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8日星期二

08-05-12 读《经济学人》评论有感

兜兜转转,吵吵闹闹,还是离不开政治,离不开大选。

甚么时候大选?是428大集会过后,眾人最关注的问题。

6月也好,7月也好,9月也好,那个大选的球,仍然在首相脚下,国阵掌握了选择选举日的主控权。

但影响这届大选的因素很多,如养牛风波的发酵,如华小师资和大学免学费课题的余波,如选举公平与否的诉求,如稀土事件的爭论,以及一连串的转型计划、废除恶法、制定新法和修订旧法的反响,都可能衝击选情,左右朝野胜败。

308海啸选举以来,马来西亚社会的改变,无疑相当巨大。几场万人参与的社会运动,凸显了民心思变並非空穴来风的假设和假象,也令来届大选出现胜负难测的迷局。

709大集会和428大集会的效应,是大马政治风向的一个重要观察点。

比起709,428不只参与的人数更多,也在国內外同步举行,以规模论,后者显然更胜一筹。但深具影响力的《经济学人》却指出,参与709示威的人数虽然相对少,但它所带来的政治衝击却是惊人的。

《经济学人》把428大集会形容为一场“平局”的竞赛,原因是:虽然它再次显示了警方的蛮横,但政府也可藉此突出了某些集会者的暴力行为。

英国出版的《经济学人》是一份在全球发行的杂誌,其评论文章向来深具重量,它对我国政治局势发展的视角,虽然未必准確,但却很值得参考。

无可否认,428大集会所引发的爭议,確实比709大集会来得多,除了警方过度暴力执法的指控外,有关它是否已被“骑劫”,以及安华与阿兹敏被指煽动集会者硬闯独立广场的指责,都一一被人挑起。此起彼落的口水战,无疑已造成大集会的诉求失焦,甚至受到扭曲,即便是净选盟內部,也为此而出现意见分歧。

这样的演变,也许是净选盟之前没有估计到,也不愿看到的结果。

我个人的观察是,2场大集会过后,朝野两极化的现象是更加激化了。国阵和民联的支持者,不但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政治立场,反而是“信念”更加坚定不移了,也更加由此而陷入了非友即敌的恶斗之中,令整个社会被衝突不断的政治氛围所笼罩,却少了一个社会应有的反省与行动。

或许吧,这就是所谓民主的阵痛。在大选日期確定之前,在选民投下选票之前,如此持续性的政治对抗现象,我们无法迴避,只能睁大眼睛,直视它、面对它;最后,用我们的选票,去总结它!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林明华‧201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