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7日星期二

26-03-12 狮城华文之死!

新加坡的华文之死,是过去式,现在式,未来式。岛国的华文之死不是甚么大新闻,没有讣闻,只是静静的,走入语文的墓穴,製成木乃伊,供世人瞻仰或訕笑而已。

最近一次的死亡时间簿是发生在马林百列市镇理事会张贴的中英文告示,贴心提醒宠物主人要清理宠物在公共场合留下的排泄物,狮城华文之死已经死得“惨不忍睹”、“尸骨全无”,让我引全文证之:

標题:“做一个任的物主人”,內文:“如果您的物在?梯及公共走廊隨便大小便,把排泄物清理亁,以保持?境清新。如果你的物在公共地方或空?草地上排泄便而没有清除。物主人將被?款高达1千元。”

读者请別怀疑,內文中出现的4个问號“?”確实是印刷在告示上。英文的標题为:BE A RESPONSIBLE PET OWNER,很明显,中文是从英文“硬译”而来的,中文標题已让人不知所云,至於只有两行的中文告示,计有错字、漏字共10处,不忍卒读。台湾学者黄锦树多年前指出的“失语的南方”不止是大马华社,更可延伸到新加坡,马新华社“一代人”的失语,失身,失神的状態。

就当做这是一次谷歌翻译的人为之错吧。反正只是张贴在组屋的佈告栏,看华文的人不多,直接看英文,无伤大雅。然而,这样的谷歌体的中文译文,一再出现,不是“特例”而成“常態”,狮城的华文之死,或眼不见为妙,而不是每一次出现错误的翻译,狮城的华语舆论(特別是《联合早报》)又再为华文“打多一次的斋”,这对有几千年歷史的中文无疑是“凌迟”。

就在上个月,我和友人到狮城国家博物馆参观《梦幻与现实:巴黎奥赛美术展》,展出诸如梵谷、莫內、卢梭等大师级的作品。整个展馆当然是以英语为媒介语,偶尔在画作旁边附录中文说明,我直接看画作,没多看英语和中文的解说,友人歷歷指出中文解说的离谱,我於是趋前拍照存证,先看英文“This scene is set in winter,with the patients walking towards spring,and its promise of recovery and good health.”中文解说:“画中看来是晚冬,病人们向喷泉走去,象徵了復原的可能。”

可是整幅画作没有任何“喷泉”,只不过是萧瑟的枯木和病人肃然的神情,何以“向喷泉走去”,翻译的荒腔走板昭然若揭,spring这里指的是“春天”而不是“喷泉”,从冬走向春正是画作〈復原者〉的精神意涵。

我隨即向馆方人员反应,女职员用英语客气的回答:“那幅画的中文翻译有错已经有人指出……”我回以:“怎么不立即做出更正,这可是世界级的翻译笑话啊!”职员微笑:“展出还剩两天,馆方没打算……”听到这里,狮城的华语文之死不会动摇国家之本,英文对就好!

从多年前狮城把“中元节”翻译成“匈牙利鬼节”,到不久前把“华人新年”翻译成“中国新年”,凡此种种,应验本雅明说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呈现出的情形是,社会如此刻板地掛著在它曾熟悉而现在早已失落了的生活上,以致人甚至在最可怕的险境中都无法真正运用理智和远见。”狮城的华文之死必须“一死再死”,以证明狮城的华文不过是无主的幽灵而已。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杨邦尼 2012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