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8日星期四

08-12-11 機場爭議

亞航針對機場稅調漲和第二國際機場延遲竣工的課題,向大馬機場公司猛烈開炮,為何亞航變得如此“激進”?

過去,一些巫統議員在國會大事抨擊亞航,亞航保持緘默,現在亞航卻捉住機場公司不放,機場公司的回應卻溫和,顯然的,今時不同往日。

在亞航和馬航進行換股計劃後,達致所謂雙贏的局面,雙方停止惡性競爭,而馬航卻必須依賴亞航來改善財務狀況,突顯亞航的重要性。

國庫控股分別持有馬航與大馬機場有限公司逾50%的股權,亞航大股東――Tune則持有馬航20.5%股權,如果說亞航和馬航變成兄弟,那麼亞航和機場公司就是遠親。

親戚爭吵最終要出動長輩來調解,亞航吵到那麼大聲,最終的目的就是希望政府介入,滿足該公司對第二國際機場的要求。

亞航首席執行員東尼費南達斯曾經爭取耗資16億令吉在森美蘭拉務興建新廉價航空終站,但是政府最終在吉隆坡國際機場附近興建第二國際機場。這次亞航爭取更大的尊重,以反映它在國內航空業的地位。

對民眾來說,他們在吵甚麼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是否維護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首先,為甚麼需要興建第二國際機場?為何建築費從原本的20億令吉激增至39億令吉?

馬哈迪決定在雪邦興建新國際機場,理由是梳邦機場不夠用,原本後者將作為國內機場,現在卻受到冷落。

廉航終站用不了多少年,又發現不能滿足需求、距離國際機場11公里太遠了,因此決定興建新的廉航終站。

結果第二國際機場越建越大,面積增加130.7%、可容納的乘客量達4千500萬人次(原定3千萬乘客量),幾乎是要取代吉隆坡國際機場。

現在的問題是梳邦機場、廉航終站棄置不用,吉隆坡國際機場是不是也面對同樣命運?之前花的錢,向誰追回?如果之前是預算錯誤,現在卻大過了頭,現有機場加第二國際機場,乘客容量達7千萬,機場也太大了。

第二國際機場超支、延遲完工都是許多政府工程的翻版,幾時才能杜絕?

其次,為甚麼政府與機場公司簽署的合約規定,沒有調漲機場稅,政府必須賠償約1億8千萬令吉?機場公司由政府擁有,何須簽這種不合理的合約?

第三、亞航、馬航和機場公司相互之間有利益關係,政府要如何確保航空業運作透明化?譬如,不會隨便漲價、不會隨意停飛。

航空業的糾纏不清,反映出不健康的發展趨勢,以後誰來保障消費人的權益?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林瑞源‧201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