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做了一件特別的事。我在介民小学举办的职业日讲座上向小六学生发表演讲。他们邀请我谈教师这门职业,因此,我將讲题定为“甚么是知识,我为何而教?”以下是我的演讲內容:
甚么是知识?你们都还是小六的学生,所以很明显的,我比你们要年长许多。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时,很多现在隨处可见的东西都还没出现:没有面子书、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没有Iphone、没有这个、没有那个。想当年,我们用的是黑板和粉笔;想当年,就连电话都是有转盘的,我想你们大多数人都不曾见过。即便如此,今天教学的情况还是与当年一样,目的是传授资讯,以便大家能一同创造知识。所以,一开始我想和大家谈谈:甚么是知识?
现在你们必须明白一点:书本是不包含知识的,不管这些书有多深奥。也许到了你们上中学时,书本会减少,甚至是进化成微型芯片,需要时便从芯片下载內容。也许到了那时,科技日新月异,你们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一切。不过,即使是这样,书本本身並不包含知识,它们只包含资讯。
因此,我们该如何获取知识?该上哪儿寻找知识?
我们在这儿、在学校里、在课堂上寻得知识。因为知识是我们共同创造的。当我们一起討论、一起提问时,便创造出知识来。这就是我们何以会说知识是社交的產物,书本本身甚么都不是。我们需要读书,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去討论,对书中的內容提出质疑。
你会问,我们为何要提出质疑?想想看所有你读的书——地理、物理及文学书籍等,那些资讯是怎么跃然纸上的?
那些资讯是世世代代的学者提问而得出的成果。有时候,我们必须不断地质疑,即使我们认为自己已经知道答案。好几百年前,人们以为地球是平的,抑或太阳绕著地球转,而非地球绕著太阳转。今天,我们懂得更多。为甚么?因为有人发问,因为有人提出了质疑。
要质疑、要提问、要有好奇心——这是获取知识的第一个步骤。我们必须不断提问,这整个过程当中將创造出知识来。就连你也能创造知识,儘管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当你在向我提出问题时,你也加入了创造知识的行列。这就是你们的老师和我努力在做的事情:我们欢迎你们思考、提出问题。这就是我们何以会说知识是社交的產物,因为知识是我们共同形成的。你们在课室里上课也是如此。
而且,你知道追求知识有甚么美好之处吗?知识是没有人可以从你身上夺走的。
我很幸运,因为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时已立定志向,希望长大后能成为教师。你们当中可能也有人想成为教师,希望你们能如愿以偿。为甚么?因为教师是一门为社会、为社群、为国家服务的职业。我知道当教师是永远都不可能发达的,所以这世上没有有钱的教师!然而,我们在其他方面是富足的,因为我们获得了知识,能与他人分享。
教学其实是这么一回事:鼓励並欢迎学生思考,这样大家才能一起构建知识,將来我们社会也会因此而变得更有智慧。你们的教科书何以是长年累月思考、討论及提问的成果,以及你们何以必须在课堂上不断思考和提问——向老师发问、同学之间互相发问,正是这个原因。
追求知识最美好之处在於这个过程是永无止境的,而且获取的知识將永远属於你。放学后,你可能会想吃汉堡包,也许想吃上10个也不一定。但是请等一下,你在吃了一个汉堡包后就已经饱了。
可是,知识就像是魔术盒子一样,可以不断地扩张再扩张。无论我们读了多少,我们总是可以再读多一些、学多一些、记多一些。於是,我们变得更优秀、有学识及有智慧。我们绝不能將知识视为是理所当然属於我们的东西,反而应该將它视为一份可以世代相传的神奇礼物。知识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好,变得更富足。这就是我何以热爱学习和教学的缘故,而我的学生也透过向我提问而教会了我一些事情。我希望你们都能热爱学习,因为当你热爱学习时,你將会成为——其实你已经是——学者,全球知识追求者的一员。(译:曾慧金)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法立诺‧201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