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收听电台的节目,很多听眾担心教育部废除小六评估考试(UPSR)及初中评估考试(PMR)后,孩子会更懒散,家长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业进展?
民眾不应害怕改革,必须担心的是教育改革的朝令夕改、缺乏持续性。
从80年代的3M制(新课程纲要)到英语教数理政策,我们走了多少的冤枉路。
政府的所谓教改,只是修改一些枝节,而不是朝一个大目標、逐年调整,最终实现全盘和整体的改变。
国家的教育政策是过於注重成绩的填鸭式教育,但是在废除UPSR和PMR后,会不会落实全人教育?能否改变学生被动的求学態度,让孩子们快乐的求学?
如果课程、教导方式和教师不改变,恐怕废除了政府考试,也无法达到激励学生追求知识及提昇创意的目標。
国家劳动力中,有77%在踏入职场时是持有大马教育文凭(SPM),但绝大多数只拥有一张文凭和证书,却缺乏工作技能及学术能力,以致政府要花费巨款,重新培训大学生。所以,国家教育政策需要注入新的精神、鑑定新的方向。
教育政策需要更加开放,根据国家需要来栽培人才,包括人格的塑造、灌输正確价值观,从而减少社会问题、激发国家的活力。
政府应该直接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免去SPM马来文及格等条件,才能进入师训班的限制,如此才能就地取材,启动教育转型的动力。
但我担心,教育部仍然只强调枝节,而不是教改目標,譬如1982年开始实行的3M制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计算和写作能力,而今年推行的识字与精算计划(LINUS),也是要確保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写算技能。
在2011年推行的华小及淡小课程改革中,也过於强调马来文和母语的节数,包括要不要採用统一的国文和英文课程纲要和试卷,及推出《马来西亚.我的国家》的新科目。
政府没有事先规划好硬体设备和师资,就天马行空的提出5岁入学计划;忽然宣佈取消海外奖学金,也违反教育开放的原则。
其实,废除政府考试的建议並不新。2008年9月,时任教育部长的希山慕丁在公佈2006至2010年教育发展大蓝图报告时就指出,配合课程纲要转型,教育部发展了全面性的“全国教育评估系统”(SPPK),来取代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估制度。
两年了,还在谈同样的课题,政府的教改,如何让人有信心?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林瑞源‧201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