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雪補選成績,建構在3個族群的集體政治心理。
馬來選票是看從前;印裔選票是看現在;華人選票是看未來。
馬來票:國陣拿到了大約65%的馬來票,決定了補選的結果。
候選人是卡瑪、亞倫或納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巫統。
在這個政治意識保守的選區,巫統是馬來民族重要的歷史資產,巫統領袖是政治權威,巫統的意識形態是生活的一部份。
墾殖民村落,掛上印有40年前敦拉薩黑白肖像的海報,一再的告訴馬來選民,不能忘記巫統給他們的照顧。
敦拉薩和納吉父子,代表一種傳承,在馬來社會是件美事;拉薩照顧大家,納吉也會照顧大家。
巫統領袖和幹部下鄉,總會提醒選民,他們今日擁有的一切,是巫統爭取而來的。
對於外在世界的變化,保守選區的馬來選民,知道不多,興趣也不大。
只要繼續支持巫統,就可以向從前一樣,繼續過生活。
重視歷史,珍惜從前,這是馬來民族的特性,也是巫統壯大的憑藉。
印裔票:印裔票流動很快,大起大落,能夠瞬間消失,也可以很快集合。
一場興權會運動,把國陣的印裔票吹得七零八落;一番安撫,幾個動作,即使社會條件未變,印裔選票還是會投懷送抱。
印裔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地位每況愈下;人口的單薄,很難期待未來。
這種處境,衍生一種只求活在當下,隨遇而安的心態。為了眼前的需要,很容易接受一種政治上的交換關係;也比較容易滿足短期的利益。
國陣針對印裔社群的需要和心理,提供便利,也扭轉印裔票劣勢。
華人票:華人票倒向民聯,支持率衝上另一個巔峰,幾乎達到80%。
國陣領導層,從巫統到馬華,都問為甚麼?
難道“一個馬來西亞”還不夠嗎?加上對華小、神廟、基建的撥款,以及眾領導人演講時穿插的華語和福建話,為何挽不回選票?
華人到底要甚麼?
華人要的是未來。
對於一個基本上解決了溫飽的少數族群,眼前的一些好處,沒有多大意義。
問題在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感,以及不知何去何從的焦慮。
華人人口比率不斷下降,以及目前種族政治結構不利於少數族群,是華人心裡的最痛。
納吉的開明政策雖然很好;但是,民聯的非種族政策,提供更大的安全感。
國陣要得到華人的支持,必須徹底改革,放棄種族政治,讓華人對未來有希望。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 ‧2010.04.26 作者:郑丁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