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关承华著)是一本指导青春教师和家长如何帮助、教育青春的孩子顺利成长的普及性读物。作者关承华同志成功地运用了自己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以母亲般的爱心、耐心及责任心为学生及学生家长填平了两代人之间道道沟壑,为“青春期”和“更年期”架起了心灵互动的桥梁。关承华老师的这部著作,集学术、经验、故事于一体,具有较强可读性与感染力。
用爱心读懂孩子。翻开这本书,你能感受到一个“爱”字从开篇写到了结尾。作者每天面对着一群生龙活虎的孩子,他们在这个年龄正体验着心灵与身体的发展变化,世界观、价值观这时已逐步形成。当他们不得不在一边尽情挥霍着来自家庭之爱的同时,也要以稚嫩的肩膀去承受家长“成龙成凤”的希望和社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这些青春期孩子头脑敏捷,思维活跃,知识面宽,逆反心理强,极易与“更年期”的家长发生碰撞。根据关老师多年细心的观察,得出的定论是“不都是孩子的错”。书中以大量的实例举证“孩子的身上有家长的影子或家长教育痕迹”,阐述了家长是孩子第一位老师的重要性,分析了父母和家长两个不同角色的重合与区别,指出“是好父母,不一定是好家长”。
如何做个成功的家长,作者支招的方式是从了解孩子入手,以理解孩子作为前提,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成为孩子的朋友。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读初三的女生“一度情情绪低落,无心学习。她的异常表现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找她谈心,她吞吞吐吐地告诉我,爸爸妈妈在闹矛盾”。这位充满爱的老师从观察中了解到这位学生的内心痛苦的真正原因,及时到这位学生家中进行了家访,分别告诉家长孩子的情绪低落,影响学习是因为父母闹离婚所造成的,使得父母大为震惊,关老师以极大的爱心帮助这位学生与家长沟通,使她的父母重新审视矛盾,最终为了孩子而放弃离婚的念头,让孩子重新得到一个完整的家庭,解决了孩子的心理忧患,顺利参加了中考。
用耐心贴近孩子。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君臣父子,师道尊严,很多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的原因,拔苗助长的心情迫切,不允许孩子有丁点松懈,家长们将“说”的权利专横地留给了自己,孩子们只有当听众的资格。长此以往,随着孩子青春期的到来,对家长的“唠叨”形成逆反心理,逐步拉大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别和青春期和孩子较劲》透彻地分析了青春期孩子逆反心理形成的过程,指出了家长教育方式上的错位,一针见血地批评“唠叨”的后果是阻塞了孩子与家长交流的通道,封闭了孩子的心扉,堵住了孩子的嘴。
作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得出一条重要的教育经验,即: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心态放平和了,——倾听,高明的家长会倾听。这的确是这部著作成功经验之说。作为一个家长,去听孩子的倾诉甚至是发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家长的修养和耐心。作者关承华老师的可敬之处在于她有着极大的耐心来倾听青春期孩子的各种声音,好的、不好的,她都能仔细地听进去,并对症下药地给予孩子们及时的帮助。比如,初中生对异性同学的倾慕是敏感而又秘密的话题,但很多孩子们愿意将自己的秘密说给关老师听。面对这些情窦初开的孩子,关承华老师以一颗母亲般的心倾听、交流、引导帮助这一时期的孩子尽快摆脱情感的纠缠,帮助孩子顺利渡过青春期情感的燥动,走出情感的误区,使之能专心学习。
用责任心对接起“双期”互动。作者关承华老师的辛勤汗水换得了家长与学生的爱戴和尊敬。她用心育人,如果是一个好学生,经过关老师的精心培育,可使他发展得更加全面。书中列举一名关老师十分得意的学生“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孩子”。(现已上北京大学)就因为偶然两次没交作业,关老师不动声色地用电话告知了他的母亲,并要求他母亲将忘在家里的作业立即送到学校来,当这位学生的母亲专程将作业送到学校后,该学生为因自己疏忽而连累了母亲而深感自责,从此改掉了丢三落四的小毛病。
如果是一个身上毛病较多的学生,经过关老师细心的调理、真诚的帮助,随时了解学生的心里变化,行为表现,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用理智、用责任心在孩子和老师、家长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书中以大量的事实强调了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责任心和教育方法的重要性。当孩子在学校受了某种委屈或形成了对他的某种偏见,作为家长如何能使孩子的情绪得到缓冲,缓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如何培养孩子宽容、自省的良好品质和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作者关承华在书中为您作了一一的解答。
著作的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十分自然流畅,作者娓娓道来,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大实话、大白话、大俗话”。但是,你一定会被作者几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会被她的育人艺术方法与技巧所折服;作为家长,能从阅读中汲取很好的经验,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双期”互容、互助、互动,尽量减少“碰撞”,别和孩子较劲,使孩子在“心理断乳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