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0日星期三

30-06-2010 老虎比华教重要?●

董教总吁请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公平对待华淡文小学,不应该有“国小为先”的观念。

华总主席方天兴响应董教总的呼吁,他对先前有“马来人为先”,随后即有“国小为先”之论调深表遗憾,他认为这种论调不符合“一个马来西亚”精神。

其实,副首相于今年3月已在国会表示,国民型小学不能与国民小学享有同等地位,因为 “那已抵触国家宪法和教育法令。”

事事以国小为先

日前,慕尤丁再次在国会强调他的观点,且更明显地说“以国小为先”,即使学校保留地一时用不着,惟仍须保留给国小,国民型小学不能占用。拨款方面也不用说,必须“以国小为先”,不论兴建校舍、维修、器材以及一切开支,国小都得到政府100%资助,国民型小学不能要求相等对待,否则就“有违宪法和教育法令”,所以事事必须“以国小为先”。

实际上,国民型小学与国小一向都有不同的待遇,前者所受到的对待远远不如后者,“以国小为先”是存在已久的事实,惟历任教育部长都否认这事实,他们都说各源流学校受到公平对待,政府并无厚此薄彼,没有忽略国民型小学。

换言之,“以国小为先”、不公平地对待国民型小学,这种事原来是可以做,但却是不可讲出来的,因为不讲出来就可向世人表示国阵政府公平对待人民,没有实施歧视政策,没有歧视任何族群的母语教育,符合联合国宪章,又可让华人抱着希望,希望华小有受到公平对待的一天,从而继续支持国阵,此所以历任教育部长以及首相都说国民型小学与国小受到公平对待,无分主次。

无视联合国宪章

现在,以副首相身分兼任教育部长的慕尤丁却毫不讳言地公告天下,“国民型小学不能与国小享同等地位”,意味着联合国维护各种族母语权利的宪章被漠视,因此,华人对国阵所抱的希望近乎破灭。

再进一步来说,国民型小学从此正式被贬为第二等学校,不再是“国家教育主流”,华小以后的发展更是举步维艰,可见“国小为先”与“国民型小学不能与国小享同等地位”这论调,对华小的伤害力之大乃前所未有,华社不可等闲视之,必须尽早要求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收回这种说法; 即使政府在实际上没有真正地公平对待华小,但也绝对不能把这种不公平政策“名正言顺”化。全津贴与半津贴之名正言顺化历史不可重演,何况宪法和教育法令只有公平对待各族母语教育的条文,根本没有“国小为先”这回事?

遗憾的是,华教已在紧要关头之际,除了董教总和华总促请副首相厘清他的谈话外,在政府里代表华人的马华却默不作声,是默认副揆的主张?总会长没有声援董教总和华总,却忙着指责警卫人员不该射杀老虎,他叫人民应该保护老虎,他是否认为保护老虎比保护华教更重要?保护华教须结合全体华社的力量,马华打算“独善其身”,抑或果真认同副揆的立场?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作者。不中。20100630

30-06-2010 桥殤

“殤”是一个多义汉字,多与死亡、悲伤有关。是指还没產生就已经死亡或结束的意思。

依意而推,我们有的是“桥殤”。

我每星期都会开车通过新柔长堤进入新山。在未到达移民及检疫大厦前,在那弯弯曲曲攀高降低的路上,我看到了歷史的悲哀和“殤”。那段建到一半便被遗弃的“禿桥”,还有好多建到一半的桥墩,和斑斑生銹的铁枝,都是前任领导人留给我们作为叹息的纪念品。

前首相马哈迪当年叱吒风云,决意要兴建新大桥计划,却因为新加坡反对而把设计图变成一座弯弯的“美景桥”。老马一厢情愿的梦未圆,阿都拉上台並决定放弃老马的“美景桥”。

现任首相纳吉在去年访问新加坡时,宣佈马新两国同意考虑在柔州东部边佳兰一带兴建第三座大桥,同时也將扩建衔接两国的新柔长堤。这意味著两国將不会兴建已遭搁置的美景桥。不过,老马还是死咬不放,不管自己已经不是首相了,执意要政府重建美景大桥。

另一边厢,柔佛州苏丹依布拉欣也促请中央政府重新考虑兴建新大桥取代新柔长堤的计划。苏丹今年內是第二次公开对兴建大桥发言,早在今年3月9日,殿下接受英文《星报》专访时透露,他愿意成为解决马新之间一些悬而未决的课题的调解人,这些课题包括建桥计划。

首相纳吉的回应是,政府將重新研究当初兴建新大桥取代新柔长堤的计划。儘管如此,纳吉並没有进一步说明此事。

是改,是建,是拆,花的都是纳税者的钱。政府可不可以想好好才动手呢?我们何时才能走出这“桥殤”的诅咒呢?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吕品漒‧2010.06.30

30-06-2010 1小时45分

出国前夕,才发现护照有效期已经少过半年。

这种疏忽,可能让我抵达外国海关时,被禁止入境,必须坐下一班飞机回家。

而只有一天时间更新护照。

一天时间,区区的8个工作时数,要办妥一本护照,在马来西亚……,老天保佑。

15年前,我更新护照,排队苦候8个小时,再等了7个工作天,才领到护照。

10年前,我排队6个小时,等了4天,取到新护照。

5年前,我排队5个小时,隔天拿到护照。

而今,我只有一天时间。

机会多高,我没有信心。

我选择最接近的梳邦移民局,进行这项“不可能的任务”。

到了移民局,井然有序;见到办事人员,发现他们脸上掛著笑容。

我甚至不须要填申请表格。一个美丽的小姐,在一位先生的配合下,用一部还蛮先进的机器,记录了我的申请。

然后,小姐用甜美的声音告诉我:“先生,你可以先去逛逛,或者喝杯咖啡,两小时候再过来。”

听小姐的话,我用1小时45分钟,喝了一杯咖啡,读了两份报纸。

然后回到移民局。

新护照已经等著我了。

“不可能的任务”,竟然在马来西亚成就了。

难以置信,但是,新护照拿在手上,告诉自己,这是事实。

1小时45分办理好一本护照,让人有点感动。

这不是一个臃肿、欠缺效率、贪污风行的公务员系统,所能办得到的事。

偏偏,臃肿、欠缺效率、贪污风行,这些印象,已经嵌入人们的脑袋中,以为大马公务员就是如此。

或许,这种论断有欠公平;或者,这个系统有所改进。

从15年前的7天,到如今的1小时45分,是明显的进步,当然,部份原因是拜电脑化所赐。

更重要的是,真正的改变,是来自思维的改变。

7个工作天才能发出护照,那是一种高傲和怠慢,公务员把自己放在很高的位子,把民眾放在很低的位置。

为民眾服务,变成是亏待自己;为了避免自己吃亏,就必须先让民眾吃大亏。结果是不尊重人民,更不尊重自己。

而1小时45分钟发出护照,那是一种谦虚和努力,明白自己的角色,认真执行自己的责任。

为民服务,是尊重民眾,更是尊重自己。

当然,移民局的进步,或许只是个案,不代表整个公共服务的表现;不过,如果移民局能够改变和进步,其它政府机构也能够做到。

他们的努力值得肯定,也需要更多的鼓励。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郑丁贤‧2010.06.30

2010年6月29日星期二

29-06-2010 这不叫教训,叫悲哀!

这阵子,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在真与假之间,在给与不给之间,在合法与不合法之间,乱了方寸,因为不知谁在说真话,不知谁在说假话;不知他是真的曾经拥有,还是不在乎天长地久;不知自己是该赌两手,还是金盆洗手,迈开大步,向零赌博的伟大目標前进、前进……都说已经习惯了,见怪不怪。

都说已经麻木了,再来一次,那又何妨?

一张赌球执照,朝令夕改,掀起千层浪。潮起潮落,仍见余波盪漾,盪出人群百態,令人观之不尽,笑骂不绝。

首相纳吉在巫统理事会召开之后宣佈不发赌球执照给爱胜阁,最失望的,是陈志远;最尷尬的,是蔡细歷。

对商人而言,一次失利,不等於永远失利。

对政治人物来说,一个误判,却可能改变结局。

世界杯英德之战,兰帕德一个“世界级进球”,全世界只有两个人没有看见,偏偏那两个人是主宰生死的裁判和边线员,英格兰因此失去了扳平的机会,也因此失去了士气,最终1比4惨败而归。

英格兰输了,英格兰球迷几乎把所有的怨气都发泄在那个眼残的裁判的身上;马华败了,错愕之余,也得找个理由来遮丑掩失。

眾声喧哗中,以马华总秘书江作汉的言论最为掷地有声。他形容,华商拥有赌球执照,就如同土著拥有的30%股权一样。政府决定不合法化赌球,已使华裔失去了一项100%由非回教徒拥有的商机。因此,他希望华裔將之当成一个教训,並表示不希望这事件成为一个华裔失去权益的先例。

英格兰球迷的理由,乃有根有据。但老江的言论,却似是而非。

首先,赌球执照是发给一家公司,不是给所有华人,这和土著拥有30%股权的概念,乃风马牛不相及,岂可相提並论?

商场上,任何公司的股权都可以变动,甚至一夕变色。但土著拥有30%股权,不只横跨各行各业,且是从新经济政策延伸到新经济模式,40年不变。两者怎可等同观之?

再者,华裔失去权益,早有更多更实际的先例,政经文教,俯拾皆是,那才是教训。

我们不要的东西,人家硬是塞给我们,我们断然谢绝,这不是丧失权益,而是坚持原则,维护尊严。称之教训,乃不伦不类。

糖王出走,那才是教训。失去赌王,不当赌鬼,应庆之贺之,何来教训?

误判,“乃人之常情”,尚可原谅。但若死不认输,还掉转鎗头对准自己人,那就没药救了!这不叫教训,叫悲哀!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林明华‧2010.06.29

29-06-2010 儿童几岁入学才合適?

首相纳吉颁佈《第十大马计划》时,宣佈从明年(2011)起,小学入学年龄提早一年,改为5岁。一般舆论都认为儿童5岁入学,稍嫌早一些。因为,身心发展尚未成熟。

初等(小学)教育,开宗明义,都说“招收適龄儿童入学”。甚么年岁才算“適龄”呢?

世界大多数国家制定的“学校制度”(School System),都认为“6岁多”(six plus)是適龄。儿童身心已適於接受正式的学校教育,有利於个体的发展。

但是,也有许多先进国家,认为可提早入学。美国、澳洲及纽西兰都认为5+岁可入学。英国更认定4或5岁都可入学。从这些国家的规定,可见4+―6+岁,都是小学適龄入学年岁。我们要追隨哪一国?

其实,儿童身心发展,每个人不同:早熟、早开窍者有之;学习迟缓、学习有障碍者,有之;普普通通中资者,佔大多数。如果要按有教无类、个体潜能发展,只有弹性处理一途。换言之,应按个別差异,分別入学,可迟可早。

我国明年小学要提早入学,有二目的:

其一,国民教育(免费教育或义务教育)向下延伸,让身心发展適宜儿童提早一年入学,充份培植人力资本,免被浪费。

其二,“年轻化”学子,以便提早储材为国家建设。

我国学制,中小学修业年限共13年(即小学6年、中学5年、先修班2年),比一些国多一二年,“老一二岁”,也迟一二年升学或就业。以国家教育资源的耗费来说,也多花了一二年的教育开支,但教育效果不见得比人强。前首相马哈迪掌政时期发表的《十年教育计划书》(2001-2010),有意將中学修业年限改为4年。后来由於无法安排同一年两批学生就读,导致计划胎死腹中。

明年小一要同时招收两批学生(5+及6+),比往年多出100万学生。此后13年,甚至4年大专,都得面对同样的问题。怎么办?按程度分批入学,是一个办法。弹性灵活处理,要考量因素,包括:学生的成熟、课程调整、修业年限等。

一国学制有关入学年龄的规定,具有指引作用;但过於僵化,也会妨碍儿童身心发展。先进国家都逐渐採取多元弹性化措施,不作一体化硬性规定。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邓日才‧2010.06.30

29-06-2010 土著财富集中于极少数

自第10个5年大马计划(简称“十五”)于6月10日公布以来,从各方的反应可看出一个共识:即在本质上它还是实施长达40年的新经济政策的再延续。经过40年的实施,新经济政策在整体上提升了国民收入,缩短了土著和非土著之间的贫富差距。

贫户占土著人口一半

但是我却从“十五”中看到了种族间贫富差距之缩短转变为各种族内部贫富差距之扩大,特别是土著内部的阶级矛盾。以权力轻易控制大部分社会财富的极少数群体,不会轻易地让出权益或不断增大的财富。

在2008年全国共有40%的家庭每月收入不及1500令吉,其中75%或约863万人口为土著族群,约占国内土著总人口的一半左右。以当前的生活费准绳来看,他们是属贫户,为新经济政策施行40年后的“新贫大族”,受列为“十五”扶贫计划对象。扶贫越久,贫户却越多,有如水上漂葫芦,压下一个,漂上三个。

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后陷入经济停滞状态长达20多年,至今犹未恢复稳健增长,被称之为日本迷失的20年。从国民人均收入来看,大马则经历着迷失的15年。自第7、8及9三个5年大马计划施行以来,大马国民人均收入一直停留于约6000美元水平。在这迷失的15年中,大马遭受两次外来金融袭击,即1998年金融危机和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1998年金融危机几乎使大马经济情况濒临破产。

在1997年和1998年中央银行统计显示,国际外汇储备净额几乎不足偿还短期债务。因为大马政府将巨额资金耗费于社会效益极低的超巨型发展计划,严重地触犯了“借短贷长”的金融管理避忌——一旦货币遭突袭而大幅贬值,立即陷入“资不抵债”的财务危机。

这过去的三个5年计划并没有对社会的中下阶层产生“下滴效益”(Trickle-down Effect)。再加上持续的通货膨胀和货币大幅度的贬值,广大的中下层人民只有一直感到“钱不够用”。

大马迷失的15年也是贫户激增的15年,同时也是通过超巨型发展计划和私营化计划造就新巨富的15年(当然其中也有一些负巨债的旧巨富倒下去,有如破底的葫芦)。这些新巨富大大地提高了土著社会的基尼系数,进一步阔大了土著社会贫富的差距,使土著社会财富朝向更加少数的群体或精英分子集中。

财富集中度极高

从“十五”中2004和2009年大马暨各族群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表”来看,大马基尼系数从2004年的0.462微减至2009年的0.441。6年内只微跌0.011,仍处于0.4至0.5之间,表示贫富“差距偏大”,国民财富高度集中于少数群体。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Corrado Gini制定和提出的,在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数值越小,社会收入分配就越趋于平均;数值越大,表明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越大。0表示“完全平均”。1表示“绝对不平均”。在0.2以下,表示“高度平均”。在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表示“比较合理”。在0.4-0.5之间表示“差距偏大”。0.5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土著基尼系数最高

在该基尼系数表中,土著族群的系数从2004年的0.452略跌至2009年的0.440,跌幅仅为0.012。华裔则从0.446下跌至0.425,跌幅为0.021,表示趋向“比较合理”的速度是将近土著的一倍。除开“其他”族群外,土著是最高的。

印裔族群则从2004年的0.425微跌至2009年的0.424,跌幅仅区区0.001.“其他”族群则从2004年的0.462上升至2009年的0.495,升幅高达0.033,即将达至“高度不平均”。

在地区方面,城镇从2004年的0.444跌至2009年的0.423,跌幅为0.021,相等于占人口大多数的华裔跌幅,与华裔大量移民有关?

乡村或郊外从2004年的0.397上升至2009年的0.407,升幅达0.010,表示趋向“差距偏大”的状况,反映城乡贫富差距阔大。

经过40年的实施,新经济政策迄今并没有大幅度地缩短大马社会的贫富差距,其中土著族群的财富集中比率仍排名第一,居高不下。

通过“十五”的实施,政府的目标是要把大马的基尼系数从2009年的0.441减至2015年的0.420,达致0.021点的减幅。它主要是要削减哪一个族群基尼系数?还是所有族群的?

另一方面,“十五”还要协助土著实现30%有限公司股权的目标,因为在2008年土著只达致21.9%的股权目标,亦即在未来5年要致力于增加8.1%。

土著收入增长最高

目前已实现的21.9%的股权是由多少土著人口所拥有的?他们占土著总人口的多少百分比?未来的8.1%也将由多少土著人口所拥有,又占土著总人口的多少百分比?

据“十五”“2004年及2009年各族、各阶层家庭每月平均收入表”,在家庭平均收入的平均增长率中,土著、华裔、印裔及“其他”顺序是6%、2.5%、3%及9.5%,而中等家庭收入的平均增长率顺序则为6.4%、3.4%、2.8%及6.5%。占人口大多数的土著的平均增长率都比华裔和印裔高出一倍以上,将很快赶上或超越华裔和印裔。

政府的“十五”目标是要把40%贫户的每月收入从目前的1440令吉提高至2015的2300令吉,或增加60%(约860令吉)而升级为中等收入家庭。可是,贫户的数目计达230万户左右。“十五”如何能在5年内给他们的每月收入增添约20亿令吉的总额,或每年240亿令吉?其中土著贫户占75%或约占土著总人口的50%,单单依靠这个扶贫目标的实现,大马基尼系数届时便可成功地削减0.021点?

华族贫富缩小原因

据一位大学社会学学者透露,0.021点也是华裔族群基尼系数自2004年至2009年之间的跌幅。究其原因,主要是华裔族群中的中、上阶层移居外国的人口增多所造成的。他们同时把财富带走,财随人走。另一个原因是华裔家庭收入的平均增长率低下,只有2.5%或只及土著的42%。不能移民的中下阶层是与不能行使特权的土著贫户一样,几乎不可能成为巨富的。华裔社会阶层结构图正在改画中。

新经济政策的目标原本是调整土著和非土著间的经济不平等;“十五”则暴露出:施行40年后,它的目标却变成土著内部的严重经济不平等。“十五”将纠正或加剧这个新的不平等?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日期:2010/06/29 作者:潘兴才

29-06-2010 不再有养成经典的条件

自从有了“爆红”这个词后,“经典”大概是要绝跡的了。

上世纪70、80年代,一户人家里,能够让大家最快速、最真实的获取远距离信息的工具,就是电视,而往往一户人家里也只有那么一台电视机。因此,当大家都想把握与外界保持联繫的机会时,无论电视台放映甚么,一家人除了在同一个时间,一起看同一个电视节目之外,別无选择——也许是连续剧《上海滩》,也许是梅艷芳的演唱会,也许只是晚间新闻。

这种选择不多、选择自由不大的环境,让一个家庭、一个社区、一个社会,甚至一个国家的人,在一个时限內,去关注同样的一些人事物,而拥有了共同的话题。一个麦可积逊,以及华人娱乐世界里的张国荣、梅艷芳、沈殿霞、四大天王、beyond等等,会让那么多老的少的男的女的,破除彼此之间代沟的尷尬和喜好的分歧,都认识他们,甚至喜欢他们,关键就在於这种一家人一起看同一个电视节目的环境,只有这样的环境能够成就经典,因为经典的养成,需要一个社会集体的欣赏和长期的酝酿。

90年代后到21世纪,网络科技突飞猛进,个人电脑高度普及,娱乐工具日新月异,每一户人家里,依然有电视机,不过,不只有一台电视机,也不仅仅有电视机。所以,一个家庭的成员们,在同一个时间里,妈妈可能在客厅的电视看港剧《珠光宝气》、爸爸在书房的电视看《国家地理》、大哥用桌上型电脑下载S.H.E.的最新MV、弟弟用mp4听谢安琪的《狂想曲》、小妹用Ipad搜索Super Junior的新闻。

选择的增加以及选择自由的扩张,让原本是一个板块的家庭,分割成一个个各自寻欢的个体。儿子的偶像,妈妈不认识;姐姐听的歌,弟弟不爱听。因此一个社区、一个社会甚至一个国家,也不再会有共同的话题和共同关注的人事物。今天的许多艺人,歌唱得比他们的前辈好听,样貌也许更好看,但都无法像那些前辈那样成为经典,並不能怪他们,实在是因为我们这个年代,已经不再有养成经典的条件。

有人感慨说,当今的世界,学术没有大师、文学没有巨匠、文化没有经典、政坛没有政治家,原因恐怕是一样的——这个年代,並没有为经典的养成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因为经典需要慢慢咀嚼、慢慢欣赏,需要长时间提炼、长时间沉淀,一步一脚印的歷经考验和积累才能修成正果,而当下的我们,不仅有太多的选择,还必须太急促的做选择,所以社会上有许多“爆红”的例子,只来得及闪烁出一剎那的亮点,却绽放不了永恆的光辉。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张以勒‧2010.06.29

29-06-2010 教育问题须专业处理

学校冷气设备蔚然成风,教育部有所微言,唯处理上却未显专业。

某些学校由於位处繁忙大道旁或者市中心,环境吵杂,空气污染,为了让学生能有个安静良好的上课空间,在家长同意付费下,实施全校冷气设备。

有者则是为了提供应考生舒適环境,不受炎热天气和其他干扰影响,而安排这些学生在冷气课室上课。

另一些学校则是一些特定空间如教职员办公室、电脑室、图书馆和礼堂才有冷气设备。值得关注的是,国內许多华小凡筹款提昇学校设施,似乎少不了建设冷气大礼堂的计划。

从舒適度,教师和学生固然可以安心上课,但从环保角度,冷气温度若没有適度调节,对环境和个人健康有所不利。不当使用冷气亦会消耗大量电源。学校须作適当管理。

教育部指一些学校无节制安装冷气,导致电费不足,將常年开销拨款耗尽在电费上;並指责一些学校出租礼堂,却没有用租金来缴纳电费。

一些学校的回应认为教育部的指责不实,以偏概全。教育部的说法似乎为学校拨款不足找托词,在发表谈话前有没有作深入调查,令人质疑。

官员看电费一路涨,就直接怪罪校方,却忽视学校类型和学生人数,更不用说去瞭解校方有没有节能省电。

据瞭解,一些有出租冷气礼堂的全津学校,礼堂是採用独立电錶,分开计算电费。

教育部也刻在擬定指南,为设有冷气礼堂、冷气课室等设备的半津学校擬出计算拨款方式和发放机制。

官员行为偏差,法外立法,管理水平低落,往往为学校管理制度製造许多问题,行政开销只是一个小项目,就足以反映管理机制的杂乱无章,毫无专业可言,无怪乎教改建议无法取得人民的信任。

政治人物不必矫情地藉词讚美华小的优良教育。事实已经足够证明我国多源流学校都是国家宝贵资產,栽培了无数优秀人才。政府应该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所有政府学校,包括支付一切费用。

教育部官员可以从管理多源流学校经验中展现教育管理专业能力,无论遇到任何行政、课程或者技术问题,都可以游刃有余,这种经验可谓具“一个大马”特色,唯我们的部份官员却寧愿选择续当个庸官。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张立德‧2010.06.29

2010年6月28日星期一

28-06-2010 好苹果?烂苹果?

不久前和一位反对党的基层领袖閒聊,谈起民联阵营蛙鸣不已的乱象,他面带无奈的坦言,现在,不要说是一般民眾,即连他自己,也不敢担保身边的同志坚定可靠。

这衍生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来届大选,支持反对党的选民还会不会一如308大选一样,毫无保留地以“选党不选人”的原则投票?

308大选无疑是一场海啸般的大选,它改变了马来西亚的政治格局,使国阵这家老店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摇摇欲坠的恐慌,也为民主人士所渴望的两线制打开了一道希望的窗口,让民眾惊喜的发现,原来政党轮替在马来西亚並非梦想。

然而,眾里寻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个理想,却並非就在灯火阑珊处。

过去2年来,公正党和行动党的退党或跳槽议员,多达十几人。人数之多,即使不是歷届之冠,也足以让选民如惊弓之鸟,心乱如麻,並不断反问,为甚么?

为甚么道德標准,都不能適用在这些政治人物身上?为甚么是非曲直,都被这些政治人物扭曲得毁不成形?为甚么我们当初的英雄,如今竟摇身变成了面目狰狞的恶魔?为甚么美丽的两党制,似乎没有妥协,只有势不两立的恶性对立和仇恨?

对不起,我无法回答这些问题。我也无法斩钉截铁地告诉你,谁最可靠?谁最正確?谁最公正?谁才是我们真正的救星?

我只能说,对某些政客来说,权力和金钱的诱惑,可以大到让他们背弃理想,可以让一个充满了政治理想的人,最终变成无所不用其极的恶魔。

这样的教训,这样的例子,在政治圈子里,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但是,即便现实如何出卖理想,这个社会,如果想要变得更好,就不可以没有理想。我们仍须坚信,只要不放弃,只要还有一线光明,这个国家,就仍然还有希望。因此,我们希望,国阵能真正反省,告別贪腐,也告別霸道;我们也期许,民联能真正成长,更加成熟,也更有方向。我们期盼的两党政治,不是比烂,而是比好,让民眾能选出最美最甜最可口的苹果,而不是摆出两个烂苹果让我们两者选一,迫使我们只能含泪挑出比较不烂的那个。

砂拉越州选举可能近在眉睫,全国大选也可能明年提早到来,国阵和民联都须掌握有限的时间,展现更大的诚意和努力,为我们培育出更多的好苹果!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林明华‧2010.06.28

28-06-2010 亏欠国家这一代!

內陆税收局总监哈斯玛在〈为甚么必须缴税〉(6月26日《言路》版)提到:“我想要忠告那些还没有履行国民缴税义务的人士,我们將亏欠继承这个国家的下一代。”她的文章也洋洋洒洒写道:“政府將会拨出可观数额的款项来减少罪案、打击贪腐、提昇学生表现……”

这几段文字读来只令人觉得讽刺,尤其是很多人感受到被国家政策忽略、待遇不公平、贪污事件频仍,甚至治安日益败坏时。

缴税的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但是,如果缴了税后却无法感受政府在为民服务,很多人会缴得心不甘情不愿。

几乎每年出炉的《国家总稽查司报告》都揭发了政府机关在处理纳税人金钱上不清不楚,单在2008年错误付出的薪金及津贴多达440亿,採购活动上所浪费的公幣也以数百亿令吉。这叫小老百姓怎么缴税缴得心甘情愿?

所以,当哈斯玛说没有缴税的人亏欠下一代,我们也想忠告她:政府没有好好把税收公平和正当的使用在全体大马人身上,你们现在就亏欠著国家的这一代!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曾毓林‧2010.06.28

28-06-2010 我们在自毁?

一个半月前,我决定暂离职场。

有人问起原因,我曾答:要好好看著女儿,以免她以后危害社会。听者多半惊讶,不相信还在嗷嗷待哺的婴孩竟已显露如此天大的本事。当然,这种说法是夸张了些,开玩笑成份也居多,但孩子好坏的潜力均无限,不好好用心栽培,没人能打包票他/她將来不会成为社会的负累。

这是为人父母应尽的基本养育责任,也是减少社会成本的最佳方式。

在这秒速变迁的社会,我们要是继续漠视家庭价值,以为亲子关係无需经营就能自动建立在无法切断的血脉之上,后果可大可小。

轻者亲子关係疏离,稍重者家庭关係紧张、动不动就离家出走,最重者祸延下一代。成倍数成长的未成年少女產子数据,即是铁证。

两年前,官方1年至多接到131宗未成年少女產子的投报;到了今年,首4个月已攀升至111宗,这还不包括那些偷偷產子,或双方家长达成协议未投报的数据。尤其小妈妈的年龄已低至仅有9岁。

一旦米已成炊,就算端出再多的法律惩罚,有再多的人道谴责,其对事件的辅助效果都非常有限。就算是既往不咎,放眼未来,让小父母共组新家庭好了,谅他们无论在心智或经济能力,都无法给下一代完整安全的成长空间。

青春再无敌,都敌不过最残酷的现实试炼。孩子太早加入成人廝杀的世界,属父母的责任最大。真实的情况却是这样的:有越来越多家长把看顾孩子的责任交託给其他人。週末傍晚,陪伴孩子在公园溜滑梯、盪鞦韆的外籍女佣,竟比父母还多!

亲眼看见这一幕之后,既能瞭解除了贫穷悲歌唱不完所导致的问题家庭外,不愁吃不愁穿的孩子何以也会变成问题人物。

更可怕的现实是,华裔家庭聘请女佣的数量最多,有超过30万名印尼女佣进驻本地家庭。怎么社会越文明,我们越往回走,回到有丫鬟服侍的封建年代?

去年6月,印尼冻结女佣出境后,我们非但没有好好把握这个契机,让家庭回归本质,反转向柬埔寨等国输入女佣,似有没外人加入家庭一起生活,日子就过得不安乐的意味。

再这样下去,毁掉我们的不是极端种族份子,而是我们自己。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陈慧娇‧2010.06.28

2010年6月27日星期日

27-06-2010 休溺爱下一代

自古以来,父母疼爱子女是天经地义之事。老牛舐犊情深,人是万物之灵更该是如此。父母之爱让子女心灵丰富,更是塑造他们自信的源头,快乐的泉源。新一代的父母内心充满爱,但爱子女的方式必须正确,如果爱的方式不得法,爱就会变质,形成溺爱。

溺爱对孩子是一种伤害,谁愿意孩子有如新加坡一小撮孩子般,由于从小就依赖家中的女佣,没有生活基本技能,例如不知道如何绑鞋带,还需老师代劳,反映爱和溺爱是处于一线之差,难以拿捏,颇为令人烦恼。

我国独立后经济起飞,富裕新贵和暴发户家长也步上新加坡家长的后尘,家务事不再是由家庭成员,包括和孩子们同心协力,打理得井井有条,令这些好命的孩子失去了磨练和间接学习掌握各种生活技能的机会。例如:洗衣、抹地、煮饭、炒菜、针缝,以及照顾幼小的弟妹等等。这些家务都假手于印尼女佣。

所谓有得必有失,这些小学生自己的生活起居都不能没有“kakak”。常闻他们穿脱袜子、鞋子、洗澡都有劳“kakak”,因此,如何能妄想新一代心灵手巧,能编织毛衣、缝衣钮和自我照顾生活起居等琐碎事务?

人只有在困厄之中才有心去思考人生,如果不这样,他就无法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人生幸福。习惯了富裕生活的人是不幸的,反而让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中竞争,不断从失败中站起来,孩子才能坚强信念,健全成长。

爱,是教导孩子如何钓鱼;只有经过不断磨练的孩子,才会更有勇气面对生活上的各种挑战,坚强的负起各种社会和家庭责任。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作者:余桂元 2010/06/28

27-06-2010 巫统继续一党独大?

首相纳吉在6月25日晚主持巫统最高理事会会议后向媒体表示,经过会议深入討论后,巫统已经一致议决,取消发出赌球执照。

这固然是一个好消息,至少显示了作为国阵政府主干的巫统,今次算是稍微听到了普遍人民的声音,特別是华人对於赌球合法化的反对声音。所以,首相兼巫统主席纳吉会说,政府决定俯顺民意,取消发出赌球执照予成功集团旗下的爱胜阁公司(Ascort Sports)。纳吉是说:“鉴於民眾都反对此事,政府已决定不会发出赌球执照。”

但是,从赌球合法化这一课题上,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巫统一党独大的事实。

我相信政府之前表示要发出赌球合法化执照,是没有通过內阁商议的,更没有在国阵最高理事会会议上討论,所以才会出现就算是部长之间有不同意见,而国阵成员党之间也有持赞成和反对的立场,就算是由巫统州务大臣领导的州属也出现分歧。

在西马的国阵成员党,除了巫统以外,马华、国大党及人民进步党都跳出来表示支持赌球合法化,只有民政党孤注一掷表示反对。结果巫统的一党独大及以党治国高傲態度,连最基本的尊重国阵成员党的动作都省了,在宣佈取消发出赌球执照的事件上,也在不照会国阵成员党的情况下说了算。

其实,如果纳吉可以先宣佈巫统的决定,然后召开一个国阵最高理事会会议来提呈,然后再在內阁会议后正式宣佈取消,那就功德圆满。可是巫统及纳吉选择让各成员党难堪,以凸显巫统的一党独大和一党治国,连这深深影响非马来人的课题,也不由各成员党参与深入討论,就拍板定案。

这次买大开小,马华、国大党及人民进步党可说是输到难堪,只有民政党小贏一局。可是这事件所凸显的“当家不当权”,看来马华、国大党及人民进步党可要向党员及人民解释一番了。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青衣‧2010.06.27

27-06-2010 教育政策须遵循宪法

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在国会中说:教育政策原本就以发展国小为优先,包括校地、建校、扩建以及维修都须以国小为主。

副首相並非第一次阐明类似政策,2个月前,他在国会总结元首御词时已指华淡小不能与国小享同等地方,否则就违反了宪法和教育法令。

可惜的是慕尤丁副揆没有说明宪法与教育法令有哪项条文规定政府必须优先发展国小,而华小与淡小则不可与国小享同等地位。

相反的,我们知道《1961年教育法令》第1部份第2条文清楚列明国民小学、华文小学以及淡米尔文小学拥有相等地位,且都属全津贴学校,也即政府须对这3种源流学校负起全资发展责任,所以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说华淡小不能与国小享同等地位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换言之,“优先发展国小”、“华淡小不能与国小享同等地位”並非国家教育政策,歷任教育部长,包括首相纳吉担任教育部长时都不曾讲过这样的话,因为无论宪法或教育法令都没有这样的政策。

在社会契约方面又怎样呢?国父东姑阿都拉曼在1985的录音访谈(大马电台和RTM1在2007年2月9日同时播出)中说:巫统和马华谈判破裂。经过再协商后,华人及马华同意马来文为国语,巫统则同意在独立后继续办理华校,与马来文学校同为国家教育主流。

既同为国家教育主流,国小与华小当然没有主次之分,没有“优先发展国小”这回事,否则就违反了宪法、教育法令以及社会契约,可见“优先发展国小”、“华淡小不能与国小享同等地位”確非国家教育政策,它只不过是当今教育部或现任教育部长的教育政策而已,是属於私法,但这已是法外立法的事,教育部或教育部长有这种法外立法的权力吗?他们可以违反宪法和教育法令(且不说社会契约)行事吗?

教育部於1970年代无视教育法令,也没有经过內阁和国会討论就擅自把学校划分为全津贴与半津贴,那次的法外立法令到华社平白无由地缴付第二所得税。

教育部这次再订立私法,擅自列“优先发展国小”和“华淡小不能与国小享同等地位”为政策,显然已无视宪法之尊严,无视教育法令的权威,但倘若“优先发展国小”和“华淡小不能与国小享同等地位”这种政策也一如全津半津之划分,积非成是,成了教育部奉行的政策的话,它对华教的伤害力当远在全津半津之上,因为它把华小从同为国家教育主流打入次要教育体系,所以实在不容华社忽视。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罗汉洲‧2010.06.27

2010年6月26日星期六

26-06-2010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除了世界首富,谁家过得不比别人差呢?

中国传统的教育里,孩子是不能接触钱的,因为“君子,小人”。我们不少人大概到了成年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父母每月工资是多少。可是,今天的社会进入了商品社会,孩子不可避免地要与金钱打交道。对每个家庭来说,如何帮助孩子协调欲望和资源之间的关系,培养一个经济上有责任感的孩子,是一个新的课题。

我认为从小对孩子进行金钱观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金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孩子认识社会如何运转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小橡树搬家时,我们带着孩子参观新园,介绍财务室——我们叫做阿里巴巴山洞——时,我们说,这是爸爸妈妈来给小朋友交学费的地方,爸爸妈妈把钱交给幼儿园,然后幼儿园拿来交房租,给老师发工资,买玩具纸笔,买食品水果。平时,爸爸妈妈也应该让孩子知道,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树上长出来的,而是工作换来的。这样,孩子也逐渐明白了工作的价值。过去,不少父母在孩子提出金钱方面的问题时,经常难以启齿,或者顾左右而言他。其实,孩子是有足够的理解力的,他们也有权利了解社会运转的这一机制,只要我们成年人坦然地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解释给他们听。

孩子经常遇到的金钱方面的问题,往往和购买欲望有关。孩子刚会走,可能就会指着东西要这要那了,吃的啦,玩具啦,琳琅满目。我们大人经常采取的对策是:“哎呀,妈妈没带钱呀。”时间长了,孩子也变聪明了,说:“你不是有卡吗?”或者,他自己说服小店主,赊一个玩具回家来了!于是,买还是不买,成了大人和孩子之间无休止争论的焦点,也出现商场里令无数父母头痛的对峙场面。

有的父母觉得,我们小的时候那么苦,想要什么都没有,现在家境好了,孩子想要个玩具,那能有多少钱,还有什么可犹豫的。何况,这些玩具对孩子成长也有好处呀。可是,我们不应该忘记,再丰富的资源,有穷尽的时候。孩子正是从小时候买玩具开始,学会如何对待欲望,需要和资源的合理分配的。无穷尽地索取的孩子,任何愿望都立刻得到满足的孩子,长大了难以胜任大事,也难以从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快乐,产生幸福感。

在耶鲁的时候,由于导师的关系,和一些香港巨富家庭子弟有接触,我感触很深。这些孩子,大多有在美国打工的经历。家里绝不是缺乏资源,可是很多孩子要自己打工挣零花钱。我曾与一位香港社会学家探讨此事,到底这是一个家族的偶然兴起,还是有意为之。他说,这是家族培养接班人的conscious strategy(精心设计的战略)。看到这些富家子弟打车专挑面的而避开夏利,在路边摊上买日用品和礼物,假期在公司里从底层做起去认真地实习,我非常钦佩他们做父母的理性和深思远虑。从小明白工作的价值和工作能带来的满足感,而不是躺在祖先的树荫下乘凉,这不仅有利于家族事业的延续,对孩子将来能幸福而有价值地过一生,也至关重要。

美国有不少儿童财商教育方法,大都建议从孩子3,4岁就开始让他自己管理一点零花钱。有的人主张,孩子每周完成一定的工作——比如擦桌子,洗碗,但不包括个人管理方面的事情,比如刷牙——后,大人可以给孩子固定数额的钱,比如三岁给三块钱,四岁给四块钱。也有的人主张,只要孩子没有大的失误,可以直接领取一定数额的零花钱。具体采用哪种方案,各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但基本原则是,首先,孩子不应该马上掌握数额太高的钱,比如,爷爷奶奶给的几百元压岁钱可以用孩子的名义存到银行里,将来上大学用。其次,大人应该帮助孩子学习延迟满足,鼓励孩子把每周的零花钱积攒起来,几周以后买个大点的玩具。

让孩子自己管理一点零花钱,首先可以教会孩子合理分配资源。比如,我的孩子在我给他买冰淇淋的时候,每次都要买最贵的那种。后来,他有零花钱了,自己负责冰淇淋供应了,很快就弄明白如果买便宜一点的那种,他可以多享受几次。出去旅行的时候给孩子一点钱自己买东西,他很快就发现了不同地方的物价差异,甚至弄清了汇率。

至于如何逐步教孩子管理零花钱,我们刚刚发现了一本翻译过来的书《从幼儿园到大学的零用钱计划》,可供大家参考。

让孩子自己管理一点钱,也可以培养孩子的主动性,从小会利用资源,追求人生目的。在美国读书时接触文科的同学,发现有的同学家庭并不富裕,子弟如果依赖家庭,可能上不了这样闲逸的学科。可是有的人会先去华尔街打拼,积累一定财富之后,追随自己内心喜爱的学科。记得大学时,读到爱琴文明的再发现,德国人施里曼因为童年着迷于特洛伊木马的故事,为了挖掘出特洛伊城来证实这个故事,他辛苦经商几十年,终于攒够了钱来追求自己的梦想。我们过去的文化传统更强调伯乐,更强调三顾茅庐的有道名君,却忽略了个人的能动性。给孩子一点资源让他在一定范围内支配,能够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动性。比如,我不给孩子买枪和一些卡通玩具,但他可以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他知道妈妈不大喜欢这些东西,可是如果他克制自己买冰淇淋的欲望,经过一段时间,他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孩子当然有克制不住的时候,有买来垃圾、转眼就后悔的时候,但这是他的决定,他自己负责。作为父母,我们只在大的方面有所规定,比如不能吃饭前吃冰淇淋,如果玩具有危险性,妈妈可以有否决权,但孩子毕竟有了一个实现自己愿望的途径。

给孩子零花钱之后,最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孩子突然变得“惟利是图”,掉到钱眼儿里了!妈妈口袋里掉出的一块钱,他硬是要归为己有;买块糖,几毛钱的事,她犹犹豫豫,拿起来又放下,让老爹老妈于心不忍,觉得孩子失去了童心;更有甚者,你让他帮忙倒杯水,他要收费两元,你请他拿双拖鞋,他也要讨价还价一番。不少原来打算给孩子进行财商教育的父母,到此大感受挫,也就偃旗息鼓了。

其实,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因为,他刚接触了金钱的一方面,还没有学习其他的方面。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正是帮助孩子了解金钱的其他方面的好时机。别人的钱不能归为己有,因为丢了钱的人会着急的。外面拣的交给警察,家里拣的交给父母。家里的人互相帮忙是爱的表示,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这些道理,都需要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告诉给孩子。我们小时候比较缺乏金钱观的教育,因此遇到这些问题没有先例可循,就容易怀疑自己哪里出了问题。其实这正是教育的过程。

让孩子了解钱能做什么,仅仅是金钱观教育的一部分,还有更重要的部分,就是孩子应该了解金钱的局限性。孩子在接触金钱之初,有时候会非常天真地给所有东西“标价”,这时我们正好可以告诉孩子,有些东西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比如你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是多少钱也不换的。太外婆留给妈妈的小盒子,别人可能觉得很不值钱,但对妈妈来说,也是多少钱都不换的,因为每次看到它,就想起妈妈小时候和太外婆度过的日子。我们还可以告诉孩子,有的时候,我们会为了一些更珍贵的东西去放弃金钱。比如,爸爸周末如果去工作,可能会挣更多的钱,可是爸爸爱我们,想和我们一起度假,我们的假期因为爸爸的参与而更快乐,这时候我们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就比金钱更重要。有些东西与金钱的多少没有直接对应的关系,比如健康和快乐的心情。

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会感觉到周围财富的多寡不均。记得几年前,有一次摇篮网论坛里有提问,说自己家远不如弟弟家富裕,怕自己的孩子感觉心理不平衡。大家觉得难答,网管给我打电话请我去答。我发帖说,说到底,除了全球首富,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会在经济条件上比某些人差,这是无可回避的事实。首先我们成年人对此要看得透,要处之泰然。其次,要告诉孩子别人的财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有自己的努力、别人的帮助,当然也有机会的原因。让孩子学习用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人的成功,用他人——尤其是自己亲人的成功鼓励孩子将来去努力和效仿。同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家的特点,哪怕只是很小的特点,但有别于他人,让孩子以此为荣,建立自己家庭的家风和传统,以激发孩子的自信心。比如我们小时候,在衣着方面父母对我们非常苛刻。我母亲对我们反复强调,我们的家教传统很严,爸爸妈妈小时候都是学校里衣着最差而成绩最好的。这句话在我们姐弟三人身上一一实现。而且让我们骄傲的是,在某些方面,如文体器材,他们肯给我们最好的,如果我们努力。我今天不会再让孩子在衣着方面差得突出,但我很坦然地告诉他,别人有的东西你不可能都有,因为你也有别人没有的东西。有的东西太贵,妈妈买不起;有的东西妈妈不想买,因为想把钱花在更重要的地方;这个月你只能买一个玩具,因为这是我家的规矩。这些问题,我觉得绝不仅仅是一个大人省钱的问题,而是一个培养磨练孩子心性、教孩子如何认识世界的重要过程。

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逐步认识到,金钱不是评判他人的唯一标准。除了金钱,还有品行、情趣、性格、特长等等很多标准。孩子常常天真地进行比较,你家的车是什么牌子,我家的车是什么牌子,这不是洪水猛兽,这是孩子正在认识周围的世界。但重要的是,周围的成年人如何去进行解释。你简单地说,他们家有钱,所以他们家的车贵,那么给孩子的是一种引导;你给孩子说明性能、外型、节能、方便、车主对车的依恋感情等其他方面的考虑,这时候孩子接触到的价值观就更多元,金钱就不会成为唯一的标准。在今天的世界里,要让孩子有健康的金钱观,周围成年人的心态和引导方法非常重要。我有一个做法,就是常带我们的老师去比较好一点的餐馆,但是点非常简单的菜。有人以为我是让老师“提高品位”,其实不对,我们为的是锻炼定力。我常和老师们说:“要能够在富人面前坦然地做一个穷人。”同时我们培训教师如何去正确引导孩子。大千世界,缤纷多彩,能够坦然地对待财富方面的差距,同时用多元的标准去评价他人,对孩子将来健康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教孩子认识金钱的局限性的同时,要教孩子分享。我们的传统哲学里非常强调物极必反,强调盈亏之间的交替。记得当初看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在成为拯救清庭的中流砥柱、权势炙手可热之际,诚惶诚恐,把书斋命名为“求缺斋”,并吩咐家人通过救济穷困族人、捐设族产等方式系统地“散财”。曾国藩最终能极为罕见地全身而退,而且子孙昌盛,颇有建树,与他的这种家教哲学有直接关系。

国外不少关于富裕家庭育儿的书籍也反复强调富裕家庭尤其应该教子弟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向大家推荐一本,刚有了中文译本,叫《富孩子》,大量篇幅讲了这个道理。富裕家庭的孩子从小衣食无忧,不需要为生存努力,长大容易缺乏幸福感和生活动力,也需要从生存之外的事业中寻找自己生活的意义。美国不少“贵族学校“是各种社会公益组织的中坚力量,中产以上的家庭子弟大量参加和平队等志愿者组织,认识了自己生活圈子外的世界,在与其他阶层的交往中得到锻炼,同时从为他人服务当中寻找自己生活的意义。他们的父母也籍着孩子的兴趣而成为各种公益组织的捐款人,使财富在社会中良性流动,各尽所能地解决一些社会问题,达到更长时期的社会稳定。财富的积聚只是一个方面,而财富的使用更是一门学问。

文章来源:互联网

26-06-2010 愚蠢也是天使的礼物

每个人出生时,天使都要送给他(她)这样的礼物:一种是愚蠢,一种是聪明。有位叫伊莎贝尔的女孩,接到天使给她的愚蠢的礼物时,把它扔进了垃圾箱。天使知道后对她说:“愚蠢是每个人都必须有的份额,只是各人在多少上有差异。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你必须拥有你的愚蠢,光靠聪明终会导致你的许多失败或不如意。”然而,伊莎贝尔根本没把天使的劝告当回事,决不让一丝一毫的愚蠢进入自己的大脑。于是,她的记忆强过每一个人,思维比任何一个人都敏捷。不论干什么,她的成绩都是最优秀的。

随着时光的流逝,伊莎贝尔长大了。她做任何事都是赢家,在她面前,人人都得带着失败的沮丧而归,可以说她已聪明绝顶了。渐渐地,没有一个人愿意跟伊莎贝尔共事,因为在她面前,任何一个聪明人都变得像头蠢猪,没有一点施展才华的机会。到了结婚年龄,也没有一个男人敢娶她。伊莎贝尔终于醒悟了,去请求天使把当初那份愚蠢的礼物重新送给她。天使对她说:“晚啦,因为你的头脑中全是聪明和才智,连一丝愚蠢都放不进去了。”

无独有偶,《庄子》里也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位很善辩的人,以出色的口才击败了对手。他很得意,庄子却告诉他:“其实对你自己来说,你完全失败了。你用你的高超辩技,把别人正确的道理驳得一无是处。那人失去了尊严和面子,便对你有了嫉恨和怨愤。这不是断了自己的人缘,助长了别人的报复心吗?你要记住,该放手时应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放眼现实,我们可以有一万个工作上的伙伴,生活上的挚友,但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对手或敌手。有人为了个人私利,不惜用尽计谋,来伤害同事或邻里的和睦;有人为了虚名薄利,而机关算尽,锱铢必较,寸步不让;有人总以为只有自己最出众,便妄自尊大,目中无人……其实,如果你真的是一个常胜将军,你一定要记住这样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要尽力让你的每一个对手变成你的朋友,因为只有和平、友爱、宽容、尊严才是人类最可贵的东西。”所以,当你拥有无与伦比的智慧,把每一个为成功而付出诸多努力的对手总是打得落花流水时,你一定要叩问一下你的灵魂:天使给你的那份愚蠢还在吗?

文章来源:互联网

26-06-2010 人生的10 种美丽












图文来源:互联网

2010年6月25日星期五

25-06-2010 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








图文来源:互联网

25-06-2010 如何让孩子合理的使用零花钱

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大多的孩子拥有了自己的零化钱,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零化钱也有所增多。家长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让孩子认识钱?啥时给孩子零化钱,并引导他合理的支配?这应该是每位家长好好思考的问题。

每个小宝宝从记事起,就对钱有了概念。因他耳濡目染地知道钱能给他带来好玩的和好吃的东西……现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大多的家长总想着“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总在生活上给予最好的照顾。其实这样对孩子没多大好处。我还是赞成“再富也要穷孩子”的说法。从小就应该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别怕孩子过早接触钱。我想,到了上学的年龄,作为父母就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合理的开支自己的零花钱,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决策能力;并可以让孩子逐渐加深对金钱价值的理解。

当然家长也不能有求必应,只要孩子伸手,家长就给。特别条件好的家庭,家长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用钱的需要,否则容易给孩子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条件差点的家长,也应该在家庭条件的允许下,给孩子适当的零花钱,教育孩子不能有攀比心理。总之,每位家长都必须给孩子一些引导,让孩子分清哪些钱该花与不该花的。并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钱始终是父母的,父母再怎么富有,他们的钱也不是你的。长大了,你必须得自食其力,凭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合理攒取你的生活来源费用。

关于零花钱,作为家长应本着节约勤俭、合理的原则,郑重地和孩子进行一次讨论,达到彼此满意的解决办法。并且要告之孩子,协议一旦达成,他就必须遵守执行;也要让孩子明白,零花钱是家庭生活中的一项制度,不可破坏;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不要轻易改变这协议。如果孩子有一次超计划的开支,家长没能引起足够的注意,孩子就会重蹈覆徹,经常超支的,发现这问题时,家长要及时找孩子沟通,否则,你就会发现孩子用钱的缺口越来越大。有的家长认为,能花钱以后才会攒钱,这观点我认为绝对是不太正确的。

还想在这强调的是:在用钱的问题上,对孩子一定不能太心软!

文章来源:互联网

25-06-2010 乌鸦的对手不是狐狸

这天,乌鸦站在树上又叼着一块肉准备美餐一顿。狐狸又悄然出现在树底下。乌鸦心想,讨厌的狐狸,甭想打我的坏主意,有了上次教训,我才不听你的奉承呢,你就是把我吹嘘成神仙也没有用。

正当乌鸦心里盘算着如何防备狐狸吹捧的时候,忽然听狐狸说话了。狐狸说,乌鸦你这个大傻瓜、大笨蛋、大白痴,你还 记得上次你上了我的当,把美味白白地送给我的事吗?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你们乌鸦是天下最没有用的动物,你们有何颜面活在世上,不如死了算了,免得大家说你们的笑话。

听了狐狸这番话,乌鸦气得直哆嗦。它气愤地说,你们狐狸坏事做尽,没有资格指责我们乌鸦!你们这些坏了心肠的家伙,早晚会得到报应的!乌鸦还想继续往下说,可它忽然发现,自己的口中肉又落入了狐狸口中。狐狸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又上当了,乌鸦心里说。它十分懊恼,但没有办法。它告诉自己,不但要有抵御奉承的能力,而且要有抵御谩骂的能力。于是,乌鸦经常练习对付奉承和谩骂的本领。经过反复地练习,乌鸦面对任何奉承和谩骂,都能做到心如止水,泰然处之,决不为其所动。

日子一天天过去。这天,树上的乌鸦又获得了一块肉,它决定把它当作午餐,美美地享受一顿。忽然,乌鸦发现狐狸正待在树下。乌鸦立马提高了警惕,它告诫自己,不论狐狸说什么,自己坚决不开口,看它有什么办法。于是,它叼着肉静静地等待狐狸出招。乌鸦心里想,这一次一定要报复一下狐狸,让狐狸也尝一尝被耍弄的滋味。

可是,乌鸦等了好久也没有听到狐狸说话。乌鸦心里想,是不是狐狸没有发现自己。必须让狐狸知道我叼着一块肉,让它表演一下花招,出一次丑。于是,它对狐狸说,狐狸,你有什么招,赶快用吧。没待它说完,猛然发现口中的肉又掉了下去。

乌鸦捶胸顿足,但于事无补了。

乌鸦对自己失望极了。于是,它找到了大象求教,它问自己为什么总是斗不过老狐狸。大象说,你屡屡被骗,是因为你自己有弱点,狐狸抓住了你的弱点,于是便可随心所欲地骗取你口中的肉。无论狐狸用什么办法,都会赢你。其实,你真正的对手是自己,而不是狐狸。只要你战胜了自己,克服了弱点,狐狸也就无计可施了。

2010年6月24日星期四

24-06-2010 快乐之道











图文来源:互联网

24-06-2010 美国家庭对子女的金钱教育

暑假在美国生活了两个星期,倘若有人要问在这短暂的14天中美国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那我的回答既不是繁荣的经济、奢侈的生活,也不是顶尖的科技、爆炸的信息,而是美国的家庭教育,特别是金钱方面的教育。甚至可以认为,这种金钱的教育奠定了美国今天繁荣富裕的基础,缺少了这种教育,美国一切令人羡慕的地方可能都无从谈起。

总的来说,美国家庭对子女的金钱教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会孩子正确使用零花钱

教孩子学会正确使用零花钱,是让孩子学会如何进行预算、节约和自主做出消费选择的重要手段。家长对孩子的零花钱的控制定期定量,尽可能与他的同伴保持大致相当的水平。至于零花钱的支配,则由孩子全权负责,家长并不直接干预。一旦孩子因使用不当而犯错或遇到难关时,家长也不轻易伸手援助。因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懂得不当消费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学会对自己的消费行为甚至社会行为负责。

2.教会孩子如何存钱

存钱,是将今天的消费行为转化成明天的消费能力。这看似与美国流行的信贷消费潮流不相符合,但可以使孩子明白:如果将来想拥有价值更高的东西,现在就不得不放弃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家长们通常是采用减少送给孩子昴贵物品的方法来激发孩子存钱购物的兴趣。

3.鼓励孩子在业余时间打工和做家务

美国家长一般都鼓励孩子靠打工挣零花钱,也有的家长将家务和零花钱直接挂钩。家长的这种态度一方面得到了社会学家的赞成,另一方面却引起了一些教育学家的担忧。因为社会学家认为工作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能锻炼实践能力和培养创造力;而教育学家则认为长时间的业余打工会干扰孩子完成学业,剥夺他们参与重要的家庭和社交活动的机会,而且以做家务换取零花钱会泯灭孩子作为一名家庭成员应具有的责任感。不管怎样,打工和做家务对孩子的影响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能使孩子珍惜自己的劳动所得。

4.训练孩子参与家庭理财

一些美国家庭为了帮助孩子应对未来生活,有意识地让孩子交部分电话费、车费、餐费等,甚至让他们参与家庭投资计划。在孩子懂事后,家长常会翻开账本,告诉他家中的钱是怎么花的,以此教会其管理家庭“财政”的能力。

文章来源:互联网 作者:陈宁

24-06-2010 青蛙失墨

青蛙从前生活在海洋里,肚子里拥有许多墨,是一位极有学问的学者。青蛙的墨不仅是学问的来源,还是一种厉害的防身武器。青蛙还四处讲学,又利用业余写稿,所得报酬和稿费颇为丰厚。鲨鱼等流氓想要绑架它,被青蛙略施小计,仅喷一口墨汁,就使得双目一抹黑,什么也瞧不见,那能抓得住它。别说鲨鱼,连鲸鱼都拿它没办法。
  
目鱼、章鱼、鱿鱼就去拜青蛙为师。
  
青蛙见章鱼、鱿鱼只知埋头苦学,不会灵活运用,因而学业水平不高,所以也怎么不喜欢它们。但目鱼就不一样了。目鱼不仅长得细皮嫩肉,白白胖胖,英俊又富态,还总是坐在讲台下第一桌,引青蛙注目,举手发言次数特别的多,显得又好学又好问,嘴巴又十分的甜,先生长、先生短总是夸个不停。
  
因此,青蛙很喜欢这高才生,努力想把它培养成可造之才。为给最得意门生创造优良学习环境,青蛙还让目鱼独自住在书房里。
  
有一天,青蛙听目鱼认真地说:“先生,您是世界上最有学问的奇才,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可是先生,您太辛苦了,又把那么沉重的墨囊负在身上,要不,您摘下放在书房,我替您保管着。您放心,我就是丢了性命也要把墨保管好。”
  
青蛙说:“对于你,我有什么不放心的。”于是把墨囊摘下放在书房,交目鱼保管。
  
过一段时间,青蛙发现墨囊里的墨越来越少,这才开始怀疑目鱼偷的。一天晚上,青蛙从卧室蹑手蹑脚走到书房,想去抓一个现行。目鱼每晚一点一点地偷取青蛙的墨,这时正在偷窃,见有轻微的响动,知道青蛙已怀疑它,一不作,二不休,倏地吞下所有的墨,又从嘴里喷出一口墨汁,乘混乱之际跑了。
  
目鱼窃取青蛙的墨后就自称“墨鱼”,而别人称它为乌贼。
  
失墨的青蛙无法在海洋里立足、生存,就迁移到陆地和河沟,成了两栖动物。
  
每当提起此事,青蛙气得鼓起两个瘪瘪的白气囊和一双突出的眼睛,“咕咕哇哇”地讲个不休……
  
青蛙是说,我们不能轻视文窃公,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2010年6月23日星期三

23-06-2010 保护的得与失

一只青蛙捡到一条蛇皮,就把它挂在门口。
  
其它的青蛙见了这条蛇皮远远离开;人们看到这条蛇皮就绕着道走。
  
这只青蛙有了这个保镖,很得意也很威风。
  
物以类聚。一条蛇看到了这条蛇皮,认为附近肯定有蛇,它就在青蛙的门口游动寻找,刚进门就看到了青蛙在呼呼大睡,于是就一口吞吃了它。
  
借助保护而放松警惕太可怕了。

23-06-2010 名贤集













23-06-2010 EQ无迹可寻

我也不知道,人究竟要多少知识,人究竟要多辛苦,但是仍然努力并痛苦地活着耕耘。人的脑子是海量资料库,时刻快速搜索着存档资料库,行动与表现点击了自己思想和精神的那一面。思想和意识暗地里控制着人的行动,却失去了公平和民主,人在自觉地听从大脑的行动,却丧失了自由和自主。超脱的人未必能超然自己的思想的控制,但不受思想牵制的人于旁人看来即为神经病或白痴。于是有思想的人的这么认为。

有人说IQ高,EQ未必高。有人活得左右逢源,人缘极佳,或者多少有点善心,笑一笑也就代表是万人迷了?这样的人被喻为EQ极高,是孺子可教也,可塑性极高。此话当真?善于受劝的人听到赞扬的话蜂拥而至,拜着偶像Fans般努力学习效仿。坚持自己主见的人反而尽显自己的孤立,甚至冥顽不灵,与周边的人物格格不入。我们簇拥着大同世像,却忽视了小异世界,忘了掌握着真理的少数人,把他们逼向极端的角落里孤存,没有志同道合的志愿者,无援无助。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和感情,有着和常人不一样的嬉笑怒骂,有着IQ比常人更高一筹的智慧。但人有着智慧,并不代表会在这个智慧与狡猾、理想与野心并存的世界里高调胜出,并不代表能在爱情、亲情、社交圈里直来直往。更多人则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真理”至高无上。

当你看那少年年少幼稚,却不知情善爱、通情达理,时常不得人欢、触犯众怒,你还在责怪他不懂事、EQ低下,未必这样的时光你还看得长远。偶尔不经意你将发现那少不更事的少年已颇具气质,对人待事也颇具风范,大为绅士,面对长幼是尊崇有加、关爱有礼,面对女士又成熟大方、彬彬有礼,面对同辈动之以情晓之以礼,或者说说笑谈谈天也能于商场、战场派上用场,足以见下一辈长事不少、前程开朗!你于是不得不感叹自己的眼光短浅、思维老化,“年轻人,一夜之间就变了,就长大了,就能执掌人生大旗了!”所以你不必对今天的少年失望、叹气,不必失去信心或者过多责怪,明天他也许就是你的骄傲和荣耀!!!

大概年少那时候的幼稚那么容易让人铭记,少年他从前一直把自己拘留在血气方刚、年少气盛的世界之中,不懂得灵通少少许,傻愣愣一个人表演、一个人生气、一个人流泪坚持坚持也要期望得到他人的赞扬。今时今日看来他已能心平气和,天翻地覆大概也会平平淡淡过下去,不曾恐慌、惊吓过,倒是在回忆里乘坐时间列车打开往昔的幼稚故事翻阅起来却是分外有趣和嬉闹。人生的美好也许就这样,一个人回忆也天开日朗无比光明。当你疲累、沉重和孤单时,是时候回到给你温暖的情感怀抱里去了,你真该在无邪的情感世界里紧抱我们的情感树放松放松自己了。我是这样期许,也这样收获,亲情的世界总让我丰收满载,当我在2005年头处在情感那么压抑、艰难熬日子的时候,就那么请假10天抽时间回一次老家,如期见到年迈老弱的父母,听着家人满心的关切,我又找到了年少的真我,竟然一下子把什么名利世故轻轻松松放开了,多少看不过眼的沙子竟然揉掉了,淡淡如水化开心中又平又坦。原来从前我是把情感表现在脸上,现在我是把情感堆积在心中,所以如今的我会那么沉重又无奈。抽空见机走走人情的圈子,也许我们多久多久不见,也会把彼此慢慢记起,一起轻松把话闲谈。但不知EQ高深的人如何作为,是否“化妆”一下自己与人体面相见也会开心?

有专家预见:一些IQ很高的人一般都是专家,即使聪明慧质,事业也未必能成功,婚姻也不一定圆满;而EQ高的人则能游刃于人际圈之中,事业必定成功,婚姻也相当甜蜜。光阴似箭,不知可见的未来是否如此相照应高IQ或高EQ的一干人等?通常在行为能力里,无论对自己的控制能力或对人处世的艺术中,EQ高的人总会表现不俗,处变不惊。现在我们分析一下EQ很高的人的品质能力,更清晰地认知界定EQ高的人:

1.能对自我价值作出合理的认定,有自知之明,自信的色彩闪耀着个性光芒。

2.能自强独立,主观去控制并实现自己的目标,以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来对他人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形式的言传身教。

3.情感充沛,有同情心,掌握着高超的社交技巧;有责任感、协同意识,能准确地发送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善于倾听[接收]来自他人的情感和观念,乐于与他人进行有意无意的人际沟通互动。

4.很快能适应新环境,并且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善于判断问题,并且能灵活性有方法地解决问题。

5.敢于承受压力,理智地控制情绪,对自己进行自我激励,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去积极作为,面对困难和挫折咬牙坚持能解决困难。

看来EQ(情商)包括自我定位、管理能力、情感支配、交际能力、倾听沟通、情绪控制等方面的能力,我们如何给自己进行定位和有效控制是有待商榷了!只不过这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能力,于天生俱同的人身上却表现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就像一个微笑透出来,于不同人发出则给了我们不同的感觉,这样的表现力就如在人身上装载的软件,发挥出的效果则是大不一样,而表现起来则无迹可寻,稍瞬即逝。我们无法捉摸EQ的能力,但可以后天修养,大概这也是一个人得道而归的一种途径吧!

文章来源:互联网

2010年6月22日星期二

22-06-2010 有种境界叫宁静淡泊












图文来源:互联网

22-06-2010 生与死的思考

朗朗乾坤,悠悠世间,芸芸众生,生与死,荣与衰,阴与阳,红与白,是对立的统一。
  
儿时,看到村里,哪家添了丁,又是“做十二日”,又是“做过月”(即满月),又是做“对岁”(即周岁),添丁的人家欢天喜地设酒席,大红的贺联,大红的鸡蛋,大红的酒脸,大红的肚兜。生男叫“弄璋”,生女叫“弄瓦”,全村全队每家每户派代表,放开肚皮,大朵快颐……生,给我带来的印象是欢呼,是欢笑……
  
哪家死了人,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围成一团,呼天抢地,痛哭流涕,惨白的“寿衣”“寿帽”“寿鞋”、惨白的冥器 、惨白的纸钱、位于荒山野岭的孤坟、传说中阴森森的地府、 神恶煞的阎罗王……死,给我的印象是痛苦,是痛哭……
  
总之,生是阳光,是光明,是温暖,是快活,是热闹;死是黑暗,是寒冷,是痛苦,是孤独。
  
由于人们对生的眷恋,对死的恐惧,所以在民间,明明是死,但偏偏忌讳说“死”一字,老者寿终叫“过世”“去世”,死于非命叫“归天”“升天”;所以民间有句古话:“好死不如赖活”。
  
人,随着年岁的增长,便多了一份深沉,也多了一份对生与死的思考。出于这种思考,我也曾研读过佛教、基督教。
  
佛教上,把生死看成是气聚与气散,气聚就生成为人,气散则归于“太虚”,也就是说,有生命的东西只是气的暂时聚合。有聚必有散,暂时有精神生命的东西终究又会回到“太虚”之中。
  
基督教认为,死亡是一条通道,它属于尘世的生命,但同时又通往永恒的生命。因此基督教徒都相信肉体是可以复活与不朽的。
  
对于生命,不同年龄,不同地位、不同阅历、不同文化素质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说,生命是幼年的无知,少年的天真,青年的成熟,中年的炼达,老年的深沉……
  
有人说生命是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
  
有人说,生命是余晖衬夕阳,青松立峭壁,万里平沙落花流水秋雁,三月阳春映白雪……
  有人说,生命是口袋里的巨额支票,股市上跳跃的荧光屏,头上的乌纱帽,手中的重权,餐桌上的山珍海味,豪华别墅中的香车美女……
  
有人说,生命是对丑恶的憎恶,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反感,对卑劣的蔑视;生命是爱恨交织,恩恩怨怨,玄机四伏,勾心斗角,险象丛生……
  
前不久,我碰见一位知识渊博的老者,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禅学,有较深的造诣,我与他探讨了生命的奥秘,并向他求教:“海南人素有'贱者命坚韧,贵者命脆弱’的说法,您认为有没有道理?”,他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反问我道:“如果您现在就死去,您会失去什么?”,我一时语塞,他爽朗地笑道:“您会失去一切属于您的东西,比如您的金钱,你的股票,你的房子,你的权力,……因为属于你的东西太多,你太执着于'自己’,你就会恐惧死亡,越恐惧死亡,你的心理越会失衡,而失衡的结果必然有损身心健康,这样也就必然损寿了!佛教上'夫生者,一气之暂聚,一物之暂灭。暂聚者,终散;暂灭者,归虚。’如果你对生与死,聚与散有了正确的认识,就不会去执着于生灭聚散的现实世界中的一切,那么你就会树立'生时安生,死时安死’的生活理念,你就会健康长寿……"
  
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

文章来源:互联网

22-06-2010 将巢筑在鹰的旁边

游隼属隼科,是一种猎鸟,体长约33-48厘米,背部呈蓝灰色,腹部是白色或黄色,上面有黑色的条纹。游隼体格强健,飞行速度奇快。它们在很高的空中飞行,看到水中的鱼会像闪电般地俯冲下来,以锋利的双爪捕杀猎物。它的猎物除了野兔、野鸭和鱼类,还有空中的鸟类。很多人不明白,游隼与别的鸟类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何它们的飞行速度要比其他鸟类快呢?

据说,在很多年以前,游隼和竹鸡都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一个渔岛上。一直以来,它们和睦相处,以昆虫为食,吃饱了,便一起躲进草丛里休息。

有一天,渔岛上来了一群狼,从此打破了渔岛的宁静。竹鸡和游隼成了狼的捕猎对象,它们的生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要想躲避狼的追捕,惟一的办法就是像鹰那样将巢筑在悬崖上。

竹鸡看了一眼筑在悬崖峭壁上的鹰巢,吓得赶紧将头缩进了草丛。而游隼则带着自己的孩子慢慢地往悬崖峭壁上爬去。尽管一次次被海风从悬崖上吹了下来,摔得浑身是伤,但它们没有放弃。终于,它们爬上了悬崖,并且将自己的巢筑在了鹰巢之上。此时,虽然狼对它们已经没有了威胁,可是它们并不能像鹰一样飞翔。何况悬崖太高,对它们的日常生活也十分不便。于是,游隼让自己的孩子们跟鹰学习飞翔。

由于站得比鹰还高,鹰在教幼鸟飞翔的时候,游隼的幼鸟便在一旁观察,将所有的技巧尽收眼底。当小游隼能够自由飞翔的时候,它的父母还会带它去观看信天翁搏击海浪的情景。就这样,游隼跟着鹰和信天翁学会了一套飞翔的本领,这就是它们何以变得如此强大的原因。游隼不但能像鹰一样快速灵敏地飞翔,还能像信天翁那样在风雨中自由穿行。

从此,游隼与鹰和信天翁一样,成了渔岛之王,自由自在地飞翔,再也不害怕狼的追捕了。而竹鸡,则被迫外迁,离开了渔岛,去其他的地方谋生去了。

有俗话说,你的朋友决定了你的能力。如果你与成功者相处,天长日久,你也成了成功者,这也是中国成语“近朱者赤”的注脚。

2010年6月21日星期一

21-06-2010 教改啊!教改

早上收听电台的节目,很多听眾担心教育部废除小六评估考试(UPSR)及初中评估考试(PMR)后,孩子会更懒散,家长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业进展?

民眾不应害怕改革,必须担心的是教育改革的朝令夕改、缺乏持续性。

从80年代的3M制(新课程纲要)到英语教数理政策,我们走了多少的冤枉路。

政府的所谓教改,只是修改一些枝节,而不是朝一个大目標、逐年调整,最终实现全盘和整体的改变。

国家的教育政策是过於注重成绩的填鸭式教育,但是在废除UPSR和PMR后,会不会落实全人教育?能否改变学生被动的求学態度,让孩子们快乐的求学?

如果课程、教导方式和教师不改变,恐怕废除了政府考试,也无法达到激励学生追求知识及提昇创意的目標。

国家劳动力中,有77%在踏入职场时是持有大马教育文凭(SPM),但绝大多数只拥有一张文凭和证书,却缺乏工作技能及学术能力,以致政府要花费巨款,重新培训大学生。所以,国家教育政策需要注入新的精神、鑑定新的方向。

教育政策需要更加开放,根据国家需要来栽培人才,包括人格的塑造、灌输正確价值观,从而减少社会问题、激发国家的活力。

政府应该直接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免去SPM马来文及格等条件,才能进入师训班的限制,如此才能就地取材,启动教育转型的动力。

但我担心,教育部仍然只强调枝节,而不是教改目標,譬如1982年开始实行的3M制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计算和写作能力,而今年推行的识字与精算计划(LINUS),也是要確保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写算技能。

在2011年推行的华小及淡小课程改革中,也过於强调马来文和母语的节数,包括要不要採用统一的国文和英文课程纲要和试卷,及推出《马来西亚.我的国家》的新科目。

政府没有事先规划好硬体设备和师资,就天马行空的提出5岁入学计划;忽然宣佈取消海外奖学金,也违反教育开放的原则。

其实,废除政府考试的建议並不新。2008年9月,时任教育部长的希山慕丁在公佈2006至2010年教育发展大蓝图报告时就指出,配合课程纲要转型,教育部发展了全面性的“全国教育评估系统”(SPPK),来取代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估制度。

两年了,还在谈同样的课题,政府的教改,如何让人有信心?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林瑞源‧2010.06.21

21-06-2010 教改?废考?

教育部又有新的动作:考虑废除小六评估考试(UPSR)及初中评估考试(PMR),取而代之的是由校方自行进行的校內评估考试。11年的中小学教育,最后將由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作为总评估。

考试制度的存废是一个大课题,教改是为了明天会更好,问题是独立以来,我们的考试制度停停改改,就不知是愈改愈好了,还是愈改愈差劲了?

我们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政治介入教育,再来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朝令夕改的现象,不只令老师无所適从,不知该从何教起,学生也成了试验的白老鼠,最后变成了四不像。

存废爭议声中,我想问的是:捨弃了现有的评估考试,教育部的取代方案,能否保证未来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

校內评估考试不是不行,而是必须有一套严格的评鑑標准来监管;否则,可能会出现只有升学率而没有教学质量的后果;搞不好,还可能成为另一场教育灾难的开始。

我们必须承认,当今学生的压力確实太大了,UPSR不过是一个评估考试,並不影响升上中学的资格(顶多是多唸一年预备班),但因为成绩的优劣,对选择中学仍有作用,少了一个A,便进不了名校,因此让许多孩子活在梦魘之中,除了读书便是补习,完全没有了童年。

然而,平心而论,没有了小六评估考试,我们的小孩真的就会更加快乐吗?

那也不见得。一个新的制度来了,往往又会產生了新的问题,校外评估考试取消了,校內仍有评估考试,孩子的压力或许因为少了一个考试而减少,但如果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態如果不改,恐怕孩子们將永远也无法快乐起来。这是教育的现实。

小学毕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理论上,学习愈早抓起愈好,小学的基础没有打好,中学便没法唸好;中学没法唸好,大学便进不了。现实中很难做到起点公平和结果公平,11年的教育到了高中才来一次总检討,实际吗?会不会太迟了?

小六评估也好,初三评估也一样,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们找出他们学习上的弱点,並及早给予资源进行补救。但是,我们空有评估考试,却没有很好的后续行动。

其实,教育不管怎样改,考试还是无法完全废除,只不过换了一个名堂、改了一种方式而已。考试並非甚么洪水猛兽,问题是出在我们读书的心態,以及考试的制度都有问题。

教育確实需要改革,但不能换汤不换药,更不能矫枉过正,因噎废食!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林明华‧2010.06.21

21-06-2010 鮭鱼溯源

自然界中有很多奇妙的事,鮭鱼溯源就是一个。

小鮭鱼破卵而出后,在出生地淡水河平静地生活一段时间后,就游向茫茫大海,到长大发育成熟时,才又迢迢千里地跋涉回到当初出生成长的那一条河中產卵。

国內许多到海外留学的学子,也像一只只勇敢游向汹涌大海的鮭鱼。

鮭鱼不论游得多远,都记掛著回到出生成长的那条河,人其实也是。我相信,许多在外漂泊的游子,都惦记著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河,更別说等著他们回来的家人。如果有机会,他们都会选择回到家乡,那块生长的土地发展。

最近政府有意停止发放海外奖学金,理由有点匪夷所思,官员说,没有了海外奖学金就能把国內优秀的、一流的学生留下来,那么一来本地大学的水平可以因此而提昇,二来也不怕再发生好的人材出国深造后不回国服务的问题。

在现今世界已发展成一个地球村的时候,我们的长官竟有这种思维,还真让人不得不对国家的未来感到担忧。我国的竞爭力今年好不容易才挤入世界十大,政府应该思索如何再接再厉,让国民与世界进一步接轨,在研发创新及经济发展上与世界同步,当局却不鼓励优秀生到海外留学取经,开拓眼界,不就是开倒车的作法?

话说回来,如果国內大学不在师资、管理及研究工作上加强,留下一大批资优生也未必能提高国內大学的水平,別忘了学校是培育学生的地方,怎么反靠学生去“提昇”学校的水平。

最近几年,在世界大洋闯荡的大马鮭鱼皆已创出不少佳绩,有者名扬海外,为国爭光,如果国內有好的机会与环境,让他们的才干有所发挥,他们怎么会不想回国发展呢?

但我们看到的是海外鮭鱼返游的河流上被摆上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块,阻碍他们的归途。如果我们的政府在政策上还能再开放一点,文化上再多包容一些,相信大洋上已有很多归心似箭的鮭鱼等著回游。

更何况目前的世界趋势是本土与世界融合,我国若要挤入世界经济发展中心成为先进国,正是要靠这些海外鮭鱼的穿针引线。而我们不把好的学生送出去学习,就是关闭一扇与世界接触、交流的门。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蔡思洁‧2010.06.20

2010年6月20日星期日

20-06-2010 家庭教育中的反教育现象

所谓教育,是指一切能积极影响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活动。而与此相反的,或者说抵御、消解积极教育力量和效果的行为,概为反教育。此其一。这里我要说的“反教育”是指与过去传统教育——(过去总是成人影响、教育孩子的社会化模式)发生变化的教育。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和摇篮,它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和生活化的方式熏陶着孩子的心灵,且伴随着他们走向独立谋生的全过程。任何一个孩子的人格发展都深深地打上了家庭教育的烙印,而且这种自幼接受的教育“印染”将深刻恒稳地影响他们一生发展的全过程。

如今各种报刊杂志迅猛充斥街头巷尾,只要信手翻一翻《家教指导》、《家教周刊》诸如此类的刊物,不难发现,“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孩子们多一些做人的道理”、“家教不可有'官’念”……的醒目标题满眼挤来。年轻的父母们,当你们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向孩子们传经授道时,你们是否留心过听取过孩子们的一声声被你们认为的所谓“小孩子,懂什么?”,甚至从不曾引起你们注意的幼嫩语言,但它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深思一番,是否会给我们为人父母者带来一些反教育呢?

面对种种家庭教育中的反教育现象,作为家长,我们是否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从今天的家庭教育现状中,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拈来种种反教育行为事例。(注:以下事例只是我孩子年仅5岁时的行为。)

1、一个周日的晚上,教师例会后,我手牵5岁的儿子有说有唱。这时学校一位老教师从身边走过,摸着儿子的头很是亲切地叫了声“中中”。儿子居然翁声翁气,似乎不加理会的应了声:“干什么?”我听后极不舒服,随即纠正道:“中中,怎么能这样回答爷爷呢?,你应该笑着回答'嗳,爷爷好!’”没想到儿子马上振振有词的回击:“那,怎么平时我叫'妈妈’时,你还不是回答'干什么?’”我一下子哑然失笑,无言以对。简短的一句话,却道出了多少父母认为是家常便饭似的,经常脱口而出的类似的话语,竟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烙下如此深刻的印痕,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从此以后,我时刻提醒自己千万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尤其是当着孩子的面时。

2、一个周六的晚上,我正陪着儿子做作业,看他那副认真的样子,我随口说了声:“中中,好好写,妈妈去阿姨家借点东西,很快就会回来的,等会儿我回来会检查你的作业。”这当然是一句谎话,因为我已被邻居家传来的麻将声吸引了,一看就是个把钟头,猛然间想起儿子还在写作业等着我去检查呢。心想肯定是已经睡着了,可是推开门的一刹那,我感动了,儿子居然还那么诚心诚意地坐在沙发里等着,桌子上平平整整地摊放着作业本。我抚摸着儿子,心里不知是啥滋味,一个年仅5岁的孩子,对我随口说的一句话竟成了圣旨一般,我们作父母的该作何感想呢?没想到,此事还没完,几天后,我又对正在写作业的儿子说了一句同样的话(这回可是真的)。没想到,儿子竟然向我抛出这样一句话:“妈妈,你不要又去看人家打麻将了?”我一下子愣住了,很快回过神来,对着孩子十分肯定地说:“不会的!”几分钟后,当我三步并作两步跨进门时,儿子脸上露出了可爱的笑容。

3、夏天到了,市场上各种儿童饮料琳琅满目。这一年我买了一箱“乐百氏”AD钙奶,放了一些在冰箱里。我想,这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来说,肯定不消三两天准喝个精光。可还没等我下个规定,儿子先说话了:“妈妈,我一天只喝两瓶,上午一瓶,下午一瓶,可以吗?”我十分怀疑:“真的吗?能做得到吗?”儿子很有把握,信心十足的样子仍然让我认为这只是幼儿戏言,没有把它放在心上。整日里忙于工作,也没有去留心儿子是否按他的诺言在做。当有一天我拿出一瓶来尝尝味道并递给儿子一瓶时(并不是有心考验他),儿子却回答说:“我不喝,今天我已经喝过两瓶了。”虽然话听起来有点勉强,眼神中也流露出渴望,可他终究没喝。

我再一次震动了,感动了。一个年仅5岁的孩子能如此克制自己去遵守诺言,作为家长,父母,我们又曾遵守过多少诺言?又曾有多少给孩子许下的诺言没有实现?我们知道,做一个说话算话,说到做到的人的确相当困难,当你答应带孩子去玩玩,带孩子去买玩具、讲故事、逛公园之类的事,却又被你的工作、你的生意冲掉了时,你是否只是敷衍一句“爸爸妈妈工作忙,下一次一定带你去?”有多少个“下一次?”又有多少个“下一回?”我们有没有想过,孩子们一次次、一回回的希望化为泡影后的心理呢?

4、平时我爱看球赛,儿子调频道时,一旦有球赛,马上就会蹦蹦跳跳大嚷大叫:“妈妈,打球啦!打球啦!”可难办的是,下午17:30——19:00的动画世界时间,倘若有球赛,我跟儿子争抢频道时,儿子冷不防地说了声:“你看球赛,我都不打扰你,现在不准我看动画片,这样的妈妈!”噘起那个小嘴的委屈样让我觉得很是过意不去。

想想,也是的。尊重是双向的,孩子尚且知道尊重大人,何况我们为人之父母呢?其实,成人之间是懂得相互尊重的,可为啥对待小孩就未曾想到过尊重呢?大人们之所以随意撕扯孩子的本子擦东西,随意阻止、中断孩子的说话,随意否定孩子的想法,随意翻看孩子的日记等等,还不是把他们看成是“小孩子懂什么”的观念在作崇吗?孩子也有自己的自由、权利、观点,同样应该得到大人们的尊重。

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家长们叫其孩子做作业,孩子就是不愿意,再三吓唬呵斥下,小孩满脸不屑的神情顶嘴道:“你自己还不是就知道打麻将,打扑克!”听了这些话,很多的家长仍是我行我素,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让孩子不去玩闹?

这些存在于家庭教育中的反教育行为,仅仅是随手拈来的例子。应当看到的是,更多的教育行为存在于许多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年轻的父母们,当你们疲命于工作,奔波于赚钱,劳碌于生意的闲暇之余,对孩子大加“命令”,严格“要求”这样那样的时候,是否该静心地留意一下,倾听一下孩子们的言语来反省自己,注意自己,探讨一下该让孩子要求我们一些什么呢?

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试一试,做一做:

一是家长要以身作则,处处做好样子。家长作为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模仿性,可塑性极强,无言的身教比什么都重要。家长行得正,不令则行;家长行不正,有禁不止。家长应长期地以自己的模范言行来影响孩子,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品行影响品行。

二是家长要恪守诺言,让孩子有健康心理。在某种程度上讲,孩子长大成人是其家长形象的折射,是家长身影的延长。作为家长,不要轻意许诺孩子,否则一旦失信,孩子的话语也会随口而出,慢慢地可能就谎话连篇了。家长的一次次“下一回”的搪塞,无形中就带来了孩子的一次次“下一回一定不敢了。”

三是要注重正面教育孩子,在照料孩子的同时,在心理上要把孩子当大人看待,一样地给予他们尊重,学会倾听,让孩子说心里话,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生活中多一些“你说说看”,少一些“小孩子懂什么”。

四是要美化家庭环境,以求整齐、舒适、清洁。确立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抵制在家中孩子面前开展那些无休止、无节制的麻将扑克和赌博等低级趣味的活动,让那袅袅“吹”烟,声声争输赢远离孩子,让那充满童稚的 “你还不是天天打麻将” 的不满声永远消失。

家庭教育中的这种种反教育现象当引起我们的深思,但愿所有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在呕心沥血地教导孩子的同时,能静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共同提高,共同成长,拥有一个快乐健康平等的幸福家庭。

文章来源:互联网

20-06-2010 把你的孩子培养成领袖吧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是一个具有领袖气质的人。在美国,许多学校都已经把培养领袖精神写进了他们的培养目标,告诉父母:一个具有领袖气质的人,是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能够带领大家的人。即便某个专业是培养工程师的,您的孩子也会是工程师里的头儿。

领袖所必备的素质

一位好的领袖,需具有高EQ的条件,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因为EQ是解决人际关系的基础,而社会上所有的问题都脱离不了人际关系这个范畴。因此长期有系统化的培育EQ,能适时缓解情绪,完美面对冲突与摩擦。

小贴士——EQ是什么?

EQ是"情商"的英文简称,又称"情感智力",因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丹尼尔·戈尔曼的《情感智力》一书而风靡全球。它主要指人类了解、控制自我情绪,理解疏导他人情绪,通过情绪的自我调节、控制以提高生存质量和决定人生未来的关键性的品质要素。

情商与智商(IQ)两者互异,但并不冲突,它们之间互相制约联系,共同影响人的一生。心理学的研究提出了如下的公式:

成功100%=IQ20%+EQ80%

即人的一生,20%由智商决定,80%由情商主宰。

优秀的领袖所必备的几点素质:

1、稳定的情绪
2、有自省能力  
3、精密得思考问题的能力
4、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5、克服个人困难
6、有统筹能力、管理自己的时间  
7、知己知彼、用人惟才
8、和别人分享你的蓝图
9、社交能力好,交往广泛
10、能鼓励他人
11、愿意倾听别人说话
12、支持他人的想法  
13、挑战自己和同伴
14、扮演良师益友的角色

虽然有以上人格气质的人,不一定都能成为领袖,因为个人的情况不同,比如许多孩子先天就具备了做一个领导所需的许多个人要素,而一些孩子可能在系统学习后并无多大变化,但可能在某个时候,在哪一个点上,孩子的变化就显现出来了,而这个变化可能影响他的一生。并且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领袖是后天培养的,三岁前是个关键期

领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而且3岁之前是孩子情感发展的关键期,所以父母不要在此时只想着让孩子智能开发,而错过了学习沟通及观察别人的最佳时期。

领袖的培养有诀窍:  

1、父母应该适时给孩子关爱
2、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
3、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4、不要凡事都帮他决定,要适时放手
5、多倾听孩子的说话
6、让孩子愿意接受他人的想法
7、养成孩子讲道理的习惯
8、培养孩子观察别人的能力

学会沟通的孩子无论在幼儿园里还是学校里,都会受到同伴们的喜欢,身边的朋友也一定会很多,这能为他将来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就算不成为领袖人物,也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国外父母培养领袖儿童的秘诀

▲ 1. 倾听梦想

当孩子们的的志向与您对他们未来的设计相左时,请多鼓励子女的梦想,无论在您看来这类梦想何等得奇特,因为这种幻想同样需要足够的勇气。

▲ 2. 提供机会

领导能力需要靠训练来增强,需要机会去磨练领导艺术。让子女参加运动队、童子军、课外活动小组和其他社区组织,他们将获得待人处世的经验。  

▲ 3. 充分鼓励

孩子微不足道的成功都是值得您称赞的,这不是意味着用虚假的话哄骗孩子,也不是说您永远不能批评孩子,批评应该跟赞扬教育结合在一起。

▲ 4. 多问"假如"

"可能性思维"是领导能力的一个标志,那种对一个难题认真研究并向别人演示如何解决它的孩子多问:"假如我这样做了,会怎么样?"

▲ 5. 勇于表现

请鼓励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里多发言,在别人面前毫无羞怯地表现自己是一个最重要的技能。

▲ 6. 盯住成功

请说服您的子女多想成功而不去想障碍,自信会成功的人就是能吸引别人跟随自己的人。

▲ 7. 允许探险

孩子乐于钦佩和追随那些愿意冒险和能应付挑战的人。可是我们的家长,就怕孩子磕着、烫着、摔着,如此谨慎入微,难得孩子有冒险精神。

▲ 8. 学会"3R"

Respect(尊重)、Resourcefulness(机智)、Responsibility(责任心)被认为是父母必须在孩子身上开发的三种基本特性,领导的桂冠总落在这种人头上。他们努力照习惯去理解和容忍,他们屡次在挫折面前另辟蹊径,他们勇敢面对自己行动产生的后果。

文章来源:互联网

20-06-2010 语言暴力是另一种家暴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妇女都面对家暴的问题,但碍於顏面,她们多选择三缄其口,不向外人透露,怕被別人看轻或认为家丑不可隨意外扬。

拳打脚踢,涉及肢体的伤害,很多人认为它才是真正的家暴,远超於语言暴力所带来的杀伤力。其实,语言暴力绝不亚於肢体的伤害,施暴者不一定是低知识份子,很多时候也可能是文质彬彬的高等教育人士。这些男士非常懂得偽装,在外衣冠楚楚,一踏入家门便马上脱胎换骨,判若两人。他们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常对妻子及儿女呼呼喝喝且恶言相对,完全没有顾及他人的感受。

根据心理的研究,此种人除了受到家族背景的影响,可能也患上严重的性格障碍症(personality disorder)。很多时候,他们都是完美主义者,要求完美,非常固执且容易与人发生爭执。在家庭中,此种男人喜欢唯我独尊,不把其他成员放在眼里。处事也很僵化和顽固,尤其在道德及价值观方面,严重的反映了品格的缺陷。

为妻者如不幸嫁给这种丈夫,千万別气馁,要懂得自保和聪明的寻求解决方案。別一味的死忍和把怨气往肚里吞。需知长期面对精神的折磨很容易崩溃和引发另一种悲剧。逃离施暴者言语的虐待和积极的寻求心灵的慰藉,方为上策。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谭彩莲 ‧2010.06.20

2010年6月19日星期六

19-06-2010 今夜 我静静的想你






图文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