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7日星期五

27-04-12 施与受

一些年轻朋友告诉我,有意参加428大集会。我有些惊讶,换作几年前,想必她们不会这么做。那么,是甚么促使她们改变呢?

对於这个问题,有者答不出来;有者只说“不让青春留白”。

也许这几年来,集会风气之盛(海外和本地),对大马人有“潜移默化”之效,懂得將心中的不满適当表达出来。比起若干年前,確实是在民智启迪迈进了一大步。

笼统而言,擬参加428集会者,基本上分为4大类:一、支持净选盟;二、支持反稀土;三、支持以上两者;四、没有特定目的,只想藉集会表达心中不满。

不管哪一类的反对声音,都已是水乳交融,很难仔细区分。无论如何,个人的反对声音很小,但凝聚起来就是一种力量。

愿意走上街头的人固然不少,然而选择这天不出门的人也很多。站在民主角度,这些人的意见也应受到重视。不出声,不代表心中没有想法。沉默的大多数,往往才是杀伤力最强的一群。

到底多少人愿意发声,428大集会是风向標之一。大家都希望一切能在和平的方式下进行。没有肢体衝突,没有催泪弹,没有禁用场地的问题,这一切能否如愿,还看明朝。

镜头一转,再谈谈近期不断发酵的免费高教问题。一些打算让子女在独中就读的家长,谈起此事时表示,將来子女多半是在海外求学。同为纳税人,不但无法享有免费本地大专教育,还必须为此缴重税,未免不公平。

这些意见一针见血,要实施免费大专教育,除了各种客观条件,还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各源流教育必须受到公平对待。否则,对夹缝中求存的华教甚为不利。

此外,也必须考虑到施与受的问题。世上没有免费的事物,羊毛皆出自羊身上。政府给予人民的津贴,其实仍间接由纳税人承担,抑或牺牲其他社会福利。

假设有朝一日,大专教育真的全免,大学生们受惠了,享有几年稍微悠游的时光。他日踏入社会工作,除了房车贷外,面对的是比重更高的税率。这笔账,其实算起来是一样的。

届时,他们会否又以负担沉重为由,拒绝缴税呢?希望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否则对当日“资助”本地高教的缴税人而言不公平。

今日受,他日施;有施有受,这才是正道。一切不过是胥视先甜后苦,或先苦后甜而已。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杨丽琴‧201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