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5日星期一

25-06-12 辦甚麼樣的關丹獨中?

近日,關丹復辦獨中爭取過程中引發獨中辦學模式的爭議。獨中辦學模式關乎獨中辦學思想、辦學路線、辦學體制等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不能等閒視之。

擬議復辦的關丹獨中必須是能夠充份發揮民族母語教育功能與優越性的獨中。

民族母語教育辦學特性,是獨中存在與發展的意義。1973年《華文獨中建議書》明確獨中肩負維護與發展民族母語教育、弘揚民族文化的使命:“中小學12年教育是基本教育,華文獨中即為完成此種基本教育的母語教育”;“堅持以華文為主要教學媒介,傳授與發揚優秀中華文化”。

同時,基於獨中立足現實環境的需要,提出:“適量加強國語教學,以便能夠掌握溝通各民族思想感情所需運用的共同語文;為了適合全世界客觀環境的需要,亦須加強英文教學。”遺憾的是,在發展過程中,一些獨中誇大立足現實環境的需要,輕視母語的教育功能,揚棄母語教育辦學路線,形成“雙軌制”“多軌制”辦學模式和多種語文教學媒介的局面。

獨中民族母語教育方針和辦學使命的貫徹問題,實質上是對民族母語的教育功能和民族母語教育信念的堅持問題。母語已被公認是各民族用來開發本民族群體智力的最普遍、最靈便、最有效的工具;母語教育更是個人的言語發展的基礎和動力,也是促成本民族文化繁榮進步的主要手段。

另一方面,中國的改革開放與和平崛起,漢語締造社會文明和科技進步的價值提昇,馬中學位互認,為華文教育發展注入了強心劑。獨中以民族母語教育為本,傳遞傳統核心文化價值,吸納東西方文明精萃,學習先進科學技術,在新形勢下將大有作為,豈能說“不適應於21世紀我國成為高科技和高收入國家培養人才的需要?”
其次,擬議復辦的關丹獨中不能重蹈“雙軌制”辦學覆轍。1973年《華文獨中建議書》確立獨中統一課程與統一考試體系,又提出:“華文獨中不能以政府考試為主要辦學目標,若某部份學生主動要求參加,可以補習方式進行輔導。”既堅持獨中教育教學體系的“獨立性”與“統一性”,也靈活處理學生參加獨中統考和政府會考的問題,維護了獨中辦學本質。

其後,一些獨中為了迎閤家長的意願,採納“雙軌制”“多軌制”辦學制度,即在正課裡對同一種教學內容或類同課程採用兩種或多種語文進行教學,以便學生可以同時參加不同語文媒介的考試。

實質上,這是不按教育規律辦事的“教育異化”辦學體制,也是獨中“應試教育”的根源所在:教師圍繞考試綱要或考試模式教學,學生疲於應考,泯滅個性,教育機構淪為考試機器。“雙軌制”辦學,招攬優質生源,教育資源配置傾斜,辦學自能出成績,卻也以犧牲一般學生教育權益為代價,有失獨中“有教無類”培育民族子女的本旨。

爭取復辦關丹獨中是關丹華社,乃至全國華裔族群多年夙願,它體現了長期以來華社興校辦學育人的合情、合理、合法訴求,不應是政黨政治契約或利益交換的籌碼,或辦學模式為不合理教育政策所緊箍。

因此,擬議復辦的關丹獨中,無論是新校創建,還是某校分校形式,都要堅持獨中的基本屬性——“民族性”,並結合時代機遇賦予的優勢,突出民族母語教育功能與優越性。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程材 20120625