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人認為以英語學數理,底子打得好,日後深造,跑贏大隊十拿九穩。最壞打算,起碼能跟得上課程進度,不致落後。
德國、日本、俄羅斯、意大利、台灣、中國等地高等學府學術水準備受認可。
德國是科技大國,其中著名企業思愛普(SAP),在企業資源規劃(ERP)電腦軟件領域獨步全球。該軟件之數據庫命名方式皆用上德文。若懂得德文,在這行發展簡直是如魚得水。
二次世界大戰前,德國優秀科學家多不勝數,某些為德國納粹政權效力,某些則逃亡各國如蘇聯和美國。這些科學家都是以德語做科研,並寫出各種嚴謹理論。
德語在哲學領域成就更大,大師輩出,如康德、尼采等人。心理學領域更有鼻祖弗洛伊德與榮格。馬克思也是德國人,用德文寫出《資本論》巨作。
古埃及有很多知識流傳至古希臘古羅馬,然後再由阿拉伯人繼承發揚光大,爾後更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流傳至歐洲。期間,這些知識經由不同的語言流傳,衍生了無數詞匯,如今都為英文所吸納去了。舉例,化學用語“鹼”,英文為Alkali,其實該詞彙乃源自阿拉伯文al-qaly。“方言”,英文為dialect,源自希臘文dialectos。類似例子為數不少。
以華文為例。佛教東來,華文詞庫因而豐富。佛、禪、塔等都是佛教詞彙。我們如今用之而不覺得這些詞彙都是外來的。
從以上種種,我們得認真思考,非英語為數理教學媒介語不可?當然,用何種語言,影響深遠,考量要足。
華文背景深厚,有悠久歷史撐腰,著作豐富多樣,可惜類似《天工開物》的作品不多。中國封建朝廷無法及時參與工業革命,導致華文缺席於許多現代學科,現代化需參照各西洋國家經驗。到今天很多華文著作都需參考西洋文獻。其實華文發展歷經數千年,表達能力理應豐富,現在則處於成為先進語言之過渡期。如今中國國力日盛,華文要成為現代知識語言指日可待。唯更為首要的是要力保城牆不失,不受外文影響,或惰於意譯外文而直接使用外文於文章裡,這是惡果,也是為外文所左右的因,一旦深陷就欲罷不能了。所以,華人絕對要對母語有信心!
至於馬來文,成為教學媒介語也沒問題。有政府、國家語文出版局,還有馬來文報章如《馬來西亞前鋒報》等為其護航。馬來語要成為先進語言,確是要有實踐機會,各有關單位尚有待努力實現此願景!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勇瑜 201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