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日星期五

02-12-11 巫統炮口下的行動黨

巫統大會炮聲隆隆,民主行動黨像是二戰時的倫敦,遭到連番轟炸。

從慕尤丁的演講開始,到代表們的辯論,行動黨成為“反馬來人”、“反伊斯蘭”的組織;從它意圖廢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國,到它發動五一三事件,一一數來,讓人心驚膽顫。

巫統宣傳主任馬斯蘭直截了當說,如果大選結果出現懸峙國會(Hung Parliament),即是國陣和民聯議席都不過半,導致政府難產;這時,行動黨將趁機奪權。

一旦如此,馬來人將會失去一切。

有人會問,行動黨並不是巫統的直接對手,兩黨幾乎沒有直接對壘的議席,為何巫統的炮口對準的是行動黨,而不是公正黨或伊斯蘭黨?

何況,攻擊行動黨只會讓非馬來人更加同情行動黨,實在幫不到馬華和民政;既然如此,用意何在?

當然,這是巫統的策略。

在大選前夕,巫統必須強化它的種族和宗教特質,以爭取馬來民眾的認同。

它也需要一個假想敵,以突出本身捍衛民族和宗教的地位。

過去的大會,非馬來人往往成為目標,但是,如今距離大選太近,不能得罪一般的非馬來選民。

況且,那也違反納吉的一個馬來西亞口號。

既然不能衝擊非馬來人情感,卻又必須刺激馬來社會的民族和宗教危機感,惟有集中打擊範圍,把對象鎖定在行動黨。

一般馬來社會,依然認為行動黨是代表華人的政黨,也不乏有人相信行動黨是極端的華人沙文主義政黨。

把行動黨的威脅誇大,可以對族群造成一定的壓力。

把行動黨膨脹的同時,也要縮小公正黨和伊斯蘭黨的地位,於是,行動黨成為老大哥,後面跟著的是公正黨和伊斯蘭黨兩位小弟弟;兩個小弟受到大哥的誤導,隨時會出賣族群。

把這些點串起來,就成為一套策略邏輯。

然而,即使沒有扯進非馬來人,也會造成一些不安;畢竟,過重的民族和宗教味道,強調危機意識,對多元社會的和諧與團結有害無益。

納吉在演詞中說,巫統要有更多的新思維,才能跟得上時代的變化。

新思維不能老是用舊材料;巫統今天面對的問題,也不是行動黨造成的。

巫統要爭取馬來人支持,應該表現出它能帶領馬來社會和國家前進,而不能靠假想敵和危機感。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鄭丁賢‧201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