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4日星期六

14-07-12 當副教長務求對得起華社

7月初,受邀到怡保霹靂海南會館演講。這間會館今年慶祝100周年。想起百年前會館成立的前一年(1911),正值中國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推翻了清朝政府。而也就在這一年的農曆七月廿五日,在怡保舊街場,一位正直的海南人在這裡出生了,他就是朱運興先生。

這位海南鄉賢,曾經擔任霹靂海南會館會長達28年之久(1946至1974年),也曾歷任多屆的馬來西亞海南會館聯合會會長。朱運興曾說,在馬來亞海南人數不多,有經濟能力送其子女進入大學讀書者甚少。然而,我們不能因為家境貧窮,就讓其大好前程斷送。所以海南社群應該集合財力,發揮互助精神,培養此輩為有用之才,這是會館組織同仁必須肩負起的責任。1955年,海南聯會(當時稱為“瓊聯會")首創會館同鄉子女“大學獎學金",1959年頒發“大學貸學金",開新馬鄉團大專獎貸學金之先河。當年的此項議案,就是由朱運興領導的霹靂海南會館提出的。1960年代,朱運興更是領導瓊聯劇團到馬來半島東、西海岸為同鄉子女大學獎貸學金做巡回義演,籌得不少義款。

朱運興也是馬華公會的發起人。1954年聯盟最高決策機構成立,他負責起草聯盟競選政綱“獨立之路"。在政綱裡,他特別強調“對於本邦各民族的學校語言及文化,非特不使消滅,且予鼓勵"。1955年朱運興當選近打南區聯合邦首屆民選立法議員,並於較後受委擔任教育部副部長。

是年,馬共領袖陳平與首席部長東姑阿都拉曼舉行“華玲和談"。溫故知《建國之路》記說,湊合這次華玲和談的真正主角,就是朱運興。當年他年僅43歲,就被當時的內閣推選為與馬共代表談商而安排了較後的華玲和談。溫故知說朱運興是“辦事精明能幹"之人,其“辯才極高,志氣亦大",而且精通多種語言。這裡面據說還有一段古:和談前夕,馬共為確保其領袖“出山"和談的人身安全,遂要求英殖民政府欽差大臣兼作戰部總指揮鄧普勒爵士“入山小住",鄧氏最後卻臨陣缺席,朱運興情急之下,只好向馬共獻議,代替鄧普勒,入山當人質。此種勇氣,誠乃真英雄是也。

當然,朱運興的言行最令人感佩的,還在於他擔任副教長期間的風範。其任期雖短,卻始終堅持維護母語教育,處處為華文教育請命。即使丟官,也在所不惜,是大馬華社至今最受人尊敬的一位華裔教育部副部長。教總主席林連玉曾說,朱先生是個熱愛華文教育的人。在他擔任教育部副部長期間,對華文教育作出很大貢獻。
蕭洋《朱運興評傳》評說這位前副教長朱運興先生,是把一生交給華社和政府,在仕途榮華與民族大義之間,毅然選擇後者。這種處處為華教請命的赤膽丹心與犧牲精神,實為典範。

朱運興是“人民的部長"。他當副教長的時候,常在公眾場合演講時很謙虛的表示,關於教育問題,希望各位多多指教及提供寶貴意見。為瞭解人民對教育法令的看法,他經常向林連玉、嚴元章等華教人士請教,征求他們的意見。朱運興指說,聯盟政府是人民選出來的,是代表人民執政的政府。所以一切都應該聽取人民的公意。

他說:“一個真正的民選政府,必先尊重民意,然後才能獲得人民的擁護。如果置民意於不顧,便成為獨裁了。我認為一個做了代表人民的議員,或是人民公僕的行政人員,是絕對不該出賣良心的。"

朱運興曾如此嚴正的指出:“副教長是份苦差,憑良心做事,務求對得起華社。"今我來思,我們的人民代議士及部長官老爺們,聽了朱運興這些話,然否心有戚戚焉!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安煥然 2012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