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要晉身高所得的進步國家。
-------------------------------------------------------------
以下是真實故事:一名大馬政要到新加坡動心臟手術。
手術成功。政要康復期間,要向醫術高明的3位手術醫生,包括麻醉醫生,親自道謝。
他說道:“感謝新加坡的醫生……。”
“對不起,閣下,我來自馬來西亞。”一位醫生打岔。
“我也是。”
“我也是。”
------------------------------------------------------------------------
一家大馬企業要在外國發展一個新市鎮,委託新加坡一家跨國公司規劃。
雙方第一次見面,新加坡公司派了7人高層隊伍,從總執行長、首席建築師,到財務主管,一字排開。
會談順利,大家放鬆心情,閒話家常。
大馬企業的主管說:“我老家在森美蘭州庇朥,那裡的榴槤最好吃,以後你們到馬來西亞,我請大家吃庇朥榴槤。”
“啊,你老家是在庇朥甚麼地方?我也是庇朥人。”
說話的是新加坡公司的那位總執行長。
接下來,七嘴八舌,另外那6名新加坡公司方精英紛紛報上身份。
“我是馬六甲人。”
“我來自霹靂江沙。”
“我在昔加末長大。”
“我的老家在……。”
一個不缺,完全都是馬來西亞製造。
---------------------------------------------------------------------------------
類似故事,數之不盡。
故事的背後,另有故事。
一些人是被國內大學拒絕,一些是被政府獎學金拒絕。
10個A,比不上別人10個B;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過一道長堤,是另一個世界。
每一個故事,每一個主角,都是一個感慨。
---------------------------------------------------------------------------------------
馬來西亞僱主聯合會統計,目前在國外就業的馬來西亞人,總數約78萬5000人,其中44%是在新加坡,其餘分佈在香港、中國、澳洲、英國、美國等。
在這之中,大約三分之二是專業人士。
與此同時,大馬的客工200萬人,多數來自印尼、孟加拉、緬甸、印度、越南。
他們從事勞力行業,不需要識字,只需要一點腦力;低技術、低知識,當然,低薪資。
馬來西亞成為出口腦力,入口勞力的國家;知識貿易出現嚴重逆差。
-----------------------------------------------------------------------------------------
政府從2000年開始,鼓勵人才回流,提供各種獎掖,包括稅務優惠等條件。
快10年了,只有770人響應,平均每年約80人回國服務。這770人,只是海外數十萬人才的滄海一粟。
然而,即使這一小撮人,許多也是回了又走。
而許多年輕人,也未能在這裡圓夢,於是整理行裝,走向陌生的國度。
-------------------------------------------------------------------------------------
而他們說,大馬要成為高所得的進步國家。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 ‧作者:鄭丁賢‧200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