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9日星期二

29-06-2010 不再有养成经典的条件

自从有了“爆红”这个词后,“经典”大概是要绝跡的了。

上世纪70、80年代,一户人家里,能够让大家最快速、最真实的获取远距离信息的工具,就是电视,而往往一户人家里也只有那么一台电视机。因此,当大家都想把握与外界保持联繫的机会时,无论电视台放映甚么,一家人除了在同一个时间,一起看同一个电视节目之外,別无选择——也许是连续剧《上海滩》,也许是梅艷芳的演唱会,也许只是晚间新闻。

这种选择不多、选择自由不大的环境,让一个家庭、一个社区、一个社会,甚至一个国家的人,在一个时限內,去关注同样的一些人事物,而拥有了共同的话题。一个麦可积逊,以及华人娱乐世界里的张国荣、梅艷芳、沈殿霞、四大天王、beyond等等,会让那么多老的少的男的女的,破除彼此之间代沟的尷尬和喜好的分歧,都认识他们,甚至喜欢他们,关键就在於这种一家人一起看同一个电视节目的环境,只有这样的环境能够成就经典,因为经典的养成,需要一个社会集体的欣赏和长期的酝酿。

90年代后到21世纪,网络科技突飞猛进,个人电脑高度普及,娱乐工具日新月异,每一户人家里,依然有电视机,不过,不只有一台电视机,也不仅仅有电视机。所以,一个家庭的成员们,在同一个时间里,妈妈可能在客厅的电视看港剧《珠光宝气》、爸爸在书房的电视看《国家地理》、大哥用桌上型电脑下载S.H.E.的最新MV、弟弟用mp4听谢安琪的《狂想曲》、小妹用Ipad搜索Super Junior的新闻。

选择的增加以及选择自由的扩张,让原本是一个板块的家庭,分割成一个个各自寻欢的个体。儿子的偶像,妈妈不认识;姐姐听的歌,弟弟不爱听。因此一个社区、一个社会甚至一个国家,也不再会有共同的话题和共同关注的人事物。今天的许多艺人,歌唱得比他们的前辈好听,样貌也许更好看,但都无法像那些前辈那样成为经典,並不能怪他们,实在是因为我们这个年代,已经不再有养成经典的条件。

有人感慨说,当今的世界,学术没有大师、文学没有巨匠、文化没有经典、政坛没有政治家,原因恐怕是一样的——这个年代,並没有为经典的养成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因为经典需要慢慢咀嚼、慢慢欣赏,需要长时间提炼、长时间沉淀,一步一脚印的歷经考验和积累才能修成正果,而当下的我们,不仅有太多的选择,还必须太急促的做选择,所以社会上有许多“爆红”的例子,只来得及闪烁出一剎那的亮点,却绽放不了永恆的光辉。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张以勒‧2010.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