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日星期四

03-06-2010 开倒车

政府部门经常会“搞搞新意思”,在引起民间反弹过后,就鸣金收兵。这次贸消部规定所有售卖白糖、麵粉、食油等统制品的商家申请零售执照,零售商也必须確保商店存放的白糖不超过200公斤,其下场很可能一样。

马来西亚没有面临粮食短缺、粮食荒,为何要推行这种累人累己的管制措施?原因是政府要削减必需品津贴,但又不能直接削减,怕引起民眾的不满。在不能明说的情况下,就採取管制商店售卖、减少走私和牟利的方式,来间接削减补贴。

去年政府给予的津贴是740亿令吉,根据首相署部长依德利斯的说法,如果没有削减津贴,政府债务將在2019年增加到1万1580亿令吉,国家將会破產。他领导的表现管理和传递单位(Pemandu)提出分5年全面取消12项津贴的建议,包括从今年6月起调高汽油价格;5年后,每公升汽油价格是2令吉60仙。

但是,大选將在2年內举行,减津贴等於减选票,因此相信纳吉不会採纳;首相表示会先听取民意。国家是否破產的问题先搁置不谈。

再不能、不敢削减津贴的情况下,政府只好另找途径,这就催生了“管制统制品销售”的措施。然而这种减津贴的方法不会奏效,因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存在许多漏洞和技术问题;政府之前取消用大马卡添油计划是最好的例子。

假如管制销售的方法无效,贸消部可能接著会推行每人只能购买固定数额的统制品,这种做法就好像是“粮食配给制”的翻版。朝鲜从1957年开始实行粮食配给制,规定一般劳动者的口粮定量为每天700克。

苏联不仅在1941年11月10日开始在各个城市实行粮食配给,还集中处理农產品。中国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发生大饥荒,推行粮食定量配给。40年代初,日本也在台湾农村实施粮食配给政策。

现在民主国家都不管制粮食的销售,除非发生粮食荒,大马现在管制,是在开倒车,让国际社会当作笑柄,外资也没有信心到来投资。

其实,政府在1950年代就实施执照条例,增添繁文縟节,也不实际,因此在1980年代撤销,为何政府未吸取教训?

明智的做法是用5年时间废除津贴,以另一种援助机制取而代之,比如每年发放1万令吉给低收入家庭。

为了减津贴,贸消部已经是“无所不用其极”,但就是看不到问题的症结,徒呼奈何。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林瑞源‧201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