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日星期四

01-12-11 巫統的變與不變

巫統代表大會吹響了大選的號角,成立65年、執政超過半個世紀的巫統即將走上戰場、面對前所未有的激烈戰役。

慕尤丁形容來屆全國大選是巫統的生死戰,他甚至用了聖戰的字眼,稱呼340萬名黨員是聖戰士。

巫統領袖指大選將決定馬來人的興衰、抨擊行動黨挑戰馬來人特權,是要把大選和民族命運掛鉤,激起黨員和馬來人的危機意識、激發黨員和支持者的戰意,以掃除民聯,捍衛巫統的政權。

但是,言語上的激勵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巫統必須用這3年來努力振作的成績單,來說服全國1千200萬名選民。

國陣政府的成績單在於轉型計劃的成效。經濟轉型執行方案(ETP)提高國民收入了嗎?國家經濟是否獲得振興?

政府轉型計劃(GTP)是否提高了行政效率、改進了管理方式,從而克服了各種弊端?罪案是否減少,消除人們的恐懼?

政治轉型計劃(PTP)是不是已經到位,或者只是政治上的術語?

我認為各種轉型計劃的效果是見仁見智的,官方可以拿出漂亮的數據,最重要的是民眾的感受和印象。

我也認為,除了政府層面之外,政黨的改革,特別是巫統的轉型做得不夠,特別是領袖和黨員思維的改變。巫統成員不改變,就難以推動草根的進步。

在推行ETP之前,政府先推介主張擯棄種族固打制的新經濟模式,因為受到反對,新經濟模式已經被遺忘,這是一個遺憾。

國家經濟要向前邁進,應該要有新的模式;只是整修一下舊模式的門面,不可能和採取積效制的國家競爭。

巫統成員也應該認清政府和政黨、官職和家庭的界線,避免犯上過往的錯誤、讓國陣成為眾矢之的。

譬如,國家養牛計劃出現一些疑問,巫統婦女組主席莎麗扎應該協助厘清,自我捍衛無法消除外界質疑,須知即使莎麗扎不再參選,其他婦女組候選人還須面對選民。

第二個缺憾是,黨領袖未決定巫統的未來方向。

巫統最重大的改革是修改黨選制,即推行中央黨職直選制及廢除提名固打,以杜絕金錢政治;黨選是全國大選過後的事情,但是黨的鬥爭精神未注入新的元素,就無法回應新時代的挑戰。

巫統可以持續其馬來人議程,不過應該和世界接軌,讓巫統成為一個更開放和進步的政黨,改變非馬來人對它的刻板印象。

巫統是一個龐大的組織,改變並不容易,但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只有變,才能迎向藍天。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林瑞源‧201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