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2日星期五

12-04-13 永遠的鐵娘子

一個已經隱退20幾年的老婦人,高齡87離開人世;然而,這個必來的死訊,卻讓全球瀰漫一片悼念的氛圍之中。

惟有撒切爾夫人有這種感染力。

全球主要媒體,大部份都在封面刊登撒夫人的遺照;不管是她盛年的玉照,或是老年的照片,同樣是那一絲不苟的茂髮,尖銳逼人的眼神,剛直的神態。

電視國際新聞的影像,重現她那高吭的聲音,酷酷的風采,畢直的腰杆,以及永遠挽在手上的包包。

這個郊區雜貨店老闆的女兒,憑著她的智慧和意志,改造了英國,也改變了世界;造就了她的傳奇和不朽。

我打開《經濟學人》的網站,看看這份英國權威雜誌如何評價他們的撒切爾夫人。

19791990年擔任首相期間,她讓英國成功轉型,並且留下可以和馬克思、毛澤東、甘地或里根媲美的意識形態遺產。"這可以作為一段經典的輓詞,或者是墓誌銘。

她留下的意識形態,讓研究她的學者,以及媒體人在她的名字之後,加上了“主義"二字,成為各國爭相模仿學習的“撒切爾主義"(同樣是英國巨人首相的邱吉爾,名字後還少了“主義")。

這是她改造英國的肇始。

70年代的英國,乃至西方國家,二戰後的榮景已經枯竭,經濟缺乏生產力,社會缺少活力。

人民過慣了安逸的日子,已經不懂得奮鬥和競爭;大家都向政府伸手,要求政府提供援助和福利,以為政府的責任就是供養人民。

政府不敢得罪人民,為了執政和連任,處處討好和遷就,增加福利開支,提供失業津貼,供應免費牛奶和罐頭。

人民愈來愈懶,政府愈來愈窮;當政府沒有能力加薪和提高津貼,各行各業就走上街頭示威。

開始時是煤礦工人上街,接下來是運輸工人,然後是教師、警察、消防員、垃圾工人……。

英國接近癱瘓,城市像是大垃圾場,這個國家看來已經完蛋。
 
政客們沒有辦法,才讓撒切爾夫人冒出頭來。
 
她把抗議人群驅散,把示威頭子抓了起來;公務員不回到崗位,就把他們開除。

政府沒錢,就把國營機構賣掉,開啟私營化先聲,讓私人企業去經營;政府缺乏預算,就停止補助和津貼,人民靠就業和創業來過日子。

撒切爾主義就是告訴人民,政府不是慈善機構,而是一個管理機構;人民不能伸手,而是要靠自己的雙手。

人民開始時怨聲載道,恨死這個霸道的女人;但是,就在人們準備投票要她倒台之際,發現生活有了改變。

示威群眾不見了,城市乾淨了,地鐵準時了,政府有效率了,企業有活力了,工作機會增加了,生活好轉了,大家也不需要依賴政府了。

英國的黑夜過去,迎來戰後二次復興。

撒切爾主義傳到美國,里根用以改造美國;爾後,戈爾巴喬夫要改革蘇聯經濟,也是以撒夫人為師;撒切爾夫人、里根和老戈還共同結束了冷戰,當然,也瓦解了共產黨統治的蘇聯。

而中國的改革開放,推動自由經濟和市場改革,也是撒切爾主義的延伸。

今天的世界,怎能不悼念鐵娘子!

而今天的大馬,又何嘗不需要撒切爾的精神!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鄭丁賢‧ 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