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日星期日

02-11-2008 我不知道,也不明白。


有一些事,你不认为有何不妥,但它偏偏引起争议,挑动情绪。

最近,类似的例子,多不胜举。

槟州政府设立多种语文路牌的计划引发风波,是其一。

刘秀梅受委为雪州经济发展局代总经理被非议,乃其二。

还有很多很多,故此略过。

先谈路牌问题。

记得小时候,国内街道上出现包括中文在内的多种语文路牌,是很平常的事,大家都习以为常,没有人会认为不妥。

但不知何时开始,路牌也“敏感”起来。因为“敏感”,中文字消失了,从此无影无踪。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张我在一个月前拍摄的相片。

很多朋友和同事都看过这张相片,有人看不出所以然来,便问我为甚么要拍下这张相片。

说真的,这张相片,的确不精彩,角度不好,构图也不美,打直看,只看到一根冷冰冰的电灯柱,和柱上悬挂着的几个牌子。

我的焦点,不是灯柱,而是灯柱上的路牌。

灯柱上悬挂了4个路牌,由上而下,分别写着:5 ST NW,西北区 五街,ST NW H,西北区 H街。

对了,焦点就是:其中两个路牌,写的是中文。

这张相片,拍摄地点是美国华盛顿的中国城。不是马来西亚吉隆坡的茨厂街。

为甚么是美国,而不是马来西亚?

这是我由此而生的一个疑问。

因此,我特意拍下了这张相片,希望朋友们能看图反思。

我不知道,也不明白,为何在马来亚大学文学及社会科学系教授拿督再纳克林眼中,路牌使用多种语文,竟然是违反大马宪法精神,且应在煽动法令下受到对付的滔天大罪。

显然,种族、语文问题,仍然是马来西亚挥之不去的幽灵,无时无刻在对着我们张牙舞爪。

刘秀梅在创立了44年的雪发展局累积了33年的工作经验,并担任了11年的副总经理,然而,她受委为雪发展局代总经理(请注意,‘代’而已哦!),不只受到前雪州大臣拿督斯里莫哈末基尔的反对,也受到回教党雪州行政议员拿督哈山阿里的非议。

悲哀的是,刘秀梅的受委之所以被质疑,不是因为她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而是仅仅因为她是非土著,用基尔堂而皇哉的理由是,“已引起马来人的不满”。

可怕的是,由血统而非能力决定一个人的升迁,居然已养成了一种“理直气壮”的习惯A甚至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

槟州的路牌风波也好,雪州的发展局代总经理之争也好,竟然还有人搬出“法律条文”和“国家政策”来为自己的论点“背书”,孰不知,时代在变,万物在变,法律和政策怎能一成不变?

事实上,法律和政策都无法预知未来,因此,再完美的法律和政策,也必须因时制宜,不时检讨,不时修订,使之更趋完善,才能更加符合时代和人民的需求。

资料来源:星洲日报 作者:林明华 2008.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