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5日星期一

05-12-11 互相否定的政黨競爭

巫統代表大會延續馬華大會的備戰大選氛圍,被營造成與一場誓師大會無異,對準民聯全力開炮。有趣的是,兩個國陣最大夥伴似乎默契十足,馬華大會炮火以伊斯蘭黨和伊斯蘭刑事法為靶,巫統大會則由署理主席慕尤丁點燃火頭,向行動黨發動凌厲攻勢。

這個相映成趣的場景,正好說明民聯三黨在政治生態的現況——在華社,伊斯蘭黨是民聯的軟肋;在馬來社會,行動黨則成為巫統的箭靶;而公正黨延續2008年大選之前的命運,即便曾在上屆大選一度成為擁有最多國會議席的民聯成員黨,該黨仍然被國陣看扁,視其為沒有威脅、無啥作為,因而也往往被忽略的烏合政黨。

從馬華大會到公正黨大會,再到巫統大會,每一場政黨代表大會,在格調上都幾乎無不被辦成撻伐大會、誓師大會,以撻伐敵對黨為主旋律,闡述本身理念和綱領則成為陪襯品。這種情況之出現固然與大選臨近有關,但觀諸目前政黨競爭態勢,“多撻伐對手、少說明自己”,其實已不僅僅是各政黨大會的常態,而成為政治生態一種不分朝野的普遍現象。

一個政黨或政治陣營攻訐撻伐其敵對政黨或敵對陣營,本是政黨競爭中無可厚非,也極為正常的求存手段,可是當一個政黨的基本論述,到了一種以撻伐敵人為主,卻鮮少陳述本身的理念、信仰、理論和政綱的地步,而這種情況又並不是出現於一個政黨身上,而是成為每個政黨的常態時,意味著由這些“多撻伐對手、少說明自己”的政黨所構成的政治生態,已經不是在互相競爭,而是互相否定的狀態。

所謂互相否定,其特點是:

一、一個政黨只能告訴選民“為甚麼不能選擇敵人”的理由,卻無法回答,或無法以具有說服力的論述來回答選民“為甚麼應該選擇自己”的問題。

每個政黨本身都應該有被創立並繼續存在的某些理由,這種理由也應該是特殊的,是其他政黨無可取代的。這種理由既構成這個政黨最基本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哲理,也是這個政黨擬定政治綱領和提出政治倡議的基本參照、採取政治行動的底線和原則、動員群眾的論述號召——簡言之,每個政黨總該有本身獨有的、一個被社會大眾需要的理由。

而在一個互相否定的政治競爭生態裡,政黨只能告訴社會其敵人不被需要的理由,而沒法說清自己被需要的價值。

二、互相否定的競爭生態,同時也是骨子裡互相模仿、互相承認的矛盾狀況。試舉數例:國陣提出的2012年財政預算案,民聯一邊批評其為大選預算案,一邊又揶揄國陣抄襲民聯的替代預算案,等於承認本身的預算案也是為大選而來;國陣批評民聯的派錢政策為民粹,但其預算案和一些執政州屬一樣有派錢的措施,這也等於承認自己民粹。

類似這種自打嘴巴、自相矛盾的情況,源於兩個陣營既要表面上互相否定,骨子裡又互相模仿、互相承認。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張以勒‧2011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