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6日星期四

16-04-2009 多元教育比單元教育優越

新首相納吉上任,提出“全民的馬來西亞”的治國總方針。兼任教育部長的副手慕尤丁,取代三度舉劍的希山慕丁,也表示“雙武吉”補選華印族選民已成了“造王者”,巫統將首先拉近與他們的距離。如果這些許諾能見之行動,將是全民的福音。

董總主席葉新田最近表達了華教的良好願望,寄望納吉政府改弦易轍,實行多元教育
政策,回歸母語教數理,華小按人口比率增建,恢復華校董事部主權,承認獨中文憑等。華總也表達了同樣的意見。政府應當將華社的心聲作為改革的根據。

華教界認為,多元國家的馬來西亞實行多元政策,是理所當然的,不但為全民國家的基石,也為當今多極國際社會之所需。要落實“全民國家”,巫統首先必須放開拉緊的胸懷,回到多元的現實中來,去除“禁忌”或“敏感”,即認為華教是沙文主義的心頭刺。

現實是,全國華小不到兩千所,獨立後不增反減(受華小不許增建減所限),而國民小學今日已多達5000所。中學傾斜度更大,真正華文中學碩果僅存的只有獨中,總數也不過60所;以國語為媒介語的中學(包括國民中學、國民型中學)數倍於此。

假設政府增建新華小50所,承認獨中文憑,也改變不了兩種體制的巨大落差,也就不應該產生誰侵犯誰,或重彼輕此的敏感問題。

新加坡資政李光耀最近表示,如果馬來西亞同等對待各源流學校,人力資源更勝新加坡一籌。你可能有一百零一個理由不同意李光耀,但他的話則是事實。培訓人力資源已成了全球各國追求進步的統治哲學。

英美走在前頭不用說,日本、韓國、加拿大亦莫不如是。應當強調,這些國家,實行的是多元教育,即母語教育,不是單元教育。加拿大是最有說服力的例子。

巫統常說的架構轉型的挑戰,其實就是改單元為多元的挑戰。以績效為原則,唯才是用,國家發展起來了,各族人民皆普遍受惠。況且,在平等基礎上各源流教育互相交流,可收取長補短、共同成長之效,以及消除猜疑,加深瞭解和團結。

政府只要稍加解釋多元的好處,任何誤解都可以冰消瓦解。我們不否認務實的防範措施是必要的,比如遏止極端份子的挑唆,平等措施逐步實行,逐步拓寬和深化。

事在人為。用納吉的話來說,如果他真的“聽到了”華社的心聲,而且放棄“只有我知道甚麼是最好的”(the government know the best),“以人民為本”,“及時表現”,那麼,事實再清楚不過,不必我們嘮叨了。

资料来源: 星洲日報 作者:麥翔‧ 2009.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