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日星期五

01-04-11 奉行环保节俭清明节

清明节为全球炎黄子孙缅怀先祖至亲,祭祀故人的传统节日,富深厚传统文化内涵。近年来,物质文明发达,在商业化趋势推进下,清明祭祀仪式日趋铺张浪费,既挥霍且污染环境,各方宜助还原清明节敦亲睦族、慎终追远的孝行表现,以及象征大地清新明洁、万物生机盎然的节气意义。

以中国为列,人民生活安定富足,清明节祭祀活动便开始跑调,拜祀仪式趋向阔绰夸张,讲究排场。去年该国人民在清明共烧掉香烛纸料高达千吨以上,单是正日当天便烧掉逾46亿令吉,它虽为市场提供了庞大商机,但同时也形成斗比有钱和互争面子的歪风,让大好清明节变成“炫富节”。

我国不同信仰的华人各有祭祀方式,但免不了都要将先人的坟墓周围清除干净;以及加土或重新漆字等俗称“扫墓”活动。基督教和佛教徒多以鲜花和水果供奉,诵经祈祷长埋黄土下的亡魂长眠安息,祭祀过程淡雅清香却不失务实庄严,且完全符合环保条件。

一般民间信仰者或道教信徒则备牲肉、蔬果、花卉、清香、蜡烛及各类纸札祭品如元宝和冥币等,颇为隆重其事。焚烧纸札品未必真能让亡魂享用,仅是后人的一番心意,祈求先人“丰衣足食”,表达对故人的深切哀思缅怀和无限感恩尊重,纯为悼念先人的一种传统孝道表现方式,各方无须以迷信的世俗眼光待之。

现今纸札品五花八门,紧贴潮流,从信用卡、电脑、大房车,大房楼到添油站皆有,商业味浓;只要市场有需求,纸札品未来仍会推陈出新。尽管焚烧纸札祭品为个人自由,惟均宜适可而止地焚烧,以助节能减排和发扬俭朴传统,让清明节逐渐从浓郁烟熏和过度挥霍中走出来。

从古至今,清明祭祀方式一直在改变中,但演变过程丝毫没动摇它深厚的慎终追远、传承孝道的核心价值内涵。清明节更反映早期华团在为宗乡人提供葬身之地作出的重大贡献,不少华团义山小组并从盈利中拨款资助教育和社会福利事宜,形成独特的马来西亚义山文化和珍贵华社遗产。

今天寸土如金,更多人采纳火葬和安放于骨灰塔,加上商业化美观墓园兴起,使后人无需面对塞车和清除棘草之苦,并助缓和传统义山爆满后,难以获得政府拨地开辟新义山的瓶颈困境。而在数码时代,全新的追思空间“虚拟墓馆”和“网络清明”日渐风行,历代先人资料可被输入电脑只,且可轻易增添追思人物和翻新资料,让散居各地的后人保存完整家谱,并在清明节时同步上网祭祖,让敦亲睦族的古老传统代代传承不息。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社论 201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