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8日星期四

08-12-11 知難而退

惠民黨主席再益說,該黨不會在來屆全國大選上陣,以免影響反對黨候選人的勝算。

對了,是惠民黨。一個我幾乎忘了的小黨。

說它是小黨,或許還抬舉了它。因為很多人根本就對它不屑一顧,干脆稱它蚊子黨。

小黨,還可能有小作為;蚊子黨嘛,就只能在人們耳邊嗡嗡叫而已,連叮人的勇氣也沒有。

不過惠民黨主席再益倒不是甚麼沒頭沒臉的人。他曾任首相署部長,被視為司法改革的急先鋒和巫統黨內的“良知”。

但只不過短短兩年,再益卻經歷了其政治生涯的幾個大變動:因不滿政府援引內安法令展開逮捕行動而辭去內閣部長及上議員職;被巫統開除,加入了公正黨;代表公正黨參加烏雪補選,可惜以微差敗北;捲入黨爭,而後退出公正黨;成立惠民黨,擔任黨主席。

他的聲望,也從兩年前的如日中天掉入谷底;他的形象,也從昔日被捧為英雄,到今日被譏為狗熊甚至青蛙。

他儘管仍有豪情和鬥志,但在國陣和民聯的夾縫中,我國並沒有太多第三勢力生存的空間,更遑論發展了。

第三勢力要崛起,必須借助形勢所趨,即選民對“兩黨制”徹底失望;也需超越原有的“兩黨”格局,提出更能被選民接納並更能凝聚民心的政治論述。

然而,308大選掀起的政治海嘯和709遊行大集會造成的政治衝擊,在在見證了民心思變的狂潮。在這種政治大環境之下,不少選民對“兩黨制”趨之若鶩,只一心想要促成政權輪替,根本就不想有第三勢力攪局。

在國陣和民聯這兩大政治勢力之間,選民的投票意願也明顯不過,過去的補選和砂州選舉結果,就充份反映了選民這種擯棄“中間路線”的心態。

誠然,“兩黨”惡斗之下,很容易各走極端,陷入“非黑即白”的意識形態之爭;如果有笫三勢力作為平衡,政治的聲音也許會更加多元化,也更能避免情緒化和偏激化的政治行為。

然而,這樣的理想,終究是理想而已,並不符合現實。

所以,一個多月前才宣佈該黨在來屆大選的首位候選人選的再益,才會突然大徹大悟,宣佈不選了。

既然完全沒有把握勝選,與其兩面都不是人,不如就自己找個下台階吧!如此而已,惠民黨並沒有再益所說的那麼偉大,“是為了確保反對黨在大選取得最大勝算”而退選,因為再益不是台灣的宋楚瑜,惠民黨也沒有親民黨的那個分量!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林明華‧201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