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9日星期四

29-03-12 学校啊,学校!

瀏览新闻网站,除了得到主流媒体上无法得到的消息,我也喜欢阅读读者对於报导的回应。这单纯是因为网上新闻为读者提供了回应的空间。关於董总325集会的报导,几则读者回应吸引了我的目光。

一些网民认为母语学校对国家是不好的,其中一个如此讽刺地说:“华人將孩子送进华小,印度人送进淡小,马来人送进宗教学校——大马正走向自我毁灭——恭喜”。一些类似这样的留言。另一个说,为了民族团结,我国应该只推行单一类型的学校。网民中亦有者认为,大马应向新加坡看齐——废除所有母语学校,只实行一种国民型学校。儘管新加坡共和国由多元种族组成,然而国际语言英文才是他们的主要语言――其实这是另一个课题,我们下次再聊。

首先,我不同意母语学校是分化国家的原因。將你的孩子送进母语学校,不代表你就“不够大马人”。这不会让你不像大马人、不够国家主义或不够爱国。这不代表你不爱这个国家、你是反国家或反民族融合分子。

回想60年代我念小学的时候,大马有华小、淡小、马来小学,甚至是阿拉伯小学,当然还有所谓的英校(较为人知的是由基督教宣教士所创建、管理的)。这些学校接受来自各个阶层、社群和信仰的学生。没有人投诉,没有人有任何猜忌。

教学和课程媒介语是视乎你所选择的学校,但是国语——马来文在各个学校都是一门很重要的科目。

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送自己的小孩到他们属意的学校,而国民团结不曾被危及,不曾受威胁。事实上,相较现在的情况,那时人们更团结,各族之间更和谐。

或许你会要求我重建当年的教育制度:其实我们已经有华小、淡小,因此结束国民小学吧,將之转换成英小和马来小学,越多不同类型的学校越好;学校是人们擷取学问的地方,因此多样化的学校表示我们可以获得类別各不相同的学问,不同类型的知识,丰富了我们的选择,而这些选择是属於我们的。

然而,所有学校必须向大家——华、巫、印、伊班、卡达山——也就是每个大马人敞开门户。毕竟,即使是华小,现在也吸引了很多马来和印度同胞。这单纯是因为马来和印度同胞对华小的教育系统和教学方式有信心,也有很多家长看到华语成为国际语言,是可以与全球接轨的语言。遗憾的是,马来文和淡米尔文还不能与之相提並论。

无论如何(如果当前的教育系统必须继续,那就继续吧),最重要的是,我国的学校必须提高水准,在科目、教学、活动、设备上都必须具备高水准的表现。简言之,是全面性的提高水准——教学纲要、校园建筑、设备、教员和所有相关人员。

说到华裔对不諳华语教师被安排到华小教学的不满,其实华小面对最大的问题是师资短缺,这不是个新问题,教育部必须立即解决,因为这已经被耽搁太久了。现在回到不諳华语教师到华小教学的课题,网上也有很多回应,对我而言,我赞成不諳华语教师出现在华小是个怪异的情况,但若安排他们教导马来文和英文的话,还是情有可原的。

是的,我知道有些家长认为他们的孩子在无法明白教师说甚么的情况下,无法应付马来文(举例而言)科。但如果华裔教师在教马来文课时以华语解释,那就无法有效达到教导马来文的目的了。我的意思是,我们倾向於使用自己熟悉的语言,因此当华文源流的学生无法明白时,可能华裔教师会以华语来解释马来文的问题,这不是也很怪异吗?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莫辛阿都拉‧201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