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日星期五

02-12-11 政治進入華校由來已久

打從小學開始,政治人物到來學校演講,是常有的學校活動節目。

這是60年代的事情。我的小學母校坐落在偏僻的山村,一條馬路直通十多英里外的城市。小山鎮分成四個村莊,村民以務農為主,有些村民則從事割膠工作。村里唯一的學校,是村民合資捐獻創建的,根據校史記載,少說也有百年的歷史。

我在1957年就讀小學一年級,當時的校長是該地一位響噹噹的人物,也是一位馬華政治紅人。學校校務處辦工的書記、雜工,及至食堂的承包者,清一色都是馬華黨員。(這是我長大之後才獲悉的)

我們的校長是位長袖善舞的文人,不但把學校管理得井井有條,而且還能為村民排解糾紛,是典型的德高望眾長者。學校的董事長是政府委任的村長,知識水平不高,凡事都依賴校長去處理。

由於校長人際關係好,與馬華關係密切,凡學校有重要活動,都能「請」到重量級的馬華要員前來視察。這些珍貴的歷史片斷,能從建校百年史的畫冊中找到。

身為一名有馬華背景的校長,他尊重校友的政治立場。雖然對政始的看法不同,但在建設學校、發展華文教育的立場上,大家的態度是一致的。為了母語教育,彼此拋棄成見,攜手共進,為民族事業獻出一份力量。正是由於他的度量,贏得校友的愛戴,以大局為重,跳出政治框框而不故步自封,確實難能可貴。

這樣的風氣一直沿襲下來,長大後,我因為生活而搬遷到別處,不過,與校友們仍然保持聯絡。這些年來,家鄉發生很大的變化,隨著人口城市化,母校多次擴建,以容納外地遷來的適齡學童。每次學校有重要的活動,當事人都要小心翼翼,安排首要貴賓演講,而首選的自然是馬華的當朝要員。在我的記憶中,鮮有反對黨代表受邀上台演講。

從這家學校畢業出去的學生,好多都成為了馬華的要員;但,令人奇怪的是,這個國會選區卻是反對黨的強區,執政黨派人來競選的結果都屢戰屢敗,令人百思不解。

把政治帶入校園,在50年前已經存在。不過當時是執政黨一面獨大,大家也認為理所當然。今天出現新的政治局面,具有政治立場的學校當事人,很難做到面面俱圓。一時之間,也有無所適從的感覺。不過,如果不堅持已見,自鳴清高,能求同存異,一樣海闊天空。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劉石 201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