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日星期四

01-12-11 大魚吃小魚才是好魚

記憶和權力的久長,終將決定一切。

 李爺出新書,歷史的文字隨他起舞。他關起門寫書檢驗別人,現在他被人翻開檢驗,老骨頭一根根被翻起,來回敲打。

 有人或有幸從書中“知前之荒誕,覺今之危禍”,覺得李爺爺好偉大;當然也會有人“知前之危禍,覺今之荒誕”,看見歷史流沙,看懂昨是今非,華教罪人連懺悔都那么跩。

 李爺稱他之所以寫《我一生的挑戰——新加坡雙語之路》這本他最重要的書,是因為雙語政策是新加坡成功故事的基石。

 但自傳式的文字春風,往往淨化了歷史,美化了真相,經化妝術包裝的政治春語,左頁自吹自擂,右頁可歌可泣,有點像面子書上,那些因為寂寞想引人注意找人陪的孤獨男女。

 新書推介禮上,李爺說當他開始擔任總理時“國人大多數不會講英語,他們使用方言、馬來語、淡米爾語和其他語言,像是水族館裡不同種類的魚,看似在一起但卻是分隔開來的。各族群彼此孤立,不相往來”。

 現在呢?李爺爺可能《聯合早報》看多了,沒看《聯合晚報》很久了。地鐵上講華語的新加坡阿嫂和中國大陸新移民,還是水族館裡不同種類的魚。

 最遙遠的距離

 阿嫂聽不懂新移民講的普通話,不明白做么新移民講話“唄”來“唄”去;Then hor,新移民也搞不懂新加坡人說華語幹嘛都“恩媽”來“恩媽”去。他們的下一代許多都在彼此競爭埋怨仇視,希望快快長大進入社會大魚吃小魚。大魚吃小魚的玩法李爺爺最清楚。

 今天的地鐵是當年李爺爺眼中的水族館,同種同言同語的人,不相往來的多,溝而不通的更多。

 地鐵上的OL和阿嫂都知道,在新加坡,Prada就是Prada,Bata就是Bata。新加坡人之間最遙遠的距離,不是語言,是Money。

文章来源:中国报 作者:甄子權 201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