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7日星期三

07-12-11 我們永遠在意母語教育

在華總成立20週年的紀念晚宴上,華總主席方天興提出了華社最關心的母語教育問題,他除了再次公開要求政府批准華社在關丹和昔加末設立獨中之外,也呼吁政府承認統考文憑,並制度化地撥款給華小,在華裔人口密集地區興建新的華小,以及改善華小的師資。

方先生提的,其實都是老問題。所謂老問題,意思就是說,這些問題長久以來一直懸而未決,10年,30年,甚至50年過去了;問題,也仍然還是問題。

華總晚宴的貴賓是副首相慕尤丁,兼任教育部長的他,應該是最有資格回應上述問題的人。

慕尤丁是這麼說的:政府鼓勵母語教育發展,不管在任何學校,即使要學習華文的學生人數不多,官員也須提供華文師資。

他也提到了政府最近批准檳城日新國民型中學設立分校,以及政府已允許獨中生以統考文憑進入師訓等例子,來證明政府在鼓勵母語教育的發展。

這樣的回應,可說是四平八穩;但是,“政府鼓勵母語教育發展”的情況,實際上距離華社的期望還有很大的距離。

華小面對的問題,幾乎天天上報,我們都可以倒背如流了,別的不說,只是一個臨教問題,就讓華社擔憂、困擾了半個世紀了。

政府教育體制下的國民中學,母語班的問題更是一籮筐,很多母語班不但只能在課後開辦,還面對華文教師嚴重缺乏的問題。

當年被說服改制為國民型中學的前華文中學,長期以來也備受忽略,除了面對撥款不公平的對待問題,政府當年允許改制中學三分之一時間採用華文教學的承諾,也沒有實現,以致一些國民型中學成了人們眼中的“四不像”。

至於獨中,作為政府教育體制外的產物,它們的困境,更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回顧歷史,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從開始到現在,就是一部轟轟烈烈的“華教運動史”;但也因為受到的對待,華文教育反而成為華人社群的一項重要資源,不只發揮出巨大的團結力量,也提昇了華社的文化競爭力。

大馬華社一直都把教育當作最後一道不可退讓的防線。在這關鍵點上,華社的立場是非常鮮明的。如果有一天我們撤下了這道防線,那是因為這個國家已經變得真正公平和多元了!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林明華‧201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