大會;這不過是場允許平庸、通俗的政客發洩不滿,宣揚恐懼的大會。巫統為前途感到憂心忡忡,代表們討論的是巫統的議程,而非馬來人的議程。

因此,我們要反其道而行,否決這些所謂馬來領袖一個集中權力的機會。要我們支持目前的各項計劃?計劃為何不在大會中辯論?要我們協助保存政權?要運用這權力來達成什麼目標呢?

這是場愛恨分明的大會。代表們把領導當成救世主。大會真正的目的,是要激發代表們的鬥志,以繼續維護黨領袖與各大派系山頭的前途。這正是貴族通過玩弄廣大群眾的恐懼,以假裝扮演維護國家、族群利益的角色,延長本身政治生命的寫照。

青年團長凱里說要捍衛巫統的政權,以維護執政所享有的優勢,那正是巫統真正的世界觀(Weltanschauung),也就是巫統真正的存在意義(Raison d'etre):維護權力,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若想討論的是馬來人前途,那巫統大會的確無關緊要,不值得浪費腦力去解讀分析。為何代表們沒討論真正的重大課題?為何領袖們總有這自以為是的認知,以為我們這些「好人」掌權,就能比行動黨、伊斯蘭黨與公正黨的那班「壞人」對社會有更多貢獻?

我非常欣賞經濟學家米爾頓.傅利曼在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海耶克著作《通往奴役之路》的序中所說的這段話:「相信社會邪惡是惡人(巫統早已確認誰是惡人)引發的,只要繼續讓好人(自然是我們自己)掌權,一切都會安然無恙,顯然是種非常誘人的想法。」這非常充分地反映了巫統代表們的心態。

「這樣的論述要成立,只需要情緒與自誇即可,不但輕而易舉,而且很容易就能滿足大家。要瞭解為何掌權的好人會帶來惡果,而毫無權勢的市井小民,卻能通過與鄰居的自願合作實現共同的利益,則需要分析與思考,且要壓抑不理性的情緒。」

擁護「集體主義」(collectivism,如黨主席所呼籲的權力集中)不過是個情緒化的論調,完全是荒謬的;擁護「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解開對個人,如對馬來人的束縛)才是理性的的論調。

巫統生存的秘訣,就是要馬來群眾相信民族受圍剿,四面楚歌。這就需要編織美麗的故事,如指華人要把大家吞噬了,要宣揚基督教,要廢除蘇丹制,要禁止大家說馬來語,要消滅爪夷文等。這種不理性的恐懼,最能愚化群眾。這顯然並非栽培自信,而是摧毀民族的妙方。怎會有政黨與政府要綑綁自己的人民?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转载 作者Mohd Ariff Sabri Abd Aziz是2004至2008年彭亨北根的浮羅馬尼區州議員。《Free Malaysia Today》評論 05/12/11

06-12-11 巫統黨員別扯後腿

外評選讀:巫統黨員別扯後腿

巫統沙巴州主席拿督斯里慕沙阿曼為人低調,且做事專注。沙巴巫統選舉成績優越,在25國、60州議席中,民聯行動黨在上屆大選僅得一國一州。首相委任3位沙巴人當部長,5位沙巴人當副部長,更突顯了對沙巴的認可。

問及沙巴被反對黨指為國陣「定期存款」時,慕沙強調這並非是讓人囂張的優勢,反而顯示州巫統背負艱鉅的責任,以捍衛所有現有的議席,並奪取反對黨的一國一州。談到巫統1990年東渡沙巴後的成功秘訣,慕沙謙虛地說:「議員中選了不能驕傲,必須親自下鄉為民服務,解決人民的問題。」

雖然慕沙沒提,但不少人都認為,中庸、容忍、願意分享權力的態度,讓沙巴巫統戰無不勝。即使如此,巫統也從不曾犧牲馬來人的利益,或否決州內任何族群的權益。在不犧牲馬來人力以下保持中庸,是巫統立足沙巴的關鍵。因此,反對黨難以在沙巴大展拳腳。

詢問到反對黨會在大選拋出哪些議題,慕沙說大概離不開石油稅或原住民習俗地(NCR Land)等。曾有州政府官員被指涉及在哥打毛律Rampayan Ulu村搶奪土地,也有不負責任的人士指責政府將480公頃的原住民習俗地批給私人公司建五星級酒店。顯然反對黨是在撒謊。

慕沙相信行動黨在沙巴並不受歡迎。「我們並非吹噓,但反對黨在沙巴的確缺乏實力。」不過,談到納吉表示可能委派並非來自當地區部的「高勝算人選」上陣時,慕沙表示最重要是選民能接受。「而且,我也要警告沙巴巫統各區部與支部領袖,千萬別扯後腿,以確保黨的勝利。」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转载 作者Zulkifli Jalil與Hamden Ramli是《馬來西亞前鋒報》新聞編輯。《馬來西亞前鋒報》評論 06/12/11

06-12-11 巫統轉型絕不構成威脅

外評選讀:巫統轉型絕不構成威脅

巫統大會上週六閉幕,某個新聞網站製作了一張侮蔑巫統的圖表,列出大會後的「贏家」和「輸家」,指馬來族群是贏家,而非馬來人則是輸家。說馬來人是贏家的原因,是因為大會成功提高馬來人醒覺,瞭解到他們的命運與巫統能否繼續掌權息息相關;而讓非馬來人成為輸家的原因,則是巫統越成功,就越能落實其「馬來議程」。

這誰贏誰輸的思維,主軸依然是種族主義。巫統主席拿督斯里納吉就表示,巫統自60多年前成立以來,就不曾持有種族性思維。

巫統自獨立來就願意與友族分享政權,更不曾在協助馬來族群的同時,排擠任何族群的利益。所以說,經過了這次的巫統大會,其實巫統、馬來人與全體馬來西亞國民都是「贏家」!

巫統是贏家,因為大會讓巫統成了更團結一致,有信心面對大選的政黨。經過了大會,所有黨員下定決心支持黨主席的領導,讓領導層有選擇「最具勝算候選人」的空間,遴選能為社會服務的最佳候選人。黨員承諾即使不受委上陣也不起內鬨,並會確保黨在大選取勝,也是巫統成為贏家的另一原因。

巫統更穩固,要落實馬來民族的轉型計劃就更得心應手,如此馬來人也成了贏家。馬來民族成功轉型,國家將更穩定繁榮,全民都能受會成為贏家。當然,有贏家也有輸家。輸家就是希望顛覆國家以便奪權的反對黨。經過了這次巫統大會,大家都能親自判斷反對黨的謊言。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转载 馬來西亞《每日新聞》社論 05/12/11

06-12-11

06-12-11

06-12-11

06-12-11

06-12-11

06-12-11

2011年12月5日星期一

05-12-11 有勝算候選人才是關鍵

若今年的巫統大會是來屆大選前的最後一次,那麼巫統應該好好擬定贏得民心的選戰策略,不再迷戀昔日的威風史,忽略強化組織和爭取選民的實際工作。

縱觀過去5天的巫統大會,雖說聚焦大選,凝聚力量,槍口對外,但實際的戰略和戰術討論卻相當零散,特別是領導層總結的內容僅以推高士氣為主調。

唯有老二慕尤丁的總結演講略有提到,過去一年已完成兩趟全國走透透下鄉視察民情活動,並圈定一些需要「特別關注」的選區。

他將與3位副主席和最高理事討論,確保這些特別議席能在大選中獲勝。惟,他沒有進一步透露更多詳情;老大納吉也沒延續討論這議題。

納吉認為,巫統大會成功完成4大目標,即巫統是團結與穩定的政黨、做好迎戰大選的準備、支持政府的轉型計劃,以及巫統能夠領導大馬邁向輝煌。上述4點也是代表辯論的主軸。

191個區部領導組成的2700名中央代表,更關心切身利益和候選人課題,否則納吉也不會在大會前的黨主席匯報會上多番強調「勝算」和「尊重領導層的決定」。

慕尤丁也在總結時,史無前例地率領所有代表宣誓效忠,把可能出現的洩憤和倒米行為減至最低。

這可攻破外界盛傳納吉與慕尤丁不和,老二結合鷹派力量密謀推翻老大的謠言。宣誓,可不是鬧著玩的。

但是,這些都不足以保障巫統的勝利,因為代表們也關注涉及領袖的課題,捲入國家養牛中心風波的莎麗扎便成為了焦點。

儘管場內代表遵守不挑起爭議性課題的「辯論指南」,但彭亨州代表還是脫口說出「NFC」,而雪州婦女組代表也以前霹靂州大臣尼薩批評莎麗扎穿著2萬6000令吉胸罩事件,抨擊尼薩不道德。

不管莎麗扎是否穿上萬元胸罩,或尼薩的指控是否有違道德,她的形象二度重挫已是事實。納吉在較後的記者會上受詢時僅說:「我們懂得如何處理。」

莎麗扎也是巫統婦女組甲洞主席。她在2008年大選時,輸掉班底谷國席予努魯依莎。巫統班底谷主席是現任聯邦直轄區部長拉惹儂仄。莎麗扎能否繼續上陣已成為話題。

巫統或馬華非以各自黨徽上戰場,而是共用藍色天秤標誌。巫統須與國陣成員黨領導層討論更多政經文教課題,並把討論做法延伸至州級和基層範圍。

候選人的篩選不僅考驗領導層的眼光,基層人民的接受度才是致勝關鍵。若黨堅持挑選自認獲得區部領導層擁護,而無法贏得友黨和人民支持,候選人難逃敗選命運。

大會結束後,中央代表陸續返回各自區部,把太子世界貿易中心接獲的訊息傳達予基層,這些感觀將影響草根對領導層的評價。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藍志鋒 20111205

05-12-11 李光耀欲蓋彌彰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在經濟建設和提升新加坡國際地位的貢獻,抵不過他摧殘民族文化和華教的滔天罪行。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兩相比較,他是過大於功的。

李光耀晚年一再著書立說為自己的語文政策辯護,只是骨子里的殖民地奴化思想根深蒂固,崇洋劣根性拋不開棄不了,文字如何優雅,語氣怎麼婉轉,只能有限度地自圓其說,無法令人折服。

人老了總難免有時糊塗。稍微理性的時候,他會公開懺悔說「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會採取不同的語文教育政策。」劣根性浮現的時候,又強詞奪理表示「難過不能更早採取行動(關閉華校和南大)。」歸根究底,他是反華教的。

如果說最後(或最近)一個論述是蓋棺論定之所依,那麼,李光耀最近出版的《我一生的挑戰—新加坡雙語之路》,就充分暴露他死不悔改的本質,他已經是「不蓋棺,可定論」人物了。

李光耀可以不認同南洋大學的創校宗旨和目標,卻不可以詆毀和污蔑華裔前輩發揚民族文化,使海外華教有一個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完整教育體系的苦心。陳六使創建南洋大學的號角一吹響,就得到全東南亞華裔社會的熱烈響應,絕非偶然;他登高一呼萬山響應的氣勢,至今尚未被超越。

他突出陳六使認捐500萬,只交出250萬,又借陳六使把子女送入英校,攻擊陳六使口是心非;他非議福建會館認捐60萬,卻還有40萬沒有拿出來;《南洋商報》承諾100萬,兌現的只有9萬4千等,是強化他鄙視華教的論據。李光耀主觀上已經認定南洋大學的創校背景和目標是「與生俱來」的缺陷,注定會失敗,對南大狠加迫害是理所必然。褫奪陳六使公民權、派軍警闖入雲南園鎮壓和逮捕學生、未經審訊拘留南大生謝太寶長達32年等等,都是他仇視南大心態之下的沒理性作為。

「人之將死,其言也『真』」,李光耀坦言他學華語和方言,是「為了爭取民心」。他沒有透露的,是他後期提倡儒家,鼓勵學生學習華文,是由於中國崛起,新加坡要賺中國人的錢;成立「李光耀雙語基金」,志在合理化和掩飾他對華教的迫害。李光耀原籍廣東大埔,他為了避免「誤會」為中國人而「礙難」回鄉尋根。一個不把認祖歸宗視為必須的人,會認同民族文化和傳統嗎?他迫害華教,當然耳。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許萬忠 20111205

05-12-11 不過是養幾頭牛罷了

養牛之事,和養情婦,畢竟是不同的。飽受國家養牛中心醜聞纏身的巫統婦女組主席莎麗扎真的懂得,所以她說:「(公正黨婦女組主席祖萊達)祖萊達叫我辭職,她憑什麼?就憑我的丈夫(莫哈末沙烈)是國家養牛中心主席?」

《東方日報》封面報道莎麗扎人在巫統婦女組2011年代表大會,特此大力反擊:「我的丈夫履行他的職責,我履行我的職責,這就要求我辭職?因為我丈夫的問題,事實上他沒有做錯,反而要求我辭職下台,這是什麼道理?」

當然沒有道理,不過是養幾頭牛罷了。到底有何不對?再說,涉及的那一點數目也不大,不過是微不足道的2億5000萬令吉之低息貸款;比起造價暴漲19億的吉隆坡第二國際機場工程,簡直是小牛見大牛,實在算不了什麼。

何況,這一切都是為了一個馬來西亞的千秋萬代。養牛之餘,不忘順勢投資百萬公寓,第一時間為公司的資產增值。莎麗扎夫婿莫哈末沙烈與三名孩子共有的National Meatand Livestocks Corporation(NMLC)何錯之有?

一切光明正大,一切循規蹈矩:牛只,都在農場里;牛肉,也送到餐廳里;不似眷養情婦的偷偷摸摸,見光就死。婦女、家庭與社會發展部長里里外外,都經得起考驗,國家稽查師隨時可以到來現場細查個究竟,查個明白。

你要知道,這個國家的經濟正在轉型之中。養牛之道,也需創意,火速變通,才能追得上大時代的腳步。如果研究發現牛群遷入公寓安居養胎之後,牛鞭燉湯療效最佳,何樂而不為呢?

小事,小事;沒事,沒事。養牛之事,和養情婦,畢竟是不同的。婦女組的廣大同志心里清楚得很,紛紛聲援莎麗扎,而且很有默契地絕口不提養牛中心。我們這些局外人,除了低頭思牛香,還能怎樣?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楊善勇 20111205

05-12-11 如此大會,如何大選?

巫統大會結束了,可惜沒有驚喜。如果它是為大選作準備,恐怕只有空彈亂射,沒有沙盤演練。會中不乏虛浮的聲嘶力竭,但流於煽情而引不起共鳴。不湯不水的土著至上主義,卻徒增非土著的反感而得不到馬來社群的肯定。重要的公眾議題沒有觸及,政要人物弊案懸而未決,大選上陣的標準何在,大會結束了,問題還沒有答案。

搞不好,前首相敦馬哈迪建議的「先解決內部鬥爭好過倉促行軍,等到任期屆滿才大選」會弄假成真。

巫統看來還沒走出308海嘯之後的徬徨,也找不到收拾舊山河的重心。加上會議之前又有不容煽動的上限,許多不經大腦也可發揮的議題又不可碰觸,於是大家各自打擦邊球,不深入底線,儘管大炮頻頻,卻散漫無章,沒有連珠炮式的連鎖效應來激起中央代表的亢奮。所以,只能靠空洞的排他主義和獨尊巫統,填塞了五天的四場大會。

巫統還沒有走出308海嘯的泥沼,除了土著至上,還沒有找出收復山河的新重心。反而常常因為議論幼稚,不堪一駁,產生反效果。比如建議巫統代表都應該擔任官營公司的董事,就完全違反了公務和企業的經營法則,而且還突顯巫統裙帶風和朋黨風氣的弊端,也反映了巫統代表的幼稚思維。

因為沒有主導思想,只有依靠外敵。民聯,尤其是行動黨變成了團結全黨一致對外的重心。行動黨也變成了國家動盪和反馬來人的罪魁禍首。但是這樣的單向指責會否流於一廂情願,而得不到巫統基層,乃至整個馬來社會的心悅誠服,和齊心合力對付「萬惡不赦妖魔」的力量。

實際上,備戰大選的黨大會應該更徹底討論馬來民族的前途、國家的危機、大家諱莫如深的各項轉型計劃、即將來臨的經濟蕭條、政治弊案層出不窮的原因、種族不和諧的解決之道,甚至如何深化「一個大馬」的概念,來協助突出首相與巫統的形象。

如此才能推高執政黨的層次,立於反對黨之上。首相兼巫統主席納吉才能有制高點,成為更佳選擇,使選民唾棄沒有建樹的反對黨。

如果巫統捨棄這個理清各種議題的辯論平台,而倉促趕大選,恐怕連巫統內部都無法說服自己,那麼大選就純屬是從政者追逐狹窄利益的場地,馬哈迪所揭發的「巫統內部充滿窩里反、抽後腿」就成了天經地義。

這樣的黨大會已經作好大選的準備?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吳彥華 20111205

05-12-11 轉型與績效

巫統大會基本上完成了預定的目標,即授權納吉以“具勝算候選人”標準來遴選候選人,以及全體代表宣誓對黨效忠,以遏止扯後腿問題。

納吉和慕尤丁的團隊竭力在黨內做到最好,不過現在距離大選還有至少3個月的時間,這股團結的精神能否保持到最後,還是未知數,而且也必須確保政府事務不會再出紕漏。

就在巫統大會舉行期間,國際透明組織公佈2011年貪污印象指數(CPI),大馬的評分連續3年下滑,排名從2010年的56位,跌至今年的60位。

為甚麼做了那麼多,包括推行政府轉型計劃、多項反貪措施(如制定吹哨者法令),排名卻不斷滑落?

大馬國際透明組織副主席阿里哈山認為是“重大貪污”(權貴貪腐)案件,做得還不夠,而反貪國家關鍵成效領域(NKRA)監督及協調組主任希山諾丁則指出,除了印象之外,今年接受評估的國家增加了4個,所以大馬排名也下滑了4個名次。

這是甚麼藉口,如果增加多20個國家接受評估,是不是排名也要下跌20名?

今年10月11日,反貪污委員會主席阿布卡欣強調,大馬的貪污不嚴重。就是這種心態造成反貪不力;大案不了了之,即使控上庭,也因為證據和技術問題,讓大魚跑掉。

10月24日,總稽查司報告出爐了,證明阿布卡欣所謂的“貪污不嚴重”,只是一廂情願的說法。

11月24日,國會反貪特別委員會主席莫哈末拉西表示,政府撥出巨款給反貪會進行“30億行動”後,關稅局的稅收已大量增加,顯示這項行動奏效。關稅局的漏稅額是1千080億令吉,沒有整肅行動,就已經奏效?

巫統大會最後一天,衛生部公佈對一個大馬人民商店食品的檢驗結果,發現鮮奶生產商提供的牛奶含大腸桿菌,另外12種產品因為成份、標簽不符規格,以及不符食品安全而被令下架。

政府撥出4千萬令吉的津貼給人民商店,不只無法確保價格便宜,還不能安全食用,叫人民情何以堪?

人民商店售賣的食品違反條例,是衛生局監督不力,沒有對市面上的食品進行嚴密檢驗。

津貼人民商店原本是要減輕人民的生活負擔,現在爆出弊端,已經違反政府的原意、削弱惠民計劃的政治效應。

各種轉型計劃在宣佈後不會自行落實,需要官員的有效監督和執行。國陣正面對這種困境,缺乏執行力,導致成績欠佳。

在大選到來之前,還會爆出壞消息嗎?只能祈禱了。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林瑞源‧20111205

05-12-11 金屬黑

我願意相信,倪可敏不是種族主義者;但是,他得花更多力氣來說服更多人。

倪可敏指霹靂州務大臣贊比里是“金屬黑色”(Black Metallic),從顏色學來看,那是黑得發亮。

或許這是一種演講術,用尖酸的形容詞來製造諷刺效果,能夠博得更多的掌聲。

演講是倪可敏的強項,他知道聽眾的心理。要在一個段落,加入一個哄堂的句子,以及在一個句子裡,加入一個爆炸的字眼,實在難不倒他。

而贊比里是一個很好的對象,行動黨知道這個大臣的弱點。

但是,贊比里和“金屬黑”?

不!不!

再解釋也枉然,擺脫不了種族主義的色彩;特別是在政治上,更是禁忌。

即使在美國,今天要是共和黨的右派白人候選人金瑞契(Newt Gingrich)指奧巴馬是金屬黑,相信一個星期內,他會在全國壓力和抵制之下,放棄參選總統。

這是文明社會的一個共識,不能就人類身上的顏色作文章。

巫統大會上,倪可敏和金屬黑,成為一個課題;倒不是巫統突然之間變成一個不分膚色的政黨。

而是巫統可以振振有詞的告訴全國說:“你們說巫統種族主義,但是,巫統並沒有這麼做;行動黨這麼做了,證明它才是真正的極端種族主義政黨。”

行動黨能夠反駁嗎?

一句話,往往可能成為一個政治人物,以及一個政黨的既成印象。

為了在數百人的講堂上,製造掌聲、快感和效果,而付出長遠的負面代價,很不值得。

這也是行動黨許多年輕領袖要學懂的東西。

新一代的領袖,感受到民間對當權的怨氣,也享受到隨308而來的個人民氣,於是樂於應用怨氣來推動民氣。

這是很討好的捷徑。在掌聲的鼓動之下,很快的被衝昏腦袋,隨之而來的是使用人身攻擊和爆粗的語言,來進一步爭取更多的掌聲。

新一代的政治人物,原本是理性問政,發覺這條路掌聲不多,於是轉而使用走江湖的方式,博得滿堂彩。

這其實是一個陷阱。年輕從政者很快的就江湖化,民粹化;他們的形象和理想也如此消磨掉了。

政治這條路,要靠耐心和修養,才能長遠走下去。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鄭丁賢‧20111205

05-12-11 成立皇委会查沙移民问题

探讨选举改革事宜的国会特别遴选委员会于上周四向国会下议院提呈初步报告时,提出10项建议,改革大马的选举制度。

这10项建议包括在第13届全国大选使用点墨投票、提早投票、缺席选民、外围选民、更换选区、“清洗”选民册、附加选民册的展示地点、投票过程透明化、改善提名程序以及加强选举委员会(SPR)。

该委员会的建议却没有提到沙巴各政党引颈长盼的成立皇家调查委员会,彻底调查“身分受质疑的‘大马人’登记为选民”;委员会最近于沙巴州首府亚庇市举行的公开听证会上,关注多方施压和要求当局成立皇家委员会,以调查外来移民成为我国公民,并且被登记成为选民的问题。

委员会说:“尽管这件事并不属于委员会的权限范围,但我们仍建议,作为长期的解决方案,应该成立皇家委员会。”

要求成立皇委会并非是最近的政治课题,早在八十年代,沙巴政坛就不断要求联邦政府成立皇委会彻查“可疑大马公民登记为选民”课题。

外国人涌入沙巴是于六十年代末期开始,当时邻国菲律宾南部居民为逃避内战,以难民身分南逃至沙巴;接着就是八十年代,菲律宾及印尼公民为找寻更好生活,纷纷通过合法或非法入境,并滞留在沙巴。

州政坛自八十年代就流传,滞留在沙巴的非法移民被一些政治团体利用,有计划的获得大马身分证和登记为选民,以便在大选时左右选举结果。

尽管许多从政者向当局投报,多次在不同的国会遴选委员会提出这些国籍身分令人怀疑的“大马公民”问题,然而当局却无法给予令民众满意的答案。

最显著和最令人感到不寻常莫过于沙巴人口在40年暴涨390%,由1970年的63万6431人增至2010年的312万零40人,意味着人口每年平均增长9.8%;根据政府人口普查报告,全马40年的人口增长为165%,砂拉越在这期间人口增长148%。

当局要如何鉴定大马身分证持有人是符合资格?该身分证是符合程序发出或是有计划及目的的发出等?

然在过去30年警方接获诸多投报,但却没有显著的结果,许多社运组织和政党认同,只有成立最具权威的皇家委员会才有权力和能力彻查这个涉及诸多政府部门的课题。

我们希望政府认真考虑沙巴州政党要求,成立皇家调查委员会彻查“可疑大马公民登记为选民”问题,以确定沙巴和国家是否存有身分可疑的公民?他们有多少人是选民?谁在背后主使等?

这些问题必须要厘清,否则,不论我国大选是如何公正,选举结果永远都会被“幽灵选民”课题蒙上阴影。

宪赋予公民的投票权及各项权力和利益,应该只局限公民,不应把决定国家前途交谁非公民手里,为了国家和人民,政府应俯顺民意,尽快成立皇委会和展开调查工作吧!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社论 20111205

05-12-11 明年经济黑云满天(三) 1930年大萧条,本地经历

更厉害的“金融衍生产品”更在这三十年来布天盖地而来,其所造成的“流动性货币”数量,比纸币更多出了无数倍!

现在,美国就给世界带来了好几颗“金融弹”,其杀伤力比核子弹高出无数倍!

美国的财经现在依靠“吹出来的信心“以及“高借贷”来过日子。其金融系统和操作已经给世界金融体系带来了很大的拖累。

最近几年来,美元一直在贬值。那些以美元计算的储备金及交易,在贬值中不断地亏损,而一些金融及对冲基金,则对原产品,原料,金属品,石油等进行各种各样的“对冲交易“炒作,价格空前之高,给世界各国带来了灾难。

倒立金字塔地基软

目前,人人都在关注次级房屋贷款所带来的风暴。次级房贷约四千至五千亿美元,但经过美国各大银行层层地包装,制造成各种金融衍生产品(Derivatives),经过国际知名的金融评估机构(如穆迪、标准普尔)评为AAA级的最好产品,卖到美国及欧亚非等中央及民间银行以及投资公司,其涉及的数额空前之大,估计在百万亿美元以上。有人形容这像一座“倒立的金字塔“,其软弱的地基很小,但吹涨出来没有实际收入支持的各级金融衍生产品却大得惊人!。根据一些初步的预测,这数字是这样叠起来的:

1) 次级房贷:4,000亿至5,000亿美元

2) 它支持其上的CDO(Collateralized Dedt Obligations)债务抵押凭证:7,500亿美元

3) 再往上支持信用违约掉期市场CDS(Credit Default Swap):50万亿美元

4) CDS之上的合成CDO(Synthetic CDO),MBS(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按揭抵押债券以5倍至l5倍数目放大流动!

美国是空心大老倌

此外,它还会迁连利率掉期市场 IRS(Interest Rate Swap)的100 万亿美元等等。

根据一些统计,2006年的金融衍生产品约有370万亿美元,这是全球每年各国人民国民所得毛利(GDP)的8倍以上!换一句话说,万一这倒立的金字塔一旦崩溃,全世界人民必须束紧腰带用8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挽救这场美国金融所造成的大灾难!这是不可想像的恶梦!目前,欧美国际大银行已经开始出现大量亏本的现象,其中美国五大银行之一的贝尔斯登(Bear Steirns)已垮了,龙头老大JP 摩根只好出手援救!但大风暴来临时,JP 摩根自己更大的危机出现时,像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这场倒立金字塔的崩塌只剩下美国及各国政府去解救了!但是,美国的财经现在是用吹出来的信心和高度借贷过日,高债务,高赤字预算,高贸易逆差,国家和人民没有储蓄,根本就是空心老倌,打肿脸皮充胖子,美国联邦储备局那几招降低利息来刺激消费,正如程咬金三招板斧耍一耍,最后也只好退出战场了!降低利息的后果是先有通货膨胀,百物价格飞涨,民不聊生,接着是经济紧缩,由不景气走向萧条!

此外,还有其他花样百出的创新会计,金融创新产品 ,不断地在金融世界中找寻借贷的方法,这是剜肉补疮的笨招!美国金融界陷入的专家们,包括诺贝尔莸奖者近年来败绩累累,江郎才尽,美国财经前途,黑云满天。

美国一些比较客观的财经人士如格林斯潘认为:这次金融危机是第二次大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其他欧洲专家更预测:世界正面对一场比1930年更严重的大萧条!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郭洙镇 20111205

05-12-11 明年经济黑云满天(二) 1930年大萧条,本地经历

童年时,我常到我出生十多年前祖辈留下的“大厝”玩。这大厝很堂皇,两层楼建筑前有很大洋灰铺成的晒埕,设备周全,有船房、烟房、烘灶、私塾、宿舍、仓库等。

我当年一直在想,究竟发生什么巨变?为何好好的设备竟然让其荒废,满目苍荑。 长大后才知道祖辈郭垲狮是当年峇株商界领袖,据说曾当过中华商会董事。

他在1920年景气时,向银行借了大笔钱大事建筑,将大部分土地抵押给银行,只留下住家几段地,割名给祖母、母亲及伯母婶婶,没有抵押。他以为设备齐全后,从此大展鸿图,前途无量。

谁知世界大萧条发生了,从1930年开始,地价跌了百分之九十,收入连还工资都不够,更无力还银行本利,银行因此查封这些土地抵债,他老人家构想的大事业倒了,深受打击,从此卧病在床,五年郁郁而终!

看准时机方借款发展

我家就靠母亲名下那几依格园地过日子!大萧条给我们惨痛的教训。我们在处理财务及投资时,常常用它来警戒自己!

后来我更发觉在大萧条中倒下去的有千千万万人。当然也有少数拥有现金没借贷的人渡过难关。

从此经验看到,借款发展事业,一要看准入场时机,二要在稳定时间还清本利,最好是“高筑墙,广积粮,没债务,有资金”,才能在稳健中渡过经济大风暴。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郭洙镇 20111204

05-12-11 明年经济黑云满天(一) 美国走上财政无法持续不归路

1990年至2000年,美国在克林顿总统领导、在格林斯潘计划下,创下了“黄金十年“的繁荣。 自从布什上台后,八年之间,美国从“黄金十年”陷入“灾难十年”,从一个财经霸主沦落为百孔千疮的负债国。

美国国债高达15兆美元,比其GDP还多,该国失业率高达9%。

百病丛生的美国经济

此外,美国陷入一个摇摇欲坠的财经局面:高达1万4000亿的预算赤字、它是一个畸型的国防军工金融经济、一个半挖空了的制造业、一个崩了的房产和次贷金融、一个长期的贸易赤字、一个20%高层人士控制80%国家财富,而80%人民只啃着20%国家财富的“自由民主的天堂”, 还有那群“病不起”的穷人。

此外,华尔街搞出了欺骗性的金融衍生产品,数以兆计的债券变成没有价值的纸,而且曾经包装后卖给了投资公司、保险公司、银行,并向全世界发售,拖累了美国,也拖累了世界。

发生问题的大企业,大得不能倒,一倒则全盘落索!只好财政部印钞援救,而大企业主管仍可享有千万元高薪……。美国第一轮量化救市,大部分都像泥牛入海进入了大企业的无底洞了。这对美国经济增长没有什么助益。

经济成拉扯选票策略

美国高债务、高赤字、高失业率、低增长等诸多不利因素,使美元面对贬值或被取代为储备货币,屋漏偏逢连夜雨,耗费巨款救银行金融系统,代价是增税以付债务利息。美国政府查账高层人员认为,美国已走上“财政上没法持续”的不归之路了。

第二轮量化救市又被提出来了,否则,又不能出现政府没钱发薪水,国债利率没法还,到期债务没着落的局面。2012年怎应过呢?

美国政客是为选票作为最高考量,人民是以民生、社保、医保、就业……为最高考量!美国人都知道2012年是“竞选经济”,不是治本长期经济重整,也不是治标短期应急的良策,它是政党政客互相拉扯寻求选票的策略,只要把人民拉到它那边就是上策!这是自由民主的现实!一切只要等明年选举过后才可能有些“新政”了。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郭洙镇 20111203

05-12-11 穷忙

这一次的巫统代表大会,“养牛门”争议相信是不少巫统代表憋在心中,不吐不快的话题,只是大家都很有默契(或受指示)不公开谈,即使面对媒体的询问,也都力挺莎丽扎到底,甚至还有人公然说,这只是小课题,不会影响莎姐本人及巫统的胜算。 如果真是如此,快人快语,最知道政治风向球的邦莫达,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坚持立场,认为莎姐应下台负责。

莎姐这一关过得到过不到,外人可以说得嗡嗡作响,天花乱坠,但莎姐心里有数,不然她就不会拉住整个妇女组来力挺她。 这力挺的动作做给谁看?不是给反对党,也不是给选民,而是做给巫统代表与巫统领袖,尤其是党内一号与二号看。

为什么?就是要告诉各位,她可是紧紧跟妇女组绑在一起了。那么,有效吗?

纳吉知道如何处理

相信莎姐自己心里都没底,因为巫青团长凯利及署理主席慕尤丁的力挺,都不及党主席纳吉最后的决定,只要纳吉一天不明确表态力挺,莎姐心里都是七上八下。

尽管“养牛风波”在整个巫统大会都是焦点,但纳吉始终没开口,这是一个吊诡,令莎姐心里更没底;但巫统大会来到最后一天,面对记者追问,纳吉终于开口了,他没有力挺,也没有斥责,只说:知道怎样处理。 据说,莎姐当场错愕,面如死灰,马上灰溜溜拉着女青年团长罗丝娜走了。

或许,纳吉的不表态,其实已经表态了,而莎姐已经明白其中意思了。

当然,莎姐作为巫统妇女组第一把交椅的地位,还是举足轻重。只是当大选到来时,竟宣布莎姐不用上阵,继续做上议员,也不用太惊讶。
因为,即使没有“养牛门”,国阵班底谷选区“有胜算的人选”,据传早已另有人选了。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许国伟 20111205

05-12-11 勿漠視全球經濟危機

人逢佳節倍憂心。聖誕節將至,春節緊接而來,但人民消費意欲低弱, 歐美經濟前景堪虞, 加上通脹高企,百物騰貴,唯有節衣縮食過節,勒緊褲頭迎新年。可惜,我國高官卻漠視民間疾苦。

財政部副部長拿督林祥才指出,我國收入來源比例相當平均,經濟狀況健康,即使全球經濟不穩,大馬經濟受到的影響不大,國人不必擔心。

他表示,我國收入來源主要有三,即石油、公司及私人所得稅以及海關稅(包括 煙、酒、賭博稅等),各佔國家收入的三分之一。

他還說,國際貿易方面,大馬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占總出口的9.3%、歐洲國家占10.5%,出口至中國、印度、東南亞的則佔了約80%,所以,即使歐美國家經濟不景,對大馬的影響並沒那么大。

他指出,目前大馬最大的貿易國是中國, 雙方關係非常好,大馬每年對中國的貿易額都增加20%,加上今年首8個月的對外貿易與去年同時期相比還增加了8%,顯示我國經濟仍處于穩健發展狀態。

回頭看,2008年金融海嘯橫掃全球,當年慘況記憶猶新。政府常說經濟已經復甦,原來繁榮只不過是假象,基層人民根本不覺得經濟環境改善了,更無緣分享到經濟繁榮成果。

世界各國出現不景

歐債問題不斷拖拉,始終找不出突破性進展,與此同時,評級機構又把眼光落在另一主要國際貨幣體系日圓之上,質疑日本國債龐大。新興市場方面,印度增長出現急促放緩,國際專家對中國前景也不樂觀,認為中國在出口與房地產收縮下,增長有可能明顯放緩。

世界各國出現不景威脅,嚴格來說是次貸危機的后遺症。各國央行必會收緊銀根,避免資產泡沫和通脹失控,在資金收緊下,各國經濟陸續放緩,甚至出現信貸危機。

我國政府有必要調整價格機制,如電力價格和提升產業結構,還有酌量調減存款準備金率,以應對仍然高掛警報的全球經濟。

文章来源:中国报 作者:李威淳 20111205

05-12-11 矛盾

納吉在馬來西亞日前夕所發表的獻詞中信誓旦旦的表示,要將馬來西亞打造成“世界上第一流之民主體制”,其中的努力就包括將根據聯邦憲法第10條款,修改《1967年警察法令》第27項有關集會自由的條文,放寬集會自由。

 于是,在今年最后一季度的國會會議中,國陣政府提呈了《和平集會法案》。可惜,法案內容讓人大失所望,直呼“如此改法,不改也罷”!

 納吉承諾放寬集會自由,可事實上,《和平集會法案》卻多了數項在《警察法令》下沒有的約束限制。其中一項就是年齡限制。

 《和平集會法案》第4條規定,21歲以下的國人不得舉辦集會。背后的理由是,既然21歲才能投票,那么在能投票以前,年輕人不應該被允許主辦集會。

 可是,集會未必和投票有關,集會的目的也不必然和政治掛鉤,那么將集會的權利和投票的權利綁在一起,是沒有正當性和必要性的。未滿21歲的年輕人,也有不得不號召集會來表達自己的時候。

 其中一個最好的例證發生在東馬。馬來西亞沙巴大學位于納閩的分校,從2009年中旬開始就面對水供短缺的問題,不少學生因為無法忍受長期缺水的問題而轉校。在忍無可忍下,去年3月展開了抗議集會,以期得到部長關注。全院2500學生,約有1 千名學生參加了當天的集會,也吸引了警察駐守。為切身問題而群起抗議,他們做錯了嗎?

 另一個近一點的例子,發生在今年11月。近千名蘇丹依德利斯師範大學的學生,展開長達4小時和平請願,針對教師安排的課題,向教育部提出7項訴求,包括要求教育部確保師範畢業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被調派到學校執教,莫讓他們背負著高等教育基金貸款的壓力,在家中空等。

以集會捍衛權益

 這樣的訴求不合理嗎?以集會來捍衛自己的權益,有何不當?

 可是,《和平集會法案》通過並生效后,沙巴大學納閩分校和蘇丹依德利斯師範大學的學生,都喪失了他們以和平集會來傳達訊息的權利,倘若違反,他們將被罰款最高不超過1萬令吉。

 首相納吉日前才在國會宣佈政府將修改《大專法令》第15條文,以允許21歲學生參政。一邊廂為大專生的結社自由鬆綁,另一邊廂卻又通過《和平集會法案》為大專生的集會自由製造新的枷鎖,這是嚴重的前后矛盾,顯示國陣政府並沒有真正瞭解“天賦人權,生而有之”的真理。

文章来源:中国报 作者:張念群 20111205

05-12-11 互相否定的政黨競爭

巫統代表大會延續馬華大會的備戰大選氛圍,被營造成與一場誓師大會無異,對準民聯全力開炮。有趣的是,兩個國陣最大夥伴似乎默契十足,馬華大會炮火以伊斯蘭黨和伊斯蘭刑事法為靶,巫統大會則由署理主席慕尤丁點燃火頭,向行動黨發動凌厲攻勢。

這個相映成趣的場景,正好說明民聯三黨在政治生態的現況——在華社,伊斯蘭黨是民聯的軟肋;在馬來社會,行動黨則成為巫統的箭靶;而公正黨延續2008年大選之前的命運,即便曾在上屆大選一度成為擁有最多國會議席的民聯成員黨,該黨仍然被國陣看扁,視其為沒有威脅、無啥作為,因而也往往被忽略的烏合政黨。

從馬華大會到公正黨大會,再到巫統大會,每一場政黨代表大會,在格調上都幾乎無不被辦成撻伐大會、誓師大會,以撻伐敵對黨為主旋律,闡述本身理念和綱領則成為陪襯品。這種情況之出現固然與大選臨近有關,但觀諸目前政黨競爭態勢,“多撻伐對手、少說明自己”,其實已不僅僅是各政黨大會的常態,而成為政治生態一種不分朝野的普遍現象。

一個政黨或政治陣營攻訐撻伐其敵對政黨或敵對陣營,本是政黨競爭中無可厚非,也極為正常的求存手段,可是當一個政黨的基本論述,到了一種以撻伐敵人為主,卻鮮少陳述本身的理念、信仰、理論和政綱的地步,而這種情況又並不是出現於一個政黨身上,而是成為每個政黨的常態時,意味著由這些“多撻伐對手、少說明自己”的政黨所構成的政治生態,已經不是在互相競爭,而是互相否定的狀態。

所謂互相否定,其特點是:

一、一個政黨只能告訴選民“為甚麼不能選擇敵人”的理由,卻無法回答,或無法以具有說服力的論述來回答選民“為甚麼應該選擇自己”的問題。

每個政黨本身都應該有被創立並繼續存在的某些理由,這種理由也應該是特殊的,是其他政黨無可取代的。這種理由既構成這個政黨最基本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哲理,也是這個政黨擬定政治綱領和提出政治倡議的基本參照、採取政治行動的底線和原則、動員群眾的論述號召——簡言之,每個政黨總該有本身獨有的、一個被社會大眾需要的理由。

而在一個互相否定的政治競爭生態裡,政黨只能告訴社會其敵人不被需要的理由,而沒法說清自己被需要的價值。

二、互相否定的競爭生態,同時也是骨子裡互相模仿、互相承認的矛盾狀況。試舉數例:國陣提出的2012年財政預算案,民聯一邊批評其為大選預算案,一邊又揶揄國陣抄襲民聯的替代預算案,等於承認本身的預算案也是為大選而來;國陣批評民聯的派錢政策為民粹,但其預算案和一些執政州屬一樣有派錢的措施,這也等於承認自己民粹。

類似這種自打嘴巴、自相矛盾的情況,源於兩個陣營既要表面上互相否定,骨子裡又互相模仿、互相承認。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張以勒‧20111205

05-12-11 林連玉與國家轉型

當今幾乎天天都聽聞“轉型”,從“經濟轉型”、“政治轉型”到“政府轉型”等等,可以肯定,“轉型”必定是今年眾口一詞的最大公約數。但唯獨沒有教育轉型。

說來轉型和林連玉大有關係,也許這就是至今為止教育轉型付諸阙如的原因吧。林連玉究竟如何與轉型發生關係?

華教歷史上有兩次轉型,第一次是華教新舊交替,即20世紀初年華教從封建書塾過渡到白話文的現代教育,開啟了我們今天華校的模式;第二次是僑民學校轉型為公民學校,即獨立前的“馬來亞化”,林連玉為首的董教總是這次轉型的主角,一方面接受了學制與課程的本地化,另一方面卻堅決拒絕了單元化。自此以後,以華教為代表的多元主義與“國民制”為代表的單元主義,開始了史上最劇烈的爭拗,至今未熄。

按理,馬來亞獨立這個劃分國家為兩個截然不同時期的歷史分水嶺,教育方面應當有一個相應的轉型才對,即由單元轉為多元,由被壓制轉為平等,由互相猜忌轉為共存共榮。但事實剛好相反,全盤繼承英殖民者衣缽的本地當權者拒絕轉型,不但要“馬來亞化”,而且非“馬來化”不可。也即是說,以馬來單元主義代替英文單元主義。因此,獨立前激烈的教育矛盾不但被延續,而且更形尖銳。表現在始於1955年檳城鍾靈中學局部的反改制運動擴大為1957年全馬華文中學罷課;4年後華文中學被改制、林連玉公民權和教師註冊證雙雙被吊銷;以及華文小學的“絕育”——遷校障礙重重,增建更是難如登天。這種種逆潮流的動作,使人不能不得出結論:單元主義者的實質是吞噬華教。

獨立後教育的極端化,加劇了多元與單元的矛盾。華教在極端不利條件下堅持進行艱苦的維護與建設母語教育的運動,林連玉是這個運動的領導人。他留下豐富的著作,概括了華教運動的實踐,這就是我們稱之為“林連玉精神”的華人文明,亦即多元主義的結晶。

林連玉精神是本土化了的中華文化,或者叫做孔孟文化與馬來西亞國情相糅合的產物,即轉型的結晶。她的主要特點是平等,友好,共存共榮,互相包容與吸納,以致最後發展為泯滅“你疆我域”的藩籬,熔鑄為“民族大同”的新的馬來西亞民族與文化。

簡言之,以華校為代表的多元主義與時並進地提昇為國家文化的組成部份之一,或叫做“泛馬來西亞民族主義”的組成部份。林連玉精神是馬來(西)亞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文明和理想,與僵化的單元主義互相對立。獨立半個世紀以來,拒絕轉型的單元主義進一步自我膨脹,變為“民族國家主義”(KeNegara-bangsaan)。幾十年來,壓迫與反壓迫爭拗持續不斷,就是多元與單元之間、民族大同概念與民族國家概念之間的交鋒與互動。

這個交鋒的背後,是民主與專制的較量。揆諸社會發展史(發展觀),所謂獨立,原是擺脫封建、殖民主義壓迫與束縛,團結全民,建設民主、開放、平等社會之謂。“民族大同”是順乎這個社會發展運動或發展觀的世界潮流,而“民族國家”則與之逆向而行。獨立之後,當權者雖然憑著手術刀,使經濟在一定時期內有一定程度的進展,但空間早已枯竭,不轉型就是死亡,308後當權者開始驚覺了這個道理。退一步說,姑且撇開當前種種“轉型論”的內容不論,我們認為重要的是往前踏出一步,有實效的一步。如果連這一步也吝嗇不願付出,那麼,口頭的轉型,既使天天高喊,也是無濟於事的。

20世紀初馬來西亞現代社會形成以來,國情與歷史已經確定了華教與民主是共生的雙胞胎,也確定了馬來(西)亞的道路為民族民主的道路。獨立扼殺了民主,華教成了苦行僧。民怨長期積澱,出路在哪裡呢?在於聯合各族民眾實踐林連玉精神,在於使民主在這個國土上的最終實現,亦即國家的轉型。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麥翔‧20111205

04-12-11 不一樣的巫統大會

外評選讀:不一樣的巫統大會

巫統大會的真正成果,我們要在數個星期後才會知曉。大會結束後,代表們帶著大會傳達給他們的訊息回到自己的家鄉。

這次的巫統大會的確與以往不同,也很可能對代表們而言是大選前最後一個集會。不久之後的大選可能將爆發一場激烈的鬥爭,但除了首相納吉之外,沒有人知道開戰的日子在何時。

身為巫統主席及首相,納吉的任務是鼓舞黨員的士氣,而他的確在發表總結演詞時做到這點了。副首相慕尤丁也完成了其指導黨員前進方向的任務。

女青團團長拿督羅斯娜在演講中表示女青團會履行協助巫統恢復巫統榮譽的責任。她堅定、自信的演講贏得了代表們熱烈的掌聲。另一位得到如雷掌聲的巫青團團長凱裏也談及競選機制。他說,若有能獲勝的候選人及優越的競選機制,勝利是唾手可得的。

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巫統大會組織完善。但對一些代表、黨員及分析員而言就過於完善了。人們要進入大廳並不容易,除了黨中央派發識別身份的牌子外,還需要擁有智能卡方能進入。當然這是好的措施,但也讓最後一天才到來的分析員無法進入大廳。以往的大會中,由於人人都到大廳聽總結演詞,而將大廳擠得座無虛席。

納吉的演講最終沒有讓代表們失望,他傳達的訊息也讓代表們十分滿意。但,這次的巫統大會也讓他們身負沉重的責任。

我在離開大廳時問一位年輕代表關於巫統接下來的計劃。他回答說:「我們就等著瞧吧。不用等多久就會知道了。」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转载 《新海峽時報》評論 4/12/2011

04-12-11 家訓文化與現代價值

最近,讀到「馬來西亞朱氏聯合會」與「朱熹學術研究會」聯辦文化活動的報導,深覺很有意義,也使我聯想到快被遺忘的家訓文化,如《顏氏家訓》、《朱子家訓》、《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及增廣為流傳,成為華人家喻戶曉的常規智慧書《增廣賢文》。

依我看,要為華人文化耕雲播雨,從家訓文化著手,不失為可行的良方良策。

這些家訓,不但比什麼官經、帝王術、厚黑學踏實得多,也有助於提昇華人的文化修養與教養。或許,有人會認為,在這講求民主與人權的時代,還談什麼家訓文化,豈不是在開倒車,在助長威權主義?

無疑,傳統文化中,確有不少消極的東西,如「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無事早歸」等明哲保身的格言,只是,也不必就此要嬰兒與洗澡水一起倒掉。雖說世異則事異,今人有今人的智慧,可有些基本的人生道理依然是古今通用的,以《朱子家訓》為例,506字中,絕大部份依然是常青智慧,很值得加以發揚,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飲食約(簡單)而精,園蔬愈(超過)珍饈」,便與前沿的生態觀,可持續發展觀,養生觀有不謀而合之處。

其他諸如「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兄弟叔侄,須分多潤寡」;「施惠無念,受恩莫忘」等,也是富有實用智慧的格言。大體上言,這類格言均富有傳統的耕讀精神,即工而有餘則讀書的向上精神;雖然其教人安於小康的思想傾向頗有「反商」的思想痕跡,卻無損其總體價值。其中的一些格言,如「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或「人有喜厭,不可生妒嫉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厭心」等,也是民主與多元社會需要的普世智慧。

對於中小企業家或立志力爭上游者言,普廣為流傳的《重訂增廣賢文》(由晚清湖南學人周希陶重訂)里所宣揚的「四和主義」和「四計主義」,也是很值得玩味的,其訓言曰:

父子和而家不敗,兄弟和而家不分;

鄉黨和而爭訟息,夫妻和而家道興。

(當然,「和」也有消極與積極之分,重點是要做到能「和而不同」。)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寅;

一家之計在於和、一生之計在於勤。

(有道是勤能補拙,不勤則空有潛能也會浪費掉。)

就倫常關係言,其「三位主義」也頗具參考價值,其訓曰:

上為父母、中為己身、下為子女,做得清方了得卻平生事;

立上等品,為中等事,享下等福,守得定才是個安樂窩。

(對著重權利的當代人,是否也思及用適時適度的義務、責任、犧牲來平衡?)

約而言之,雖說科技一日千里,社會變遷無法阻擋,人的道德觀也可能出現變化,如男女平等;可一些基本的人生道理,依然是古今有相通之處的,不必然是一切新的都比舊的好。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孫和聲 20111204

04-12-11 林連玉以及他的評價

林連玉,是一位備受推崇、家喻戶曉的華文教育工作者。他的一生,為華文教育鞠躬盡瘁,因堅持民族語言、教育平等,他提倡列華文為官方語言,冀望從根本上一勞永逸解決華文教育在國家教育體系中的法定地位問題。

在風起雲湧的年代,他領導華社堅決反對自獨立前英殖民政府,直至獨立後聯盟政府執意通過種種不利於華文教育發展的單元化政策。最終,因揭穿和反對《達立報告書》改制華文中學的陰謀,在1961年被吊銷教師證,在1964年被褫奪公民權。他原籍福建永春,1925年南來。雖不是土生土長的馬來亞人,他和許多非土著一樣,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與忠誠甭置疑。華裔須在馬來亞扎根,他先知先覺先行。

馬來亞尚未獨立前,他在《心理的建設》中提出,馬來亞獨立建國的事業中,各民族需有共存共榮的思想,非巫裔必須以馬來亞為第一家鄉的觀念。他不遺餘力地號召華裔爭取公民權、效忠馬來亞,擺脫僑居馬來亞的心態。他熱愛這片土地,殷切希望獨立後馬來亞各民族同胞能在共存共榮的原則下,逐漸融合成一家人。

但是,獨立後的馬來亞卻無法走上民族平等的正確道路。獨立前,英殖民政府注重英文教育,希望通過英化教育,將殖民地子民奴化為大英帝國擁護者。獨立後的聯盟政府(延續至國陣政府)變本加厲,不僅延續英殖民政府不平等教育政策,甚至措施和手段上有過之而無不及。

二戰後,民族解放運動風潮席捲全球,亞非拉各殖民地紛紛擺脫殖民統治、爭取獨立。英殖民政府深深意識到馬來亞獨立自主勢所難免,早在準備轉移政權時,已安排以拿督翁為主導的馬來政治精英,參與草擬《1951年巴恩報告書》,為馬來亞未來的教育發展擬定政策。

《巴恩報告書》提出:「家長凡欲以馬來亞為其永久之家鄉,而全力效忠馬來亞者,當送其子弟入國民學校,習英巫兩種文字,凡不願其子弟受此國民教育者,吾人認為其不願對馬來亞效忠之表示。誰願意放棄其本身與方言教育之聯繫,而為統一社會利益著想者,當被熱烈歡迎。」

報告書將「放棄本身母語」、「接受巫英文教育」作為「效忠國家」和「為統一社會利益著想」標準,使馬來亞華印文教育陷入困境。

延續殖民時代的壓迫、同化

自治選舉勝利後的聯盟政府,延續上述英殖民政府所實施的壓迫和同化政策,只是改變其實施的步驟。《1956年拉薩報告書》第12條中:「本邦教育政策之最終目標,必須是各族兒童接受一個以官方語文為教學媒介的教育制度;然本委員會亦承認,達到此種目標,不能操之過急,必須逐步進行。」

獨立前存在已久的華、印源流教育被大多數馬來政治精英視為破壞國民團結的洪水猛獸。獨立後,掌握政權的聯盟政府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語言」的思想指導下,為建立一個所謂「團結一致」的國家,將華文教育視為一個必須首先剷除的禍根。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華文教育處在驚濤駭浪之中,處境岌岌可危。林連玉時為教總領導人,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將解除華文教育的危機視為己任,費盡心力試圖扭轉劣勢。他毅然站在時代浪尖上,主張在多元民族社會中,民族和諧必須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堅決反對一切不平等的教育政策。

在50年代,最難能可貴的是,林連玉擺脫民族沙文主義思想,從政治與公民權利的角度,強調每個公民的政治權利與其所盡之義務相等。各民族只要效忠國家,願意為國家奉獻付出,其權利一律平等。誠如林連玉在《教總反對改方言學校為國民學校宣言》中提出「成為馬來亞國民,是以盡義務、效忠誠為條件,不是以棄母語、毀文化為條件」。這句話深切地說中了華社即熱愛國家,同時又希望保存本身語言文化的心聲。

概括地說,林連玉的思想和精神最重要是體現在堅持各民族權利平等的政治思想上。就是基於這樣一個豪無妥協的大原則,林連玉反對一連串侵犯民族權利的政策和法令。民族平等的思想成為他反對單元化教育政策的思想武器,正因為民族平等是馬來亞未來民族和諧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華社內心深處最期望的政治訴求,林連玉得到全華社的熱情擁護。他無私無畏、立場堅定、隨時願意為理想付出犧牲。這樣的人格品質,使他超越所有政治人物,成為那個年代華社政治訴求的最佳代言人。當時人民進步黨印裔議員辛尼甘華沙更提出「林連玉是華文教育權威」的說法。

為粉粹《教育白皮書》,他做好準備坐穿牢底,托妻寄子予摯友,毅然發表《教總反對改方言學校為國民學校宣言》。為揭穿梁宇皋為《達立報告書》塗脂抹粉,試圖欺瞞其欲將華文中學連根拔起的陰謀詭計,他以一介布衣,無權無勢,卻勇於和當時貴為聯邦司法部長的梁宇皋展開論戰,怒喝其為漢奸,幹盡出賣華社權益的不齒勾當。

獻身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他的義無反顧,讓所有人不得不對他肅然起敬。他的主張,切中華社的切實需求,得到全體華社熱情擁戴,迫使當時殖民地政府不得不慎重看待他的言論。當時的欽差大臣麥基里來爵士,為其發表的《教總反對改方言學校為國民學校宣言》,親身到吉隆坡尊孔中學,並指明要會見他。離開尊孔前,特意與他告別,並闡述殖民地政府沒消滅華文教育的意圖。由此可見,其影響力非同凡響。

他雄辯的論才,使英國副最高專員麥基利在和他辯論華文教育前途時,啞口無言。他精闢的見解,對問題剝絲抽繭的能力,最終使《達立報告書》消滅華文中學的意圖原形畢露,華社群情奮勇。他堅定地疾呼華社,「津貼金可以被剝奪,獨立中學不能不辦」,使華文獨立中學至今得以保存。林連玉竭盡全力解除當時華文教育所面臨的巨大危機同時,卻一步步將自己推入滅頂深淵。

聯盟政府罔顧民意,一意孤行地要將消滅華文中學的政策貫徹到底。林連玉處處和聯盟政府針鋒相對,終使聯盟政府惱羞成怒,在1961年以「故意歪曲與顛倒政府的教育政策,有計劃地激動對最高元首及聯合邦政府的不滿。動機含有極端種族性質,以促成各民族間的惡感與仇視,可能造成動亂」的罪名,吊銷其教師證、褫奪其公民權,意圖阻止林連玉繼續發揮其影響力。

林連玉被吊銷教師證和被褫奪公民權後,白色恐怖氣氛四處蔓延,馬來亞70間華文中學中,54間接受改制。自此,華文教育發展元氣大傷。

林連玉所處的年代,是一個動盪不安的困惑年代。當時,國際以中蘇為主的共產主義和英美為主的資本主義兩大陣營壁壘分明。華校生自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國共內戰以來,不斷受中國進步思潮影響,成為馬來亞反對殖民主義先鋒。這與殖民地政府希望通過英化教育,培育行政官僚和買辦階級的目標背道而馳。華文教育成為英殖民政府眼中釘、肉中刺,甚至將他視為培育共產主義思潮的溫床。消滅華文教育,根除中國大陸對馬來亞華人的影響,符合英國人國際戰略考量。

在國內,反殖民統治的左翼勢力、興起的狹隘民族主義份子和依舊大權在握的英殖民政府,是決定獨立後馬來亞未來走向不可忽略的三股力量。當時反殖民統治的政治運動,使英殖民政府深深意識到馬來亞獨立勢所難免。在馬來亞政權轉移過程中,他們必須確保政權不會落入左傾政治人物手中。馬來政治精英的崛起,成為英殖民政府吸納作為轉移政權的對象。

窘境依舊無法突破

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在《方吳報告書》和《巴恩報告書》同時出爐時,英國人接納狹隘民族主義份子提出要將華、印文學校(時稱「方言學校」)改為以巫英文為主的國民學校的意見,並將它納入《1952年教育法令》和《教育白皮書》中。反而《方吳報告書》中提倡多元文化、多元語言共存共榮的建議,卻被束之高閣。英國人默許、縱容狹隘民族主義思潮滋長,是他們維持殖民地帝國利益,一貫採取的分而治之的政治手腕。馬來亞華文教育的困境,是英殖民政府在政權轉移時,為保障他們未來經濟利益和國際戰略利益,而埋下各種禍根所造成的。

在反共反華的政治局勢下,無論是馬來亞南洋大學、還是華文中學終究難逃厄運;無論是殷商陳六使、教育學者嚴元章,還是華文教育工作者林連玉,都同樣在堅持捍衛民族教育權利的鬥爭中,付上巨大代價。在一項難以完成的使命面前,林連玉義無反顧地選擇以身殉道,為華文教育不顧私利,奉獻出他的一切。這種獻身精神,和他受儒家思想薰陶息息相關。

儒家教義強調知識份子把天下視為己任的積極入世精神,在林連玉身上一覽無遺。林連玉活著時引領華社有效地對抗消滅華文教育的意圖,使政府不得不褫奪其公民權,以消除他所能發揮的效應;就連死後,也讓政府對「林連玉」其名心有餘悸,不能直接以其名註冊林連玉基金。

在蠻橫的強權面前,林連玉被褫奪公民權、被吊銷教師證,但歷史最終將宣判他無罪,還給他清白。

林連玉至今無法獲得平反,顯示在馬來亞獨立53年以來,華裔在爭取民族平等的道路上,依舊處在無法突破的窘境。

華社在認同林連玉的主張和奉獻的同時,卻苦於對政權一意孤行的倒行逆施束手無策。一個已被政府褫奪公民權的人,最終卻被華社公認為「族魂」,這確實是個莫大諷刺,也反映出集體華社的無奈和惆悵。只有在林連玉能獲得平反,國家肯定他過去的言論和堅持是正確的年代到臨,各民族權利平等的政治訴求才有實現的天空。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楊敦祥 20111204

04-12-11 大選號角已吹響

外評選讀:大選號角已吹響

巫統大會在星期六結束後,最受矚目的課題之一為下屆大選的舉行日期。

在大會的演講中,首相納吉已吹響了大選的號角。對於大選的舉行日期,我們可以預測,但做決定的還是首相。問題是,若大選在近期舉行,國陣能夠有傑出的表現嗎?

有人認為國陣政府若要獲得大勝,並奪得國會三分之二議席的優勢,近期不是舉行大選的最佳時機。Awang則有不同的看法。雖然三分之二議席的優勢是朝野政黨都希望奪得的,但我們不能讓國陣因此受到限制,最後反而因而陷入劣勢。

在面對與以往不同的政治局勢時,我們應該更加務實。上一屆大選的影響,是不容易抵銷的。儘管反對黨在2008年之後無法繼續爭取到更多的支持,人民對其的支持率也降低了,但還是有一些因素是國陣不能忽視的,包括華裔選票不穩定的因素。

巫統代表們沒有在大會中提及三分之二議席優勢的課題,讓Awang鬆了一口氣。因為這樣做在一部分人民眼中是傲慢的表現。Awang認為,國陣只需要以簡單多數議席獲勝,就算是獲得巨大成功了,也足夠於打擊視下屆大選為奪得國家政權的最佳機會的反對黨了。

巫統大會反映的大選局勢與真正的局勢是有所不同的。但Awang相信納吉的號角聲能夠激起代表們的士氣。讓國陣在下屆大選獲勝,除了納吉及數位領袖之外,也是所有國陣黨員及有遠見的大馬人的責任。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转载 《馬來西亞前鋒報》評論 4/12/2011

04-12-11 何時舉行大選?

外評選讀:何時舉行大選?

現在不論去那里、見到誰,大家都問Kunta Kinte何時大選。我說,這還不容易?問懂的人即可。我不但不懂,更沒機會靠近懂的人。從前不同,至少我們有些權力,別人會跟我說悄悄話。最近一群私人界高幹向我詢問時事進展,我只能說事過境遷,早就人事已非了。

壟斷政治、媒體與人心的時代早就終結了。1955年與1959年大選時,主要的競爭對手是聯盟(巫統、馬華、國大黨)與伊斯蘭黨。國家黨、勞工黨、社陣也在,但不影響大局。

1955年,伊斯蘭黨僅贏得一席;但到了1959年,伊斯蘭黨實力大增,贏得了吉蘭丹、登嘉樓兩州政權。1964年大選,敦林蒼佑領導馬華黨內的少壯派退黨,另外成立民主聯合黨(UDP)。

當年我協助父親到處掛海報,也出席「群眾大會」(rapat umum)。群眾大會在草場上舉行,不但架設了揚聲器,有時甚至放映影片。當年在吉打,聯盟嘲笑民主聯合黨是「水溝中的小蝦」黨。前首相敦馬哈迪也在1964年來到我家鄉的哥打士打南區競選。

來到1969年大選,聯合民主黨改組為民政黨,簡稱為「Geram」(憤怒),首任黨主席是賽胡先阿拉塔斯教授,領導層中也有不少馬來人。當年民政在檳城擊敗了馬華,開始執政檳州。但後來民政加盟了國陣,簡稱也改為「Gerakan」。

到了2008年,憤怒的行動黨又在檳城一舉將民政黨夷為平地。要在檳城推翻行動黨,與要在吉蘭丹推翻伊斯蘭黨一樣困難。既然檳城華人願意讓民政黨執政39年,又怎麼可能只讓行動黨執政四五年就下台?

就像做生意,華人搞政治一開始也會先冒一點險,看到投資正確了,就會開始享受長期利益。在今天的民政黨中,敦林蒼佑或敦林敬益等具有領導能力的領袖早已不存在,而華人卻總要尋找有實力的領袖。

從前宣傳管道不多,領袖也來自不同的生活背景。即使是首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或第二任首相敦拉薩來自名門望族,他們也有市井小民的精神。東姑曾為了協助打選戰典當家產;敦拉薩也走遍鄉村,探訪貧民家庭。

當時的宣傳工具,除了馬來亞電台跟新聞局,就是幾份報紙。馬來文的有爪夷拼音的《馬來前鋒報》與羅馬拼音的《每日新聞》,北部還有使用爪夷拼音的《Warta Negara》。英文則有《海峽時報》與《馬來郵報》,以及北部的《Straits Echo》。

一開始,不少選民是文盲,也沒有抓過筆。新聞局只好製作影片教大家如何投票。

當時交通不發達,即使有公路,也多是紅泥路,雨季全是泥濘,旱季又風沙滾滾。政黨沒有錢,要租汽車運送選民也不容易。西海岸乾旱時,東海岸又雨季,很難決定何時選舉。

如今政治人物不同了,宣傳管道也增加了。再也沒有誰能壟斷選民的耳朵與眼睛,或掩蓋選民的嘴巴。選民更沒多大興趣聽政客演說。因此,什麼情況都可能發生,有錢、有宣傳管道未必能贏選票;論述必須具有說服力,而且背後不能有任何不可告人的秘密。

身為人民及選民,Kunta Kinte能看到我國從獨立到現在經歷的改變,感到非常榮幸。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转载 作者Kunta Kinte是《每日新聞》專欄作家
《每日新聞》評論 18/11/11

04-12-11 華教2.0

華教運動經歷了超過半個世紀對抗單語文化霸權,沒有跳出加害者既定模式、更沒有開拓新路的意願。

單語民族主義――很多念華小、獨中的學生,一定也像我一樣對於校園內“講方言重至打鞭輕則罰款、罰站”的規定百思莫解。我的閩南語是就讀巴生光華獨中時不顧限制使用方言規條不斷與同學學習而來,中學畢業十數年後在檳城參政,雖北馬福建話語音有別,卻仍能派上用場。

後來讀了楊照寫台灣本省學生在學校裡只准說“國語”、不准講“方言”的異化和壓抑,再讀到在英政府眼中,華文和淡米爾文是“vernecular languages”方言也。戰後馬來亞華文學校借用國民黨教學模式、文化資源和師資實在無可厚非。然而,半個世紀後,我們仍然在複製國民黨與巫統共用的單語民族主義。

單語民族主義假設一個人只能學好一個語言,而一個民族或國家只能靠一種語文維繫“團結”,過多的語言將造成亂象。華教運動的存在,就是為了抗議政府不願以國家的資源資助多元語文的自由學習與使用。我們作為受害人,偏偏同時在華文學校內執行類似的壓迫。

華教2.0首先要在語文的問題上全面重新思考,接受每一個人都有同時掌握多語的學習能力,在華小和獨中鼓勵學生多學方言,也多學各語,惟有這樣才符合我們爭取國民教育體系中資助多語多文的學習環境的精神。

建築狂熱――林連玉先生“對付破壞,最好的答案是建設”往往被誤讀為硬體的建設。華小、獨中乃至華教體系的高等學府都是永遠做硬體建設,建完了一棟又再建另一棟,總是沒完沒了。

我們對華校的建築狂熱當然也不能苛責,很多學校的基本設備都相當不足,確確實實需要硬體建設。但是,也有許多砸了不必要的錢的案例。

華教2.0應從人文精神著手,拒絕宏偉的建築,以培育優質師資與學生為己任。

偏頗的勞資關係――每當我聽到獨中老師因為操勞過度而患病、又或者患病沒錢醫、或者多少因工作引起的疾病而英年早逝,心裡總是很難受。華校尤其獨中偏頗的勞資關係,華教2.0必須嚴正看待。

獨中教師雖是知識工人,但薪金微薄眾所皆知。學校籌款都拿來建硬體設施,彷彿有了一流的設備就會有一流的教學。老師都吃草擠奶,為華教奉獻。要求加薪就是陷華教於不義,或者沒有犧牲精神。結果一眾辛苦過活的老師一起教補習去。最近與安煥然先生同台演講,聽他引述陳嘉庚先生對師資與建築的看法,很是感動。60年前陳嘉庚就領悟到,學校建築隔間和光線要得宜,其他的都不必花費太多;教師的待遇、進修成長最為重要。

獨中的勞資關係,涉及董教總。教總雖然是“公會”不是“工會”,但為教師爭取薪資福利是成立的初衷之一。只是在“外敵當前”、尤其是1970年代董總領航以來,淡化了薪資福利的爭取。董教總有一個不成文的“分工”――董總負責獨中發展,教總負責華小發展。實際操作的結果是董總以獨中董事為主導,教總則以華小退休校長為主導。全國數以千計的獨中教師在這一奇特的“分工”關係中被消音。

為了讓華教後繼有人,教總應讓華教2.0從獨中教師身上找到新的力量,從糾正獨中偏頗的勞資關係到引領社會追求廣義的公平、民主與正義。

華教2.0在政治倫理上要有擔當,要反貪、要以公民的態勢爭取國家的資源,尤其對華小校長貪污的議題上與小市民家長站在同一陣線上;對於以賭博收入作為政府撥款的替代品也要有鮮明的公民立場。

民主精神也必須是華教運動的基礎和華教工作者的基本素養。華教2.0要從普世人權的立場,與社會所有維權、弱勢、替代的勢力結合,為民主、公平和合理的國家而聯結。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劉鎮東‧20111204

04-12-11 教育转型应顺历史潮流

政府宣布将检讨“40多年前”的《拉萨报告书》,其实,这份报告书1956年公布,1957年正式立法执行,迄今已五十四五年了。

就华教而言,聚焦点简单明确,就是“转型“。换句话说,就是顺乎历史潮流。当年的潮流是什么呢?是独立,独立即是以人民为重,解除英殖民者的单元束缚,还教育政策为多元化, 实行开放民主。

当年教总林连玉与颜元章逐字逐句看过该报告书后,前者肯定报告书“独立马来亚的教育,使各民族都能接受,符合发展他们政治文化社会的利益”;后者则认为好坏混杂,但都看漏了“最后目标”,即以实现单一语文为最后目标。

应当检讨当年错误

当年的教育部长敦拉萨答应立法时,将“最后目标”取消。华教界看来,敦拉萨慨然应允教总要求,不失“顺乎历史潮流”胸怀。依该报告书为蓝本制定的《1957年教育法令》,确实除掉“最后目标”字眼。

但是,行将退出的英殖民者应用权力,推动新独立的教育部复活1955年改槟城钟灵中学为英文中学的单元计划,引发1957年全国华文中学大罢课。

三年后,即《1960年拉曼达立报告书》出炉,70多所华文中学遭改制为英文中学,林连玉的公民权与教师证书被吊销,华教进入长达十多年的第二个“黑暗期”。

旧事重提,旨在说明几件事,第一:“逆乎潮流”是破坏不是建设,其后果推迟了国家发展超过10年以上;第二:说明制定政策要谨慎,用人要用得其所(教育部当年用了“大熔炉论者”阿敏鲁丁巴吉,对制定单元主义的教育政策起了很大的作用);第三:敦拉萨亲口答应要取消不得人心的“最后目标”;第四:“报告书各族人民都能接受”,分明写在报告书中;第五:大小“拿破仑”从中搅局,当权者“顺手牵羊”,走上逆潮流的歧途。这些经验和痛苦的教训,今天应作为检讨准则,避免重犯。

肯定母语多元教育

就今天当务之急而言,转型更为迫切。原因是(一)经济、政治、政府都转型了,并且有绩效关键指标加以监督,教育转型是理所当然的,否则,政策再好也没用,满脑袋旧思维的人如何落实转型?(二)一面倒的教育政策与措施必须改变,比如现行政策对华文小学形同“绝域”的限制,使按人口比例实行增建困难重重,无形中宣判了华文教育的死刑。拨款与师资培训也是如此,增加师训的话年年挂在嘴上,却年年师资不足。(三)“母语性多元学校”已成了时下风气。教育部应当明白,眼下已有6万名以上马来族、印族、东马土著民族的子弟进入华小,接受以华语为媒介语、传授中华文化的母语教育。

这类型的学校,若不以学生民族的比例为准绳,大约占了华校一半以上,而且不少马来族学生拿到7A(包括华文书写和理解) 优秀成绩。

这说明什么呢?——华文教育和中华文化已成为马来西亚个族群多元选项之一,教育部的任务应当肯定以及提升“母语性多元教育”的积极因素,而不是想方设法以单元模型硬套在华校身上。

50多年过去了,我们希望今日政府从善如流,以史为鉴,以民情为依归,以国情为据,踏出教育转型的一步,向着多元教育转化,使敦拉萨取消“最后目标”的许诺得以继承和实现,亦切合“以民为本,绩效为先”的夙愿。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麦翔 20111204

04-12-11 大会“无重点”

暴风雨前总是宁静的,大选来临之际,以往予人激进出位印象的中央代表言论也必须让巫统大会在风平浪静下结束。战鼓响起后,号角吹起了“团结一致,支持主席的高胜算候选人”的战歌,任何会引发混乱脱轨的论点事件,都被冷处理。

论述内容大同小异

采访大会的媒体工作者,尤其是资深的记者,都认为此次大会“无重点”,无论是代表的辩论或领袖们的总结演讲,论述内容重点都大同小异。

因此,国家养牛计划课题成为为期5天的大会期间唯一可以被记者一问再问的课题,搞到最后领袖们都不愿再回应,连当事人妇女组主席莎丽扎在总结辩论时也不屑一提,此事就这样被淡化。

如果要为今届巫统大会下一个结论,那就是一场提呈成绩单的发表会,也是一场安内攘外的声讨反对党大会。这与两个月前的马华大会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同样都是避免在大选前“讲多错多”,就弹外在敌人,多自我展现成绩,少自我检视。

没“伤害”友族言论

在扫除外界对巫统负面影响的议程中,首相兼巫统主席纳吉多次强调巫统不是种族主义政党,在所有代表的辩论中,也几乎没有再像以往发出“伤害”友族言论的事情发生。

更多的是,他们一再强调巫统及国阵政府对友族是多么的友善。

作为国家最大的执政党,谈政府功绩博取人民支持是无可厚非,但让外界略感可惜的是,很多人以为巫统会乘此机会发表具体的政治转型执行方案,向人民展现新政治景象,可惜纳吉从致开幕政策演词至闭幕总结演讲,都没有太多着墨。

反观,纳吉提醒党员要做忠贞爱党及肯牺牲的“巫统人”,不要只是缴年捐义务的党员,加上领袖们再三强调“巫统人”特质,甚至还由副首相兼署理主席慕尤丁率领众人宣誓及向上苍祷告,要对党忠贞,大选时要支持候选人,因此很有理由相信巫统当务之急是要对党员巩固思想教育,只要巫统党员在关键时刻对党忠贞坚定不移,这点就足矣。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刘为义 20111204

04-12-11 选候选人须以民为重

巫统2011年代表大会,在党员矛头一致对外的氛围中落幕。没有人怀疑,这是巫统在第十三届全国大选前的最后一次年度大会。

一连三天的大会,巫统中央代表一改作风,并没把矛头指向友党,也没发表足以令非马来人和非回教徒感到不安与不悦的极端言论,这项改变相信跟迫在眉睫的大选有关。

首相兼巫统主席纳吉总结辩论时,以不点名方式挖苦和炮轰人民公正党实权领袖安华,显示他对这位难缠的政敌不敢掉以轻心,而同样令纳吉感到头痛的,是巫统内部团结存在的隐忧;这位国家领导人深切明白,巫统的扯后腿文化若在来届大选任由滋长,布城政权就会动摇。

以眼下的政治局势而言,民联三党,即公正党、民主行动党和伊斯兰党在议席上可说势均力敌;反观以巫统为首的国阵,其成员党如马华和民政党目前正处于弱势,因此,身为龙头老大的巫统如果不能在来届大选中扮演好角色,对国阵或许将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候选人方面,“具胜算候选人”成了在巫统大会的热名词,不过,一些人却对此提出争议,指人算不如天算,只有哪些最后胜出的候选人才堪称“具胜算候选人”。

其实,巫统中央领导层提出“具胜算候选人”的最主要目的,是希望哪些在3·08大选中败选的候选人自行引退,好让路给新人,但这方面的工作确实知易行难,而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就是许多在上届大选中落败的候选人,都是当地的巫统领导人,这些人一旦不获委派上阵而心存怨恨及扯后腿,国阵或巫统在有关议席就自然少了几分胜算。

新陈代谢是所有组织和机构健康成长的必须过程,政党也不例外;可是,在国内尚无任何政党设立机制约束大选候选人资格的情况下,巫统要其老将或败将自动让贤,看来还须费一番功夫。

在候选人的更迭上,问题更严重的还是公正党,因为她必须在来届大选说服一些在3·08大选中胜出的候选人打消继续上阵的念头。

这个在3·08政治海啸中突然冒起的政党,其国会议员和州议员素质上参差不齐,一些在上届大选根本不懂政治为何物的人,只因为当时公正党无人问津而成为滥竽充数的候选人,尽管有者已在庄严的议会厅有了一席座位,但他们其实无论在学历或能力上,皆无法担当大任。

这些议员如果有自知之明,在来届大选前自动求去,对公正党当然再好不过,可要是他们执意不肯让贤,对公正党领导层将是一项不小的考验,因为这个时候动手除掉这些议员,难免让人产生“过桥拆板”的感觉。

当然,政治决定总是有得有失,但只要身为领袖者能够时时以民为重,心存大我,选民自会懂得其良苦用心。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社论 20111204

04-12-11 巫统一致枪口对外

《星报》政治分析员陈宝珠指这次巫统大会已枪口一致对外,准备就绪迎接选战。代表们在辩论时都很自制,他们吸取2005年的教训,不再说出任何足以破坏党形象的言论,一致把枪口对安华、行动党和伊斯兰党。

不过,最令党主席纳吉头痛的是,要怎样选出有胜算的候选人。前登州大臣拿督斯里依德利斯和巫统前总秘书拿督拉昔已表态愿意让路,但对不愿让路的党领袖,还是会引发抽后腿问题。

虽在大会上,代表们没提到莎丽扎与养牛机构的关联,但在场外,党员对此事的看法相当负面,他们认为莎丽扎应自行决定,不是把球踢给主席。莎丽扎面临政治生涯的危急关头,她应想想自己是否有胜望的候选人,并在课题牵连更多人或恶化前,甚至拖累整个党前,作出决定。

在党内,纳吉获得两位前主席支持,他也公开感谢署理慕尤丁,形容他为忠心的副首相,尽管两人对巫统方向有不同看法,但均是“巫统人”。

基本上,马来基层对巫统的回应是正面的,但党领袖不要他的党员太过轻敌,要他们保持警觉,渴望权力,努力取胜。纳吉也告诉党外,巫统领导的国阵是他们可信任的。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摘自《星报》 20111204

04-12-11 伊斯兰党误导民众

《马来西亚前锋报》专栏作者阿旺士拉末谈到,一名伊斯兰党员在政治演说中把聂阿兹和先知相提并论,他一点也不觉得惊讶。

往后若有人把伊斯兰党的领袖与上苍相提并论,也不是没可能的,因为该党主要领导,包括聂阿兹已成为他们的模范。

阿旺建议学者和大学研究伊斯兰党的误导,包括侮辱上苍,与魔鬼沙旦合作,投伊斯兰党可上天堂 ,不投伊斯兰党是无知,美丽的女人不可出外工作、允许阿拉的教义让非回教徒使用、把共产党员奉为英雄等。

他促请该党还清醒的党员和领袖,立即把回教的利益摆在优先,洗刷该党形象。他们还可以拯救伊斯兰党,挽回回教社会和马来人对该党的信心危机。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转载 自《马来西亚前锋报》 20111204

04-12-11 “牛”气冲天

国家养牛中心课题继续在巫统代表大会燃烧,除了课题焦点人物莎丽扎,其他巫统领袖也成为受媒体追访的对象。

莎丽扎在妇女组代表大会当天针对国家养牛中心计划课题高调回应及发飚后,这两天一改强悍作风,多次回避媒体追问,希望整个课题冷切下来。

尽管多名妇女组中央代表矢言全力支持莎丽扎的领导,唯一些巫统中央代表却毫不留情,尤其是国阵后座议员理事会副主席莫达拉丁更是对莎丽扎穷追猛打,一再促请莎丽扎辞职,以免成为国阵的负资产,在下届大选拖累国阵。

另一名中央代表在辩论时也要求中央领袖层不要一再犯错,导致基层领袖穷于应付及解释。

从巫统副主席兼内政部长希山慕丁周五回应国家养牛计划课题看来,养牛课题并不会因此结案,警方将继续调查。

须快刀斩乱麻

巫统拥有数千名中央代表,区区两三个人提出要求,相信不会构成莎丽扎下台的理由,在这种情况下,她或许能在巫统大会上过关,但是否能获得领导层首肯,在大选中上阵,则有待考验。

自从发生2008年政治大海啸后,国阵成员党都认为下届全国大选是国阵的生死战,首相也一再重申将遴选有胜算候选人,避免有争议背景者上阵。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如果莎丽扎把党的利益置于个人之上,她的当务之急是进行民意调查,除了巫统党员,究竟人民是否接受国家养牛中心计划与她毫无关系?

倘若人民无法接受莎丽扎的解释,莎丽扎就必须快刀斩乱麻,主动宣布不参加来届大选,避免牛事课题拖累国阵,冲击首相过去3年多的努力。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宋秀英 20111204

04-12-11 巫統、莎麗扎、貪污指數

巫統大會圓滿落幕,莎麗扎全身而退,“牛”事纏身的這位婦女組大姐算是暫時跨過一關。

 全球貪污印象指數報告新鮮出爐,馬來西亞排名繼續下滑,我國清廉分數再次不及格。

 兩件事發生在同一段時間,相映成趣。

 針對由莎姐家族引起的國家養牛場爭議,在母體大會除了大嘴巴邦莫達在台下促請莎姐辭職,以及另一兩位代表零星隱晦“提醒”外,領袖及代表們似乎都很有默契,絕口不提這單引起全國關注的“牛”事。

 巫統婦女組的一班金蘭姐妹,看來還非常滿意莎姐的解釋,願意力挺到底。咦,慢著……除了那句“不關我的事”之外,她有作出任何解釋嗎?如果一句“不關我的事”就算是解釋和交代,那以后所有涉嫌舞弊案件的高官侯爵們就好辦了,一句“不管我的事”就搞定,干淨俐落!馬華前老大林良實和前老二陳廣才一早就該使用這一招嘛!

 為了不想在大選前自亂陣腳,以大局為重的巫統代表選擇(或根本沒得選)抱著莎姐和國家養牛中心一起沉淪。然而,這個國家並不是單單由巫統黨員組成,巫統代表選擇閉上一隻眼,不代表全國人民都有眼無珠。

嚴重脫節

 另一方面,國陣其他依賴巫統票源存活的成員黨,卻對國家養牛中心疑團敢怒不敢言,暫停高調問政。與此同時,全國副警察總長也展現出高超效率,宣稱國家養牛中心沒涉及任何失信行為。

 當你把這些執政集團及政府機關領導精英的觀點,和社會大眾的整體感觀擺放在一起作出比較時,兩者之間的落差之大,正好反映出政府與民意脫節程度之嚴重。

 拿了國家的錢交不出貨,而且還把國家原本給他養牛的錢,在未獲許可下拿去購買豪華公寓、朝聖、到國外開設公司……不用請福爾摩斯顯靈附體,只要是正常智商的人,都看得出有問題。

 由國際透明組織公佈的2011年貪污印象指數排行榜,所反映的正是這些問題。雖然政府早在兩年前就把反貪列為國家關鍵成效領域之一,可是在這段期間,我國的清廉排名卻是不升反降,從2009年的56位下降到2011年的60位,這也是我國過去10年來最差的排名。

 高官可以繼續硬掰,排名下降是因為參與評估的國家增加了。問題是,我們的清廉評分也從2009年的4.5分滑落至4.3分,遠遜于政府所定下的目標4.9分。

 反貪只反在嘴巴上,“政府轉型計劃”看來是轉錯了方向。

文章来源:中国报 作者:凌國文 20111204

04-12-11 消費非土著是馬來特權?

首相兼巫統主席納吉在黨大會上指出,一旦巫統在大選敗陣,再也沒人可以捍衛馬來人、伊斯蘭教與馬來王室的權益,看來是不能成立的說法。若大馬國民和政策會因巫統敗戰而一夜之間改變,豈非證明國陣數十年來主導的教育政策,出現嚴重問題?

 無論首相所言從何根據,還是自家內部激勵所需,可以肯定的是巫統多年來的“只有我做得到”膨脹心態從沒改變,更喜歡消費他人來鞏固政治權位。

 多年來不難看見,每每巫統內部分裂、內部矛盾叢生、棘手透頂時,都會挑起社會的種族、宗教敏感神經線,拿國陣成員黨來開刀更是司空見慣,為的不外轉移視線,讓歧視向外,以團結族群情意結,化解、逃避黨內的緊張狀況。

為保馬來選票

 前陣子,公正黨青年團團長三蘇依斯干達更在該青年團代表大會上,挑戰巫統修改憲法,確保只有馬來人才能出任首相,以維護馬來人權益,引起朝野政黨非議。后來公正黨實權領袖安華,將這種舉動說成是該黨的政治策略。

 國陣與民聯在媒體上交戰並不罕見,可是在過去一個月,朝野政黨最高領導頻密出現不文明的宗教和種族說詞。很明顯,雙方的全民概念已被近在眉睫的大選模糊,也確定非土著票影響大局,為保馬來選票,大家不惜出言不遜。

 在大馬的政治里程碑裡,國陣和民聯成員黨不會在戰友出錯后抨擊,反而政敵犯錯后用盡全力謾罵,想必在政治上糾正別人比糾正自己容易。朝野政黨多年來的種種政治綱領,只是讓唇角感覺美好,在面對當權利益大前提下,只有捉緊政治籌碼大談種族、宗教課題。

 可笑的是,曾幾何時消費非土著成為馬來特權?還是只要說一句政治策略,便能抹殺國內和諧,挑起各種不平衡心理?

文章来源:中国报 作者:劉振國 20111204

04-12-11 鄉親父老看你們的囉

老婆大人︰

我國大選的特色,是眾卿家喜歡預測大選日期。這謎般的時日,咖啡店仙家們從年頭猜到年尾。啊哈,終于首相靈感來啦。日前他在巫統代表大會高呼“戰爭時刻到啦”,巫統人好準備“大炮火箭”,跟民聯來個生死決斗。308海嘯后,巫統灰頭土臉,痛定思痛的心情可以理解。

 朝野決戰沙場,小民嘛,身價后市看起。你說選民像嬌滴滴的公主拋繡球找駙馬沒錯,或說像老板唐伯虎點秋香也行,只是不好有眼無珠,嫁錯郎或點錯傻姑,可是左四年來右四年,浪費歲月青春幾許。

 老婆大人,正如你的真知灼見,看報章常見那些怨婦怨公,婚前被灌迷湯,什么海誓山盟、海枯石爛肉麻話都說盡,當脫下狼皮,狐尾畢露,才來要生要死,卻米已成飯。同理,人民選政府,嘿,可聽過死鬼柏楊先生的名言︰“有怎樣的人民,就有怎樣的政府”﹗

 人民Tiadak Apa(沒相干),無所求,不是這樣的囉。比如地方不靖,盜賊猖獗,懦弱小民見賊腳軟,叩頭如豆求饒求命,賊大佬豈不是越來越無法無天?如果你的拳頭比盜賊大,你的村落大可守望相助,能令賊佬進得去,出不來,你說到底誰怕誰?治安不好,人民不好只怪警察哥哥警察叔叔,大家爭氣點、勇敢些,守望相助,老虎都打死幾只啦!賊也是人當的呵!

 話說回來,談大選,選民要爭氣些,比如現在好多年輕男女、“溝女”、“溝哥哥仔”、打機、迷網吧,別說叫他們去登記為選民投票,你問咱首相叫啥名、馬華總會長是誰,他們可能告訴你是葉問、甄子丹……你問他投票投誰來哉,他可能跟你說看誰給的糖果多,看庄家壓幾多,就跟誰……

 唉,談投票下注,太沉重啦!

 你問我:要怎樣“下注”投票?

 我想呵,我們還是先觀看政客的言行,也就是“聽其言,觀其行”,最重要是心水要冰清一些。那些什么青蛙王子啦、變色龍啦,口是心非阿郎啦,走遠些吧!不然又被他誤了左四年右四年。

總會露出狐狸尾巴

 所謂“聽其言,觀其行”嘛,最腳踏實地,蓋舉凡口花花、甜言蜜語的政治老千,他們開空頭支票不必本錢,但上得山多終遇虎,騙話講多了,要掩蓋上個騙話,又要說下邊的蜜語,就像玩十個瓶九個蓋的遊戲,嘿嘿,總會露出狐狸尾巴,總會失手。

 政治這東西,不是你天花亂墜高調論政就可以,你喊得七情上臉什么口號都好,小民只要問你一句︰“俺兄弟有口飯好吃嗎?”“俺能安居樂業,有前途乎?”夠了,看你怎么說,能拿出啥Report來。

 啊呀,大佬,先別亂拍胸膛,也別討過去的功勞,你要先看看小民活得笑得出來否?小民能半夜出門也不怕貓貓狗狗、妖魔鬼怪擋路索錢索命否?你看,阿拉伯之春、歐洲之冬,人民造反,反什么?反貪官,反獨裁,反政府無能,侯賽因和卡達菲早知如此,悔不當初,吃到好吃東西就下台,不就不會上了燈台下不來囉,不就不會家破人亡囉。

 唉,老婆大人,歷史不斷重演,悲劇永遠都如抽刀斷水水更流,我總在想,一切皆有因,惡果是自己種的,逆種是自己孽,別怪人家。好啦

 我們還是去公園吹吹風,散散心。

八公字

文章来源:中国报 作者:阿迪 20111204

2011年12月3日星期六

03-12-11 巫統才能推動發展

外評選讀:巫統才能推動發展

巫統主席拿督斯里納吉在2011年巫統大會上的演說,為黨員與全民帶來了重要的訊息。擔任首相的他重覆了黨國歷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確保人民特別是馬來人不會忘記,國家的繁華是巫統做為國陣主幹政黨所努力的成果。

這場長達一小時,在5447位巫統、婦女組、青年團與女青年團代表們面前發表的演說,指出了巫統與現今時代依然是相干的,有能力推動國家達致更卓越的發展,也能滿足人民的期望,包括希望看到環境更開放的年輕人。

仔細研究我國在54年內從農業國轉型為工業國的成就,肯定能證明協助大馬達致中等收入國,如今更邁向高收入國的主幹政黨正是巫統。

若誠懇地計算,巫統的功勞並不少;就如納吉所說,即使是勞工的子女,也能成為銀行的首席執行員。無論來自農民、膠工或攤販的家庭,只要努力都能實現相同的成就。

這樣「社會動力」,是許多國家人民所羨慕的,因此他們移民我國,以改善生活狀況。顯然,不僅是本身族群,其他族群甚至鄰國人民也從巫統這個神聖馬來人政黨的功勞中受惠。不過,反對黨卻侮蔑這個存在超過60年的政黨,說它什麼功勞都沒有。可見,他們希望大家喝了井水,就忘記掘井者的功勞。

這並不代表巫統急需人民感恩,而是希望人民不會錯誤選擇其實要在井中下毒的一方。不然,子孫將無法享有發展。巫統主席的訊息非常明顯,即巫統主導的國陣能善用權力,為全民帶來進步。反對黨的貢獻即使有也屈指可數,為了他們的甜言蜜語典當未來難道是明智的選擇嗎?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转载 《每日新聞》社論 02/12/11

03-12-11 垂死的掙扎

中國話說「窮寇莫追」,非常有道理。道理很簡單,把賊寇逼緊了,逼入窮巷沒處逃了,他一轉身,如果向您跪下求饒,那當然是好事,您馬上就是英雄了。但是,萬一他是亡命之徒,走投無路了,跟您放手一搏,您成不了英雄事小,萬一不幸失手,那就一命嗚呼成千古恨,一路走好。

這雖只是一個比喻,但卻是一個很貼切的比喻。年輕人血氣方剛,不會相信這個老套的道理,他們認為若可以追到窮寇,把窮寇打死還不是最痛快的事,最痛快的還是把窮寇生擒,那才是英雄好漢。像美國人一槍擊斃奧沙瑪,中國人是嗤之以鼻的,誰不會一槍打死人,有本事就要親手擒拿賊寇,按中國人的標準,這才是英雄好漢的行為。所以,若您跟年輕人講道理,說窮寇莫追,他們一定笑您貪生怕死。

這個比喻也當然不能說給警察聽,因為他們的任務就是要捉賊,如果窮寇不追,那還得了,養警察來幹嘛?

這句話要有足夠的人生閱歷才能瞭解體會,做人做事要得饒人處且饒人,不要把別人逼入死角。若道理在您那邊,能把別人逼跑就算了,沒必要捉人的話,就放別人一條生路,當做是放生做功德。

若道理不在您那邊,不要說僥倖能逼到人家認輸,就算是逼和,就得趕快收手,不要得寸進尺,不然把別人逼入死角,要是人家為了自救做垂死掙扎轉身反噬,到時恐怕您會反勝而敗,而且一敗塗地。

這道理雖然簡單,但是要做到不容易;特別是當您位高權重的時候,當萬人擁護您的時候,當您一句話可以讓邦國興亡的地步,一句話可以定奪別人的死活的時候,即使要您學唐太宗李世民對諫臣魏徵般的寬容的一半,恐怕也是強求,因為那也是非一般人所具備的胸懷;就算您只是小小機構的主管,要您學李世民的一成,老實說恐怕也不容易,得勢不饒人,這是人性的弱點啊。

要怎麼樣才能讓您瞭解體會窮寇莫追的道理呢?恐怕只有讓時間給您磨礪,讓你多碰釘子,多栽觔斗,讓您被逼入窮巷的狗只多咬幾回,您才會明白。若您能及時明白,那還是樁好事,怕就怕您還沒來得及汲取足夠的經驗,就被窮巷野狗給吃了,那您只有等下輩子了。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鄧章欽 20111203

03-12-11 果然「牛」氣沖天

自從總稽查司報告面世以來,揭露了許多弊端,而國家養牛計劃中心事件乃其中之一。自見報以後此事件已鬧得滿城風雨。

適值大選將近,此醜聞當然是反對黨打擊國陣的最好課題;他們千方百計挖掘一些不為人知內幕作為宣傳。人民公正黨策略局主任莫哈末拉菲茲繼續揭露2億5000萬令吉的撥款被濫用來購買豪華馬賽地、布城貴地,繳付豪華旅費和挪款至新加坡。

國家養牛計劃中心執行主席拿督斯里莫哈末沙烈是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部長拿督斯里莎麗扎的丈夫。

根據公正黨馬樟區國會議員賽夫丁,國家養牛計劃中心是在不透明的機制下頒給莎麗扎家族,特別是在計劃公開招標的過程中,一家更具有經驗的企業公司並沒有受邀參與招標。賽丁夫表示,養牛計劃是在2003年由一家年輕土著企業公司提出的概念,而且只希望政府租出土地,而不需要政府注資或貸款。他更指出,這項計劃並沒有提呈內閣,直接將工程交給莎麗扎家族經營。

可惜,國家養牛私人有限公司(NFC)並沒有利用撥款去研究豢養牛只,而是去購買千萬元的豪宅,花53萬4622令吉買馬賽地CLS350豪華房車,每月花費約2000令吉作為車輛保養費,並耗資336萬在布城第10區工業區購買不可能養牛的土地。還有更甚的,從2010年1月至7月份,曾15次支付45萬5423令吉給一間網絡公司購買飛往古晉、普吉島、新加坡、巴厘島等渡假配套,這些錢都是由國家養牛中心支付。

針對養牛中心事件,反對黨當然不會放過這機會,咬住不放要莎麗扎部長辭職謝罪,要她一家必須就有關計劃做出交代。

想不到對家人涉及國家養牛中心計劃課題一直保持沉默的巫統婦女組主席拿督斯里莎麗紮在11月30日的巫統婦女大會上致詞時強勢回應,只見她捲起衣袖,手臂直伸手指點點,矛頭指向公正黨,表示說她對反對黨的指責已無法再保持笑容,她本身不會辭職,也和養牛中心沒有關係,同時她也為其丈夫莫哈末沙烈辯護,指他在這件事件上並沒有犯錯,並指出如果反對黨要強逼她辭職,那旺阿茲莎(公正黨主席)也應該引咎辭職,因為她的丈夫(公正黨顧問安華)做了許多令人難於啟齒的事。

她也指責公正黨總秘書賽夫丁沒有到選區為人民服務,只會到吉隆坡來多管閒事。至於公正黨策略局主任拉菲茲的母親是巫統婦女組的忠誠黨員,不孝子卻到敵對政營搞破壞,而公正黨是因為沒有其他課題,所以才會在養牛課題上大作文章。

莎麗扎果然牛氣沖天,左右開弓,罵完公正黨婦女組主席祖萊達,又罵拉菲茲及賽夫丁,似乎得理的都是她,別人對她的指責都是錯的,還把公正黨主席及安華拖下水,但她自己卻輕描淡寫,以「養牛中心不關我事」及「丈夫沒有錯」交待了事。

養牛中心真的與莎麗扎無關嗎?其丈夫掌控的養牛中心計劃真的沒有錯嗎?明人眼里藏不了沙子。她的說辭已不能讓人信服,養牛中心不去養牛,買地不是為了養牛。那麼設立養牛中心計劃是為了什麼?若不養牛,而去買房子投資,那又何必設立養牛中心,不如作為買房中心豈不更好!

話說回來,為什麼我國會出現那麼多的弊端,就是因為立法及監督不嚴,而且官官相護。現在警方已插手調查此事,且看他們怎麼說!我想又是相安無事。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胡萬鐸 20111203

03-12-11 又是牛闖的禍

3年前雪州州務大臣卡立送十多頭牛到其國會選區敦拉薩鎮,警方及反貪委員會馬上就此事登門拜訪,並調查他。3年多過後,有上議員暨國家部長也涉及牛的問題。後者的家屬向政府申請2.5億令吉的政府貸款,美其名是從事養牛業,其實最後錢花在與牛不相干的事業,如買產業、朝聖、豪華房車及旅遊等。

雖然該位部長用政府款項的表現令人不敢恭維。警方還未拜訪該部長以前就迫不及待宣佈該項交易沒有涉及失信。警方的效率可快可慢,令人始料不及。

有關的部長日前還在巫統婦女組大會上發表激昂的演說,表示不會因為民眾的壓力而辭職,據說獲得代表們熱烈反應。代表們如此反應是否是贊同該部長把養牛的錢用在自己奢華的生活上?還是拍掌的人都分到一杯羹,所以欣喜不已?

當人們都在縮緊腰帶過日子的時候,部長家屬卻拿著政府的錢亂花。人們怨聲載道,民情沸騰在所難免。現在她還拿出首相納吉這個免死金牌護身,以為這就可過關,看來沒那麼容易。

民聯還未出現以前,人民都很健忘,事情發生後,只要少露面、少發表意見,大家就不會記得。前首相阿都拉女婿凱里曾被喻為首相的代表,即要見首相必需先過4樓(凱里辦公室)這關。結果在大選的時候就成為了大家討論的議題,差點搞到連中央政權也輸掉。難道這次這位女性部長要成為箭靶不成?

雪州民聯政府在宣佈2012年財政預算案的時候,州務大臣卡立也宣佈提供3億令吉的撥款給各個領域申請。這些錢都是政府子公司每年的盈利總和。當該部長在亂花這2.5億的時候,是否知道這些都是人民的血汗錢?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李映霞 20111203

03-12-11 天上掉下来的“一头牛”

最近在某报章看到一幅漫画,漫画上画着民联三党的领导人伸出双手接着一份从天上掉下来的“礼物”,“礼物上”写着“国家养牛中心”课题。

的确,对民联领导人来说,大选前突然爆出这么一桩疑窦丛生的课题,而且这个课题还牵连着巫统妇女组主席莎丽扎这么一个部长级的人物,无疑是天上掉下来的“一头牛”,无怪乎他们喜出望外。

至于这个关系到莎丽扎家族的养牛风波,莎丽扎本身是否牵涉其中,这是人民关注的问题。

莎丽扎原本应该借着巫统妇女组代表大会这个平台,将这个课题的来龙去脉及疑点解释清楚。不过,令人失望的是,她却避重就轻的“大耍架势”,反而牵扯公正党主席旺阿兹莎,挑战后者也必须因丈夫的案件辞职,这种“无厘头”的应对方式不但对澄清事件没有帮助,反而让人民觉得她在逃避现实,不敢正面应对这项课题。

看来莎丽扎似乎在抛一个“烫手山芋”给首相,出一个难题让首相伤脑筋。首相在来届大选安排候选人方面已经三令五申,一再强调要安排有胜算的候选人上阵。

整顿吏治为当务之急

作为巫统妇女组掌舵人的莎大姐却在这个时候捅出这么一个“大篓子”,这不等于让首相难堪?下届大选如果不让莎大姐上阵,作为妇女组的领军人物,似乎说不过去;如果让莎大姐“顶硬上”,在大选临近之际,养牛风波正闹得红火,反对党肯定咬住不放,无形中肯定拉低了胜算。

莎大姐现在也许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她坦言她的前途交由首相决定。

如果下届大选首相以胜算作为考量,真的不让她上阵,加上之前已宣布“自动弃权”的巫青团长凯利,那下届大选对巫统来说可真是创下了史无前例的纪录:巫统两个臂膀组织的一把手,巫青团长及妇女组同时没有上阵。

首相在推动政府转型计划及经济转型计划确实展现了一定程度的诚意,问题是公共部门却一再出现涉及贪污及滥权的状况,无疑是在考验首相推动转型的决心及智慧。转型如果要真正看到成效,整顿吏治仍然当务之急。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刘彦运 20111203

03-12-11 兼顧肅貪與改進經濟管理

日前國際透明組織公佈了“2011年貪污印象指數”(CPI),大馬的評分與排名連續數年下滑,其中排名一路跌,從2002年的33名,到2010年的56名,今年則更跌至第60名;同時,貪瀆平均指數為紐西蘭、丹麥、芬蘭、新加坡的一倍,凸顯我國貪瀆問題依然相當嚴重,值得我們警惕。

對於此一報導,政府高層官員包括反貪國家關鍵成效領域監督及協調主任希山諾丁等紛紛加以澄清。據報導希山諾丁表示貪污印象指數純以“印象”為評比標準,並非結構性調查所得;它雖然獲得世界各國採用,但不能作為鑒定有關國家實際貪污情況的最佳調查。言外之意,CPI僅供參考,不能反映現況。大馬反貪污委員會主席阿布卡欣則強調,政府轉型計劃以打擊重大貪污案為主,因此貪污印象指數要反映反貪現況,也必須要以重大貪污案的調查為主,但CPI偏偏認為重大貪污案件做得不夠。

由於最近幾年政府正以肅貪作為行政革新的重點工作,CPI對大馬評估結果不如預期,難免讓一些官員難以釋懷。但平心而論,外商對大馬貪瀆的不良印象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去年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所作世界競爭力評估報告中,在行政效率的評價上,大馬的排名不進反退,甚至落在泰國之後。而行政效率低落與政府貪瀆正是一體的兩面。據報導外商對部份關稅局官員未按時申報財產表示置疑,也不滿採購程序,更對非法移民劇增連帶治安不靖深感憂慮。其中問題的症結所在,與行政效率不彰及背後的貪瀆問題也有很大關聯。對於這些客觀的事實,政府應該坦然接受並虛心檢討。

大體上,我們對政府近兩年來肅貪的決心及努力表示肯定。特別是在各政府部門設立合規格與廉正單位,作為監督部門運作、打擊貪污的最前線組織,這些部門的前線組織直接向反貪委會匯報,也可防止CPI所謂的“保護國家”現象持續發生。這些作為具體反映出政府肅貪的成效,對扭轉政風、澄清吏治應有一定的效果。但不可諱言,由於長期來貪瀆問題的普遍並深入某些政府部門,反貪委會在執行肅貪工作上往往感到力不從心。最近首相署已初步決定成立廉正成效特別小組,應有助於相關工作的貫徹推動。

除積極加強肅貪之外,政府還須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造成貪瀆及行政效率不彰的根本原因。由於我國政、經、社會環境的急遽變化,政府行政工作負荷增加之鉅,法令規章推陳出新速度之快,皆為數十年所僅見。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部門仍被指為行政效率不彰、貪瀆嚴重,確實讓人感到遺憾。何以會出現這種自相矛盾的現象,追根究底,其關鍵就在於經濟自由化程度的不足與決策程序的不夠公開透明。

從經濟發展的觀點,經濟自由化程度愈低的國家,由於對各種經濟活動的層層管理與重重束縛,政府行政工作的負荷自然極為沉重,對行政效率也必然有不利的影響,同時也容易發生官員假借職權貪瀆的現象。此一因果關係,或許可以解釋發展中國家行政效率偏低以及貪瀆普遍的問題。此次CPI評估發現,深陷歐債危機的希臘與意大利,都排在第80名之後,說明這種因果關係也可能發生在先進國家,掀起阿拉伯之春的國家如埃及、利比亞、也門等都吊車尾,是中東專制政體所導致。

以我國的情形來看,也足以證實以上的觀點。例如外商不滿採購程序,一項單純的進口或轉運業務,須經過多不勝數的手續與核章等,層層管制的結果,就是行政效率比香港、新加坡低二至三倍,同時也造成廠商以紅包打通關節的普遍貪瀆問題。類似的問題幾乎存在各類經濟活動的管理,而且隨著近幾年來政府部門的不斷膨脹,各種干預與介入愈多愈細,幾至事事過問、處處要管的地步。行政效率的節節下降與貪瀆問題的日益嚴重,自然不足為奇。

政府在致力肅貪的同時,也應對經濟政策與相關管理制度作一徹底檢討改進,改變政府官員愛管愛權的心態,減少各種不必要及不適當的經濟束縛及管理,同時也要將各種必要的管理加以制度化、透明化。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社論 20111203

03-12-11 華教,還缺幾門課

教好“華文”,是方法上的問題。然而,對華教的發展,以及對華教的存在意義而言,就不僅僅是教好“華文”而已。

有人說,如今的華教發展,已不再是依靠意識形態主導的時代。這話是有幾分道理的。華教若還僅是糾纏於依靠70年代華教“鬥爭”的思維模式來辦學,時至今日,我們不僅要“外斗”,同時還把太多的精力消耗在毫無止境又無謂的“內鬥”之中。

然而,話又要說回來。華教發展如果連最基本的華教意識都消解、渙散的話,作為華社之公產,我們如此辛辛苦苦搞華教來做甚麼?如今,很多時候,華教是“運”而不“動”了。怎麼辦?

當華教失去了其最核心的精神價值,其存在的意義有多大?華教運動,不是貪圖虛名,呼喊口號,撈取政治資本的工具。但它更不應只光為了學校生存發展的“前途”,迷失於考試主義、名校主義、功利主義的市場導向的魔圈之中,漸次自我遺忘了秉承母語教育和承傳文化的使命,放棄了為群眾福祉、為公平、為正義而奮鬥不懈的華教精神傳統,喪失了那份極其必要的自我認同之憂患意識。捫心自問,今天的華教校園裡,除了教“好”書,還有多少是談這些東西的?還有多少是在貫徹這些精神價值的?

當然,華教發展也不能局限於就“華文”而“華教”的思維,那是“大中華沙文主義”的格局。處在全球化的時代,若忽視跨文化的認知,缺乏相互欣賞的跨文化學習環境,大馬華裔子弟的國際競爭優勢將會日愈萎縮。別以為“中國世紀”的到來,必然帶給華人好處。恰恰相反,當今中國崛起的衝擊,可能正是馬來西亞華裔子弟挑戰的開始。過去我們常說大馬華人既懂中文又會英文,數理科優越。然而,今天每年有50多萬中國海外留學生專才在全球各地游走,他們的中文根基比我們好,英文不會比我們差,數理科的優勢更是不用說了。如此看來,大馬華裔子弟的全球化優勢,究竟路在何方?

我們在馬來西亞有何競爭能力?我們對全球化的適應能力又如何?不要以為我們只是英文、馬來文差。不要以為我們的華文及對華文的認知已夠用了。如果,我們的視野和格局都很小。

鄭良樹教授曾指出,華教是否長青本土的關鍵,端視客觀環境的影響,以及繫於華社本身的熱度。華教精神典範的樹立,除了主觀上的個人情操魅力,其實還有馬來西亞特殊的客觀時局的影響,並由此激發而起的群眾自覺與動員。兩者之間是相互激盪的。

大馬的華教道路仍然曲折不平,民間華社必須自覺和自強,也要積極爭取官方在制度化上的擺正與認同,兩者同樣重要。於茲,我想補充的是,華教還需要具有跟得上時代的教育理念。不論是硬體建設還是軟體建設,關鍵還是在於視野和格局。

今天,我們常談教改。就以比較具有辦學自主的華文獨中而言,獨中的發展,是否能秉持過去的基礎,重拾華教溫情,這一點還是很重要的。於此同時,華教還得重視多元文化的對話,展現跨文化交流的新教改方案,再開華校新風氣、樹立新典範。如此培養出來的華校子弟,方能真正立足全球,展現更強的競爭優勢。否則,物競天擇,不是被淘汰,就是消失在全球化之中。這跟你會不會“聽說讀寫”華文,已經沒有太大關係了。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安煥然‧20111203

03-12-11 當律師走上街頭

“當律師走上街頭時,肯定有嚴重的事情發生了。”律師公會前主席安美嘉帶領律師在布城抗議時講了這句話。

2007年,安華發佈了林甘短片,震驚司法界,轟動全國。律師公會號召2千名律師走上布城街頭,抗議林甘短片的司法醜聞,並要求政府成立皇家委員會徹查。結果,在眾多律師與人民的壓力下,聯邦法院大法官被逼黯然退休。

律師公會走上街頭,並不是常發生的事。據說律師公會成立以來,僅有4次。70年代,律師曾為抗議社團注冊法案而走上街頭。想不到僅僅4年的光景,律師又走上街頭。星期二那天早上,現任律師公會主席林志偉帶領了大約1千名律師及維權人士浩浩蕩蕩走向國會,向朝野議員呈備忘錄,嘗試阻止國會通過2011年和平集會法案。

根據政府的說辭,和平集會法將給予人民集會的權利,同時,政府需要給予警方權力,以確保社會安寧。政府的說法是必須平衡集會權利與社會秩序。但是,律師公會經過詳盡的研究後發現,和平集會法其實對和平集會的管制更加嚴厲,其中最令人不滿的就是給予警方更大權力,包括集會地點、事件與方式,都由警方掌控,這比之前的警察法令更嚴峻。

和平集會法也從此禁止和平遊行,包括類似律師公會星期二的自由之行。在許多地方如油站、宗教場所、公共設施、天橋、幼稚園之類匪夷所思的地方都列為禁區。值得一提的是,緬甸政府恰巧也在這星期提呈和平集會法,前律師公會主席安美嘉發現馬來西亞的版本比緬甸還糟糕。

為甚麼政府要倉促通過這項法案?這是許多人民心中的疑問。據瞭解,首相納吉要履行今年916政治改革的承諾,取消內安法令,並以新法案取代。和平集會法案就是其中一個改革以達致首相承諾的“世界最民主國家”。但是,改革卻三心兩意,加上巫統保守派施壓,因此,提出的新法案比以前更保守。但在巫統代表大會前夕,不願意屈服於律師公會的壓力。結果,和平集會法在短短4小時辯論後,快速通過。

從律師公會自由之行,人民可以清楚看到,當權者並不樂意放棄手中的權力。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沈志勤 20111203

03-12-11 只要肅貪不要鬧劇

我國貪污指數連續3年下跌,排名從去年的第56位下滑到第60位。今年總稽查司報告出爐之後,尤其顯出當局追訴責任的力度,難免教人失望。

反貪國家關鍵成效領域監督及協調組主任希山諾丁指出,該指數不過是公佈世界各地商界人士對有關國家貪污情況觀感所整合出來的指數,該指數僅依據人們對有關國家貪污程度的“認知”。

他並表示,要確實反映一個國家的貪腐情況,有關指數不應單憑“印象”,而是應將該國人民觀感、反貪機構打擊貪污作出的努力與所採取措施納入考量。

其實,單憑人民觀感,反貪委會打擊貪污的作為,就夠教人失望的了;大馬國際透明組織提出的11項提議中,其中兩項予人很大的觸動,就是涉貪者處以更嚴厲刑罰,以及促請當局採取行動對付涉貪的高級政府官員,展現政府肅貪決心。

我們並沒有看到對於浪費公帑瀆職的作為,有人負責任,更遑論嚴辦,反而得到的說詞是查無涉及貪污元素,只是買貴東西。希山諾丁還告訴我們:反貪委會展開調查時,大部份已獲得糾正。

然而,百姓失去的錢財,我們應找誰去問責?政府失去的清廉形象,該如何補救?政府失落的公信力,最終損失的又是誰?

牛門事件,我們並沒有看到針對性的調查,給老百姓一個合理的解釋和處理,卻看黨派之間的口水戰,或怒目相向、群眾跟著叫囂的悲哀場面。這些對真相、對百姓、對國家公務,都無濟於事。

百姓無不希望政府肅貪要爭氣,針對每項失職瀆職或濫權的案件,給百姓一個公平的交待。這並不是為了在反貪國際排名上有面子,而是權為民所用,執法者必須在每個執法環節上,真正體現人民的委託,不該輕易放過濫用公權力的事件與官員。

再者,莫說這“不過是”各地商界人士所整合出來的指數,“僅是”他們的認知,因為官員清不清廉,辨事態度如何,外資或商界是最直接接觸的,我國官員做得如何,相信他們最有感觸。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鄭梅嬌‧20111203

03-12-11 朝野存亡之戰

本屆巫統全代會雖然尚未結束,卻已顯露一些可慰、可喜、可笑以及值得關注的現象。

可笑的當然是婦女組主席莎麗扎女士在她主持的大會上大事發飆的姿態!可喜的是巫青團長已不在演講之前高舉克里斯短劍,大會也消失了一貫性的慷慨激昂!可慰的是,身為巫統主席的納吉首相也不再高喊:「誓死捍衛布城!」

值得關注的是,他斷言來屆大選將是巫統及國陣的存亡之戰,這句話可圈可點!說白一點,那就是,如果國陣輸掉中央政權,不僅各成員黨勞燕分飛,巫統也有可能一蹶不振,影響所及,納吉個人或將步馬哈迪和阿都拉之後,成為巫統「前主席」。反之,一切都不會有重大改變,種族政治仍將是巫統和國陣的宗旨。

同樣一句話也適用於民聯三黨身上。來屆大選若未能步入布城,安華固然當不了第七任首相,還有鎯鐺入獄的可能鎯,而「巴結黨」也將逐步瓦解,像1999年的替代陣線那樣淪為歷史名詞。反過來,三黨的國會議席超過半數的話,安華當仁不讓,自會在第一時間率眾到新皇宮里宣誓就任。如果沒有意外,回教黨和行動黨也將各有一人充當副首相,而行動黨的部長人數也必然多過馬華四部長。這種新氣象,不僅民主人士樂見其成,華社也雀躍萬分,因為,華人在新政府的份量加重了許多!

其實,第13屆大選不僅僅關係到國陣和民聯的生死存亡,民主政治和兩線制的消長也繫於其中。國陣一輸,種族政治嚴重創傷,民主政治自然得以抬頭挺腰,兩線制也就此獲得鞏固。國陣繼續執掌中央政權,兩線制便有傾覆的危機,而民主政治受挫,只能照舊一步一腳印地繼續奮鬥下去!因此,來屆大選的關鍵性,既不在於巫統和國陣,以及民聯的存亡,而是兩線制和民主政治有無機會惠益全民?

巫統積56年的經驗,領袖一脈相承,都是選戰高手;安華一人統領民聯三黨雖然氣勢如虹,實際上力有不逮;屆時誰存誰亡、誰死誰生,現在還很難看得準!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陳頌光 20111203

03-12-11 行動黨取代伊斯蘭黨

外評選讀:行動黨取代伊斯蘭黨

1969年,霹靂州巴力區國會議員Hashim Gera因在國會跳joget舞,而被伊斯蘭黨開除黨籍。但在今天,伊斯蘭黨是否還敢這麼做?當時的伊斯蘭黨堅持宗教教條。即使向紀律委員會解釋「她(女舞蹈員)向前一步,我就退後一步;我向前一步,她就退後一步。因此男女之間沒有接觸」,這位議員依然被開除了。

如今,伊斯蘭黨的立場轉變了。若進一步的是巫統,他們就後退。若進一步的是行動黨,他們就不後退。伊斯蘭黨不但擁抱行動黨,更親吻行動黨。因此,巫統署理主席丹斯里慕尤丁表示,伊斯蘭黨無法取代巫統,但行動黨可能會取代伊斯蘭黨。伊斯蘭黨在許多宗教課題上,立場越來越傾向自由派。在安華短片課題,以及雪州議員黃潔冰的照片課題上,伊斯蘭黨都積極為他們辯護,更說「侮辱他人是種罪孽。」

但若涉及的是巫統人士,如最近首相拿督斯里納吉到麥加朝聖的事,他們卻窮追猛打。為了討行動黨歡心,伊斯蘭黨甚至犧牲自己人,如雪州議員哈山阿里,就因為在禁止商店賣酒,以及在百樂鎮衛理公會(DUMC)引誘穆斯林叛教等事件上,因與黨中央立場不同而受排擠。在基督教國課題上,伊斯蘭黨更噤若寒蟬,連發言都不敢。

莫哈末沙布在黨選中擊敗納沙魯丁中選署理主席,證明宗教人士在伊斯蘭黨中受邊緣化;行動黨決定提名擁有宗教背景的馬來人在來屆大選上陣,更讓人相信行動黨可能會取代伊斯蘭黨的角色。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转载 作者Dr. Mohd Puad Zarkashi是巫統最高理事、教育部副部長。 《馬來西亞前鋒報》評論 02/12/11

03-12-11 多元共生,和諧共進

很高興看到由21個多元族裔與宗教團體組成的馬來西亞行動方略聯盟的成立。其舉辦的《多元共生、和諧共進》論壇,也是富有含義的主題。在像大馬這樣的多元社會,本就應走共存共榮、多元共進的路線,在區域化與全球化加速進展的當代,這個聲明更具緊迫性,否則,大家便會共沉而非共浮。

自二次大戰後以來,許多新興國家均是多元族裔國,都頗偏重國家的作用,也試圖用中央集權的方式,來進行國家建設與國族建設的宏圖偉業。由於過於偏重國家、中央集權與同一性,很易產生抑制社會多元性與公民社會的政策與做法,進而致成了許多不必要的內耗,如緬甸、泰國與大馬。

只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全球化的作用,政府權力有日趨受到制約的趨勢;且利益的分化及人權、民主、平等思潮的滲透,免不了會促成各類新興勢力、利益集團與思潮的崛起,從而有助於壯大公民社會。更重要的是,隨著民智的開啟、民權的興盛、信息的流通,公民個體與公民社會中各類或好或壞的發聲音(voicing)自也難免會更趨響亮。

在像大馬這樣一個既威權,但又腐敗、治安敗壞、薪資停滯、物價遞漲、朋黨橫行、貧富差距惡化、缺乏問責、放縱道德危害(moral hazards)、治理不佳的國家,能出現本著公共權益與良知良能,挺身而出的公民行動,無疑是迫切的,也是監督政黨、政府、司法與行政不當行徑的必要力量。

大馬當前的現實是,各族人民的權益已日趨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t),而不再如1980年代前那麼涇渭分明;這個相互性要求各族的有識之士突破族群藩籬,採取共同的公民行動(Common Citizen Action);若否,就會如往昔般被挑撥離間,被黑手各個擊破,以追逐少數特權集團的私利私益。能夠意識到沒有哪一族能置身事外,獨善其身,或幸災樂禍,是重要的心理突破;畢竟暴政與特權階層認權(錢)不認人的。

個體之間的人格、權利平等

從這個認識出發,就有必要在理論上塑造或傳播「理念國家」(Idea-State)或「公民國家」(Civic State)的理念,以作為行動的理論依據。所謂理念國家或公民國家,是指以公民資格為基礎,以共同的基本人權理念,良好治理、法治、問責、透明、社會公正,社會保障力為基礎的憲政體制。據此,全民就應對諸如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憲政體制(Constitutionalism)等有基本認識,也據此行動,這就涉及教育內容的設計了。

伸言之,人民的首要認同,是對上述理念與制度的認同,以建立包容性民主(Inclusive Democracy)。當然,這個包容性足以包容各類的族裔、語文、宗教、性別、年齡、地方、思想傾向等認同,而不必是相互排斥的。實則,多元的認同,恰恰是可抑制暴政的結構性力量。

歷史地看,美國的崛起力強國,便是因為美國基本上是個能容納多元族裔、宗教的理念國與公民國。雖然,在實踐上,理想與現實頗有距離,可人人生而平等,也天生具有追求各適其適的幸福的這人權理念,卻成為鞭策美國人向上的動力;1960年代的民權運動,或奧巴馬能當上總統,便與這理念國思路有關。大馬要更上一層樓,在思路上,便也須有這種觀念上的突破,即公民資格是第一位的,憲政民主則是全民的理念性認同(Ideational Identity),其下可以有多元多樣,各適其適,各信其信,和而不同的認同。

從哲理或政治哲學的角度看,這種理念或其制度形式──憲政民主或自由主義型民主(Liberal Democracy),是建立在自由主義哲學(Liberalism)的基礎上的。其基本信念便是,強調個人的自由、權利與選擇,是種個體本位的思路。它突出個體之間的人格、權利的平等,不承認社會或國家可任意剝奪個人的自由與選擇,如思想與信仰的自由。

一般上言,偏重國家主義(Statism)的社會,會偏重強國家、弱個體,甚至常用集體的名義剝奪個人的自由。這種漠視個人的集體主義(Collectivism),很易走上反人權甚至是侵略他國的法西斯主義路線,如二戰前的德國或日本。在多元族群、教群國,突出族群主義或宗教主義,也易發生集體性的非理性行為。因此,要鈍化非理性的族群主義,以免被濫用,就得突出基本人權、自由主義、多元主義與多元制衡的防暴機制與憲政民主。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孫和聲 20111203

03-12-11 摒棄舊思維尋突破

以大格局迎戰第13屆全國大選,是巫統在2011年代表大會結束后的首要任務,巫統必須上下一心向人民展現該黨的改革決心,凸顯該黨與國陣成員黨共享政權的誠意,才能重建人民對巫統的信心,進而讓國陣在新政治氛圍爭取更多選民支持,是上上之計!

抽後腿課題發酵

 巫統大會週六進入尾聲,備戰大選在過去5天大會中,成為代表的辯論主題,抽后腿課題也持續發酵;唯代表大會結束后,各級領袖與基層,必須拋開個人立場與利益,以一個團結的強大隊伍,迎戰即將來臨的第13屆全國大選。

 從三臂膀大會至母體大會的辯論內容可以看出,代表們對有勝算候選人上陣有不同的詮釋, 同時,抽后腿行為與國家養牛中心,更成為另一個隱憂,這是巫統領導層面對的選前挑戰,因此,領導層必須關注中央代表與基層的心聲,設法在大選前克服這些內部問題,才能讓該黨全力以赴應對大選。

 首相兼巫統主席拿督斯里納吉在大會之前,一再強調僅委派有勝算候選人上陣,這意味在地方上有影響力的領袖、年事已高與多次中選,以及在選區內建立“山頭”的資深議員,可能會失去上陣機會,而在大選時製造抽后腿問題,這是巫統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環境催生新政治

 登嘉樓州代表柯馬魯丁建議巫統,以發宗教毒誓來對付抽后腿的黨員,確保巫統不會有叛徒,說明基層領袖預見了巫統內部存有不滿的聲音,並會在來屆大選再次面對抽后腿的問題。

 政治環境改變催生了新政治模式,巫統作為國陣的老頭老大,不能再以舊模式應對挑戰,在強調多元化與多元性的年代,巫統必須以實際行動摒棄種族政治與單元性思維,才能在新的政治氛圍中尋求突破。

文章来源:中国报 作者:和碧君 20111203

03-12-11 摒棄舊思維尋突破

以大格局迎戰第13屆全國大選,是巫統在2011年代表大會結束后的首要任務,巫統必須上下一心向人民展現該黨的改革決心,凸顯該黨與國陣成員黨共享政權的誠意,才能重建人民對巫統的信心,進而讓國陣在新政治氛圍爭取更多選民支持,是上上之計!

抽後腿課題發酵

巫統大會週六進入尾聲,備戰大選在過去5天大會中,成為代表的辯論主題,抽后腿課題也持續發酵;唯代表大會結束后,各級領袖與基層,必須拋開個人立場與利益,以一個團結的強大隊伍,迎戰即將來臨的第13屆全國大選。

 從三臂膀大會至母體大會的辯論內容可以看出,代表們對有勝算候選人上陣有不同的詮釋, 同時,抽后腿行為與國家養牛中心,更成為另一個隱憂,這是巫統領導層面對的選前挑戰,因此,領導層必須關注中央代表與基層的心聲,設法在大選前克服這些內部問題,才能讓該黨全力以赴應對大選。

 首相兼巫統主席拿督斯里納吉在大會之前,一再強調僅委派有勝算候選人上陣,這意味在地方上有影響力的領袖、年事已高與多次中選,以及在選區內建立“山頭”的資深議員,可能會失去上陣機會,而在大選時製造抽后腿問題,這是巫統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環境催生新政治

 登嘉樓州代表柯馬魯丁建議巫統,以發宗教毒誓來對付抽后腿的黨員,確保巫統不會有叛徒,說明基層領袖預見了巫統內部存有不滿的聲音,並會在來屆大選再次面對抽后腿的問題。

 政治環境改變催生了新政治模式,巫統作為國陣的老頭老大,不能再以舊模式應對挑戰,在強調多元化與多元性的年代,巫統必須以實際行動摒棄種族政治與單元性思維,才能在新的政治氛圍中尋求突破。

文章来源:中国报 作者:和碧君 20111203

03-12-11 亲密有间、亲疏随缘

亲密有间、亲疏随缘——论合中有分的彩虹社会

最近读到中国当代哲理散文家周国平的题为《亲密有间》的文章里面提到,那便是亲密夫妻,也应亲密有间。

其理为,尽管是夫妻,再亲密也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总得享有个别的社会空间与精神空间,而不应同质化与同一化。

实则,在这个盛行价值多元化的社会,出现多元观点,多元的生活方式已是寻常事,只要不是其他的伤天害理之事,本就应尊重个人之所欲,各适其适,各信其信;重要的是,人人均应具有基本的人权意识与社会道德不己所欲,强施予人,要懂得和而不同,agree to disagree,互相尊重,这才是确保社会安宁的基本条件。

要懂得把人当人

伸言之,关键是要懂得把人当人,平等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的黄金律,而非动不动,打压异见。这种待人处事的基本态度应是多元语文、宗教、族群、文化社会的基本守则与长治久安之策。人,无论是个体或是群体,毕竟各有其个性,彼此间要亲密到什么程度,应由个人自主决定而不宜强人所难。

当然,若认为不同的个人或群体间应多交流,以促进感情,可创造非强制性的条件,以利交流;只是,在思想上,也应认识到虽说“不识不爱”,tak kenal maka tak cinta,但却不是绝对的,就如俗语说的“话不投机半句多”。

从国民团结的角度看,别说是国家,即便是一个社会也不可能人人相识;但不相识并无碍国民团结,因为国民一体感(solidarity)本就是想象的产品(imagined product),是靠想象而非接触下产生的。

相识并不保证团结

一个人或群体,只要把他划入一个界线(boundary)内,就会产生内外之分,进而据此在分你我。这个划分原则,也适用于小如一个群体内的不同派系。君不见大多数组织或政党多会产生派系之争么?同为马来回教徒,也会相互指责对方为异端(kafir-mengkafir)的恶性现象与争权夺利么?显见相识并不保证团结一致。

进而言之,所谓团结一致,也要看是什么性质的团结一致,若是打压个人,让人投诉无门的极权主义式团结,还是避之为妙。实事求是地看人类社会本来就免不了会有各类的派系主义
(factionalism),这是个生活事实,且派系也并不必然是坏事,他也可能有助于缓和极端,或权利与资源的单极化。

历史地看,民主与人权会首先产生于英国,若非法国或德国,主因之一便在于英国存在着权力与资源的多元分化与制衡。欧洲能在17世纪后,逐渐超越中国与回教世界,也与欧洲有多元竞争有关。同理,欧洲会产生解放人类思想的启蒙运动,也与欧洲的多元性与多国体制有关。

伸言之,多元是利多于弊或反之,端是如何对待之。以瑞士为例,自1848年以来,德语系、法语系、意大利语系及其他的瑞士人能成为多元共存的先进富裕国,便与各族裔能享有高度的文化、语言、教育、行政等自治权有关。这使得各族裔能安心地免予恐惧地安然相处,进而成了多元平等,共存共荣的典范。

大马作为一个多元的联邦体制国,本就可像瑞士一样,实现多姿多彩的在政治认同上统一,而在文化、语言、教育、宗教等方面各适其适的合中有分、分中有合的分而不离的彩虹国,这才是正道,也才是货真价实的多元中的统一,unity in diversity。搞什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种语言的单元化,恰恰是制造无谓纠纷的歧途,他只会利及少数持权集团。

21世纪已是个区域化与全球化加速进展的竞争激化的时代,且大马的社会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人民的思想与价值观也更趋多元,更懂得尊重人权,个人权利、重视法治、良好治理、社会公正、平等、宽容。更讨厌腐败、滥权、败坏的治安、扩大的收入分配不均、各类压制性的恶法、缺乏体面的就业机会等。不把重点放在改革弊端,提升民智民权,却节外生枝搞什么单元化,只能说是不知所谓,或别有居心,借生事端来转移视线或谋私人之利。

国人具自发性爱国心

有些团结心态的文化人或知识分子,也因受制于国族国家(nation-state)理念的制约,而主张化多为一的熔炉论(melting pot theory) 或接触论(contact theory);殊不知,凡是人皆会对其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乡情怀有自然与人文的感情,也会自发地爱屋及乌地生出自发的爱国心,实用不着去搞什么压抑个人或群体特性的国家主义(statism)。

尤有进者,自1970年代加速国语化与回教化以来,马来人已不知不觉地日趋回教化,是而有回教化重于马来化的现象。这也使得单元化最终趋向单向的,而非双向交流交融的方向,如搞大马来人脱教(murtad)事件,便使人感觉与其强调“不识不爱”倒不如着重“保持距离”,这其实也不必然不好,国民一体感本就应建立在权利与义务基础上的公民身份citizenship,而不是语文或是宗教(如瑞士、加拿大、印度等国家的实例)。

至于爱国主义,他本来就是靠想象(imagination) 而非接触产生与维系。更重要的是,当代人要的是什么高压集权的国族国家。大马要走的路线应是更广泛的民主化与地方分权(decentralization),这才是多元的统一的制度性基础,也才是货真价实的联邦体制(federalism)。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孙和声 20111202

2011年12月2日星期五

02-12-11 創造歷史

納吉在巫統大會的演詞沒有太多的新意;不過他警告,如果巫統不認清新的政治環境和掌控新媒體,將因無法策劃遊戲規則,而面臨最大的政治悲劇,這番話倒是令人玩味。

巫統成立65年來,曾經歷過數次危機,但是從來沒有像這一次般面對如此大的反當權浪潮。

1951年,創黨主席翁惹化主張巫統開放門戶,成為多元種族政黨,但是受到黨內保守派的極力反對,最終辭去主席職。

1969年大選,巫統、馬華和國大黨的3黨聯盟受到重挫,並爆發513事件,導致東姑阿都拉曼黯然下台。

1987年巫統陷入黨爭,隨後遭高庭宣判為非法組織,馬哈迪成立新巫統。東姑拉沙里在黨選落敗後,率眾成立46精神黨,挑戰巫統。

1998年安華被革職,掀起“烈火莫熄”運動,使巫統在1999年大選面對巨大壓力,並失掉登州政權。

2008年大選,巫統在政治海嘯下,失掉國會三分二多數議席的優勢及5州政權,迫使阿都拉於次年卸任。

這些危機當中有很多是因為巫統分裂,造成馬來票投向反對黨,比如1990年大選,伊斯蘭黨從巫統手中重新奪回吉蘭丹州政權。

在一些國家,因為體制的僵化,造成執政數十年的政府一個接一個垮台,比如執政五十多年的日本自民黨。

而網絡的反當權浪潮,更令當權者心驚膽戰,譬如新加坡經濟繁榮,人民行動黨還是面對歷來最差的選舉結果;阿拉伯之春席捲中東,扳倒強人領袖;歐豬五國政府今年也全部垮台。

巫統面對的是這種全新的政治環境,不管執政黨怎樣做,年輕人就是看當權者不順眼,更何況是轉型計劃沒有取得最大的效應。

網民在網絡自成一體,他們不理會執政黨的政治宣傳,這是當權者欲主導遊戲規則的困境。

在以前,譬如1969年大選和1987年黨爭過後,巫統可以採用權力收編和分而治之的手段,來化解反對力量,現在這股反當權浪潮卻是無形的。

巫統要力挽狂瀾,就必須動員340萬名黨員去阻擋如細流滲透的浪潮;巫統需要真正對黨效忠和忠誠的“巫統人”,去每票必爭。

但是,黨員的忠誠度卻讓人擔憂,一些巫青團和婦女組代表的辯論仍然離不開向政府爭取工程和好處;只看利益,就削弱了效忠的精神。

巫統的另一個弱點是執政太久,導致組織和思維的僵化,領袖對危機即使能夠迅速反應,但基層卻脫節了。

巫統要逃過“執政太久必下台”的定律,就必須創造歷史。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林瑞源‧20111202

02-12-11 巫統炮口下的行動黨

巫統大會炮聲隆隆,民主行動黨像是二戰時的倫敦,遭到連番轟炸。

從慕尤丁的演講開始,到代表們的辯論,行動黨成為“反馬來人”、“反伊斯蘭”的組織;從它意圖廢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國,到它發動五一三事件,一一數來,讓人心驚膽顫。

巫統宣傳主任馬斯蘭直截了當說,如果大選結果出現懸峙國會(Hung Parliament),即是國陣和民聯議席都不過半,導致政府難產;這時,行動黨將趁機奪權。

一旦如此,馬來人將會失去一切。

有人會問,行動黨並不是巫統的直接對手,兩黨幾乎沒有直接對壘的議席,為何巫統的炮口對準的是行動黨,而不是公正黨或伊斯蘭黨?

何況,攻擊行動黨只會讓非馬來人更加同情行動黨,實在幫不到馬華和民政;既然如此,用意何在?

當然,這是巫統的策略。

在大選前夕,巫統必須強化它的種族和宗教特質,以爭取馬來民眾的認同。

它也需要一個假想敵,以突出本身捍衛民族和宗教的地位。

過去的大會,非馬來人往往成為目標,但是,如今距離大選太近,不能得罪一般的非馬來選民。

況且,那也違反納吉的一個馬來西亞口號。

既然不能衝擊非馬來人情感,卻又必須刺激馬來社會的民族和宗教危機感,惟有集中打擊範圍,把對象鎖定在行動黨。

一般馬來社會,依然認為行動黨是代表華人的政黨,也不乏有人相信行動黨是極端的華人沙文主義政黨。

把行動黨的威脅誇大,可以對族群造成一定的壓力。

把行動黨膨脹的同時,也要縮小公正黨和伊斯蘭黨的地位,於是,行動黨成為老大哥,後面跟著的是公正黨和伊斯蘭黨兩位小弟弟;兩個小弟受到大哥的誤導,隨時會出賣族群。

把這些點串起來,就成為一套策略邏輯。

然而,即使沒有扯進非馬來人,也會造成一些不安;畢竟,過重的民族和宗教味道,強調危機意識,對多元社會的和諧與團結有害無益。

納吉在演詞中說,巫統要有更多的新思維,才能跟得上時代的變化。

新思維不能老是用舊材料;巫統今天面對的問題,也不是行動黨造成的。

巫統要爭取馬來人支持,應該表現出它能帶領馬來社會和國家前進,而不能靠假想敵和危機感。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鄭丁賢‧20111202

02-12-11 何必血脈賁張呢?

這個星期,馬來西亞的目光全聚焦於在世界太貿易中心舉行的巫統代表大會。

大家聚焦在巫統,主要它是執政黨,黨主席就是掌握大權的首相,完全主導了馬來西亞的政治資源分配與國家發展趨向,黨中央代表隊的意見將對政造成影響。此外,有不少代表在辯論時,談到馬來人的主權,那種飛揚跋扈的態度,讓大家聽得血脈賁張,血壓即刻飛飆,既氣憤又刺激。

說實在的,有不少巫統中央代表都是天生的演說家,更是第一流政客。他們一上了講臺,便脫胎換骨,講的神情激昂,喊得聲嘶力竭。聽他們演講確是一種極佳享受。但是,往往那種囂張與非我族群其心必異的排外態度,又實在令人難以恭維。

所以,巫統大會經常就是如此一個趣味性、刺激性都十足,令人「愛恨交集」的大會。

由於明年近乎鐵定將會舉行全國大選,今年巫統代表大會成了大選前最後一個黨代表大會,那些有機會成為候選人的代表為了爭取出線,必定卯足了勁,言論越刺激、越大膽出位就越易成為大會焦點,宣傳效果就越佳。在這樣時空背景下,言論肯定更加辛辣刺激。

萬一言論變成黨外眾矢之的,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成為黨內的英雄。投資成本雖小,但回酬卻極大!

如果明白了這道理,儘管大家或許聽了會血脈賁張,但委實沒有必要反應過大。

講穿了,有很多代表會上講的話,其實也不是要講給外人聽的,純粹只是講給與會的代表與高層領袖聽的。

只要代表信了我,基層繼續支持我,黨外人士信不信,七孔冒煙、雙眼噴火都無所謂,反正老子照樣繼續過老子吃香喝辣的日子。

就像有老大娘拉起衣袖,擺出一幅老娘這次非拼了不可的架勢。老大娘是真的是準備拼了,還是擺擺樣子給台下姐姐妹妹看呢?

演講時七情上臉,煽動性十足的總團長又如何?前朝駙馬爺的學歷很嚇人,職位也很大,但連一個小小的官聯控股董事都分配不到。手上沒有掌握任何資源可供分配,又有多少代表會在乎他說了啥呢。

大家應該放鬆心情來看巫統代表大會的辯論,再頭腦冷靜的加以思考分析,無須過於激情。

今年巫統代表大會在星期六即3日落幕,首相納吉會否如傳言般在明年1月舉行全國選舉,下個星期將是關鍵。

若他下周沒有宣佈解散國會,那麼選舉將會是明年3月之後的事情了。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陳利良 20111202

02-12-11 受歧視的老人

社會歧視顯而易見,種族、性別、階級歧視容易被看到,然而有一種歧視,卻少有人關注,那就是年齡歧視。

18歲或20多歲的女生,芳華正茂、花樣年華;30歲或40歲以上的女生叫剩女、中女;50歲之後稱人老珠黃、風韻猶存、徐娘半老。

從女人的形容詞,就很明顯帶有歧視。除了女性,老人在社會上也是被年齡歧視的一群。

老人之所以弱勢,首先和筆者刻板印象有關,他們一定和疾病有密切關係,這是生理上身體退化的展現。

再者,社會未強調老人的生存權益、說話權、決定權。當老人過了「掌權」年齡,退休養老(李光耀、馬哈迪這類老人除外)之後,他們等於脫離社會,也間接失去話語權,而是由長大的孩子取代權力。

成為社會主流權勢者的成年人,肆意地為老人做決定,卻從未問他們:「你心中想的是什麼?」

社會媒體上對老人的談論,多為社會老化嚴重,社會福利負擔沉重的論調,營造的是「老人是社會負擔」的刻板印象。輿論沒有認真以老人為主角,仔細描寫他們對社會、人生、子女的看法。

筆者最近採訪麻坡永春巷老人被迫搬離的事件,就明顯出現嚴重年齡歧視現象。老人作為弱勢群體,完全是被忽略、被無視、被遺棄的一群。

由於時代的原因,這群老人不識字,教育水平不高,年輕時辛苦工作,身體體力透支,造就一身病痛。生的孩子動輒超過5個,好不容易把他們帶大,換來的是孤苦無依獨居老家,子女都不在身邊,在外自組家庭,偶爾才回來。

永春巷原為讓永春窮苦同鄉居住之地,永春會館權勢者和發展商簽約發展,要求居民搬遷。巷內老居民受訪時都眼眶含淚,不捨這片生活和打拼超過半世紀的土地。

在發展利益當前,黃金地段的商業價值壓倒老人們與土地的情感連結,似乎對土地的情懷是不應該、不被允許的,對過去生活不捨是小情緒,不應放大,否則是情緒化。

感性必須屈服於發展理性。若還繼續抱著濃厚情感是不成熟的。

於是發展商要求理性看待,一丁點老人家的心情,可以任由發展大計踐踏在腳下。這是老人被忽略、被無視。

在子女面前,老人則被遺棄、被利用。老人子女成群,卻被留下老家。到了要被趕,子女紛紛要和發展商分一杯羹,要分得一間屋子。

訪問時,我看見貪得無厭、唯利是圖的子女「利用」,把父母與土地連結半世紀的情感,用來和發展商討價還價,當作要一間屋子的「本錢」,老父母流著淚說不願離開的心情被子女糟蹋,子女行徑既可悲又可憎。

麻坡雖是一個小地方,走進永春小巷採訪,卻看見社會底層生活的弱勢群體,在權勢者壓搾生存權利下,掙扎。掌權者的醜陋,為了利益拋棄先賢高尚品德,以發展為理由。子女貪字當頭,忘記孝道,以老人為棋利用。

作為媒體,除了報導政商大人物的談話,是否應該關注社會弱勢,讓他們的聲音見報,才是媒體的社會責任?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廖珮雯 20111202

02-12-11 失敗的歐洲國家

外評選讀:失敗的歐洲國家

美國的反恐戰爭剛開始時,美國總統布什將數個發展中國家列為失敗的國家。我不解為何布什認為無法償還債務的希臘是成功的國家。

希臘的債務不但導致該國破產,還連累了所有的歐洲國家。希臘帶來的災難讓歐洲面對金融崩潰的危機。至今,歐洲的專家仍未找到解決方案。

為何歐洲面對這樣的危機呢?要回答這問題,我們必須先看看歐洲的經濟史,看看歐洲國家為何曾經那麼富有。

在歐洲帝國主義時代,只有歐洲能利用科技進行生產,並將他們的產品運輸到世界各地。他們認為從殖民地及附庸國的市場中得到廉價原料的優勢能持續下去,而允許工資不斷上升。他們的國內生產總值及人均生產總值都非常高,也享有很高的生活水平,因此他們自稱為發達國家。

民主主義及社會主義讓政府不得不提供各種社會福利,如退休金、醫療福利等。員工還有組織工會及罷工的權利。這本來為了避免員工受到剝削的權利遭到濫用,以至要求的賠償及特權與員工受剝削一點關係都沒有。

很快的,高級員工及行政人員也要求更多的福利。花紅不再依據所得的盈利來分發,而成為了每年或每半年分發的薪資。最高級的行政人員還能得到優先認股權,以及汽車、房屋等各種津貼,花紅也超越了年薪。

自然的,歐洲的產品及服務因此變得昂貴,而導致生活水平提高。薪資及津貼不斷增加。每次增加,都會導致生活費上升。生活費的上升,又會導致人們要求更多的薪資及津貼。

若東方國家沒有崛起,這循環將不斷持續下去。先後工業化的日本、韓國及中國的產品基本上將西方國家的產品都淘汰了。

面對生活水平下降的危機,他們創造出了金融市場,製造了不實在的產品讓他們進行投機活動。他們,至少富有的人及熟諳遊戲規則的專家從中賺取了不少錢。這樣真正進行生產及提供服務的行業,就沒有人投資了。

後來,他們變得非常貪婪,開始製造金錢來資助他們的賭注。最後,泡沫破裂了。他們失去了所有的金錢。由於無法再次從事生產及提供服務的行業,他們開始操弄金融及銀行體系。

他們在冰島及愛爾蘭成功了,在希臘卻行不通。希臘這國家依靠借貸來享受高生活水平。工作少、薪資及福利多的制度不斷消耗國庫。由於不願面對人民的憤怒,該國政府通過貸款來補充國庫的不足。最後因無法償還債務,而無法獲取更多貸款了。

一個國家一旦破產就再也無法恢復了。希臘的破產將導致歐洲的銀行破產,對歐洲而言是已大危機。基本上歐洲的國家已失敗了。

除非他們承認他們與發展中國家一樣貧窮,否則他們做什麼都於事無補。高額的花紅、薪資,以及優先認股權都必須放棄,金融市場的投機行為也必須停止。他們需要再次以低薪資生產貨品及提供服務,也必須售賣大部分的資產。

許多發展中國家已失敗,但許多歐洲國家及美國也一樣失敗。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转载 作者為前首相敦馬哈迪
chedet.cc/blog評論 11/11/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