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4日星期三
14-11-07 “要喜不要忧”
大学有太多这些拐杖的主人,排名肯定无法挤入200强
不一样的对待标准
2004年,马大成功打入《泰唔时报高教增刊》的全球大学最佳排行榜第89名,当时,几乎是满城欢腾,引以为傲,马大也在庆祝百年校庆时,全校挂满了标榜全球第89佳大学海报。
那个时候,上至部长,下至行政官员,是何等雄心万丈,要在来年打进全球最佳前50名的大学。
2005年,马大在排行榜由89名掉至169名,突然之间,不一样的声音出来了,有官爷、校长把排行榜下滑归咎于调查公司新增的指标。
2006年,排名从169名继续下降至192名,官员、校方还是把罪名怪在计算标准上。
好了,2007年来了,排名却一年不如一年,马大首次掉出200名榜外,得了246名,但是,马大校长说,调查公司采用“同行互相监督”评分标准,必然使到一些小国例如马国“吃亏”。
看到了吗?同样的排行榜,但却有不一样的对待标准,当排名上升时,这是荣耀;当排名下降时,这是调查公司的标准出了问题,说白了,这不是大专学府的错。
这种“要喜不要忧”的心态,让官僚化及僵硬化的机制,拒绝接受往他们脸上掴一巴掌的调查,虽然他们知道,持续以次级绩效制,非学术考量方式,让最优秀的学生被拒于首选科系大门外,足以影响整个大专学院的学术品质。
今天,有一名华裔副部长说,大马无法挤入200强,不是因为本地大学素质退步,而是其他国家大学进步得太快,可是,他没有告诉我们,为何其他国家大学可以进步得很快,但本地大学又是什么因素让自己如同寓言故事里“龟兔赛跑”里的兔子,变得骄傲而放慢脚步。
他也没有告诉我们,政治因素干扰了学术自由,应该进来大学读该修科系的学生没有进来,缺乏能力的学生勉强去读他们应付不了的科系,结果,大学变成了一间快熟面加工厂,几万名大专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要政府动用纳税人的钱来为他们再培训。
我在想,2008年的这个时候,当马大排名再次下跌,而其他本地大专也没有入榜时,负责搞教育的官爷,又会有什么解释。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2007年11月14日
作者:吴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